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子裏,生活著李老漢一家。李老漢年近古稀,身子骨還算硬朗,可歲月到底還是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頭發也全白了。他的兒子李強,娶了鄰村的秀兒為妻,小兩口日子過得還算紅火,還生了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取名叫丫丫。
起初,李強對李老漢還算孝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從小把自己拉扯大,這份養育之恩他是記在心裏的。可秀兒卻不這麽想,她覺得李老漢年紀大了,啥重活也幹不了,還得天天吃飯,就是個累贅。剛開始,她還隻是偶爾嘟囔幾句,後來見李強沒什麽反應,就越來越放肆了。
每天吃飯的時候,秀兒總是把李老漢的飯菜單獨盛出來,不是剩飯剩菜,就是清湯寡水。有一迴,家裏殺了隻雞,秀兒把雞肉都挑出來給李強和丫丫吃,給李老漢的碗裏卻隻有雞骨頭和一些煮得稀爛的青菜。李老漢看著碗裏的飯菜,心裏一陣發酸,可他也不想和兒子兒媳鬧矛盾,隻能默默咽下這口氣。
除了吃飯上的虧待,秀兒在生活的其他方麵也對李老漢百般嫌棄。李老漢的衣服破了,她也不管,說買新的浪費錢,讓李老漢自己縫縫補補接著穿。冬天的時候,屋子裏冷得像冰窖,秀兒也不舍得給李老漢多燒點柴火,李老漢常常在夜裏被凍醒。
李強看著妻子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心裏不是滋味,可他又怕惹秀兒生氣,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丫丫年紀還小,不明白大人們之間的這些事,她還像以前一樣,喜歡纏著爺爺玩。李老漢也隻有在和孫女相處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一絲溫暖。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李老漢在這個家裏的日子越來越艱難。村裏的人都看在眼裏,私下裏都議論紛紛,說李強兩口子不孝順,可誰也不好意思當麵去說。
有一天,村裏來了個老乞丐。這老乞丐衣衫襤褸,滿臉汙垢,拄著一根破拐杖,挨家挨戶地乞討。他走到李家門口的時候,秀兒正坐在門口曬太陽,一看到老乞丐,就立刻板起了臉,大聲喝道:“去去去,我們家可沒有多餘的東西給你,趕緊走!”老乞丐苦苦哀求,說自己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隻要能給口吃的就行。秀兒不耐煩地拿起掃帚,作勢要打,老乞丐嚇得趕緊轉身離開。
李老漢在屋裏聽到了外麵的動靜,他心疼老乞丐,就偷偷從自己的碗裏盛了一些飯菜,追出去遞給老乞丐。老乞丐接過飯菜,感激地看著李老漢,說道:“老人家,你真是個好人呐,好人會有好報的。”李老漢笑了笑,說:“都是窮苦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誰也沒想到,這老乞丐竟然是個有來曆的人。原來,他本是鄰村的一個地主,後來家道中落,才淪落成了乞丐。他一直想找個心地善良的人家,把自己的一些財產托付給他們。這幾天,他在村裏挨家挨戶地乞討,就是為了觀察村民們的為人。他發現,隻有李老漢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其他人要麽冷漠,要麽驅趕。
老乞丐離開村子後,沒過多久就一病不起。臨終前,他把自己的幾個親信叫到床前,告訴他們自己在一個隱秘的地方藏了一些金銀財寶,讓他們把這些財寶送給李老漢一家。
再說李老漢這邊,他依舊過著被兒媳嫌棄的日子。有一天,村裏突然來了幾個陌生人,他們找到了李老漢,說是受一位老人的囑托,來給李老漢送東西。李老漢一頭霧水,等這幾個人把金銀財寶拿出來的時候,他更是驚呆了。村裏的人也都聽說了這件事,紛紛跑來圍觀,大家都羨慕不已。
李強和秀兒看到這麽多的金銀財寶,眼睛都直了。秀兒更是後悔不已,自己之前怎麽就那麽糊塗,對公公那麽不好呢?現在好了,這麽多的財富,差點就因為自己的不懂事而錯過了。從那以後,秀兒對李老漢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著,還專門給李老漢做新衣服,買各種好吃的。
李老漢看著秀兒的變化,心裏明白是怎麽迴事,可他也沒有說什麽。他想著,隻要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比什麽都強。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李老漢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秀兒和李強雖然請來了郎中,但李老漢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在李老漢彌留之際,他把李強和秀兒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我這一輩子,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隻希望你能過得好。錢財都是身外之物,一家人在一起,相互關愛,相互扶持,才是最重要的。以前你們對我的態度,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知道,秀兒是因為覺得我是個累贅,才會嫌棄我。可你們有沒有想過,等你們老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對待自己嗎?”
