第178章 加裏波利敗犬
轟!轟隆!
“開火!開火!”
“必須肅清奧斯曼帝國的海岸堡壘,確保登陸部隊能安全上岸!”
1913年12月15日。
英國海軍的炮火如暴雨般傾瀉在加裏波利半島的奧斯曼帝國海岸要塞上。這片土地在土耳其人眼中,被稱為蓋利博盧(gelibolu)。
“英國佬還真是愚蠢。”
但被迫升任少將、肩負死守加裏波利半島重任的穆斯塔法·凱末爾早已察覺到英軍的意圖,並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其實,想不知道英國的計劃都難——
畢竟丘吉爾幾乎是公開宣揚要進攻加裏波利。
這聽起來荒唐,但在這個時代,卻是司空見慣的事。
“差不多了,全軍登陸!”
隨著海岸要塞的炮火漸漸沉寂,中東遠征軍總司令伊恩·漢密爾頓(ian standish monteith hamilton)自認為已對奧斯曼的海防力量造成足夠損傷,遂下令登陸部隊行動。
英國士兵們搭乘小艇,從運輸船上緩緩降入海麵,然後奮力劃向岸邊。
“凱末爾帕夏,敵軍已進入射程!”
“很好,炮兵,開火!”
然而,出乎英國軍隊的意料,奧斯曼的岸防炮台竟毫發無損!
這是因為奧斯曼帝國使用的並非固定炮台,而是可移動的榴彈炮,這使得他們能在戰火中迅速調整陣地。而凱末爾早已命令防禦部隊和大炮後撤,以避開英國海軍的炮擊。
轟!轟隆!轟!
“炮擊!是敵人的炮擊!”
“開什麽玩笑?他們的岸炮不是已經被清理掉了嗎?!”
密集的炮彈從天而降,周圍的船隻瞬間被炸得粉碎,掀起巨大的水柱。許多英國士兵見狀,臉色慘白如紙。
可此刻已無退路——
他們唯一的生機,就是拚命向前劃動船槳。盡管炮火如雨,他們的艇隊依舊緩緩逼近加裏波利海岸。
“帕夏,英國人正在登陸!”
凱末爾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地注視著敵軍的進攻。
“......我們都不想要這場戰爭,但現在,不要再去想這些。如果我們倒下,奧斯曼帝國也將隨之崩潰,我們的未來隻剩淪為希臘、保加利亞和英國的奴隸。”
“所以,我的戰士們,抱歉了——今天,不是為了生存而戰,而是為了戰死而戰!”
“是,帕夏!”
噠噠噠噠噠噠!!!
士兵們堅定地再次握緊槍械,瞄準那些剛踏上沙灘的英國佬,扣動扳機!
麵對這些入侵者,麵對將他們拖入這場戰爭的英國軍隊,奧斯曼士兵毫不留情地傾瀉彈雨,而凱末爾則不斷激勵他的部下,注入無盡的勇氣。
“啊啊啊啊!!”
“媽——媽——!!”
英國士兵慘叫連連,鮮血染紅了海灘,倒在戰場之上。
一些運氣好的士兵勉強藏身在礁石後,但他們早已被嚇破膽,根本無法前進一步。
“長官,彈藥快用光了!”
“都給我撿起石頭!我們第五十七團就算站著死,也要堅守陣地!”
數千英國士兵倒在血泊之中,而奧斯曼軍的子彈終於耗盡。
但彈藥可以耗盡,可奧斯曼軍的鬥誌永不枯竭!
他們撿起地上的石塊,擲向敵人;石塊用完,就抄起刺刀和軍刀,與英國軍隊展開近身搏殺。
這是一場他們不願麵對的戰爭,然而此刻,所有猶豫、憤怒、不甘,全都被拋諸腦後——
此刻,他們唯一的信念,就是保衛祖國!
“真主至大!”
“他們又衝上來了!”
“擋住!擋住!”
“該死的,到底是哪個瘋子決定要進攻這裏的?!”
英國軍隊不但無法突破奧斯曼的防線,反而被殺得節節敗退!
德國製造的機關槍在他們身上撕開一道道血口;每當他們稍稍抬頭,德國訓練的奧斯曼狙擊手便會精準地取走他們的性命;至於他們引以為傲的艦炮?那更是對著德國人精心建造的奧斯曼要塞瘋狂轟炸,卻毫無建樹。
當然,德國人當初在培訓奧斯曼軍隊、修建要塞時,也絕對沒想到這些武器、這些工事最終會用於屠殺他們的盟友——英國人。
“該死啊啊啊啊!!”
