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造反需要理由嗎?
隋唐:我嶽母是蕭皇後 作者:江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朝廷最終派關中兵馬去洛陽了!”
李靖、房玄齡、殷嶠、尉遲恭、劉政會等人聽到此消息都有些興奮。
關中的大軍已趕赴洛陽,屈突通手中的兵馬不多了。
李川也覺得差不多要舉事。
當然,不能太急,要等關中兵馬離開關中進入洛陽再行動。
“大家都去準備吧,估計過十來天就可以行動了。”
李川開始準備舉兵之事。
其實也不用怎麽準備,因為很多事情早已經在進行。
不過還是有些事情要做的。
先是旗幟。
由於隋軍的旗幟是紅色,李川和李靖等人商議後,決定采用紅白色,一來是和隋軍區別,二來因為隋軍接近,估計很多人也會接受,盡力減少阻力。
李川讓殷嶠去準備旗幟之事。
至於口號......
李靖提出建議:“我們的口號暫時不能說推翻隋朝,而是提出擁護關中代王楊侑,遙封楊廣為太上皇,減少入關中的阻力。”
李川覺得挺好。
一切都是虛的,順利入關中、控製大權才是真的。
李密和各地勢力都在搶奪地盤,我們不能浪費時間了,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才是上策。
房玄齡卻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將軍,我們需要一個正當理由。”
“理由?”大家紛紛望著房玄齡。
造反需要理由嗎?
不過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的需要。
“對,起碼要給蕭皇後有一個交代。”李靖也讚同此建議。
李川覺得有道理,讓大家想想造反理由。
房玄齡早已經想到了,對大家說道:“不如借用王威之事?說朝廷要誅殺將軍,給王威傳旨,將軍為了自保隻好起兵。將軍是朝廷的功臣,卻被朝廷殺害,百姓定會義憤填膺,蕭皇後應該能理解。”
李靖仔細想了想,覺得有些不妥。
“我們口號是擁護代王,遙封楊廣為太上皇,如果朝廷要殺害功臣,這樣的朝廷還值得我們擁護?”
殷嶠和劉政會也覺得有理。
劉政會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一個主意。
“不如全推給王威,說王威為奪取太原權力,向朝廷汙蔑將軍。陛下被身邊人蒙蔽,給王威密旨,王威正好公報私仇想殺害將軍。”
“想不到將軍勇猛,一人殺死所有刺客,也殺死了王威。即便如此將軍也不肯造反,是眾將士擔心朝廷會誅殺功臣、自毀長城,跪在留守府前,請將軍起兵殺向關中,扶持代王,再造天下。”
大家一聽,紛紛笑了。
“這辦法不錯,因為本來就是事實。”
“對,我們可沒有汙蔑王威,隻是將軍英明提前識破王威計策。”
大家紛紛望著李川,等著李川定奪。
李川覺得這樣挺好,反正對外說他是被逼的就行。
為了逼真,房玄齡和李靖準備去布置行刺現場,準備來一場假刺殺。
李川想到一事,讓大家將各自的家眷都接來太原,免得有危險。
想到家眷,李川又想到李淵。
李淵跟著楊廣去了江都,一旦李秀寧和李世民跟著造反,李淵會不會被楊廣殺掉?
他當然不是關心李淵,隻是擔心李秀寧和李世民會退出。
看來要和他們商量一下,拿出一個萬全之策才行。
還有,東方玉梅、王智辯等本來是隋朝的將領,他們會不會有不同想法?
李川不想有意外發生,準備去找他們談談。
如果不同意,讓他們立即離開,好聚好散。
正當李川再緊鑼密鼓進行起兵舉事之時,從西北突然傳來一個壞消息。
“金城校尉薛舉造反,自稱西秦霸王,開倉散糧,招募將士,開始攻略周圍郡縣,快要奪取整個隴西了。”
李川一聽,才知道形勢發展太快了,連薛舉都造反了?
他當然知道薛舉。
薛舉可是猛人,一旦被薛舉奪取隴西,下一個目標一定是入主關中。
一旦被薛舉奪取關中,我們別想入關中了。
“不能再等了,明天去晉祠祈雨!”
李川下定決心,準備要搶河東和關中了。
“遵命!”
李靖連忙去布置明日假刺殺之事,房玄齡等人去準備起兵之事。
李川也準備去和李秀寧等人談談。
......
