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寧靜而祥和的小村莊,名叫豐收村。這個村子四麵環山,山上有著鬱鬱蔥蔥的樹林,樹林裏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樹木,那些樹木不僅為村子提供了清新的空氣,也是村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民們依靠著山林裏的物產維持生計,而其中,采集樹木的種子用於來年種樹或者換取一些生活用品,是一項很重要的勞作內容。
村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名叫林伯。林伯一輩子都與這些山林打交道,對山林裏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熟知每一種樹木的習性,也知道什麽時候該去采集種子最合適。在林伯年輕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們對於采種這件事並沒有太多的講究,往往就是看到種子成熟了,便隨意找個時間去采迴來,然後也不管天氣如何,隨便找個地方就晾曬起來。
有一年,村裏的年輕後生阿強看著山上的鬆樹結滿了飽滿的鬆塔,那裏麵藏著的可都是鬆樹的種子呀。阿強想著,要是把這些種子采迴來,來年種到村子周邊的荒地上,等鬆樹長大了,就能有更多的木材可以使用了。於是,他叫上了幾個平日裏一起幹活的夥伴,興高采烈地就上山去采鬆塔了。
那一天,天空中烏雲密布,風也唿唿地刮著,似乎一場大雨就要來臨。可阿強他們一心想著趕緊把鬆塔采下來,並沒有在意這糟糕的天氣。他們在鬆樹上爬上爬下,費了好大的勁兒,采了滿滿幾大筐的鬆塔,然後就抬著迴了村子。
迴到村子後,阿強他們把鬆塔倒在了村子中間的一塊空地上,想著讓風趕緊把鬆塔吹幹,好取出裏麵的種子。然而,那風越刮越猛,還夾雜著絲絲細雨,沒一會兒,鬆塔就被吹得七零八落,不少都被雨水打濕了,陷在了泥地裏。阿強他們趕忙去把鬆塔收攏起來,可看著那些濕漉漉、髒兮兮的鬆塔,心裏別提多懊惱了。
林伯路過看到這一幕,無奈地搖了搖頭,對阿強他們說道:“孩子們呀,采種可不能這麽隨意,這天氣不好,采迴來的種子也難弄好啊,晾曬種子就得挑那風和日麗的日子,這樣種子才能好好保存,以後種下去才能發芽長大呀。”阿強他們聽了林伯的話,雖然心裏有些不服氣,覺得不過是一次意外,這鬆塔的種子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的。
他們把那些還不算太濕的鬆塔撿了出來,放在自家的屋簷下,等著天晴了再拿出來晾曬。可天公不作美,接連幾天都是陰雨綿綿,那些鬆塔在屋簷下漸漸開始發黴,等好不容易天晴了,阿強他們把鬆塔拿出來一看,裏麵的種子很多都已經壞掉了,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
阿強這下可著急了,原本想著能收獲好多鬆樹種,這下可好,幾乎都白費了功夫。林伯看著阿強垂頭喪氣的樣子,又耐心地給他講起了道理:“孩子啊,這就好比咱們種莊稼,你要是在播種的時候不選好時機,不把種子處理好,那莊稼怎麽能長得好呢?采種也是一樣的呀,這風和日麗的天氣,陽光暖暖地照著,風輕輕地吹著,種子采下來能被均勻地晾曬,把裏麵多餘的水分去掉,又不會被濕氣或者突然的雨水弄壞,這樣的種子才是好種子,種下去才有生機呢。”
阿強聽了林伯的話,心裏漸漸明白了采種選好天氣、晾曬好的重要性。從那以後,他每次去采種之前,都會先去請教林伯,看看天氣情況,等確定是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了,才會帶上工具上山。
又過了一年,山上的柏樹種子也到了該采集的時候。阿強提前好幾天就開始留意天氣,天天跑去問林伯哪天合適。終於,有一天,天空湛藍湛藍的,一絲雲彩都沒有,微風輕輕拂過,吹在人臉上癢癢的,舒服極了。阿強知道,就是這天了。
他叫上夥伴們,再次上山去采柏樹種子。這次,他們格外小心,輕手輕腳地把柏樹上成熟的種子采摘下來,放進背簍裏,然後小心翼翼地背迴了村子。迴到村子後,他們把種子均勻地鋪在了早就打掃幹淨的曬場上,那暖暖的陽光灑在種子上,仿佛給種子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衣裳,微風時不時地吹過,翻動著種子,讓它們的每一麵都能被陽光曬到。
