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妃的人選在三月初的一次王宮晚宴之後被敲定,孟家如願以償的獲得了這個尊位,之後的事情便是依照流程走完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
世子大婚的日期被初步定在明年三月,與燕行雲的加冠典禮一並舉行。這樣安排,一來是六禮的流程耗時長久,二來則是因為太後的喪期。按照禮製,朝廷大喪為期二十七個月,雖說太後有遺旨,以日易月,二十七日即除,勿禁嫁娶。但燕國因為需要仰仗朝廷,曆來對朝廷十分恭謹,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去觸天子的黴頭。
大婚之事已定,之後的事自有禮部去操持,孟益這也算是為自家做事,自然無須別人操心,燕行雲安心養傷做個提線木偶即可。
這之後需要燕行雲在燕京做的一件大事,便是四月孟夏代燕維疆到太廟祭祀。之後燕行雲還去了郊外母後梓宮祭祀,雖說此時並非母後祭日,但燕行雲外出三年多,今年的祭日恐怕依舊不能在燕京祭祀,便借此機會一並祭祀了。
此次出城祭祀,燕維疆特意讓燕山中軍一營騎兵跟隨護送,大抵是怕三年多前的刺殺事件重演。按照工部尚書韓守義的說法,燕維疆的陵寢已大致成型,大抵再過兩年,燕行雲母後的梓宮就可移靈安葬。燕行雲在母後梓宮所在前殿跪坐了半日,就那麽靜靜的望著母後的畫像,不知其心中所想。
到了五月,兩遼的戰報就開始如雪片般紛至遝來,博日格德果然再也按耐不住報仇雪恨的心思,兩遼邊境又開始到處燃起戰火。這次博日格德還是先用小股騎兵各處襲擾,同時也在集結兵力,準備在燕軍被襲擊搞得筋疲力盡之時,給遼東的燕軍致命一擊。
因為燕行雲迴到了燕京,王公武暫時坐鎮遼東,所以遼東的局勢尚好,但遼西卻缺少的主事之人,在蒙古騎兵的襲擾下吃了不少的虧。
所以這些戰報被飛送燕京,主要就是想讓燕行雲迴到遼東坐鎮,讓王公武可以迴到遼西主持大局,應對蒙古人這次的攻勢。如此情勢,加上燕行雲傷勢已無大礙,多次請求迴遼東坐鎮,燕維疆也無法再留燕行雲。
這次燕行雲自燕京出發,依舊有一批糧草隨著啟程,燕維疆又從火器營中抽調了三百火銃手隨燕行雲前往遼東。這些年燕國稅賦緊張,無力支撐大規模建造火器,燕京中也隻有一營的火銃兵。當初燕行雲前往遼西,帶走了兩百人,這幾年沈熙之壓著戶部東拚西湊,給工部撥款鑄造火器,將火器營的建製補全,這一次又被抽到了三百人,可以想見之後戶部孫文韶和工部韓守義兩位大人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不過這樣一來,燕行雲在遼東就有了一支五百人的火銃隊,雖然這些火銃射程很近,而且準頭不好,在野外麵對蒙古人的騎兵時難以起到大的成效。但這五百人在城牆上防備蒙古人攻城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不求能殺敵多少,就是火銃發射的霹靂之聲,對於攻城之人的心理震懾必然會極大,尤其是遼陽王所部現如今幾乎沒有攻城的火器,依托堅城固守,應該能挺過博日格德的進攻。
出了燕京,燕行雲讓範公輔負責押送糧草,自己和王遠猷帶著親衛和那三百火銃手飛馳遼東,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趕迴了遼陽城。
進了遼陽城總督府,燕行雲來不及休息,急忙召集眾將議事,此時王公武還留在遼陽城內。王公武向燕行雲介紹了這半個月來的情勢,蒙古人之前的襲擾十分猛烈,讓兩遼的邊軍和百姓都吃了不少苦頭,但五天之前,這種襲擊突然減少。
王公武本以為這是博日格德要開始進攻的前兆,讓各地守軍加緊戒備,並且將遊騎全部撒了出去,探查蒙古人的動向,但卻一無所獲,各地都沒有蒙古人大軍到來的跡象。
而在昨日,蒙古境內的密探發來消息,蒙古人在寧昌、鹹平兩地集結的大軍開始散去,博日格德似乎取消了此次進攻的計劃。這個消息並沒有讓眾人放鬆,神經依舊緊繃,不知道博日格德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燕行雲聽完王公武的通稟也是眉頭緊皺,他們早就做好了今年與博日格德惡戰一番的準備,燕行雲想不出什麽理由能讓博日格德放棄複仇,此時眾人心中都在想著,難不成是遼陽王明裏帖木兒死了,博日格德急著去上都繼承王位?
