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環抱、綠水長流的清平村,流傳著一句古老的諺語:“人怕理,馬怕鞭,蚊蟲怕火煙。”這看似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在歲月的長河中,伴隨著村民們的生活,見證著無數的故事,而其中一段往事,尤為讓人刻骨銘心。
村子裏有個叫阿福的年輕人,為人憨厚老實,平日裏幫著家裏打理農田,農閑時也會跟著村裏的獵戶上山打獵,補貼家用。他有一匹心愛的棗紅馬,這匹馬跟隨他多年,通人性,跑得快,阿福對它愛護有加,每次出遠門迴來,都會細心地給它刷毛、喂料,人和馬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
離清平村不遠的地方,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神廟。山神廟裏住著一個叫劉二的無賴,整日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仗著自己有點蠻力,在村子裏橫行霸道,經常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村民們對他是又恨又怕。
有一天,阿福像往常一樣騎著棗紅馬去鎮上賣獵物。在迴來的路上,經過一片茂密的樹林。突然,從樹林裏竄出一個人影,擋住了阿福的去路。阿福定睛一看,原來是劉二。
劉二滿臉橫肉,斜著眼睛看著阿福,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阿福,聽說你今天賣獵物賺了不少錢啊,拿出來讓兄弟我花花。”
阿福皺了皺眉頭,心中一陣厭惡,但還是耐著性子說:“劉二,這錢是我辛苦打獵換來的,是要拿迴家補貼家用的,你別胡攪蠻纏。”
劉二卻不以為然,上前一步,伸手就要去搶阿福身上的錢袋:“少廢話,今天你要是不把錢交出來,可別怪我不客氣。”
阿福往後退了一步,緊緊護住錢袋,同時,他的棗紅馬似乎也察覺到了危險,不安地刨著蹄子,發出一聲嘶鳴。阿福拍了拍馬的脖子,示意它不要衝動。
“劉二,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大家都是一個村子裏的人,你怎麽能做強盜的勾當?”阿福義正言辭地說道,“你要是缺錢,就去找點正經事做,別整天想著不勞而獲。”
劉二聽了阿福的話,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惱羞成怒:“哼,你少在這兒跟我講道理,今天這錢我是要定了。”說著,他擼起袖子,擺出一副要動手的架勢。
阿福見劉二如此蠻不講理,心中也有些生氣,但他知道劉二力氣大,自己要是硬拚,可能占不到便宜。於是,他靈機一動,指著劉二身後大聲說:“劉二,你看,那是誰來了?”
劉二下意識地迴頭看去,就在這一瞬間,阿福猛地一拉韁繩,棗紅馬向前一躍,繞過劉二,朝著清平村的方向飛奔而去。劉二反應過來後,氣得暴跳如雷,在後麵一邊追一邊罵:“阿福,你給我站住,看我下次怎麽收拾你!”
阿福迴到村子後,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村民們。大家聽了都很氣憤,紛紛指責劉二的惡行。然而,劉二卻並沒有因此而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隔三差五就來找阿福的麻煩,不是在阿福的田地裏搗亂,就是偷偷地放跑阿福家的牲畜。阿福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但他始終牢記著“人怕理”這句話,一直克製著自己,沒有和劉二發生正麵衝突,他希望劉二能有一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
然而,劉二卻把阿福的忍耐當成了軟弱可欺。這一天,他又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知道阿福非常疼愛自己的棗紅馬,於是,他趁著阿福外出打獵的時候,偷偷地潛入阿福家的馬廄,想要把棗紅馬偷走賣掉。
當劉二牽著棗紅馬走出馬廄的時候,正好被阿福的鄰居張大爺看到了。張大爺大聲喊道:“劉二,你這是在幹什麽?快把阿福的馬放下!”