在這樣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裏,種子晾曬得特別順利,沒過多久,種子就變得幹燥又飽滿,阿強把它們收起來,妥善地保存好,心裏別提多高興了。等到了第二年春天,阿強把那些柏樹種子種在了村子外的一片荒地上,每天都去精心照料。
日子一天天過去,讓阿強驚喜的是,那些種子陸陸續續都發了芽,嫩綠的小芽從土裏鑽出來,在陽光和微風的嗬護下,茁壯成長著。看著那一片生機勃勃的小樹苗,阿強開心地笑了,他知道,這都是因為當初采種的時候選對了天氣,晾曬好了種子呀。
村裏的其他人看到阿強的成果,也都紛紛來向他請教經驗。阿強便把林伯告訴他的那些道理,原原本本地講給大家聽,告訴大家采種一定要選好天氣,隻有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晾曬種子,種子才能保存好,種下去才有好的收成。
從此以後,豐收村的村民們在采種這件事上再也不馬虎了,每到要采種的時候,都會先看看天氣,等著風和日麗的日子才行動。而“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諺語也在村子裏流傳了開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們都謹記著這句諺語,靠著精心采集和晾曬的種子,讓村子周邊的山林越來越繁茂,村子也變得越來越富裕,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加安穩祥和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豐收村的名聲漸漸傳了出去,周邊村子的人聽說了他們靠著這句諺語把采種這件事做得那麽好,都很好奇。有個叫臨水村的村子,那裏的村民們平日裏也會采集一些樹木種子,可總是收成不太理想。
臨水村的村長便帶著幾個有經驗的村民來到了豐收村,向林伯和阿強他們請教。林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把采種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種子的重要性以及具體該怎麽做,都詳細地講給了他們聽。
臨水村的村民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迴去之後也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村民半信半疑,覺得不過是天氣的事兒,能有那麽大影響嗎?可是當他們真正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采種、晾曬後,發現種子的質量果然好了很多,種下去發芽率也大大提高了。
有個臨水村的年輕小夥叫水生,他之前采種總是很隨意,不管天氣好壞,采迴來的種子種下去要麽不發芽,要麽長出來的樹苗很瘦弱。聽了豐收村的經驗後,他決定好好試一試。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微風輕拂著,水生早早地就上了山,去采集他們村子山上常見的栗子樹的種子。他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帶著刺殼的栗子摘下來,放進特製的籃子裏,然後帶迴了村子。在村子的曬場上,他把栗子攤開,看著陽光均勻地灑在上麵,風溫柔地翻動著它們,心裏滿是期待。
經過幾天這樣風和日麗的晾曬,水生把栗子種子收了起來,等到合適的時節種到了地裏。日子一天天過去,水生每天都去地裏查看,終於,他看到土裏冒出了一個個嫩綠的芽尖,那芽尖越來越高,慢慢長成了茁壯的小樹苗。水生開心極了,他逢人就說:“這豐收村的經驗真是太管用了,采種就得選好天氣,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晾曬,種子才能爭氣呀!”