被英國人征召、毫無準備地被送上加裏波利戰場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軍團(anzac)士兵們,發出憤怒絕望的怒吼,他們在加裏波利半島各處哀嚎、詛咒,徒勞地尋找生路。
而與此同時,遠在倫敦,正在愜意地品味威士忌、等待勝利捷報的溫斯頓·丘吉爾,也終於收到了這場屠殺的消息——
......
“現在已經有多少人陣亡了?”
“八......八千人,大臣閣下。登陸行動開始才一天,安傑克(anzac)軍就已經折損了八千名士兵。”
丘吉爾緩緩地摘下眼鏡,他的手顫抖得和秘書的聲音一樣厲害。
緊接著,他怒不可遏地猛然一拳砸在桌上。
“砰!!”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丘吉爾的怒吼讓秘書臉色慘白,瑟縮著肩膀,驚恐地看著他。
當然,他唯一的“罪過”不過是如實匯報了事實,而他的不幸,隻因他的上司是那個脾氣暴躁、古怪乖戾的溫斯頓·丘吉爾。
然而此刻,丘吉爾根本沒空顧及秘書的情緒。
他的計劃才剛剛展開,戰鬥一開始就已經被徹底粉碎。
而且,擊敗他們的竟然是區區土耳其人!
“據報告稱,奧斯曼軍的抵抗異常激烈。照這樣下去,我們的損失將難以控製......”
“該死!我們的對手是奧斯曼帝國!那群在埃及和波斯都打不出像樣戰績、隻會苟延殘喘的‘歐洲病夫’!”
可為什麽,偏偏在加裏波利,他們竟能打得如此頑強?
丘吉爾氣得幾乎發瘋。
“不,還沒完,還沒到絕望的時候。我們還有辦法......趁奧斯曼人在陸地戰鬥無暇他顧時,讓海軍突破達達尼爾海峽!”
隻要占領君士坦丁堡——
即便無法挽迴已灑下的鮮血,至少他們還能達成最終的目標!
懷揣著這一絲希望,丘吉爾正要下令,卻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打斷。
“但......達達尼爾封鎖艦隊的指揮官薩克維爾·h·卡登(sackville h. carden)海軍上將已經嚐試過了。可是海峽裏布滿了水雷,艦隊根本無法進入。”
“什麽?!”
“——?!”
丘吉爾猛地怒吼,臉色陰沉得像一隻憤怒的老鬥牛犬,嚇得秘書一屁股跌坐在地。
然而丘吉爾連看都沒看他一眼,隻是滿臉猙獰地低吼道:
“就因為區區水雷就不敢進攻?如果水雷是問題,那就派掃雷艦去清理不就得了?!立刻通知卡登,別像個蠢貨一樣幹等著,給我動起來!”
“是、是!大臣閣下!”
秘書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丘吉爾喘著粗氣,一屁股坐迴椅子裏。
他絕不能就這樣放棄。
戰鬥才剛剛開始。
他咬緊牙關,低聲呢喃著,一廂情願地相信他的計劃仍然可以成功。
但這終究隻是徒勞的幻想罷了。
......
“加裏波利的情況越來越嚴峻了,侯爵大人。”
“丘吉爾那個蠢貨隻是讓那些可憐的士兵白白送死罷了。阿斯奎斯內閣恐怕也撐不了多久了。”
原本拚命想要維持政權的阿斯奎斯內閣,最終還是在加裏波利戰役前土崩瓦解。
不愧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糟糕的攪局者——加裏波利敗犬,丘吉爾。
他操作優秀的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當然,對於德國來說,雖然他親手毀掉了自己所在的內閣,但他至少還將英國想拚命守住的主導權也丟了呀。
這足以讓漢斯稱讚他一聲“丘大臣高見!”了。
“總之,我們還是專注於該做的事吧。”
“是。”
反正這次跟伊普爾戰役不同,就算英國在加裏波利戰敗,也不足以動搖整個戰局。
最重要的埃及已經守住了,說實話,如今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談不上是什麽“改變戰局的關鍵力量”,不過是個礙事的存在罷了。
盡管他們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中東石油確實可惜,但航運並未被完全封鎖,德方手上還有德克薩斯的石油、提前獲得的委內瑞拉石油,甚至波斯的油田也仍然安然無恙,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
如果這次行動順利,他們甚至能把普洛耶什蒂油田也收入囊中。
“漢斯·馮·喬侯爵與朱利烏斯·馮·瓦爾德豪森(julius von waldthausen)大使?”
