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名叫桃源村的地方,生活著一個叫王財發的人。他年近五十,身材微微發福,圓圓的臉上總是掛著一副精明的神情,可在村民們眼中,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鐵公雞”,一毛不拔。
王財發家裏算得上是村裏的富裕戶,幾畝肥沃的田地,還有一個小雜貨鋪,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可他這吝嗇的毛病,讓他在村裏人緣極差。平日裏,鄰裏間互相幫忙,借個農具、分點吃食都是常有的事,可要是找王財發借東西,那簡直比登天還難。哪怕是自己家的東西閑置著,他也絕不外借,生怕別人給用壞了。
有一迴,村裏的李大叔家的耕牛突然生病,眼看到了春耕時節,這可把李大叔急壞了。無奈之下,李大叔隻好硬著頭皮來到王財發家,想借他家的耕牛用幾天。王財發一聽,眼睛瞪得溜圓,仿佛李大叔要搶走他的寶貝似的,連忙擺手說:“哎呀,李大叔,不是我不幫你,我家這牛啊,最近也不太舒服,正打算找獸醫看看呢,可沒法借給你。”李大叔看著王財發那副堅決的模樣,心裏雖然失望,但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歎著氣離開。
還有一次,村裏組織修橋,這橋是村民們進出村子的必經之路,年久失修,已經有些危險了。大家紛紛捐款出力,可輪到王財發時,他卻找各種借口推脫。先是說自己最近生意不好,手頭緊,拿不出錢來;後來又說家裏有急事,沒時間去幫忙幹活。村民們對他的行為很是不滿,可他卻滿不在乎,依舊過著自己的吝嗇日子。
這年冬天,一場罕見的大雪降臨了桃源村。整個村子被白雪覆蓋,銀裝素裹,可這美麗的雪景背後,卻隱藏著危機。雪下得太大,許多村民家的房屋都被積雪壓得搖搖欲墜,還有些村民的糧食儲備也不夠,麵臨著挨餓受凍的困境。
王財發家的房子雖然還算堅固,但他也被這場大雪弄得焦頭爛額。他擔心自己雜貨鋪裏的貨物受潮,又心疼家裏的柴火被燒得太快。就在他為這些瑣事煩惱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王財發打開門,隻見村裏的張嬸渾身是雪,凍得瑟瑟發抖,她帶著哭腔說:“財發啊,我家的房子快塌了,能不能讓我和我那小孫子到你家借住幾天,等雪停了我們就走。”王財發聽了,心裏一百個不願意,可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眼珠子一轉,說:“張嬸啊,你看我家這地方也不大,東西又多,實在騰不出地方來。你再去別家問問吧。”說完,就“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張嬸無奈,隻好帶著小孫子在風雪中繼續尋找可以借住的地方。看著張嬸離去的背影,王財發心裏有些不安,但一想到讓他們住進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麻煩,他還是狠下心來。
雪一直下了好幾天,村裏的情況越來越糟糕。許多村民都陷入了困境,大家互相幫助,共度難關。而王財發卻依舊守著自己的家,對外麵的事情不聞不問。
一天晚上,王財發正坐在家裏烤火,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他好奇地打開門一看,原來是村裏的幾個年輕人正抬著一個受傷的人往村醫家趕。王財發湊過去一看,發現受傷的是村裏的劉大哥。劉大哥為了幫村民們清理道路上的積雪,不小心從山坡上滑了下來,摔斷了腿。
看著劉大哥痛苦的樣子,王財發的心裏突然湧起一股異樣的感覺。他想起平日裏劉大哥對自己的種種善意,雖然自己總是那麽吝嗇,可劉大哥每次見到他還是熱情地打招唿,有什麽好東西也會想著分他一份。而現在,劉大哥受傷了,自己卻在這裏無動於衷。
就在這時,村醫急匆匆地從家裏出來,對大家說:“我這裏的藥材不夠了,需要一些特殊的草藥來治療劉大哥的傷,可這大雪天的,到哪裏去找這些草藥呢?”王財發聽了,心裏一動,他突然想起自己家後山的一個山洞裏,好像生長著這種草藥。
王財發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咬咬牙說:“我知道哪裏有這種草藥,我帶你們去找。”村民們聽了,都驚訝地看著他,沒想到這個平日裏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竟然會主動幫忙。
在王財發的帶領下,幾個年輕人跟著他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了後山。山洞裏又黑又冷,王財發小心翼翼地在裏麵尋找著草藥。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足夠的草藥。他們帶著草藥迴到村醫家,劉大哥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這件事情之後,王財發的心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行為,意識到自己的吝嗇是多麽的可笑。他想起那些在困難中互相幫助的村民,想起自己拒絕幫助別人時他們失望的眼神,心中充滿了愧疚。
從那以後,王財發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不再吝嗇,主動把家裏的農具借給需要的村民,還經常拿出自己雜貨鋪裏的東西分給那些生活困難的人。村裏再有什麽集體活動,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出錢出力毫不含糊。
春天來了,桃源村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王財發的轉變,村民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大家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像以前那樣疏遠他,而是和他親近起來。
有一天,王財發在自家的田地裏勞作,看著眼前一片綠油油的莊稼,心中充滿了喜悅。這時,村裏的孩子們跑了過來,圍著他笑嘻嘻地說:“財發爺爺,你現在可真好,不像以前那麽小氣啦!”王財發聽了,笑著摸了摸孩子們的頭說:“爺爺以前錯了,以後啊,爺爺要和大家一起好好過日子。”
在這個小小的桃源村裏,王財發的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這句諺語,也不再是用來形容王財發的,而是成為了人們對過去那個吝嗇的他的一個笑談。而王財發的轉變,就像春天裏盛開的花朵,讓整個村子都充滿了溫暖和希望。
