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將軍威名在外,誰人遇到大將軍敢輕敵?
隋唐:我嶽母是蕭皇後 作者:江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川正率大軍趕往臨汾。
他心中早已經想到攻城辦法,隻是有些不確定。
據他了解,宋老生有勇無謀,在曆史上,宋老生守霍邑時被李淵輕易騙出城致使大敗。
可是,宋老生在之前圍攻霍邑時表現挺好,在得知李川率騎兵救援時迅速率軍撤往臨汾,不給李川在野外擊敗他的機會。
可見宋老生並不是有勇無謀之人。
李川有些擔心引蛇出洞計策能不能奏效。
在大軍休息時,他找房玄齡商量一下。
房玄齡一聽,不由望著李川微微笑了。
“大將軍威名在外,誰人遇到大將軍敢輕敵?”
李秀寧一聽,也看著李川,微笑道:“是啊,誰遇到大將軍敢不退避三舍?”
她見李川還在想著攻城之事,於是獻計:“大將軍的引蛇出洞還可以繼續用,隻是大將軍不能親自率兵去挑戰,讓我率五百騎前去,宋老生一定會中計。”
一旁的尉遲恭一聽,也爭著說道:“大小姐還是留在軍中吧,讓我率手下將士前往,我不用幾百騎,幾十騎就行。”
李川仔細想了想李秀寧和房玄齡的話,覺得有道理。
看來要讓宋老生輕敵,還真的要派別人前去。
李川當然不舍得讓李秀寧去冒險,於是對尉遲恭說道:“敬德你率兵前去。”
尉遲恭一聽,高興地站了起來,恭敬地向李川行了一禮。
“遵命!”
李秀寧沒有爭,誰去都是一樣,隻要李川不冒險就行。
房玄齡反而想到更遠。
萬一宋老生不上當怎麽辦?
強攻的話會很浪費時間。
這是我軍起兵以來第一戰,各方勢力都在盯著,我們不單單要贏,還得贏得漂亮,河東各勢力才會佩服,徹底歸降我軍。
我軍奪取河東就容易多了。
很快,房玄齡想到了計策,對李川說道:“不如派人去臨汾城中傳播,說宋老生已經暗中歸降大將軍,守軍和城中人一定會猜疑宋老生,宋老生為了自證清白,一定會出城應戰。”
李川一聽,高興地點了點頭。
“先生此計甚妙。”
他讓劉政會安排人前去臨汾城傳播謠言。
同時交待尉遲恭先率一百騎趕往臨汾,說是讓宋老生開門迎接我軍。
宋老生為了自證清白,一定會出兵來追尉遲恭。
尉遲恭聽明白了,立即率一百騎匆匆趕往臨汾城。
李川和李秀寧率剩下兵馬也出發,隻是他們不用太急,好讓宋老生有膽量出城追擊尉遲恭。
......
河東各勢力的確是關注李川能否順利奪取臨汾城,特別是靠近臨汾的絳郡通守陳叔達。
陳叔達是陳後主的弟弟,隨陳後主投降了隋朝,後被楊廣任命為絳郡通守。
陳叔達聽到李川已攻到臨汾,心中很是擔心。
這些年絳郡飽受賊軍騷擾,已經沒有兵馬去救援臨汾,甚至自保都成問題,一旦臨汾被攻下,絳郡也會很危險。
陳叔達仔細想了想,還是去找正平縣令李安遠商量一下,看如何應對眼前危機。
說起來,他能守得住絳郡郡治正平,都是李安遠的功勞。
李安遠的父親是隋朝上柱國李徹,家中世代為將,財產富足。
李安遠擔任正平令多年,人脈很廣,再加上李家財大氣粗,在正平城被賊軍圍攻,是李安遠組織城中百姓來守城,軍中將領也幾乎是李安遠的人。
想守住絳郡隻能找李安遠商量。
此時,李安遠正在府中和自己的好友王珪商量大事。
他剛剛見到李川的人,得知李川想拉攏他。
“叔玠,你怎麽看?”李安遠望著王珪,想聽聽王珪的意見。
王珪是王僧辯之孫,因為叔父王頍隨漢王楊諒起兵反對楊廣,王珪差點被連坐流放,幸虧李安遠袒護求情,他才免於流放。
此時王珪聽到李安遠這麽問,知道事情重大,仔細思考起來。
他知道隋朝這艘要沉了,是要跳船了。
隻是....李川是不是那艘合適的船?