“正是。”
“陛下已經在等候了,請隨我入內。”
在侍從的引領下,漢斯與瓦爾德豪森大使走進了覲見廳。
又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他終於見到了那位端坐在王座上的年邁君主,以及他身邊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健壯中年男子。
“初次見麵,陛下。我是德意誌帝國外交大臣,漢斯·馮·喬侯爵。”
“遠道而來,讓你久等了,侯爵。那麽,就讓我聽聽,你們為羅馬尼亞帶來了怎樣的提案吧。”
......
卡羅爾一世(carol i)。
他雖出身於霍亨索倫家族,但卻是在拿破侖時期被那位法皇狠狠揍了一頓的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遠親,可以說是旁係中的旁係。因此他的血統幾乎差不多與某位鄉下賣草鞋的皇叔無異了。
而且在成為羅馬尼亞國王之前,他的日子也並不算寬裕。
但另一方麵,由於曾統治羅馬尼亞公國的亞曆山德魯·伊萬·庫紮(alexandru ioan cuza)被貴族叛亂推翻,卡羅爾一世意外得到了機會,順勢成為羅馬尼亞公爵。之後,他在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加冕為羅馬尼亞的第一任國王,並且主導了羅馬尼亞的現代化,使國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他是一位真正的開創性人物。
“而在外交上,他毫無疑問是堅定的親德派。”
當然,羅馬尼亞國內的民眾大多傾向於親法、親俄,因此即便卡羅爾一世幾乎是專製君主,羅馬尼亞依舊保持著中立。
“再者,現在真正掌控羅馬尼亞政局的,並不是風燭殘年的卡羅爾一世,而是站在他身旁的侄子,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of romania)。”
作為卡羅爾一世的繼承人、侄子以及羅馬尼亞的王儲,斐迪南一世在原本的曆史上,在叔父去世後毅然與霍亨索倫本家決裂,轉而加入協約國陣營,可見他是個以羅馬尼亞利益為優先的人。
而他們幾天之前就已經抵達羅馬尼亞,直到今天才終於得以覲見國王,正是因為這位王儲從中作梗。
至於這點是如何得知的?
“那是因為,我親耳聽到了。”
這件事是斐迪南一世的妻子,羅馬尼亞王儲妃——愛丁堡的瑪麗(marie alexandra victoria)親口告訴漢斯的。
畢竟在斐迪南一世與大臣們商討如何應的同時,漢斯也不可能毫無作為。
順帶一提,愛丁堡的瑪麗是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的次子、愛丁堡公爵兼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阿爾弗雷德的女兒,因此她是喬治五世與威廉二世的堂妹,同時由於路易絲嫁給了漢斯,她還是漢斯的堂姑。
“正因如此,她也是羅馬尼亞國內親英、親德派的代表人物。”
不過,這位王儲妃同樣是以羅馬尼亞的利益為最優先考慮的人,因此在原本的曆史上,當英國與德國開戰時,她最終站在了英國一方,讓她的母親——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夫人瑪麗亞氣得差點昏厥。
而有趣的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夫人——從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的故鄉其實是俄國,身為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女兒,血統尊貴。但盡管她支持德國,德國國內卻因她的“敵國公主”身份而對她頗有微詞。
不過無論如何,漢斯都一定會讓卡羅爾一世和斐迪南一世同意羅馬尼亞參戰。
希臘仍在一門心思想要吞下君士坦丁堡,而英國正在加裏波利苦戰,此刻唯一的辦法,就是放出巴爾幹的猛犬——保加利亞。
東部戰線的皇儲與魯登道夫也在翹首以盼,等待著羅馬尼亞參戰,甚至推遲了攻勢。
雖然波蘭軍與立陶宛軍已經投入戰場,但兵力依舊不足。
“那麽,我們開始談吧?”
所以,羅馬尼亞。
別再猶豫了,與我們站在一起吧。
這對你們來說,這絕不會是個糟糕的選擇。
轟!轟隆!