在眾人沉默之際,張恪說道:“會不會是博日格德故布疑陣,要以精銳騎兵趁機突入兩遼腹地?”
燕行雲及王公武等眾人武將都是搖了搖頭,顯然是不認可張恪的說法。燕行雲開口解釋道:“蒙古精騎突入腹地,攻城掠地,那都是在各地守軍怯懦,毫無戰心的情況下才能發生。兩遼各城守軍皆是與蒙古人鏖戰多年的精銳,拿下遼東後雖然組建了幾隻新軍,但各衛校尉以上皆是百戰老卒,而且向沈陽,錦州,廣寧等地守軍更是精悍之卒,不會發生未戰先降之事。”
燕行雲此話確實說到了王公武的心坎裏,現如今遼東各衛基本還是以原來的遼西各軍為主力建立的,對於這些自己調教出來的精悍邊軍,王公武有著充分的信心。
王公武接著燕行雲的話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就以駐守沈陽的趙山傑來說,他麾下雖然隻有六千人,但都是原本就駐守錦州,與蒙古人鏖戰多年的勁卒。這六千人,隻要糧草充足,就算麵對十倍蒙古人圍城也敢一戰,在這兩遼之地,我敢說,蒙古人不敢孤軍深入,他們隻能一個釘子一個釘子的拔。否則一石孤軍深入,被截斷後路,就是自己送死。而想要拔掉這些堅城,靠蒙古人的騎兵是不行的,騎兵再厲害也沒法騎馬飛上城牆,所以他們必然要帶著女真的仆從軍打造好攻城器械再推進,他們的騎兵隻能壓陣或者逼我們主力出城與他們決戰。”
如此一來,眾人更加猜不透博日格德的想法,商量了半天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讓王公武先返迴大寧,各地嚴防死守,同時讓蒙古境內的密探抓緊時間探明蒙古人的動向。
如此氣氛緊張的過了半個月,蒙古人依舊沒有動作,連邊境的劫掠都開始偃旗息鼓。終於,一道消息的傳來今年九月,現今的蒙古大汗刺甘失甘要在哈拉和林召開忽裏台大會,而且派使者邀請曾與自己爭位的大哥,遼陽王明裏帖木兒參會,明裏帖木兒答應了,並且召博日格德一同前去。
聽聞此事,燕行雲更加吃驚,心想明裏帖木兒這是瘋了嗎,他就不怕刺甘失甘直接在哈拉和林把他們父子剁成肉泥?還是什麽事情讓他確信,刺甘失甘不會對其不利。
又一個月後,祥嘉十八年八月,一封自洛京朝廷發往燕京,又被燕維疆轉送遼東的密信給燕行雲解了惑。半月前,新繼位的秦王姚繼業向朝廷密奏,蒙古西部的察合台汗都哇與窩闊台汗海都已經親自前往哈拉和林,參加忽裏台大會。
而且據秦王那邊的情報,這次忽裏台大會很可能是窩闊台汗海都提議,得到了察合台汗都哇的支持,他們要調和四大汗國與蒙古大汗刺甘失甘的關係,打通商路,而且很可能商議共同攻擊大虞。
看完此封密信,燕行雲頓覺山雨滿樓。
世子大婚的日期被初步定在明年三月,與燕行雲的加冠典禮一並舉行。這樣安排,一來是六禮的流程耗時長久,二來則是因為太後的喪期。按照禮製,朝廷大喪為期二十七個月,雖說太後有遺旨,以日易月,二十七日即除,勿禁嫁娶。但燕國因為需要仰仗朝廷,曆來對朝廷十分恭謹,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去觸天子的黴頭。
大婚之事已定,之後的事自有禮部去操持,孟益這也算是為自家做事,自然無須別人操心,燕行雲安心養傷做個提線木偶即可。
這之後需要燕行雲在燕京做的一件大事,便是四月孟夏代燕維疆到太廟祭祀。之後燕行雲還去了郊外母後梓宮祭祀,雖說此時並非母後祭日,但燕行雲外出三年多,今年的祭日恐怕依舊不能在燕京祭祀,便借此機會一並祭祀了。
