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川,有事?
隋唐:我嶽母是蕭皇後 作者:江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91章 川,有事?
大家聽到新來駕到的杜如晦竟然反對自己的推薦人,都有些驚訝。
李川反而很有些興趣,想聽聽杜如晦的見解。
房玄齡對杜如晦沒有什麽意見,他也想聽聽杜如晦的意見,說道:“我軍要速速趕往永豐城,若要去攻打馮翊城,恐怕會耽誤時間啊。”
杜如晦輕輕搖頭,仔細分析起來。
“不會耽誤時間,如今整個馮翊郡都已經歸順大將軍,唯獨缺少馮翊城。馮翊城內必定人心惶惶,當他們聽到大將軍厚待各縣官員和百姓時,他們一定也想投奔大將軍,唯一障礙就是馮翊太守蕭造。”
“蕭造是文官,沒有領軍打仗的經驗,當大將軍率大軍殺向馮翊城時,城中各勢力一定會極度恐慌,他們會給蕭造製造壓力,蕭造一人擋不住如此壓力,必定投降。”
“蕭造是太守,他的投降會在關中引起極大的震撼,也會引起更多地方官員投奔我軍,我軍奪取的阻力會大大減少,說不定能不戰而奪取整個關中。”
大家靜靜地聽著,都覺得杜如晦說得有道理。
他們才知道房玄齡為什麽要將杜如晦推薦給李川,原來杜如晦真是人才。
李川仔細想了想,也相信杜如晦的判斷。
“好,我們立即趕往馮翊城。”
李川做出了決定。
為了趕時間,他準備率手下二千騎兵,和孫華手下三千輕騎率先趕往馮翊城。
房玄齡率大軍緊跟其後。
他擔心蕭皇後、出雲公主、長孫無憂、秋兒、燕兒等人舟車勞頓太累,讓大家先留在合陽。
此時,杜如晦才知道,原來蕭皇後一直在軍中。
他連忙找到李川,對李川說道:“大將軍要小心隴西的薛舉,一旦薛舉從西邊殺入關中,恐怕會對我軍不利。”
李川早有考慮,對杜如晦說了一下之前的安排,他已經派李秀寧率軍趕來關中,準備一路向西收編義軍,在關中西部做好防禦,以防薛舉殺到關中。
杜如晦覺得時間來不及了,說道:“我在長安時已經聽到薛舉正和隋將皇甫綰激戰於枹罕,以薛舉父子的勇猛,恐怕此刻皇甫綰已經敗了,薛舉完全有時間率軍從隴西殺入關中。”
李川也想過這種可能性,可惜他分身無術。
瓦崗軍已經殺到潼關了,他隻好率大軍去奪永豐倉,再趕往潼關和瓦崗軍決戰。
想到這裏,李川突然想到了什麽。
他望著杜如晦,問道:“先生是不是有什麽妙計?”
杜如晦輕輕點頭,提示道:“河池太守蕭瑀是蕭太後的弟弟。”
之所以稱唿蕭太後,是因為李川已經對外宣告,楊廣是太上皇,蕭皇後為蕭太後了。
李川聽杜如晦這麽提醒,已經明白杜如晦的話中意。
通過蕭皇後來拉攏蕭瑀,讓蕭瑀召集兵馬暫時阻擋薛舉殺入關中?
如果蕭皇後肯出麵,蕭瑀應該會聽,隻是蕭皇後會同意嗎?
“好,我找太後商量一下。”
李川同意了。
一旁的房玄齡早想到這辦法,隻是擔心蕭皇後不同意才沒有提出來,如今見李川答應了,猜到李川有辦法說服蕭皇後,於是他微笑地看著李川。
“反正大將軍都要找太後,不如再和太後商量一事?”