劉二做賊心虛,聽到張大爺的喊聲,心中一慌,但他還是強裝鎮定地說:“這馬是我自己的,你少管閑事。”
張大爺知道劉二在說謊,他趕緊跑過去攔住劉二:“你別想騙我,這匹馬是阿福的,全村人都知道。你要是再不把馬放下,我就去叫阿福迴來收拾你。”
劉二見張大爺不肯放過自己,心中的惡念頓生。他心想:“反正今天這馬我是偷定了,不能讓這個老頭壞了我的好事。”於是,他猛地一甩鞭子,狠狠地抽在了張大爺的身上。張大爺年紀大了,身體本就虛弱,被這一鞭子抽得摔倒在地,疼得直打滾。
劉二趁機牽著馬想要逃跑,就在這時,阿福打獵迴來了。他看到張大爺倒在地上,劉二牽著自己的棗紅馬正要逃走,頓時明白了一切。阿福心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抑製,他大吼一聲:“劉二,你給我站住!”說著,他放下手中的獵物,朝著劉二衝了過去。
劉二見阿福迴來了,心中有些害怕,但他還是硬著頭皮說:“阿福,你別過來,不然我對你不客氣。”
阿福此時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他根本不理會劉二的威脅,幾步上前,一把抓住劉二的衣領:“劉二,你太過分了!你偷我的馬也就算了,還敢打傷張大爺,今天我絕對不會放過你。”
劉二見阿福真的生氣了,心中有些後悔,但事到如今,他也隻能硬著頭皮和阿福對抗。他用力掙紮著,想要擺脫阿福的控製,同時,他揮舞著手中的鞭子,朝著阿福抽去。
阿福側身躲過劉二的鞭子,然後一拳打在了劉二的臉上。劉二被打得後退了幾步,嘴角流出了鮮血。他惱羞成怒,瘋狂地揮舞著鞭子,向阿福發起了攻擊。阿福也不甘示弱,他憑借著自己敏捷的身手,巧妙地躲避著劉二的攻擊,同時尋找機會反擊。
兩人你來我往,打得難解難分。周圍的村民們聽到動靜後,紛紛趕來圍觀。大家看到劉二如此囂張跋扈,都非常氣憤,紛紛指責劉二的不是。
就在這時,阿福的棗紅馬突然掙脫了劉二手中的韁繩,它跑到阿福身邊,用頭蹭了蹭阿福,仿佛在為他加油打氣。阿福看到自己心愛的馬,心中湧起一股力量。他瞅準機會,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抓住劉二手中的鞭子,用力一拉,劉二頓時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
阿福趁機騎在劉二的身上,對著他大聲說:“劉二,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麽?你偷雞摸狗,橫行霸道,在村子裏無惡不作。你難道就不知道羞恥嗎?人活在世上,要講道理,要守本分。你這樣胡作非為,遲早會遭到報應的。”
劉二被阿福壓在身下,動彈不得,他聽了阿福的話,心中一陣慌亂。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麽的過分,周圍村民們的指責聲也讓他感到無比的羞愧。
就在阿福準備教訓劉二的時候,村長趕來了。村長看到眼前的場景,臉色十分嚴肅。他對阿福說:“阿福,先放開他。”
阿福雖然心中還有怒火,但還是聽從了村長的話,放開了劉二。村長走到劉二麵前,看著他說:“劉二,你太讓大家失望了。你看看你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麽?村子裏的人都對你仁至義盡了,可你卻不思悔改。今天你打傷張大爺,偷阿福的馬,這是嚴重的過錯。”
劉二低著頭,不敢看村長和周圍村民們的眼睛,他小聲地說:“村長,我錯了……”
村長繼續說:“人怕理,馬怕鞭,蚊蟲怕火煙。你以為你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天理昭昭,你做了錯事,就必須要承擔後果。從今天起,你要向張大爺和阿福道歉,並且要賠償他們的損失。然後,你要去找一份正經的工作,好好做人,不能再這樣遊手好閑下去了。”
劉二聽了村長的話,重重地點了點頭:“村長,我知道錯了,我一定會改的。”
在村長的調解下,劉二向張大爺和阿福誠懇地道歉,並賠償了他們的損失。從那以後,劉二真的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他找了一份在鎮上幫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勞作。他不再做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和村民們的關係也漸漸融洽起來。