此次出城祭祀,燕維疆特意讓燕山中軍一營騎兵跟隨護送,大抵是怕三年多前的刺殺事件重演。按照工部尚書韓守義的說法,燕維疆的陵寢已大致成型,大抵再過兩年,燕行雲母後的梓宮就可移靈安葬。燕行雲在母後梓宮所在前殿跪坐了半日,就那麽靜靜的望著母後的畫像,不知其心中所想。
到了五月,兩遼的戰報就開始如雪片般紛至遝來,博日格德果然再也按耐不住報仇雪恨的心思,兩遼邊境又開始到處燃起戰火。這次博日格德還是先用小股騎兵各處襲擾,同時也在集結兵力,準備在燕軍被襲擊搞得筋疲力盡之時,給遼東的燕軍致命一擊。
因為燕行雲迴到了燕京,王公武暫時坐鎮遼東,所以遼東的局勢尚好,但遼西卻缺少的主事之人,在蒙古騎兵的襲擾下吃了不少的虧。
所以這些戰報被飛送燕京,主要就是想讓燕行雲迴到遼東坐鎮,讓王公武可以迴到遼西主持大局,應對蒙古人這次的攻勢。如此情勢,加上燕行雲傷勢已無大礙,多次請求迴遼東坐鎮,燕維疆也無法再留燕行雲。
這次燕行雲自燕京出發,依舊有一批糧草隨著啟程,燕維疆又從火器營中抽調了三百火銃手隨燕行雲前往遼東。這些年燕國稅賦緊張,無力支撐大規模建造火器,燕京中也隻有一營的火銃兵。當初燕行雲前往遼西,帶走了兩百人,這幾年沈熙之壓著戶部東拚西湊,給工部撥款鑄造火器,將火器營的建製補全,這一次又被抽到了三百人,可以想見之後戶部孫文韶和工部韓守義兩位大人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不過這樣一來,燕行雲在遼東就有了一支五百人的火銃隊,雖然這些火銃射程很近,而且準頭不好,在野外麵對蒙古人的騎兵時難以起到大的成效。但這五百人在城牆上防備蒙古人攻城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不求能殺敵多少,就是火銃發射的霹靂之聲,對於攻城之人的心理震懾必然會極大,尤其是遼陽王所部現如今幾乎沒有攻城的火器,依托堅城固守,應該能挺過博日格德的進攻。
出了燕京,燕行雲讓範公輔負責押送糧草,自己和王遠猷帶著親衛和那三百火銃手飛馳遼東,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趕迴了遼陽城。
進了遼陽城總督府,燕行雲來不及休息,急忙召集眾將議事,此時王公武還留在遼陽城內。王公武向燕行雲介紹了這半個月來的情勢,蒙古人之前的襲擾十分猛烈,讓兩遼的邊軍和百姓都吃了不少苦頭,但五天之前,這種襲擊突然減少。
王公武本以為這是博日格德要開始進攻的前兆,讓各地守軍加緊戒備,並且將遊騎全部撒了出去,探查蒙古人的動向,但卻一無所獲,各地都沒有蒙古人大軍到來的跡象。
而在昨日,蒙古境內的密探發來消息,蒙古人在寧昌、鹹平兩地集結的大軍開始散去,博日格德似乎取消了此次進攻的計劃。這個消息並沒有讓眾人放鬆,神經依舊緊繃,不知道博日格德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燕行雲聽完王公武的通稟也是眉頭緊皺,他們早就做好了今年與博日格德惡戰一番的準備,燕行雲想不出什麽理由能讓博日格德放棄複仇,此時眾人心中都在想著,難不成是遼陽王明裏帖木兒死了,博日格德急著去上都繼承王位?