“開火!開火!”
“必須肅清奧斯曼帝國的海岸堡壘,確保登陸部隊能安全上岸!”
1913年12月15日。
英國海軍的炮火如暴雨般傾瀉在加裏波利半島的奧斯曼帝國海岸要塞上。這片土地在土耳其人眼中,被稱為蓋利博盧(gelibolu)。
“英國佬還真是愚蠢。”
但被迫升任少將、肩負死守加裏波利半島重任的穆斯塔法·凱末爾早已察覺到英軍的意圖,並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其實,想不知道英國的計劃都難——
畢竟丘吉爾幾乎是公開宣揚要進攻加裏波利。
這聽起來荒唐,但在這個時代,卻是司空見慣的事。
“差不多了,全軍登陸!”
隨著海岸要塞的炮火漸漸沉寂,中東遠征軍總司令伊恩·漢密爾頓(ian standish monteith hamilton)自認為已對奧斯曼的海防力量造成足夠損傷,遂下令登陸部隊行動。
英國士兵們搭乘小艇,從運輸船上緩緩降入海麵,然後奮力劃向岸邊。
“凱末爾帕夏,敵軍已進入射程!”
“很好,炮兵,開火!”
然而,出乎英國軍隊的意料,奧斯曼的岸防炮台竟毫發無損!
這是因為奧斯曼帝國使用的並非固定炮台,而是可移動的榴彈炮,這使得他們能在戰火中迅速調整陣地。而凱末爾早已命令防禦部隊和大炮後撤,以避開英國海軍的炮擊。
轟!轟隆!轟!
“炮擊!是敵人的炮擊!”
“開什麽玩笑?他們的岸炮不是已經被清理掉了嗎?!”
密集的炮彈從天而降,周圍的船隻瞬間被炸得粉碎,掀起巨大的水柱。許多英國士兵見狀,臉色慘白如紙。
可此刻已無退路——
他們唯一的生機,就是拚命向前劃動船槳。盡管炮火如雨,他們的艇隊依舊緩緩逼近加裏波利海岸。
“帕夏,英國人正在登陸!”
凱末爾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地注視著敵軍的進攻。
“......我們都不想要這場戰爭,但現在,不要再去想這些。如果我們倒下,奧斯曼帝國也將隨之崩潰,我們的未來隻剩淪為希臘、保加利亞和英國的奴隸。”
“所以,我的戰士們,抱歉了——今天,不是為了生存而戰,而是為了戰死而戰!”
“是,帕夏!”
噠噠噠噠噠噠!!!
士兵們堅定地再次握緊槍械,瞄準那些剛踏上沙灘的英國佬,扣動扳機!
麵對這些入侵者,麵對將他們拖入這場戰爭的英國軍隊,奧斯曼士兵毫不留情地傾瀉彈雨,而凱末爾則不斷激勵他的部下,注入無盡的勇氣。
“啊啊啊啊!!”
“媽——媽——!!”
英國士兵慘叫連連,鮮血染紅了海灘,倒在戰場之上。
一些運氣好的士兵勉強藏身在礁石後,但他們早已被嚇破膽,根本無法前進一步。
“長官,彈藥快用光了!”
“都給我撿起石頭!我們第五十七團就算站著死,也要堅守陣地!”
數千英國士兵倒在血泊之中,而奧斯曼軍的子彈終於耗盡。
但彈藥可以耗盡,可奧斯曼軍的鬥誌永不枯竭!
他們撿起地上的石塊,擲向敵人;石塊用完,就抄起刺刀和軍刀,與英國軍隊展開近身搏殺。
這是一場他們不願麵對的戰爭,然而此刻,所有猶豫、憤怒、不甘,全都被拋諸腦後——
此刻,他們唯一的信念,就是保衛祖國!
“真主至大!”
“他們又衝上來了!”
“擋住!擋住!”
“該死的,到底是哪個瘋子決定要進攻這裏的?!”
英國軍隊不但無法突破奧斯曼的防線,反而被殺得節節敗退!
德國製造的機關槍在他們身上撕開一道道血口;每當他們稍稍抬頭,德國訓練的奧斯曼狙擊手便會精準地取走他們的性命;至於他們引以為傲的艦炮?那更是對著德國人精心建造的奧斯曼要塞瘋狂轟炸,卻毫無建樹。
當然,德國人當初在培訓奧斯曼軍隊、修建要塞時,也絕對沒想到這些武器、這些工事最終會用於屠殺他們的盟友——英國人。
“該死啊啊啊啊!!”