就這樣,“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諺語不僅在豐收村、臨水村流傳,還漸漸傳到了更遠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村子都開始重視采種時的天氣和晾曬環節。
在一個叫青山鎮的地方,有著大片的山林,鎮上的人們靠山吃山,采種也是一項重要的勞作。可是以前大家都不太懂這些道理,導致種子質量參差不齊,山林的樹木生長情況也不太好。
有個叫劉大叔的人,在鎮上開了一家小小的種子鋪子,平日裏收購和售賣一些樹木種子。他一直很苦惱,為什麽自己收購來的種子種下去效果總是不好,生意也越來越難做。後來,他聽說了這句諺語,便決定親自去驗證一下。
劉大叔去到了山林裏,找到了一些熟悉的采藥人和采種人,跟他們一起等待合適的天氣去采種。終於,等到了一個碧空如洗、微風和煦的日子,他們一起采集了不少珍貴樹木的種子,然後在山林邊找了一塊開闊又通風的地方,鋪上幹淨的布,把種子均勻地晾曬在上麵。
那幾天,劉大叔就守在種子旁邊,看著陽光一點點把種子裏的水分帶走,風把種子吹得幹爽又幹淨。等種子晾曬好後,他把這些種子帶迴鋪子,精心包裝好。沒想到,這些種子一經售賣,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買迴去種下去的人都說發芽率特別高,長得也特別好。
劉大叔的種子鋪子生意一下子就紅火了起來,他逢人就誇讚這句諺語的神奇之處,還把自己采種晾曬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就這樣,青山鎮的人們也都開始遵循“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的方法,山林裏的樹木越來越茂盛,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家的生活也因為這小小的種子變得更加富足了。
隨著這句諺語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甚至傳到了一些大城市裏。在城裏,有一些專門研究植物種植和園林景觀的學者們聽到了這句諺語,覺得很有意思,便決定深入到那些鄉村去調研一番。
有位叫陳教授的學者,帶著他的學生團隊來到了豐收村以及周邊的一些村子。他們詳細地了解了村民們采種的過程,對比了在不同天氣下采種晾曬的種子的各項數據,發現確實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采種晾曬的種子,無論是含水量、發芽率還是種子的健康程度等方麵,都遠遠優於在惡劣天氣下處理的種子。
陳教授對這個民間的智慧結晶讚不絕口,他把這個調研結果整理成論文發表了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句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諺語。不少園林公司、植物園等機構看到了論文後,也開始借鑒這種方法去采集和處理他們所需要的種子,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在一個大型的植物園裏,工作人員們以往在采集一些珍稀植物種子的時候,有時候會因為任務緊迫等原因,不太在意天氣情況,導致種子的保存和後續種植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後來,他們學習了“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的方法後,調整了采種計劃,專門挑選好天氣去采集種子,並且在晾曬時嚴格控製環境,讓種子能在最適宜的條件下幹燥。
結果,那些曾經很難培育成功的珍稀植物種子,發芽率大大提高了,一棵棵珍稀植物在植物園裏茁壯成長起來,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植物園的管理人員感慨地說:“真沒想到這民間流傳的諺語有著這麽大的威力呀,這可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寶藏啊。”
而在遙遠的海邊,有一個漁村,村子周邊有一些防風林,那防風林裏的樹木種子采集一直都是村民們自己負責。可是以前,由於海邊天氣多變,村民們常常沒選好天氣就采種,導致防風林的樹木更新換代很慢,遇到大風天氣,對村子的防護作用也在減弱。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漁民出去闖蕩了一番後,迴到村子裏帶來了“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諺語。村民們開始重視起來,他們觀察海邊的天氣規律,等到難得的風和日麗的日子,就趕緊去采集防風林樹木的種子,然後在海邊通風好、陽光足的沙灘上晾曬(當然是鋪上東西防止沙子混入種子啦)。