李強和秀兒聽了李老漢的話,羞愧地低下了頭,淚水止不住地流。李老漢接著說:“我走了以後,你們一定要好好過日子,把丫丫教育好,讓她懂得孝順的道理。”說完,李老漢就閉上了眼睛,離開了人世。
李老漢去世後,李強和秀兒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之中。他們想起李老漢以前對他們的種種好,想起自己對李老漢的種種不孝,心裏就像被刀割一樣難受。從那以後,秀兒徹底變了一個人,她不僅對李強溫柔體貼,對丫丫也是言傳身教,教她要尊重長輩,孝順父母。
村裏的人看到李強一家的變化,都感慨萬分。大家都說,這真是“有老人,嫌老人;無老人,想老人”啊!經過這件事,村裏的年輕人也都受到了教育,明白了孝順老人是做人的根本,不能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又過了幾年,丫丫長大了,她也像父親一樣,娶了鄰村的一個姑娘。這姑娘善良懂事,對李強和秀兒十分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李老漢的故事,也在村裏流傳了下來,成為了教育後人的生動教材。
起初,李強對李老漢還算孝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從小把自己拉扯大,這份養育之恩他是記在心裏的。可秀兒卻不這麽想,她覺得李老漢年紀大了,啥重活也幹不了,還得天天吃飯,就是個累贅。剛開始,她還隻是偶爾嘟囔幾句,後來見李強沒什麽反應,就越來越放肆了。
每天吃飯的時候,秀兒總是把李老漢的飯菜單獨盛出來,不是剩飯剩菜,就是清湯寡水。有一迴,家裏殺了隻雞,秀兒把雞肉都挑出來給李強和丫丫吃,給李老漢的碗裏卻隻有雞骨頭和一些煮得稀爛的青菜。李老漢看著碗裏的飯菜,心裏一陣發酸,可他也不想和兒子兒媳鬧矛盾,隻能默默咽下這口氣。
除了吃飯上的虧待,秀兒在生活的其他方麵也對李老漢百般嫌棄。李老漢的衣服破了,她也不管,說買新的浪費錢,讓李老漢自己縫縫補補接著穿。冬天的時候,屋子裏冷得像冰窖,秀兒也不舍得給李老漢多燒點柴火,李老漢常常在夜裏被凍醒。
李強看著妻子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心裏不是滋味,可他又怕惹秀兒生氣,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丫丫年紀還小,不明白大人們之間的這些事,她還像以前一樣,喜歡纏著爺爺玩。李老漢也隻有在和孫女相處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一絲溫暖。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李老漢在這個家裏的日子越來越艱難。村裏的人都看在眼裏,私下裏都議論紛紛,說李強兩口子不孝順,可誰也不好意思當麵去說。
有一天,村裏來了個老乞丐。這老乞丐衣衫襤褸,滿臉汙垢,拄著一根破拐杖,挨家挨戶地乞討。他走到李家門口的時候,秀兒正坐在門口曬太陽,一看到老乞丐,就立刻板起了臉,大聲喝道:“去去去,我們家可沒有多餘的東西給你,趕緊走!”老乞丐苦苦哀求,說自己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隻要能給口吃的就行。秀兒不耐煩地拿起掃帚,作勢要打,老乞丐嚇得趕緊轉身離開。
李老漢在屋裏聽到了外麵的動靜,他心疼老乞丐,就偷偷從自己的碗裏盛了一些飯菜,追出去遞給老乞丐。老乞丐接過飯菜,感激地看著李老漢,說道:“老人家,你真是個好人呐,好人會有好報的。”李老漢笑了笑,說:“都是窮苦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誰也沒想到,這老乞丐竟然是個有來曆的人。原來,他本是鄰村的一個地主,後來家道中落,才淪落成了乞丐。他一直想找個心地善良的人家,把自己的一些財產托付給他們。這幾天,他在村裏挨家挨戶地乞討,就是為了觀察村民們的為人。他發現,隻有李老漢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其他人要麽冷漠,要麽驅趕。
老乞丐離開村子後,沒過多久就一病不起。臨終前,他把自己的幾個親信叫到床前,告訴他們自己在一個隱秘的地方藏了一些金銀財寶,讓他們把這些財寶送給李老漢一家。
再說李老漢這邊,他依舊過著被兒媳嫌棄的日子。有一天,村裏突然來了幾個陌生人,他們找到了李老漢,說是受一位老人的囑托,來給李老漢送東西。李老漢一頭霧水,等這幾個人把金銀財寶拿出來的時候,他更是驚呆了。村裏的人也都聽說了這件事,紛紛跑來圍觀,大家都羨慕不已。
李強和秀兒看到這麽多的金銀財寶,眼睛都直了。秀兒更是後悔不已,自己之前怎麽就那麽糊塗,對公公那麽不好呢?現在好了,這麽多的財富,差點就因為自己的不懂事而錯過了。從那以後,秀兒對李老漢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著,還專門給李老漢做新衣服,買各種好吃的。
李老漢看著秀兒的變化,心裏明白是怎麽迴事,可他也沒有說什麽。他想著,隻要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比什麽都強。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李老漢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秀兒和李強雖然請來了郎中,但李老漢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在李老漢彌留之際,他把李強和秀兒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我這一輩子,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隻希望你能過得好。錢財都是身外之物,一家人在一起,相互關愛,相互扶持,才是最重要的。以前你們對我的態度,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知道,秀兒是因為覺得我是個累贅,才會嫌棄我。可你們有沒有想過,等你們老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對待自己嗎?”
李強和秀兒聽了李老漢的話,羞愧地低下了頭,淚水止不住地流。李老漢接著說:“我走了以後,你們一定要好好過日子,把丫丫教育好,讓她懂得孝順的道理。”說完,李老漢就閉上了眼睛,離開了人世。
李老漢去世後,李強和秀兒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之中。他們想起李老漢以前對他們的種種好,想起自己對李老漢的種種不孝,心裏就像被刀割一樣難受。從那以後,秀兒徹底變了一個人,她不僅對李強溫柔體貼,對丫丫也是言傳身教,教她要尊重長輩,孝順父母。
村裏的人看到李強一家的變化,都感慨萬分。大家都說,這真是“有老人,嫌老人;無老人,想老人”啊!經過這件事,村裏的年輕人也都受到了教育,明白了孝順老人是做人的根本,不能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又過了幾年,丫丫長大了,她也像父親一樣,娶了鄰村的一個姑娘。這姑娘善良懂事,對李強和秀兒十分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李老漢的故事,也在村裏流傳了下來,成為了教育後人的生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