“李兄不如再等等,看看李川的實力到底如何。”王珪給出穩妥的建議。
李安遠卻有些疑惑,說道:“李川領軍能力沒問題,之前打敗突厥和擊敗賊軍都贏得很精彩。”
李安遠家世代為將,他最敬佩這樣的猛人了。
王珪卻輕輕搖頭,說道:“舉兵之前的事不算,要看看臨汾之戰,這是李川舉兵第一戰,如果不能順利奪下臨汾,恐怕李川軍中人心思變啊。”
李安遠仔細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
眾人跟著李川是為了謀富貴,如果李川第一戰不能贏下來,大家如何有信心跟著李川繼續拚命?
“好,我們再等等!”
李安遠做出了決定。
正此時,陳叔達的人到來,請李安遠去府衙議事。
李安遠一聽就猜到陳叔達想加強絳郡防禦。
他並不擔心絳郡。
因為一旦李川能奪下臨汾,他會將絳郡獻給李川,如果李川不能奪下臨汾,絳郡會很安全。
當然,他還是要過去應付一下陳叔達,免得陳叔達懷疑。
......
迴到臨汾。
臨汾城中,處處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城中百姓已經知道李川率大軍來攻打臨汾,大家都很擔心。
宋老生看到已經做好防備,反而很平靜,等著李川到來。
正此時,有心腹匆匆找到宋老生。
“城中有傳聞,說將軍已經暗中投靠李川,要將臨汾城獻給李川,將軍,是不是真的?”
宋老生一聽,頓時暴躁如雷。
“混賬,到底是誰在傳謠言?我身為大隋將領,豈會投靠反賊?”
那心腹才知道傳聞是假的,連忙提醒宋老生:“恐怕是李川的離間計,讓城中百姓和眾將士懷疑將軍。”
宋老生覺得有理,立即派人去追查,將城中探子抓出來。
想不到還沒有抓到探子,反而收到李川率軍殺到臨汾的消息。
很快,又有人來報。
“報!敵軍已經殺到東城門!”
宋老生一聽立即興奮起來。
他拿著手中大刀,問來報那人。
“來了多少兵馬?”
“一百騎!”那人迴答。
宋老生一聽,心中無比震撼。
“李川隻率一百騎過來奪城?這麽猛?”
那人輕輕搖頭:“不是李川率一百人來奪城,而是派了一個普通將領過來奪城。”
宋老生一聽,心中無比憤怒。
李川也太看不起我宋老生了,竟然隻派一百騎過來奪城?
想到之前那個傳聞,宋老生知道怎麽做了。
他要給李川一個下馬威,同時讓城中百姓和守軍看明白,他不會投降,他永遠是隋臣。
“隨我出擊!”
宋老生立即點兵,率四千兵馬直奔東城門。
......
他心中早已經想到攻城辦法,隻是有些不確定。
據他了解,宋老生有勇無謀,在曆史上,宋老生守霍邑時被李淵輕易騙出城致使大敗。
可是,宋老生在之前圍攻霍邑時表現挺好,在得知李川率騎兵救援時迅速率軍撤往臨汾,不給李川在野外擊敗他的機會。
可見宋老生並不是有勇無謀之人。
李川有些擔心引蛇出洞計策能不能奏效。
在大軍休息時,他找房玄齡商量一下。
房玄齡一聽,不由望著李川微微笑了。
“大將軍威名在外,誰人遇到大將軍敢輕敵?”
李秀寧一聽,也看著李川,微笑道:“是啊,誰遇到大將軍敢不退避三舍?”
她見李川還在想著攻城之事,於是獻計:“大將軍的引蛇出洞還可以繼續用,隻是大將軍不能親自率兵去挑戰,讓我率五百騎前去,宋老生一定會中計。”
一旁的尉遲恭一聽,也爭著說道:“大小姐還是留在軍中吧,讓我率手下將士前往,我不用幾百騎,幾十騎就行。”
李川仔細想了想李秀寧和房玄齡的話,覺得有道理。
看來要讓宋老生輕敵,還真的要派別人前去。
李川當然不舍得讓李秀寧去冒險,於是對尉遲恭說道:“敬德你率兵前去。”
尉遲恭一聽,高興地站了起來,恭敬地向李川行了一禮。
“遵命!”
李秀寧沒有爭,誰去都是一樣,隻要李川不冒險就行。
房玄齡反而想到更遠。
萬一宋老生不上當怎麽辦?
強攻的話會很浪費時間。
這是我軍起兵以來第一戰,各方勢力都在盯著,我們不單單要贏,還得贏得漂亮,河東各勢力才會佩服,徹底歸降我軍。
我軍奪取河東就容易多了。
很快,房玄齡想到了計策,對李川說道:“不如派人去臨汾城中傳播,說宋老生已經暗中歸降大將軍,守軍和城中人一定會猜疑宋老生,宋老生為了自證清白,一定會出城應戰。”
李川一聽,高興地點了點頭。
“先生此計甚妙。”
他讓劉政會安排人前去臨汾城傳播謠言。
同時交待尉遲恭先率一百騎趕往臨汾,說是讓宋老生開門迎接我軍。
宋老生為了自證清白,一定會出兵來追尉遲恭。
尉遲恭聽明白了,立即率一百騎匆匆趕往臨汾城。
李川和李秀寧率剩下兵馬也出發,隻是他們不用太急,好讓宋老生有膽量出城追擊尉遲恭。
......