被英國人征召、毫無準備地被送上加裏波利戰場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軍團(anzac)士兵們,發出憤怒絕望的怒吼,他們在加裏波利半島各處哀嚎、詛咒,徒勞地尋找生路。
而與此同時,遠在倫敦,正在愜意地品味威士忌、等待勝利捷報的溫斯頓·丘吉爾,也終於收到了這場屠殺的消息——
......
“現在已經有多少人陣亡了?”
“八......八千人,大臣閣下。登陸行動開始才一天,安傑克(anzac)軍就已經折損了八千名士兵。”
丘吉爾緩緩地摘下眼鏡,他的手顫抖得和秘書的聲音一樣厲害。
緊接著,他怒不可遏地猛然一拳砸在桌上。
“砰!!”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丘吉爾的怒吼讓秘書臉色慘白,瑟縮著肩膀,驚恐地看著他。
當然,他唯一的“罪過”不過是如實匯報了事實,而他的不幸,隻因他的上司是那個脾氣暴躁、古怪乖戾的溫斯頓·丘吉爾。
然而此刻,丘吉爾根本沒空顧及秘書的情緒。
他的計劃才剛剛展開,戰鬥一開始就已經被徹底粉碎。
而且,擊敗他們的竟然是區區土耳其人!
“據報告稱,奧斯曼軍的抵抗異常激烈。照這樣下去,我們的損失將難以控製......”
“該死!我們的對手是奧斯曼帝國!那群在埃及和波斯都打不出像樣戰績、隻會苟延殘喘的‘歐洲病夫’!”
可為什麽,偏偏在加裏波利,他們竟能打得如此頑強?
丘吉爾氣得幾乎發瘋。
“不,還沒完,還沒到絕望的時候。我們還有辦法......趁奧斯曼人在陸地戰鬥無暇他顧時,讓海軍突破達達尼爾海峽!”
隻要占領君士坦丁堡——
即便無法挽迴已灑下的鮮血,至少他們還能達成最終的目標!
懷揣著這一絲希望,丘吉爾正要下令,卻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打斷。
“但......達達尼爾封鎖艦隊的指揮官薩克維爾·h·卡登(sackville h. carden)海軍上將已經嚐試過了。可是海峽裏布滿了水雷,艦隊根本無法進入。”
“什麽?!”
“——?!”
丘吉爾猛地怒吼,臉色陰沉得像一隻憤怒的老鬥牛犬,嚇得秘書一屁股跌坐在地。
然而丘吉爾連看都沒看他一眼,隻是滿臉猙獰地低吼道:
“就因為區區水雷就不敢進攻?如果水雷是問題,那就派掃雷艦去清理不就得了?!立刻通知卡登,別像個蠢貨一樣幹等著,給我動起來!”
“是、是!大臣閣下!”
秘書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丘吉爾喘著粗氣,一屁股坐迴椅子裏。
他絕不能就這樣放棄。
戰鬥才剛剛開始。
他咬緊牙關,低聲呢喃著,一廂情願地相信他的計劃仍然可以成功。
但這終究隻是徒勞的幻想罷了。
......
“加裏波利的情況越來越嚴峻了,侯爵大人。”
“丘吉爾那個蠢貨隻是讓那些可憐的士兵白白送死罷了。阿斯奎斯內閣恐怕也撐不了多久了。”
原本拚命想要維持政權的阿斯奎斯內閣,最終還是在加裏波利戰役前土崩瓦解。
不愧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糟糕的攪局者——加裏波利敗犬,丘吉爾。
他操作優秀的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當然,對於德國來說,雖然他親手毀掉了自己所在的內閣,但他至少還將英國想拚命守住的主導權也丟了呀。
這足以讓漢斯稱讚他一聲“丘大臣高見!”了。
“總之,我們還是專注於該做的事吧。”
“是。”
反正這次跟伊普爾戰役不同,就算英國在加裏波利戰敗,也不足以動搖整個戰局。
最重要的埃及已經守住了,說實話,如今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談不上是什麽“改變戰局的關鍵力量”,不過是個礙事的存在罷了。
盡管他們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中東石油確實可惜,但航運並未被完全封鎖,德方手上還有德克薩斯的石油、提前獲得的委內瑞拉石油,甚至波斯的油田也仍然安然無恙,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
如果這次行動順利,他們甚至能把普洛耶什蒂油田也收入囊中。
“漢斯·馮·喬侯爵與朱利烏斯·馮·瓦爾德豪森(julius von waldthausen)大使?”