王財發家裏算得上是村裏的富裕戶,幾畝肥沃的田地,還有一個小雜貨鋪,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可他這吝嗇的毛病,讓他在村裏人緣極差。平日裏,鄰裏間互相幫忙,借個農具、分點吃食都是常有的事,可要是找王財發借東西,那簡直比登天還難。哪怕是自己家的東西閑置著,他也絕不外借,生怕別人給用壞了。
有一迴,村裏的李大叔家的耕牛突然生病,眼看到了春耕時節,這可把李大叔急壞了。無奈之下,李大叔隻好硬著頭皮來到王財發家,想借他家的耕牛用幾天。王財發一聽,眼睛瞪得溜圓,仿佛李大叔要搶走他的寶貝似的,連忙擺手說:“哎呀,李大叔,不是我不幫你,我家這牛啊,最近也不太舒服,正打算找獸醫看看呢,可沒法借給你。”李大叔看著王財發那副堅決的模樣,心裏雖然失望,但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歎著氣離開。
還有一次,村裏組織修橋,這橋是村民們進出村子的必經之路,年久失修,已經有些危險了。大家紛紛捐款出力,可輪到王財發時,他卻找各種借口推脫。先是說自己最近生意不好,手頭緊,拿不出錢來;後來又說家裏有急事,沒時間去幫忙幹活。村民們對他的行為很是不滿,可他卻滿不在乎,依舊過著自己的吝嗇日子。
這年冬天,一場罕見的大雪降臨了桃源村。整個村子被白雪覆蓋,銀裝素裹,可這美麗的雪景背後,卻隱藏著危機。雪下得太大,許多村民家的房屋都被積雪壓得搖搖欲墜,還有些村民的糧食儲備也不夠,麵臨著挨餓受凍的困境。
王財發家的房子雖然還算堅固,但他也被這場大雪弄得焦頭爛額。他擔心自己雜貨鋪裏的貨物受潮,又心疼家裏的柴火被燒得太快。就在他為這些瑣事煩惱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王財發打開門,隻見村裏的張嬸渾身是雪,凍得瑟瑟發抖,她帶著哭腔說:“財發啊,我家的房子快塌了,能不能讓我和我那小孫子到你家借住幾天,等雪停了我們就走。”王財發聽了,心裏一百個不願意,可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眼珠子一轉,說:“張嬸啊,你看我家這地方也不大,東西又多,實在騰不出地方來。你再去別家問問吧。”說完,就“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張嬸無奈,隻好帶著小孫子在風雪中繼續尋找可以借住的地方。看著張嬸離去的背影,王財發心裏有些不安,但一想到讓他們住進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的麻煩,他還是狠下心來。
雪一直下了好幾天,村裏的情況越來越糟糕。許多村民都陷入了困境,大家互相幫助,共度難關。而王財發卻依舊守著自己的家,對外麵的事情不聞不問。
一天晚上,王財發正坐在家裏烤火,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他好奇地打開門一看,原來是村裏的幾個年輕人正抬著一個受傷的人往村醫家趕。王財發湊過去一看,發現受傷的是村裏的劉大哥。劉大哥為了幫村民們清理道路上的積雪,不小心從山坡上滑了下來,摔斷了腿。
看著劉大哥痛苦的樣子,王財發的心裏突然湧起一股異樣的感覺。他想起平日裏劉大哥對自己的種種善意,雖然自己總是那麽吝嗇,可劉大哥每次見到他還是熱情地打招唿,有什麽好東西也會想著分他一份。而現在,劉大哥受傷了,自己卻在這裏無動於衷。
就在這時,村醫急匆匆地從家裏出來,對大家說:“我這裏的藥材不夠了,需要一些特殊的草藥來治療劉大哥的傷,可這大雪天的,到哪裏去找這些草藥呢?”王財發聽了,心裏一動,他突然想起自己家後山的一個山洞裏,好像生長著這種草藥。
王財發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咬咬牙說:“我知道哪裏有這種草藥,我帶你們去找。”村民們聽了,都驚訝地看著他,沒想到這個平日裏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竟然會主動幫忙。
在王財發的帶領下,幾個年輕人跟著他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了後山。山洞裏又黑又冷,王財發小心翼翼地在裏麵尋找著草藥。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足夠的草藥。他們帶著草藥迴到村醫家,劉大哥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這件事情之後,王財發的心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行為,意識到自己的吝嗇是多麽的可笑。他想起那些在困難中互相幫助的村民,想起自己拒絕幫助別人時他們失望的眼神,心中充滿了愧疚。
從那以後,王財發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不再吝嗇,主動把家裏的農具借給需要的村民,還經常拿出自己雜貨鋪裏的東西分給那些生活困難的人。村裏再有什麽集體活動,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出錢出力毫不含糊。
春天來了,桃源村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王財發的轉變,村民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大家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像以前那樣疏遠他,而是和他親近起來。
有一天,王財發在自家的田地裏勞作,看著眼前一片綠油油的莊稼,心中充滿了喜悅。這時,村裏的孩子們跑了過來,圍著他笑嘻嘻地說:“財發爺爺,你現在可真好,不像以前那麽小氣啦!”王財發聽了,笑著摸了摸孩子們的頭說:“爺爺以前錯了,以後啊,爺爺要和大家一起好好過日子。”
在這個小小的桃源村裏,王財發的故事被人們口口相傳。“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這句諺語,也不再是用來形容王財發的,而是成為了人們對過去那個吝嗇的他的一個笑談。而王財發的轉變,就像春天裏盛開的花朵,讓整個村子都充滿了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