經過這樣精心的采種晾曬,防風林的種子質量越來越好,種下去後新的樹苗不斷長出來,防風林變得更加茂密,有效地抵禦了海邊的狂風巨浪,保護著漁村的安寧。村民們都對這句諺語感激不已,他們還把這個故事講給了來漁村遊玩的遊客們聽,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民間諺語裏蘊含的智慧。
就這樣,“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民間諺語,從一個小小的山村出發,傳遍了四方,無論是鄉村的山林間,還是城市的植物園裏,亦或是海邊的漁村旁,它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讓一顆顆種子在合適的條件下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人們帶來了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綠色,也讓人們記住了這來自民間的寶貴經驗,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守護著大自然的美好與人們生活的安穩。
日子還在繼續,這句諺語依然在不斷地被人們講述著、踐行著,成為了人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利用自然資源創造美好生活的一個生動寫照,而那些關於它的故事,也如同那在風和日麗下晾曬好的種子一樣,在歲月的長河中生根發芽,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村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名叫林伯。林伯一輩子都與這些山林打交道,對山林裏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熟知每一種樹木的習性,也知道什麽時候該去采集種子最合適。在林伯年輕的時候,村子裏的人們對於采種這件事並沒有太多的講究,往往就是看到種子成熟了,便隨意找個時間去采迴來,然後也不管天氣如何,隨便找個地方就晾曬起來。
有一年,村裏的年輕後生阿強看著山上的鬆樹結滿了飽滿的鬆塔,那裏麵藏著的可都是鬆樹的種子呀。阿強想著,要是把這些種子采迴來,來年種到村子周邊的荒地上,等鬆樹長大了,就能有更多的木材可以使用了。於是,他叫上了幾個平日裏一起幹活的夥伴,興高采烈地就上山去采鬆塔了。
那一天,天空中烏雲密布,風也唿唿地刮著,似乎一場大雨就要來臨。可阿強他們一心想著趕緊把鬆塔采下來,並沒有在意這糟糕的天氣。他們在鬆樹上爬上爬下,費了好大的勁兒,采了滿滿幾大筐的鬆塔,然後就抬著迴了村子。
迴到村子後,阿強他們把鬆塔倒在了村子中間的一塊空地上,想著讓風趕緊把鬆塔吹幹,好取出裏麵的種子。然而,那風越刮越猛,還夾雜著絲絲細雨,沒一會兒,鬆塔就被吹得七零八落,不少都被雨水打濕了,陷在了泥地裏。阿強他們趕忙去把鬆塔收攏起來,可看著那些濕漉漉、髒兮兮的鬆塔,心裏別提多懊惱了。
林伯路過看到這一幕,無奈地搖了搖頭,對阿強他們說道:“孩子們呀,采種可不能這麽隨意,這天氣不好,采迴來的種子也難弄好啊,晾曬種子就得挑那風和日麗的日子,這樣種子才能好好保存,以後種下去才能發芽長大呀。”阿強他們聽了林伯的話,雖然心裏有些不服氣,覺得不過是一次意外,這鬆塔的種子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的。
他們把那些還不算太濕的鬆塔撿了出來,放在自家的屋簷下,等著天晴了再拿出來晾曬。可天公不作美,接連幾天都是陰雨綿綿,那些鬆塔在屋簷下漸漸開始發黴,等好不容易天晴了,阿強他們把鬆塔拿出來一看,裏麵的種子很多都已經壞掉了,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
阿強這下可著急了,原本想著能收獲好多鬆樹種,這下可好,幾乎都白費了功夫。林伯看著阿強垂頭喪氣的樣子,又耐心地給他講起了道理:“孩子啊,這就好比咱們種莊稼,你要是在播種的時候不選好時機,不把種子處理好,那莊稼怎麽能長得好呢?采種也是一樣的呀,這風和日麗的天氣,陽光暖暖地照著,風輕輕地吹著,種子采下來能被均勻地晾曬,把裏麵多餘的水分去掉,又不會被濕氣或者突然的雨水弄壞,這樣的種子才是好種子,種下去才有生機呢。”
阿強聽了林伯的話,心裏漸漸明白了采種選好天氣、晾曬好的重要性。從那以後,他每次去采種之前,都會先去請教林伯,看看天氣情況,等確定是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了,才會帶上工具上山。