河東各勢力的確是關注李川能否順利奪取臨汾城,特別是靠近臨汾的絳郡通守陳叔達。
陳叔達是陳後主的弟弟,隨陳後主投降了隋朝,後被楊廣任命為絳郡通守。
陳叔達聽到李川已攻到臨汾,心中很是擔心。
這些年絳郡飽受賊軍騷擾,已經沒有兵馬去救援臨汾,甚至自保都成問題,一旦臨汾被攻下,絳郡也會很危險。
陳叔達仔細想了想,還是去找正平縣令李安遠商量一下,看如何應對眼前危機。
說起來,他能守得住絳郡郡治正平,都是李安遠的功勞。
李安遠的父親是隋朝上柱國李徹,家中世代為將,財產富足。
李安遠擔任正平令多年,人脈很廣,再加上李家財大氣粗,在正平城被賊軍圍攻,是李安遠組織城中百姓來守城,軍中將領也幾乎是李安遠的人。
想守住絳郡隻能找李安遠商量。
此時,李安遠正在府中和自己的好友王珪商量大事。
他剛剛見到李川的人,得知李川想拉攏他。
“叔玠,你怎麽看?”李安遠望著王珪,想聽聽王珪的意見。
王珪是王僧辯之孫,因為叔父王頍隨漢王楊諒起兵反對楊廣,王珪差點被連坐流放,幸虧李安遠袒護求情,他才免於流放。
此時王珪聽到李安遠這麽問,知道事情重大,仔細思考起來。
他知道隋朝這艘要沉了,是要跳船了。
隻是....李川是不是那艘合適的船?
“李兄不如再等等,看看李川的實力到底如何。”王珪給出穩妥的建議。
李安遠卻有些疑惑,說道:“李川領軍能力沒問題,之前打敗突厥和擊敗賊軍都贏得很精彩。”
李安遠家世代為將,他最敬佩這樣的猛人了。
王珪卻輕輕搖頭,說道:“舉兵之前的事不算,要看看臨汾之戰,這是李川舉兵第一戰,如果不能順利奪下臨汾,恐怕李川軍中人心思變啊。”
李安遠仔細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
眾人跟著李川是為了謀富貴,如果李川第一戰不能贏下來,大家如何有信心跟著李川繼續拚命?
“好,我們再等等!”
李安遠做出了決定。
正此時,陳叔達的人到來,請李安遠去府衙議事。
李安遠一聽就猜到陳叔達想加強絳郡防禦。
他並不擔心絳郡。
因為一旦李川能奪下臨汾,他會將絳郡獻給李川,如果李川不能奪下臨汾,絳郡會很安全。
當然,他還是要過去應付一下陳叔達,免得陳叔達懷疑。
......
迴到臨汾。
臨汾城中,處處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城中百姓已經知道李川率大軍來攻打臨汾,大家都很擔心。
宋老生看到已經做好防備,反而很平靜,等著李川到來。
正此時,有心腹匆匆找到宋老生。
“城中有傳聞,說將軍已經暗中投靠李川,要將臨汾城獻給李川,將軍,是不是真的?”
宋老生一聽,頓時暴躁如雷。
“混賬,到底是誰在傳謠言?我身為大隋將領,豈會投靠反賊?”
那心腹才知道傳聞是假的,連忙提醒宋老生:“恐怕是李川的離間計,讓城中百姓和眾將士懷疑將軍。”
宋老生覺得有理,立即派人去追查,將城中探子抓出來。
想不到還沒有抓到探子,反而收到李川率軍殺到臨汾的消息。
很快,又有人來報。
“報!敵軍已經殺到東城門!”
宋老生一聽立即興奮起來。
他拿著手中大刀,問來報那人。
“來了多少兵馬?”
“一百騎!”那人迴答。
宋老生一聽,心中無比震撼。
“李川隻率一百騎過來奪城?這麽猛?”
那人輕輕搖頭:“不是李川率一百人來奪城,而是派了一個普通將領過來奪城。”
宋老生一聽,心中無比憤怒。
李川也太看不起我宋老生了,竟然隻派一百騎過來奪城?
想到之前那個傳聞,宋老生知道怎麽做了。
他要給李川一個下馬威,同時讓城中百姓和守軍看明白,他不會投降,他永遠是隋臣。
“隨我出擊!”
宋老生立即點兵,率四千兵馬直奔東城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