在李川準備舉兵搶關中時,遠在長安,輔助代王楊侑的陰世師和屈突通也隱約覺得不安。
西邊隴西薛舉勢力越來越龐大,而關中一半精兵竟然被龐玉帶去洛陽。
關中如何自保?
再加上關中本來就有幾股賊軍,陰世師更是覺得不安。
他對左驍衛大將軍、關內討捕大使屈突通說道:“屈將軍,要征調多一些府兵來保衛關中才行。”
屈突通讚同陰世師的意見,準備上奏代王楊侑。
除了隴西薛舉,陰世師還想到另外一個威脅。
“聽說太原留守李川已擴充二萬多兵馬,更是在霍邑屯兵,還將糧草運到霍邑,恐怕李川的誌向不單單是守住太原吧?”
屈突通一聽,立即警惕起來。
當然,他還是很謹慎,說道:“李川應該不會造反吧?應該是為了剿滅河東賊寇。李川是獵戶出身,在朝中毫無根基,誰會支持他?”
屈突通卻不認同屈突通的話,輕輕搖頭。
“隴西薛舉隻是小小校尉,河北竇建德更是微不足道的裏長,他們還不是都起兵造反了?更何況李川坐擁太原重鎮,手下還有這麽多兵馬,難免會有野心。”
屈突通仔細想了想,覺得有道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好,我們去奏明代王,發兵去控製河東城和霍邑。”
陰世師一聽,輕輕點頭。
代王分管關中和河東,派兵去接管河東城和霍邑城很合理。
如果李川在霍邑兵馬不肯開城門,那就是造反,我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強攻霍邑,奪取霍邑。
霍邑是太原南下河東的門戶,隻要控製霍邑,李川別想南下河東。
萬一霍邑真的奪不下來,還有河東城。
隻要河東城不丟,就能拖住李川,為關中兵救援河東爭取時間。
計劃已定,陰世師和屈突通立即去見代王楊侑,商議守衛關中和河東之事。
楊侑雖然年幼,不過很聰明。
他也覺要防範,於是同意陰世師和屈突通的提議。
一時間,整個關中都忙了起來。
陰世師派人去征兵,準備保衛關中。
屈突通派堯君素去守河東城,派宋老生率大軍去奪霍邑。
他自己也率大軍去河東龍門,以防萬一。
......
李靖、房玄齡、殷嶠、尉遲恭、劉政會等人聽到此消息都有些興奮。
關中的大軍已趕赴洛陽,屈突通手中的兵馬不多了。
李川也覺得差不多要舉事。
當然,不能太急,要等關中兵馬離開關中進入洛陽再行動。
“大家都去準備吧,估計過十來天就可以行動了。”
李川開始準備舉兵之事。
其實也不用怎麽準備,因為很多事情早已經在進行。
不過還是有些事情要做的。
先是旗幟。
由於隋軍的旗幟是紅色,李川和李靖等人商議後,決定采用紅白色,一來是和隋軍區別,二來因為隋軍接近,估計很多人也會接受,盡力減少阻力。
李川讓殷嶠去準備旗幟之事。
至於口號......
李靖提出建議:“我們的口號暫時不能說推翻隋朝,而是提出擁護關中代王楊侑,遙封楊廣為太上皇,減少入關中的阻力。”
李川覺得挺好。
一切都是虛的,順利入關中、控製大權才是真的。
李密和各地勢力都在搶奪地盤,我們不能浪費時間了,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才是上策。
房玄齡卻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將軍,我們需要一個正當理由。”
“理由?”大家紛紛望著房玄齡。
造反需要理由嗎?
不過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的需要。
“對,起碼要給蕭皇後有一個交代。”李靖也讚同此建議。
李川覺得有道理,讓大家想想造反理由。
房玄齡早已經想到了,對大家說道:“不如借用王威之事?說朝廷要誅殺將軍,給王威傳旨,將軍為了自保隻好起兵。將軍是朝廷的功臣,卻被朝廷殺害,百姓定會義憤填膺,蕭皇後應該能理解。”
李靖仔細想了想,覺得有些不妥。
“我們口號是擁護代王,遙封楊廣為太上皇,如果朝廷要殺害功臣,這樣的朝廷還值得我們擁護?”