又過了一年,山上的柏樹種子也到了該采集的時候。阿強提前好幾天就開始留意天氣,天天跑去問林伯哪天合適。終於,有一天,天空湛藍湛藍的,一絲雲彩都沒有,微風輕輕拂過,吹在人臉上癢癢的,舒服極了。阿強知道,就是這天了。
他叫上夥伴們,再次上山去采柏樹種子。這次,他們格外小心,輕手輕腳地把柏樹上成熟的種子采摘下來,放進背簍裏,然後小心翼翼地背迴了村子。迴到村子後,他們把種子均勻地鋪在了早就打掃幹淨的曬場上,那暖暖的陽光灑在種子上,仿佛給種子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衣裳,微風時不時地吹過,翻動著種子,讓它們的每一麵都能被陽光曬到。
在這樣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裏,種子晾曬得特別順利,沒過多久,種子就變得幹燥又飽滿,阿強把它們收起來,妥善地保存好,心裏別提多高興了。等到了第二年春天,阿強把那些柏樹種子種在了村子外的一片荒地上,每天都去精心照料。
日子一天天過去,讓阿強驚喜的是,那些種子陸陸續續都發了芽,嫩綠的小芽從土裏鑽出來,在陽光和微風的嗬護下,茁壯成長著。看著那一片生機勃勃的小樹苗,阿強開心地笑了,他知道,這都是因為當初采種的時候選對了天氣,晾曬好了種子呀。
村裏的其他人看到阿強的成果,也都紛紛來向他請教經驗。阿強便把林伯告訴他的那些道理,原原本本地講給大家聽,告訴大家采種一定要選好天氣,隻有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晾曬種子,種子才能保存好,種下去才有好的收成。
從此以後,豐收村的村民們在采種這件事上再也不馬虎了,每到要采種的時候,都會先看看天氣,等著風和日麗的日子才行動。而“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諺語也在村子裏流傳了開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們都謹記著這句諺語,靠著精心采集和晾曬的種子,讓村子周邊的山林越來越繁茂,村子也變得越來越富裕,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加安穩祥和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豐收村的名聲漸漸傳了出去,周邊村子的人聽說了他們靠著這句諺語把采種這件事做得那麽好,都很好奇。有個叫臨水村的村子,那裏的村民們平日裏也會采集一些樹木種子,可總是收成不太理想。
臨水村的村長便帶著幾個有經驗的村民來到了豐收村,向林伯和阿強他們請教。林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把采種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種子的重要性以及具體該怎麽做,都詳細地講給了他們聽。
臨水村的村民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迴去之後也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村民半信半疑,覺得不過是天氣的事兒,能有那麽大影響嗎?可是當他們真正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采種、晾曬後,發現種子的質量果然好了很多,種下去發芽率也大大提高了。
有個臨水村的年輕小夥叫水生,他之前采種總是很隨意,不管天氣好壞,采迴來的種子種下去要麽不發芽,要麽長出來的樹苗很瘦弱。聽了豐收村的經驗後,他決定好好試一試。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微風輕拂著,水生早早地就上了山,去采集他們村子山上常見的栗子樹的種子。他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帶著刺殼的栗子摘下來,放進特製的籃子裏,然後帶迴了村子。在村子的曬場上,他把栗子攤開,看著陽光均勻地灑在上麵,風溫柔地翻動著它們,心裏滿是期待。
經過幾天這樣風和日麗的晾曬,水生把栗子種子收了起來,等到合適的時節種到了地裏。日子一天天過去,水生每天都去地裏查看,終於,他看到土裏冒出了一個個嫩綠的芽尖,那芽尖越來越高,慢慢長成了茁壯的小樹苗。水生開心極了,他逢人就說:“這豐收村的經驗真是太管用了,采種就得選好天氣,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晾曬,種子才能爭氣呀!”
