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手腕
主意拿定,楊衡將手中的迷信放入一方小匣子中,再放入書房的密格內。雖然拿定了主意要和秦弛一條道走到黑,但也不能像個路邊的暗娼一樣隨便就將自己賣了,楊衡還是要先給自己談出個好價格,再將這些東西交給秦弛。
做完這些,楊衡來不及休息,沐浴更衣之後就乘轎趕往王城,今日是七月十五朔望大朝的日子,燕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在今天到王城朝天殿準備參加朝會。
稍早時候,在澄清坊最靠近王城的那座沈府中,穿著官服也是一夜未睡的沈宗道來到祖父的住處請安。沈熙之正在屋內用早飯,見沈宗道來了就招唿他坐下一同吃飯。
沈宗道從侍女手中接過一碗清粥,微微點頭算是致謝。沈宗道並未急著用飯,而是將粥碗輕輕放下,對著祖父說道:“爺爺,一切都已安排妥當了。”
沈熙之點了點頭,喝了一口清粥,隻是似乎被嗆了一口,開始咳嗽。沈宗道急忙起身,來到祖父身後,幫沈熙之順氣。又咳嗽了幾聲,沈熙之才止住。
拍了拍孫兒的手臂,示意自己沒事,“老了,越來越不中用了,這些天也是辛苦你了,剛和孟芷那丫頭成親,兩人都沒有好好相處,吃些東西去參加朝會吧,忙完了這件事,你和孟芷那丫頭趁著秋高氣爽,去燕京郊外的別院遊玩一陣吧!”
聽著祖父的話,沈宗道微微蹙眉,問道:“爺爺,今日的朝會您也不參加嗎?”
沈熙之搖了搖頭,“沒有必要,你依然替我告病就是。”
祥嘉十七年七月十五大朝,燕國的朝堂上再次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倒黴的鴻臚寺卿何岩再次例行詢問群臣有無奏本之時,又一位禦史台禦史跳出了來,這次被彈劾的依然是兵部尚書,楊衡,且隻有他一人。
但與上次情形不同的是,這次跳出來的禦史盧師正不是秦弛推出來作戲的,他彈劾楊衡數年來欺君罔上,橫行不法,暗中向蒙古走私鹽鐵資敵等不赦大罪。並且還有負責為楊衡秘密進行走私事宜的本家內侍,也是兵部郎中的楊誌平所寫的曆年來楊衡指示的向蒙古人走私的詳細情勢。
朝會上,楊衡聽到盧師正彈劾自己的罪名,一瞬間就明白自己完了,他隻望了眼前方空著的屬於老相沈熙之的位置,就頹然跪倒在地,無一言申辯。
鐵證如山之下,朝堂鼎沸,燕維疆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大罵楊衡是碩鼠國賊,當即讓禁衛扒了楊衡的官服投入刑部天牢,下令刑部尚書皇甫韶匯同大理寺與禦史台一同審理此案。
下朝之後,皇甫韶帶著王城禁衛直接抄了楊衡的家宅,家眷被軟禁於府內,由禁衛看守,任何人不得進出。
而作為盧師正的頂頭上司,被下令匯同辦案的禦史大夫秦弛被震驚的愣愣無言,下朝後他審視著那個平日裏低聲下氣,百般討好卻的盧師正,今日卻昂首挺胸,直麵秦弛審視的目光卻毫不退縮。
秦弛一陣恍惚,第一次有了完全失控的感覺,愣了一會後,秦弛心灰意冷的說道:“盧禦史,既然是你彈劾的楊衡,那你就代表禦史台匯同刑部辦案吧!”