殷嶠和劉政會也覺得有理。
劉政會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一個主意。
“不如全推給王威,說王威為奪取太原權力,向朝廷汙蔑將軍。陛下被身邊人蒙蔽,給王威密旨,王威正好公報私仇想殺害將軍。”
“想不到將軍勇猛,一人殺死所有刺客,也殺死了王威。即便如此將軍也不肯造反,是眾將士擔心朝廷會誅殺功臣、自毀長城,跪在留守府前,請將軍起兵殺向關中,扶持代王,再造天下。”
大家一聽,紛紛笑了。
“這辦法不錯,因為本來就是事實。”
“對,我們可沒有汙蔑王威,隻是將軍英明提前識破王威計策。”
大家紛紛望著李川,等著李川定奪。
李川覺得這樣挺好,反正對外說他是被逼的就行。
為了逼真,房玄齡和李靖準備去布置行刺現場,準備來一場假刺殺。
李川想到一事,讓大家將各自的家眷都接來太原,免得有危險。
想到家眷,李川又想到李淵。
李淵跟著楊廣去了江都,一旦李秀寧和李世民跟著造反,李淵會不會被楊廣殺掉?
他當然不是關心李淵,隻是擔心李秀寧和李世民會退出。
看來要和他們商量一下,拿出一個萬全之策才行。
還有,東方玉梅、王智辯等本來是隋朝的將領,他們會不會有不同想法?
李川不想有意外發生,準備去找他們談談。
如果不同意,讓他們立即離開,好聚好散。
正當李川再緊鑼密鼓進行起兵舉事之時,從西北突然傳來一個壞消息。
“金城校尉薛舉造反,自稱西秦霸王,開倉散糧,招募將士,開始攻略周圍郡縣,快要奪取整個隴西了。”
李川一聽,才知道形勢發展太快了,連薛舉都造反了?
他當然知道薛舉。
薛舉可是猛人,一旦被薛舉奪取隴西,下一個目標一定是入主關中。
一旦被薛舉奪取關中,我們別想入關中了。
“不能再等了,明天去晉祠祈雨!”
李川下定決心,準備要搶河東和關中了。
“遵命!”
李靖連忙去布置明日假刺殺之事,房玄齡等人去準備起兵之事。
李川也準備去和李秀寧等人談談。
......
在李川準備舉兵搶關中時,遠在長安,輔助代王楊侑的陰世師和屈突通也隱約覺得不安。
西邊隴西薛舉勢力越來越龐大,而關中一半精兵竟然被龐玉帶去洛陽。
關中如何自保?
再加上關中本來就有幾股賊軍,陰世師更是覺得不安。
他對左驍衛大將軍、關內討捕大使屈突通說道:“屈將軍,要征調多一些府兵來保衛關中才行。”
屈突通讚同陰世師的意見,準備上奏代王楊侑。
除了隴西薛舉,陰世師還想到另外一個威脅。
“聽說太原留守李川已擴充二萬多兵馬,更是在霍邑屯兵,還將糧草運到霍邑,恐怕李川的誌向不單單是守住太原吧?”
屈突通一聽,立即警惕起來。
當然,他還是很謹慎,說道:“李川應該不會造反吧?應該是為了剿滅河東賊寇。李川是獵戶出身,在朝中毫無根基,誰會支持他?”
屈突通卻不認同屈突通的話,輕輕搖頭。
“隴西薛舉隻是小小校尉,河北竇建德更是微不足道的裏長,他們還不是都起兵造反了?更何況李川坐擁太原重鎮,手下還有這麽多兵馬,難免會有野心。”
屈突通仔細想了想,覺得有道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好,我們去奏明代王,發兵去控製河東城和霍邑。”
陰世師一聽,輕輕點頭。
代王分管關中和河東,派兵去接管河東城和霍邑城很合理。
如果李川在霍邑兵馬不肯開城門,那就是造反,我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強攻霍邑,奪取霍邑。
霍邑是太原南下河東的門戶,隻要控製霍邑,李川別想南下河東。
萬一霍邑真的奪不下來,還有河東城。
隻要河東城不丟,就能拖住李川,為關中兵救援河東爭取時間。
計劃已定,陰世師和屈突通立即去見代王楊侑,商議守衛關中和河東之事。
楊侑雖然年幼,不過很聰明。
他也覺要防範,於是同意陰世師和屈突通的提議。
一時間,整個關中都忙了起來。
陰世師派人去征兵,準備保衛關中。
屈突通派堯君素去守河東城,派宋老生率大軍去奪霍邑。
他自己也率大軍去河東龍門,以防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