就這樣,“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諺語不僅在豐收村、臨水村流傳,還漸漸傳到了更遠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村子都開始重視采種時的天氣和晾曬環節。
在一個叫青山鎮的地方,有著大片的山林,鎮上的人們靠山吃山,采種也是一項重要的勞作。可是以前大家都不太懂這些道理,導致種子質量參差不齊,山林的樹木生長情況也不太好。
有個叫劉大叔的人,在鎮上開了一家小小的種子鋪子,平日裏收購和售賣一些樹木種子。他一直很苦惱,為什麽自己收購來的種子種下去效果總是不好,生意也越來越難做。後來,他聽說了這句諺語,便決定親自去驗證一下。
劉大叔去到了山林裏,找到了一些熟悉的采藥人和采種人,跟他們一起等待合適的天氣去采種。終於,等到了一個碧空如洗、微風和煦的日子,他們一起采集了不少珍貴樹木的種子,然後在山林邊找了一塊開闊又通風的地方,鋪上幹淨的布,把種子均勻地晾曬在上麵。
那幾天,劉大叔就守在種子旁邊,看著陽光一點點把種子裏的水分帶走,風把種子吹得幹爽又幹淨。等種子晾曬好後,他把這些種子帶迴鋪子,精心包裝好。沒想到,這些種子一經售賣,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買迴去種下去的人都說發芽率特別高,長得也特別好。
劉大叔的種子鋪子生意一下子就紅火了起來,他逢人就誇讚這句諺語的神奇之處,還把自己采種晾曬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就這樣,青山鎮的人們也都開始遵循“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的方法,山林裏的樹木越來越茂盛,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家的生活也因為這小小的種子變得更加富足了。
隨著這句諺語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甚至傳到了一些大城市裏。在城裏,有一些專門研究植物種植和園林景觀的學者們聽到了這句諺語,覺得很有意思,便決定深入到那些鄉村去調研一番。
有位叫陳教授的學者,帶著他的學生團隊來到了豐收村以及周邊的一些村子。他們詳細地了解了村民們采種的過程,對比了在不同天氣下采種晾曬的種子的各項數據,發現確實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采種晾曬的種子,無論是含水量、發芽率還是種子的健康程度等方麵,都遠遠優於在惡劣天氣下處理的種子。
陳教授對這個民間的智慧結晶讚不絕口,他把這個調研結果整理成論文發表了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句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諺語。不少園林公司、植物園等機構看到了論文後,也開始借鑒這種方法去采集和處理他們所需要的種子,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在一個大型的植物園裏,工作人員們以往在采集一些珍稀植物種子的時候,有時候會因為任務緊迫等原因,不太在意天氣情況,導致種子的保存和後續種植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後來,他們學習了“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的方法後,調整了采種計劃,專門挑選好天氣去采集種子,並且在晾曬時嚴格控製環境,讓種子能在最適宜的條件下幹燥。
結果,那些曾經很難培育成功的珍稀植物種子,發芽率大大提高了,一棵棵珍稀植物在植物園裏茁壯成長起來,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植物園的管理人員感慨地說:“真沒想到這民間流傳的諺語有著這麽大的威力呀,這可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寶藏啊。”
而在遙遠的海邊,有一個漁村,村子周邊有一些防風林,那防風林裏的樹木種子采集一直都是村民們自己負責。可是以前,由於海邊天氣多變,村民們常常沒選好天氣就采種,導致防風林的樹木更新換代很慢,遇到大風天氣,對村子的防護作用也在減弱。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漁民出去闖蕩了一番後,迴到村子裏帶來了“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諺語。村民們開始重視起來,他們觀察海邊的天氣規律,等到難得的風和日麗的日子,就趕緊去采集防風林樹木的種子,然後在海邊通風好、陽光足的沙灘上晾曬(當然是鋪上東西防止沙子混入種子啦)。
經過這樣精心的采種晾曬,防風林的種子質量越來越好,種下去後新的樹苗不斷長出來,防風林變得更加茂密,有效地抵禦了海邊的狂風巨浪,保護著漁村的安寧。村民們都對這句諺語感激不已,他們還把這個故事講給了來漁村遊玩的遊客們聽,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民間諺語裏蘊含的智慧。
就這樣,“采種要選好天氣,風和日麗晾曬好”這句民間諺語,從一個小小的山村出發,傳遍了四方,無論是鄉村的山林間,還是城市的植物園裏,亦或是海邊的漁村旁,它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讓一顆顆種子在合適的條件下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人們帶來了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綠色,也讓人們記住了這來自民間的寶貴經驗,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守護著大自然的美好與人們生活的安穩。
日子還在繼續,這句諺語依然在不斷地被人們講述著、踐行著,成為了人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利用自然資源創造美好生活的一個生動寫照,而那些關於它的故事,也如同那在風和日麗下晾曬好的種子一樣,在歲月的長河中生根發芽,綻放出別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