說完,也不等盧師正迴應,就失魂落魄的迴到家中,直接閉門謝客,這麽多年在朝堂上與沈熙之分庭抗禮,秦弛一直覺得自己是稍落下風,沈熙之隻是靠著開朝元老,與先王的關係和王上的信重才能壓自己一頭。今日早朝,老相連麵都沒露,直接拿下了與自己有所勾連的一部尚書,用的還是自己手下的禦史和楊衡的內侄,而無論自己還是楊衡之前半點察覺都沒有,直接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朝會上,見到楊衡連一句辯駁都不敢有,秦弛就明白了自己在沈熙之眼中根本不值一提,沈熙之想要動自己簡直易如反掌,拿下了楊衡,那麽恐怕很快就會順著查到自己,畢竟當初張琰通敵一案是自己與楊衡一同謀劃的。
想到這點,秦弛現在與楊衡一樣,連反抗的心氣都沒有了,迴到家中,靜靜的等著命運的到來。
刑部天牢之內,楊衡靜靜的坐在床榻之上。畢竟曾是一部尚書,同朝為官,皇甫韶並沒有為難楊衡,命人將牢房打掃了一下,換上了新的被褥,牢房內還有一方桌子,兩把板凳,一盞油燈。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皇甫韶讓人傳話,讓楊衡有什麽要交代的,可直接寫下來。
不過楊衡自打在朝會上被彈劾起就一言不發,進了天牢以後,就靜靜的坐在床榻上,一動不動,似乎在等什麽人。
到了晚間,終於有人來到了楊衡的牢門前,獄卒打開牢門後就退了出去,走的遠遠地,沈宗道提著一個食盒走進了牢房。
沈宗道將食盒放在桌子上,將筆墨紙硯挪到一旁,將裏麵的飯菜端了出來,裏麵還有一壺酒。將飯食擺放好後,沈宗道對著楊衡行了一禮,說道:“世叔,這是請尊夫人下廚,為您準備的幾樣小菜。”
楊衡看了眼桌上的飯食,沒有起身,而是直接問道:“小沈大人,我還能活命嗎?”
沈宗道輕輕搖了搖頭。
楊衡見此沒什麽失望的神色,反而帶著一分希冀問道:“我的家人呢?”
沈宗道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楊衡見此,嘴角反而露出一絲笑容,點頭說道:“明白了,張琰通敵一案,是我與秦弛一同謀劃構陷,我願意舉高秦弛!”
沈宗道依然站立原地,毫無表示。
楊衡一愣,旋即一驚,緊接著又釋然,最後竟大笑起來,笑的眼淚都流了出來,好半響止住笑,楊衡才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看來當初在張琰一案中查出燕京布防圖,老相就猜到是我與秦弛勾結了。”
沈宗道卻搖了搖頭說道:“祖父大人也不是神仙,那時隻是懷疑兵部或者樞密院有人與秦弛暗中勾結,後來在王上麵前,你不等祖父表態就支持秦弛圍剿遼陽王,放棄遼西的計劃,祖父才認定是你與秦弛串通一氣。”
楊衡舒了一口氣,“還好,還好,總算沒有被老相一眼看穿,我也算有幾分本事了。小沈大人對於我舉告秦弛構陷張琰一事不置可否,看來老相現在還不想動秦弛。”
楊衡想了想,緩緩點頭,“也是,把秦弛拿下,朝堂上豈不是成了老相的一言堂,那把王上至於何地。這麽多年來,我雖然知道老相的手腕,但終究還是幼稚了,覺著老相年歲大了,壓不住整個朝堂了,今日才真正明白,這是老相拿我們與王上過家家呢!”
楊衡看著眼前的沈宗道,終於明白他今日為何而來,說道:“小沈大人放心,張琰一案我咬死不說,絕不會牽連秦弛,給老相添麻煩。”
沈宗道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對著楊衡點了點頭,卻不想楊衡卻接著說道:“但不牽連秦弛,敲打惡心他一下小沈大人有沒有興趣?”
沈宗道看著楊衡,示意他說下去。楊衡於是開口接著說道:“秦弛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秦鬆,知道了我走私鹽鐵的生意,瞞著秦弛找到我,想要分有一杯羹,我當然不敢讓這個廢物插手我的事,就給了他兩千兩銀子打發了。這件事不會牽扯秦弛的根本,但肯定會讓他難受一陣子,而且這件事誰也不知道,秦弛也不知道,怎麽樣,小沈大人,我說的這件事還算有意思吧?”