經過這件事情後,阿福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一味地忍耐,但也不能衝動行事。在麵對不講理的人時,要用道理去說服他,如果對方執迷不悟,再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人怕理,馬怕鞭,蚊蟲怕火煙”這句諺語,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他要做一個講道理、守本分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漸漸成為了清平村的一段曆史,但那句諺語卻一直流傳了下來,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讓他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正義和善良的力量。
村子裏有個叫阿福的年輕人,為人憨厚老實,平日裏幫著家裏打理農田,農閑時也會跟著村裏的獵戶上山打獵,補貼家用。他有一匹心愛的棗紅馬,這匹馬跟隨他多年,通人性,跑得快,阿福對它愛護有加,每次出遠門迴來,都會細心地給它刷毛、喂料,人和馬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
離清平村不遠的地方,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神廟。山神廟裏住著一個叫劉二的無賴,整日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仗著自己有點蠻力,在村子裏橫行霸道,經常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村民們對他是又恨又怕。
有一天,阿福像往常一樣騎著棗紅馬去鎮上賣獵物。在迴來的路上,經過一片茂密的樹林。突然,從樹林裏竄出一個人影,擋住了阿福的去路。阿福定睛一看,原來是劉二。
劉二滿臉橫肉,斜著眼睛看著阿福,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阿福,聽說你今天賣獵物賺了不少錢啊,拿出來讓兄弟我花花。”
阿福皺了皺眉頭,心中一陣厭惡,但還是耐著性子說:“劉二,這錢是我辛苦打獵換來的,是要拿迴家補貼家用的,你別胡攪蠻纏。”
劉二卻不以為然,上前一步,伸手就要去搶阿福身上的錢袋:“少廢話,今天你要是不把錢交出來,可別怪我不客氣。”
阿福往後退了一步,緊緊護住錢袋,同時,他的棗紅馬似乎也察覺到了危險,不安地刨著蹄子,發出一聲嘶鳴。阿福拍了拍馬的脖子,示意它不要衝動。
“劉二,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大家都是一個村子裏的人,你怎麽能做強盜的勾當?”阿福義正言辭地說道,“你要是缺錢,就去找點正經事做,別整天想著不勞而獲。”
劉二聽了阿福的話,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惱羞成怒:“哼,你少在這兒跟我講道理,今天這錢我是要定了。”說著,他擼起袖子,擺出一副要動手的架勢。
阿福見劉二如此蠻不講理,心中也有些生氣,但他知道劉二力氣大,自己要是硬拚,可能占不到便宜。於是,他靈機一動,指著劉二身後大聲說:“劉二,你看,那是誰來了?”
劉二下意識地迴頭看去,就在這一瞬間,阿福猛地一拉韁繩,棗紅馬向前一躍,繞過劉二,朝著清平村的方向飛奔而去。劉二反應過來後,氣得暴跳如雷,在後麵一邊追一邊罵:“阿福,你給我站住,看我下次怎麽收拾你!”
阿福迴到村子後,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村民們。大家聽了都很氣憤,紛紛指責劉二的惡行。然而,劉二卻並沒有因此而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隔三差五就來找阿福的麻煩,不是在阿福的田地裏搗亂,就是偷偷地放跑阿福家的牲畜。阿福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但他始終牢記著“人怕理”這句話,一直克製著自己,沒有和劉二發生正麵衝突,他希望劉二能有一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
然而,劉二卻把阿福的忍耐當成了軟弱可欺。這一天,他又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知道阿福非常疼愛自己的棗紅馬,於是,他趁著阿福外出打獵的時候,偷偷地潛入阿福家的馬廄,想要把棗紅馬偷走賣掉。
當劉二牽著棗紅馬走出馬廄的時候,正好被阿福的鄰居張大爺看到了。張大爺大聲喊道:“劉二,你這是在幹什麽?快把阿福的馬放下!”