“正是。”
“陛下已經在等候了,請隨我入內。”
在侍從的引領下,漢斯與瓦爾德豪森大使走進了覲見廳。
又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他終於見到了那位端坐在王座上的年邁君主,以及他身邊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健壯中年男子。
“初次見麵,陛下。我是德意誌帝國外交大臣,漢斯·馮·喬侯爵。”
“遠道而來,讓你久等了,侯爵。那麽,就讓我聽聽,你們為羅馬尼亞帶來了怎樣的提案吧。”
......
卡羅爾一世(carol i)。
他雖出身於霍亨索倫家族,但卻是在拿破侖時期被那位法皇狠狠揍了一頓的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遠親,可以說是旁係中的旁係。因此他的血統幾乎差不多與某位鄉下賣草鞋的皇叔無異了。
而且在成為羅馬尼亞國王之前,他的日子也並不算寬裕。
但另一方麵,由於曾統治羅馬尼亞公國的亞曆山德魯·伊萬·庫紮(alexandru ioan cuza)被貴族叛亂推翻,卡羅爾一世意外得到了機會,順勢成為羅馬尼亞公爵。之後,他在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加冕為羅馬尼亞的第一任國王,並且主導了羅馬尼亞的現代化,使國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他是一位真正的開創性人物。
“而在外交上,他毫無疑問是堅定的親德派。”
當然,羅馬尼亞國內的民眾大多傾向於親法、親俄,因此即便卡羅爾一世幾乎是專製君主,羅馬尼亞依舊保持著中立。
“再者,現在真正掌控羅馬尼亞政局的,並不是風燭殘年的卡羅爾一世,而是站在他身旁的侄子,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of romania)。”
作為卡羅爾一世的繼承人、侄子以及羅馬尼亞的王儲,斐迪南一世在原本的曆史上,在叔父去世後毅然與霍亨索倫本家決裂,轉而加入協約國陣營,可見他是個以羅馬尼亞利益為優先的人。
而他們幾天之前就已經抵達羅馬尼亞,直到今天才終於得以覲見國王,正是因為這位王儲從中作梗。
至於這點是如何得知的?
“那是因為,我親耳聽到了。”
這件事是斐迪南一世的妻子,羅馬尼亞王儲妃——愛丁堡的瑪麗(marie alexandra victoria)親口告訴漢斯的。
畢竟在斐迪南一世與大臣們商討如何應的同時,漢斯也不可能毫無作為。
順帶一提,愛丁堡的瑪麗是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的次子、愛丁堡公爵兼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阿爾弗雷德的女兒,因此她是喬治五世與威廉二世的堂妹,同時由於路易絲嫁給了漢斯,她還是漢斯的堂姑。
“正因如此,她也是羅馬尼亞國內親英、親德派的代表人物。”
不過,這位王儲妃同樣是以羅馬尼亞的利益為最優先考慮的人,因此在原本的曆史上,當英國與德國開戰時,她最終站在了英國一方,讓她的母親——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夫人瑪麗亞氣得差點昏厥。
而有趣的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夫人——從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的故鄉其實是俄國,身為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女兒,血統尊貴。但盡管她支持德國,德國國內卻因她的“敵國公主”身份而對她頗有微詞。
不過無論如何,漢斯都一定會讓卡羅爾一世和斐迪南一世同意羅馬尼亞參戰。
希臘仍在一門心思想要吞下君士坦丁堡,而英國正在加裏波利苦戰,此刻唯一的辦法,就是放出巴爾幹的猛犬——保加利亞。
東部戰線的皇儲與魯登道夫也在翹首以盼,等待著羅馬尼亞參戰,甚至推遲了攻勢。
雖然波蘭軍與立陶宛軍已經投入戰場,但兵力依舊不足。
“那麽,我們開始談吧?”
所以,羅馬尼亞。
別再猶豫了,與我們站在一起吧。
這對你們來說,這絕不會是個糟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