沈宗道笑著為楊衡倒了一杯酒,也給自己倒了一杯,舉起酒杯,對著楊衡一飲而盡。楊衡終於起身,來到桌子旁坐下,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沈宗道就要轉身離開,卻聽楊衡喚道:“元伯,我那個遠房侄子楊治平向來是個謹慎膽小的人,為人也算老實,所以我才敢把走私鹽鐵的事交給他去辦,他為何會突然反我,還是他也早就是老相安插在我身邊的人?”
麵對楊衡的疑問,沈宗道沒有賣關子,“楊治平終歸還是有些報複的,治平治平,治國平天下,他原本心中就不願摻和這些髒事。而且你也說了他膽小,為你幹這些殺頭的買賣,你分潤他的錢財卻不多,這麽多年也難以升遷,而且這些事你不讓自己的兒子參與半分,全交由他去做,他也擔心你將來有一天將他推出去頂罪。所以在半年前他找到我,將這些事和盤托出。”
聽到這個理由,楊衡也是無奈一笑,問道:“那為何半年前老相不直接讓人參我,要等到今日?”
沈宗道目光一寒,說道:“你近日派人查了遼東的事沒錯吧,說話與你說,你走私鹽鐵換取軍馬的事,祖父早就知道,你將走私大部分所得都用來換取蒙古的良馬。這也是你分潤楊治平極少的原因,因為你自己所留財貨根本不多,今日皇甫尚書抄了你的家,所獲資財也不過兩萬餘兩。若你不是把心思動到了天上去,也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祖父願意讓你身死債消,也是看在你這些年勞苦功高的份上。”
楊衡默默地拿過酒壺,微微顫抖著給自己倒了一杯酒,口中喃喃自語:“作繭自縛,悔不當初!”
主意拿定,楊衡將手中的迷信放入一方小匣子中,再放入書房的密格內。雖然拿定了主意要和秦弛一條道走到黑,但也不能像個路邊的暗娼一樣隨便就將自己賣了,楊衡還是要先給自己談出個好價格,再將這些東西交給秦弛。
做完這些,楊衡來不及休息,沐浴更衣之後就乘轎趕往王城,今日是七月十五朔望大朝的日子,燕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在今天到王城朝天殿準備參加朝會。
稍早時候,在澄清坊最靠近王城的那座沈府中,穿著官服也是一夜未睡的沈宗道來到祖父的住處請安。沈熙之正在屋內用早飯,見沈宗道來了就招唿他坐下一同吃飯。
沈宗道從侍女手中接過一碗清粥,微微點頭算是致謝。沈宗道並未急著用飯,而是將粥碗輕輕放下,對著祖父說道:“爺爺,一切都已安排妥當了。”
沈熙之點了點頭,喝了一口清粥,隻是似乎被嗆了一口,開始咳嗽。沈宗道急忙起身,來到祖父身後,幫沈熙之順氣。又咳嗽了幾聲,沈熙之才止住。
拍了拍孫兒的手臂,示意自己沒事,“老了,越來越不中用了,這些天也是辛苦你了,剛和孟芷那丫頭成親,兩人都沒有好好相處,吃些東西去參加朝會吧,忙完了這件事,你和孟芷那丫頭趁著秋高氣爽,去燕京郊外的別院遊玩一陣吧!”
聽著祖父的話,沈宗道微微蹙眉,問道:“爺爺,今日的朝會您也不參加嗎?”