在眾人沉默之際,張恪說道:“會不會是博日格德故布疑陣,要以精銳騎兵趁機突入兩遼腹地?”
燕行雲及王公武等眾人武將都是搖了搖頭,顯然是不認可張恪的說法。燕行雲開口解釋道:“蒙古精騎突入腹地,攻城掠地,那都是在各地守軍怯懦,毫無戰心的情況下才能發生。兩遼各城守軍皆是與蒙古人鏖戰多年的精銳,拿下遼東後雖然組建了幾隻新軍,但各衛校尉以上皆是百戰老卒,而且向沈陽,錦州,廣寧等地守軍更是精悍之卒,不會發生未戰先降之事。”
燕行雲此話確實說到了王公武的心坎裏,現如今遼東各衛基本還是以原來的遼西各軍為主力建立的,對於這些自己調教出來的精悍邊軍,王公武有著充分的信心。
王公武接著燕行雲的話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就以駐守沈陽的趙山傑來說,他麾下雖然隻有六千人,但都是原本就駐守錦州,與蒙古人鏖戰多年的勁卒。這六千人,隻要糧草充足,就算麵對十倍蒙古人圍城也敢一戰,在這兩遼之地,我敢說,蒙古人不敢孤軍深入,他們隻能一個釘子一個釘子的拔。否則一石孤軍深入,被截斷後路,就是自己送死。而想要拔掉這些堅城,靠蒙古人的騎兵是不行的,騎兵再厲害也沒法騎馬飛上城牆,所以他們必然要帶著女真的仆從軍打造好攻城器械再推進,他們的騎兵隻能壓陣或者逼我們主力出城與他們決戰。”
如此一來,眾人更加猜不透博日格德的想法,商量了半天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讓王公武先返迴大寧,各地嚴防死守,同時讓蒙古境內的密探抓緊時間探明蒙古人的動向。
如此氣氛緊張的過了半個月,蒙古人依舊沒有動作,連邊境的劫掠都開始偃旗息鼓。終於,一道消息的傳來今年九月,現今的蒙古大汗刺甘失甘要在哈拉和林召開忽裏台大會,而且派使者邀請曾與自己爭位的大哥,遼陽王明裏帖木兒參會,明裏帖木兒答應了,並且召博日格德一同前去。
聽聞此事,燕行雲更加吃驚,心想明裏帖木兒這是瘋了嗎,他就不怕刺甘失甘直接在哈拉和林把他們父子剁成肉泥?還是什麽事情讓他確信,刺甘失甘不會對其不利。
又一個月後,祥嘉十八年八月,一封自洛京朝廷發往燕京,又被燕維疆轉送遼東的密信給燕行雲解了惑。半月前,新繼位的秦王姚繼業向朝廷密奏,蒙古西部的察合台汗都哇與窩闊台汗海都已經親自前往哈拉和林,參加忽裏台大會。
而且據秦王那邊的情報,這次忽裏台大會很可能是窩闊台汗海都提議,得到了察合台汗都哇的支持,他們要調和四大汗國與蒙古大汗刺甘失甘的關係,打通商路,而且很可能商議共同攻擊大虞。
看完此封密信,燕行雲頓覺山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