劉二做賊心虛,聽到張大爺的喊聲,心中一慌,但他還是強裝鎮定地說:“這馬是我自己的,你少管閑事。”
張大爺知道劉二在說謊,他趕緊跑過去攔住劉二:“你別想騙我,這匹馬是阿福的,全村人都知道。你要是再不把馬放下,我就去叫阿福迴來收拾你。”
劉二見張大爺不肯放過自己,心中的惡念頓生。他心想:“反正今天這馬我是偷定了,不能讓這個老頭壞了我的好事。”於是,他猛地一甩鞭子,狠狠地抽在了張大爺的身上。張大爺年紀大了,身體本就虛弱,被這一鞭子抽得摔倒在地,疼得直打滾。
劉二趁機牽著馬想要逃跑,就在這時,阿福打獵迴來了。他看到張大爺倒在地上,劉二牽著自己的棗紅馬正要逃走,頓時明白了一切。阿福心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抑製,他大吼一聲:“劉二,你給我站住!”說著,他放下手中的獵物,朝著劉二衝了過去。
劉二見阿福迴來了,心中有些害怕,但他還是硬著頭皮說:“阿福,你別過來,不然我對你不客氣。”
阿福此時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他根本不理會劉二的威脅,幾步上前,一把抓住劉二的衣領:“劉二,你太過分了!你偷我的馬也就算了,還敢打傷張大爺,今天我絕對不會放過你。”
劉二見阿福真的生氣了,心中有些後悔,但事到如今,他也隻能硬著頭皮和阿福對抗。他用力掙紮著,想要擺脫阿福的控製,同時,他揮舞著手中的鞭子,朝著阿福抽去。
阿福側身躲過劉二的鞭子,然後一拳打在了劉二的臉上。劉二被打得後退了幾步,嘴角流出了鮮血。他惱羞成怒,瘋狂地揮舞著鞭子,向阿福發起了攻擊。阿福也不甘示弱,他憑借著自己敏捷的身手,巧妙地躲避著劉二的攻擊,同時尋找機會反擊。
兩人你來我往,打得難解難分。周圍的村民們聽到動靜後,紛紛趕來圍觀。大家看到劉二如此囂張跋扈,都非常氣憤,紛紛指責劉二的不是。
就在這時,阿福的棗紅馬突然掙脫了劉二手中的韁繩,它跑到阿福身邊,用頭蹭了蹭阿福,仿佛在為他加油打氣。阿福看到自己心愛的馬,心中湧起一股力量。他瞅準機會,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抓住劉二手中的鞭子,用力一拉,劉二頓時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
阿福趁機騎在劉二的身上,對著他大聲說:“劉二,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麽?你偷雞摸狗,橫行霸道,在村子裏無惡不作。你難道就不知道羞恥嗎?人活在世上,要講道理,要守本分。你這樣胡作非為,遲早會遭到報應的。”
劉二被阿福壓在身下,動彈不得,他聽了阿福的話,心中一陣慌亂。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麽的過分,周圍村民們的指責聲也讓他感到無比的羞愧。
就在阿福準備教訓劉二的時候,村長趕來了。村長看到眼前的場景,臉色十分嚴肅。他對阿福說:“阿福,先放開他。”
阿福雖然心中還有怒火,但還是聽從了村長的話,放開了劉二。村長走到劉二麵前,看著他說:“劉二,你太讓大家失望了。你看看你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麽?村子裏的人都對你仁至義盡了,可你卻不思悔改。今天你打傷張大爺,偷阿福的馬,這是嚴重的過錯。”
劉二低著頭,不敢看村長和周圍村民們的眼睛,他小聲地說:“村長,我錯了……”
村長繼續說:“人怕理,馬怕鞭,蚊蟲怕火煙。你以為你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天理昭昭,你做了錯事,就必須要承擔後果。從今天起,你要向張大爺和阿福道歉,並且要賠償他們的損失。然後,你要去找一份正經的工作,好好做人,不能再這樣遊手好閑下去了。”
劉二聽了村長的話,重重地點了點頭:“村長,我知道錯了,我一定會改的。”
在村長的調解下,劉二向張大爺和阿福誠懇地道歉,並賠償了他們的損失。從那以後,劉二真的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他找了一份在鎮上幫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勞作。他不再做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和村民們的關係也漸漸融洽起來。
經過這件事情後,阿福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一味地忍耐,但也不能衝動行事。在麵對不講理的人時,要用道理去說服他,如果對方執迷不悟,再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人怕理,馬怕鞭,蚊蟲怕火煙”這句諺語,也成為了他一生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他要做一個講道理、守本分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漸漸成為了清平村的一段曆史,但那句諺語卻一直流傳了下來,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讓他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正義和善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