沈熙之搖了搖頭,“沒有必要,你依然替我告病就是。”
祥嘉十七年七月十五大朝,燕國的朝堂上再次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倒黴的鴻臚寺卿何岩再次例行詢問群臣有無奏本之時,又一位禦史台禦史跳出了來,這次被彈劾的依然是兵部尚書,楊衡,且隻有他一人。
但與上次情形不同的是,這次跳出來的禦史盧師正不是秦弛推出來作戲的,他彈劾楊衡數年來欺君罔上,橫行不法,暗中向蒙古走私鹽鐵資敵等不赦大罪。並且還有負責為楊衡秘密進行走私事宜的本家內侍,也是兵部郎中的楊誌平所寫的曆年來楊衡指示的向蒙古人走私的詳細情勢。
朝會上,楊衡聽到盧師正彈劾自己的罪名,一瞬間就明白自己完了,他隻望了眼前方空著的屬於老相沈熙之的位置,就頹然跪倒在地,無一言申辯。
鐵證如山之下,朝堂鼎沸,燕維疆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大罵楊衡是碩鼠國賊,當即讓禁衛扒了楊衡的官服投入刑部天牢,下令刑部尚書皇甫韶匯同大理寺與禦史台一同審理此案。
下朝之後,皇甫韶帶著王城禁衛直接抄了楊衡的家宅,家眷被軟禁於府內,由禁衛看守,任何人不得進出。
而作為盧師正的頂頭上司,被下令匯同辦案的禦史大夫秦弛被震驚的愣愣無言,下朝後他審視著那個平日裏低聲下氣,百般討好卻的盧師正,今日卻昂首挺胸,直麵秦弛審視的目光卻毫不退縮。
秦弛一陣恍惚,第一次有了完全失控的感覺,愣了一會後,秦弛心灰意冷的說道:“盧禦史,既然是你彈劾的楊衡,那你就代表禦史台匯同刑部辦案吧!”
說完,也不等盧師正迴應,就失魂落魄的迴到家中,直接閉門謝客,這麽多年在朝堂上與沈熙之分庭抗禮,秦弛一直覺得自己是稍落下風,沈熙之隻是靠著開朝元老,與先王的關係和王上的信重才能壓自己一頭。今日早朝,老相連麵都沒露,直接拿下了與自己有所勾連的一部尚書,用的還是自己手下的禦史和楊衡的內侄,而無論自己還是楊衡之前半點察覺都沒有,直接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朝會上,見到楊衡連一句辯駁都不敢有,秦弛就明白了自己在沈熙之眼中根本不值一提,沈熙之想要動自己簡直易如反掌,拿下了楊衡,那麽恐怕很快就會順著查到自己,畢竟當初張琰通敵一案是自己與楊衡一同謀劃的。
想到這點,秦弛現在與楊衡一樣,連反抗的心氣都沒有了,迴到家中,靜靜的等著命運的到來。
刑部天牢之內,楊衡靜靜的坐在床榻之上。畢竟曾是一部尚書,同朝為官,皇甫韶並沒有為難楊衡,命人將牢房打掃了一下,換上了新的被褥,牢房內還有一方桌子,兩把板凳,一盞油燈。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皇甫韶讓人傳話,讓楊衡有什麽要交代的,可直接寫下來。
不過楊衡自打在朝會上被彈劾起就一言不發,進了天牢以後,就靜靜的坐在床榻上,一動不動,似乎在等什麽人。
到了晚間,終於有人來到了楊衡的牢門前,獄卒打開牢門後就退了出去,走的遠遠地,沈宗道提著一個食盒走進了牢房。
沈宗道將食盒放在桌子上,將筆墨紙硯挪到一旁,將裏麵的飯菜端了出來,裏麵還有一壺酒。將飯食擺放好後,沈宗道對著楊衡行了一禮,說道:“世叔,這是請尊夫人下廚,為您準備的幾樣小菜。”
楊衡看了眼桌上的飯食,沒有起身,而是直接問道:“小沈大人,我還能活命嗎?”
沈宗道輕輕搖了搖頭。
楊衡見此沒什麽失望的神色,反而帶著一分希冀問道:“我的家人呢?”