“什麽事?”李川望著房玄齡。
房玄齡這才打開地圖,指了指長春宮和河東城的位置。
“長春宮和河東城,一個在黃河西岸,一個在黃河東岸,位置非常重要,我軍南下時也會經過,如果能順勢拿下來,我河東之兵就能從河東城的蒲阪浮橋進入關中,為接下來的攻占長安創造機會。”
李川也望著地圖,他當然知道長春宮和河東城的重要性。
隻是兩個城池都很堅固,不好攻打啊。
其中長春宮是北周時宇文護修築築,剛開始叫晉城,後來才改名為長春宮。
長春宮位置險要,三麵都是懸崖,東麵是黃河,剛好對著蒲津渡。
除了位置險要外,長春宮的四周景色非常不錯,登高可以遠望太華山、中條山,還俯視黃河、洛水、渭水,四周景色如春,這也是長春宮名字的由來。
如果要強攻,恐怕要費不少時間。
不過蕭皇後肯出麵,還真的有可能。
“房先生,說說你的計劃吧。”李川問道。
房玄齡這才將計劃說出來:
“長春宮是皇家行宮,隻需蕭太後出麵,可以輕易接管長春宮。唯一麻煩的是河東城,由於屈突通在河東城,還真不是靠蕭太後一句話就能奪下。”
“我想到一個辦法,讓王智辯率軍護著蕭太後趕往河東城,假裝是從我軍中逃出。屈突通認識王智辯,也認識蕭太後的輦車,再看到蕭太後被我軍追殺,一定會出城相救。一旦王智辯進入城中,立即控製城門,為我軍進入河東城創造機會。”
李川和杜如晦靜靜聽著,不由對視一看到,輕輕點頭。
他們都覺得房玄齡的詐城之策是可行的。
王智辯率軍護著蕭太後在前方逃,我軍在後麵追,如此危急時刻,屈突通不敢不開城門救人。
隻要開門,我軍就能奪取河東城。
一旦我軍奪取河東城和長春宮,河東和關中就能連成一片,為接下來控製整個關中,甚至東出洛陽爭霸天下創造巨大的優勢。
李川有些心動。
唯一問題是要蕭皇後配合。
其實也不用怎麽配合,隻需蕭皇後將馬車借出來即可,當然蕭皇後出麵會更好。
李川有把握說服蕭皇後,隻是心中有些猶豫。
因為蕭皇後之前的確對他實在太好,他這樣利用蕭皇後來奪取河東城和長春宮是不是有些不厚道?
不過為了天下,李川還是去找蕭皇後好好談談。
不厚道就不厚道吧。
作為補償,他以後好好對待出雲公主和蕭皇後。
不久,李川來到蕭皇後的大宅子。
他沒有急著闖進去,而派人去通報。
“皇後娘娘,李大將軍來了!”
蕭皇後和南陽公主、出雲公主正在院子欣賞花,聽到李川來了,立即派人將李川迎進來。
很快,李川走了進來。
蕭皇後望著李川,心情很複雜。
她是跟著李川一路從晉陽殺到關中,親眼看到手下兵馬越來越多,地盤也越來越多,她覺得很欣慰。
她果然沒有看錯人,李川不單單會領軍打仗,更會拉攏各方勢力,身上已經有明君的風采。
她輕輕歎息一聲,衝李川淡淡一笑。
“川,有事?”
......
大家聽到新來駕到的杜如晦竟然反對自己的推薦人,都有些驚訝。
李川反而很有些興趣,想聽聽杜如晦的見解。
房玄齡對杜如晦沒有什麽意見,他也想聽聽杜如晦的意見,說道:“我軍要速速趕往永豐城,若要去攻打馮翊城,恐怕會耽誤時間啊。”
杜如晦輕輕搖頭,仔細分析起來。
“不會耽誤時間,如今整個馮翊郡都已經歸順大將軍,唯獨缺少馮翊城。馮翊城內必定人心惶惶,當他們聽到大將軍厚待各縣官員和百姓時,他們一定也想投奔大將軍,唯一障礙就是馮翊太守蕭造。”
“蕭造是文官,沒有領軍打仗的經驗,當大將軍率大軍殺向馮翊城時,城中各勢力一定會極度恐慌,他們會給蕭造製造壓力,蕭造一人擋不住如此壓力,必定投降。”
“蕭造是太守,他的投降會在關中引起極大的震撼,也會引起更多地方官員投奔我軍,我軍奪取的阻力會大大減少,說不定能不戰而奪取整個關中。”
大家靜靜地聽著,都覺得杜如晦說得有道理。
他們才知道房玄齡為什麽要將杜如晦推薦給李川,原來杜如晦真是人才。
李川仔細想了想,也相信杜如晦的判斷。
“好,我們立即趕往馮翊城。”
李川做出了決定。
為了趕時間,他準備率手下二千騎兵,和孫華手下三千輕騎率先趕往馮翊城。
房玄齡率大軍緊跟其後。
他擔心蕭皇後、出雲公主、長孫無憂、秋兒、燕兒等人舟車勞頓太累,讓大家先留在合陽。
此時,杜如晦才知道,原來蕭皇後一直在軍中。
他連忙找到李川,對李川說道:“大將軍要小心隴西的薛舉,一旦薛舉從西邊殺入關中,恐怕會對我軍不利。”
李川早有考慮,對杜如晦說了一下之前的安排,他已經派李秀寧率軍趕來關中,準備一路向西收編義軍,在關中西部做好防禦,以防薛舉殺到關中。
杜如晦覺得時間來不及了,說道:“我在長安時已經聽到薛舉正和隋將皇甫綰激戰於枹罕,以薛舉父子的勇猛,恐怕此刻皇甫綰已經敗了,薛舉完全有時間率軍從隴西殺入關中。”
李川也想過這種可能性,可惜他分身無術。
瓦崗軍已經殺到潼關了,他隻好率大軍去奪永豐倉,再趕往潼關和瓦崗軍決戰。
想到這裏,李川突然想到了什麽。
他望著杜如晦,問道:“先生是不是有什麽妙計?”