沈宗道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楊衡見此,嘴角反而露出一絲笑容,點頭說道:“明白了,張琰通敵一案,是我與秦弛一同謀劃構陷,我願意舉高秦弛!”
沈宗道依然站立原地,毫無表示。
楊衡一愣,旋即一驚,緊接著又釋然,最後竟大笑起來,笑的眼淚都流了出來,好半響止住笑,楊衡才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看來當初在張琰一案中查出燕京布防圖,老相就猜到是我與秦弛勾結了。”
沈宗道卻搖了搖頭說道:“祖父大人也不是神仙,那時隻是懷疑兵部或者樞密院有人與秦弛暗中勾結,後來在王上麵前,你不等祖父表態就支持秦弛圍剿遼陽王,放棄遼西的計劃,祖父才認定是你與秦弛串通一氣。”
楊衡舒了一口氣,“還好,還好,總算沒有被老相一眼看穿,我也算有幾分本事了。小沈大人對於我舉告秦弛構陷張琰一事不置可否,看來老相現在還不想動秦弛。”
楊衡想了想,緩緩點頭,“也是,把秦弛拿下,朝堂上豈不是成了老相的一言堂,那把王上至於何地。這麽多年來,我雖然知道老相的手腕,但終究還是幼稚了,覺著老相年歲大了,壓不住整個朝堂了,今日才真正明白,這是老相拿我們與王上過家家呢!”
楊衡看著眼前的沈宗道,終於明白他今日為何而來,說道:“小沈大人放心,張琰一案我咬死不說,絕不會牽連秦弛,給老相添麻煩。”
沈宗道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對著楊衡點了點頭,卻不想楊衡卻接著說道:“但不牽連秦弛,敲打惡心他一下小沈大人有沒有興趣?”
沈宗道看著楊衡,示意他說下去。楊衡於是開口接著說道:“秦弛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秦鬆,知道了我走私鹽鐵的生意,瞞著秦弛找到我,想要分有一杯羹,我當然不敢讓這個廢物插手我的事,就給了他兩千兩銀子打發了。這件事不會牽扯秦弛的根本,但肯定會讓他難受一陣子,而且這件事誰也不知道,秦弛也不知道,怎麽樣,小沈大人,我說的這件事還算有意思吧?”
沈宗道笑著為楊衡倒了一杯酒,也給自己倒了一杯,舉起酒杯,對著楊衡一飲而盡。楊衡終於起身,來到桌子旁坐下,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沈宗道就要轉身離開,卻聽楊衡喚道:“元伯,我那個遠房侄子楊治平向來是個謹慎膽小的人,為人也算老實,所以我才敢把走私鹽鐵的事交給他去辦,他為何會突然反我,還是他也早就是老相安插在我身邊的人?”
麵對楊衡的疑問,沈宗道沒有賣關子,“楊治平終歸還是有些報複的,治平治平,治國平天下,他原本心中就不願摻和這些髒事。而且你也說了他膽小,為你幹這些殺頭的買賣,你分潤他的錢財卻不多,這麽多年也難以升遷,而且這些事你不讓自己的兒子參與半分,全交由他去做,他也擔心你將來有一天將他推出去頂罪。所以在半年前他找到我,將這些事和盤托出。”
聽到這個理由,楊衡也是無奈一笑,問道:“那為何半年前老相不直接讓人參我,要等到今日?”
沈宗道目光一寒,說道:“你近日派人查了遼東的事沒錯吧,說話與你說,你走私鹽鐵換取軍馬的事,祖父早就知道,你將走私大部分所得都用來換取蒙古的良馬。這也是你分潤楊治平極少的原因,因為你自己所留財貨根本不多,今日皇甫尚書抄了你的家,所獲資財也不過兩萬餘兩。若你不是把心思動到了天上去,也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祖父願意讓你身死債消,也是看在你這些年勞苦功高的份上。”
楊衡默默地拿過酒壺,微微顫抖著給自己倒了一杯酒,口中喃喃自語:“作繭自縛,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