杜如晦輕輕點頭,提示道:“河池太守蕭瑀是蕭太後的弟弟。”
之所以稱唿蕭太後,是因為李川已經對外宣告,楊廣是太上皇,蕭皇後為蕭太後了。
李川聽杜如晦這麽提醒,已經明白杜如晦的話中意。
通過蕭皇後來拉攏蕭瑀,讓蕭瑀召集兵馬暫時阻擋薛舉殺入關中?
如果蕭皇後肯出麵,蕭瑀應該會聽,隻是蕭皇後會同意嗎?
“好,我找太後商量一下。”
李川同意了。
一旁的房玄齡早想到這辦法,隻是擔心蕭皇後不同意才沒有提出來,如今見李川答應了,猜到李川有辦法說服蕭皇後,於是他微笑地看著李川。
“反正大將軍都要找太後,不如再和太後商量一事?”
“什麽事?”李川望著房玄齡。
房玄齡這才打開地圖,指了指長春宮和河東城的位置。
“長春宮和河東城,一個在黃河西岸,一個在黃河東岸,位置非常重要,我軍南下時也會經過,如果能順勢拿下來,我河東之兵就能從河東城的蒲阪浮橋進入關中,為接下來的攻占長安創造機會。”
李川也望著地圖,他當然知道長春宮和河東城的重要性。
隻是兩個城池都很堅固,不好攻打啊。
其中長春宮是北周時宇文護修築築,剛開始叫晉城,後來才改名為長春宮。
長春宮位置險要,三麵都是懸崖,東麵是黃河,剛好對著蒲津渡。
除了位置險要外,長春宮的四周景色非常不錯,登高可以遠望太華山、中條山,還俯視黃河、洛水、渭水,四周景色如春,這也是長春宮名字的由來。
如果要強攻,恐怕要費不少時間。
不過蕭皇後肯出麵,還真的有可能。
“房先生,說說你的計劃吧。”李川問道。
房玄齡這才將計劃說出來:
“長春宮是皇家行宮,隻需蕭太後出麵,可以輕易接管長春宮。唯一麻煩的是河東城,由於屈突通在河東城,還真不是靠蕭太後一句話就能奪下。”
“我想到一個辦法,讓王智辯率軍護著蕭太後趕往河東城,假裝是從我軍中逃出。屈突通認識王智辯,也認識蕭太後的輦車,再看到蕭太後被我軍追殺,一定會出城相救。一旦王智辯進入城中,立即控製城門,為我軍進入河東城創造機會。”
李川和杜如晦靜靜聽著,不由對視一看到,輕輕點頭。
他們都覺得房玄齡的詐城之策是可行的。
王智辯率軍護著蕭太後在前方逃,我軍在後麵追,如此危急時刻,屈突通不敢不開城門救人。
隻要開門,我軍就能奪取河東城。
一旦我軍奪取河東城和長春宮,河東和關中就能連成一片,為接下來控製整個關中,甚至東出洛陽爭霸天下創造巨大的優勢。
李川有些心動。
唯一問題是要蕭皇後配合。
其實也不用怎麽配合,隻需蕭皇後將馬車借出來即可,當然蕭皇後出麵會更好。
李川有把握說服蕭皇後,隻是心中有些猶豫。
因為蕭皇後之前的確對他實在太好,他這樣利用蕭皇後來奪取河東城和長春宮是不是有些不厚道?
不過為了天下,李川還是去找蕭皇後好好談談。
不厚道就不厚道吧。
作為補償,他以後好好對待出雲公主和蕭皇後。
不久,李川來到蕭皇後的大宅子。
他沒有急著闖進去,而派人去通報。
“皇後娘娘,李大將軍來了!”
蕭皇後和南陽公主、出雲公主正在院子欣賞花,聽到李川來了,立即派人將李川迎進來。
很快,李川走了進來。
蕭皇後望著李川,心情很複雜。
她是跟著李川一路從晉陽殺到關中,親眼看到手下兵馬越來越多,地盤也越來越多,她覺得很欣慰。
她果然沒有看錯人,李川不單單會領軍打仗,更會拉攏各方勢力,身上已經有明君的風采。
她輕輕歎息一聲,衝李川淡淡一笑。
“川,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