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一輪紅日掙脫地平線的束縛,將萬道金光灑向大地。
東平府城門緩緩洞開,一隊隊兵馬魚貫而出,盔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澤,匯成一股鋼鐵洪流,向著梁山泊的方向奔湧而去。
董平身披銀甲,跨坐在一匹神駿的棗紅馬上,手中緊握著一杆亮銀槍,意氣風發。
他望著麾下士卒,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隻覺久違的戰意在胸膛中熊熊燃燒,然而,在這激昂的戰意之中,卻又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惆悵。
“唉,”董平在心中暗歎一聲,思緒不由得迴到了幾年前。
那時的他,還是鎮守邊關的一名驍將,曾多次率兵與遼軍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
他本應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理想,然而,卻因為一次越境追擊敵寇,不慎觸犯軍紀,而被朝廷免去了官職。
自那以後,董平便離開了邊關,被調到東平府擔任都監。
雖然在東平府也曾多次剿滅賊寇,維護地方治安,但他始終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該如此平淡。
他渴望再次迴到戰場,渴望再次體會那種血與火的洗禮,渴望再次證明自己的價值。
如今,梁山泊的賊寇日益猖獗,朝廷下令讓他率兵剿滅,這對於董平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他要借助這次機會,洗刷自己之前的恥辱,重新證明自己的實力,讓那些曾經輕視他的人刮目相看。
“駕!”董平猛地一夾馬腹,棗紅馬嘶鳴一聲,四蹄翻飛,向著城外奔去。
在他的身後,數千名士兵緊隨其後,旌旗獵獵作響,聲勢浩大。
行軍二十餘裏,他們終於抵達了梁山泊外。
董平命人安營紮寨,紮好營寨後,他隨即命人取出筆墨,親自寫了一封戰書,派遣一名親兵前去梁山泊,務必將戰書送到梁山泊寨主晁蓋手中。
送信的親兵領命而去,董平看著遠處的梁山泊,目光如炬,心中戰意滔天,“梁山賊寇,今日定要將爾等一網打盡!”
與此同時,梁山泊水寨,阮小七正百無聊賴地倚在船頭,眺望著遠方。
突然,他看見遠處一騎快馬疾馳而來,馬上的士兵手舉一麵白旗,似乎有什麽急事。
阮小七心中一動,連忙向岸邊靠去,接過士兵遞來的戰書,疑惑的打開戰書看了一眼,臉色頓時一變,隨後匆匆的趕往聚義廳。
阮小七一路疾行,來到聚義廳,廳內空無一人,他將戰書放在晁蓋的座位上,便候在一旁。
不多時,晁蓋與晁雄征父子聯袂而來。
晁蓋見阮小七神色有異,問道:“小七,何事如此匆忙?”阮小七拱手道:“稟告寨主,適才山下有一名官兵前來,送來一封戰書。”
晁蓋聞言,眉頭一皺,拿起戰書展開細讀,晁雄征也湊上前去。
戰書上,董平以輕蔑的語氣,將梁山泊的眾人貶斥為“一群烏合之眾”,並揚言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晁蓋看完戰書,臉色鐵青,將戰書狠狠地拍在桌子上,怒道:“豈有此理!這廝竟敢如此猖狂!”他猛地站起身來,在廳內來迴踱步,怒氣衝衝地說道:“我這就點齊兵馬,明日下山去擒了這廝!”
一旁的吳用見狀,連忙勸道:“寨主息怒,這董平詭計多端,此舉定是誘敵之計,萬萬不可中了激將法。”晁蓋怒道:“軍師此言差矣!我梁山好漢豈能受此奇恥大辱?若是不應戰,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阮小七和劉唐也紛紛請戰,阮小七道:“寨主,我等願為先鋒,定將那董平生擒活捉!”劉唐也附和道:“是啊,寨主,我等早就想會一會這朝廷的鷹犬了!”
晁雄征見眾人群情激奮,便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父親,孩兒以為,此戰非但不應避戰,反而應當主動出擊。”晁蓋看向晁雄征,問道:“哦?壽兒有何高見?”晁雄征侃侃而談:“一來,可以揚我梁山聲威;二來,正好可以練兵,以備不時之需。”
晁蓋略一沉吟,覺得晁雄征言之有理,便點了點頭,道:“壽兒所言極是。”他環視眾人,沉聲道:“既然如此,明日便出兵迎戰!”
眾人聞言,皆是精神一振,齊聲應道:“謹遵寨主號令!”晁蓋大手一揮,道:“傳令下去,讓眾兄弟們準備一下,明日一早,兵發金沙灘!”
梁山泊內,戰鼓擂動,號角齊鳴,眾頭領各自迴營準備。
聚義廳內,晁蓋、晁雄征和吳用繼續商議出兵的具體事宜。
吳用眉頭緊鎖,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妥,卻一時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看了看晁雄征,欲言又止。
晁雄征察覺到吳用的異樣,問道:“軍師可是還有什麽顧慮?”吳用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少寨主,我總覺得此事有些蹊蹺……”
“林教頭來了!”一聲通報,打斷了吳用的話。
林衝大步流星地走進聚義廳,抱拳道:“寨主,少寨主,軍師。”
林衝進得廳來,目光堅定,抱拳道:“寨主,少寨主,軍師。” 他略一頓首,便接著說道,“方才我在營中聽聞此事,覺得少寨主所言極是,此戰,非打不可!”
晁蓋聞言,麵露喜色,他本就傾向於出戰,如今又得林衝支持,更是覺得信心大增。
他拍案道:“好!林教頭果然與我英雄所見略同!”
吳用見狀,隻得歎了口氣。
他雖覺得此戰過於冒險,但見眾人戰意高漲,此時若再出言反對,反倒顯得自己怯懦。
他緩緩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依少寨主之言,出兵迎戰。隻是這兵馬部署,還要仔細斟酌。”
晁蓋見吳用不再反對,心中更是暢快,他當即吩咐道:“傳我將令,命阮小七、阮小五兄弟二人,領水軍留守水寨,其餘兄弟,隨我下山迎戰。”
阮小七、阮小五聞言,有些不解,連忙出聲:“寨主,我兄弟二人水性好,理應隨寨主一同出戰,怎能留守水寨?”
吳用解釋道:“兩位兄弟莫急,此戰兇險,水寨需有人鎮守,以防萬一。兩位兄弟水性極佳,若留守水寨,可保我梁山後方無憂。”
阮小七、阮小五二人聽吳用如此說,方才稍微釋懷,不再言語。
翌日清晨,金沙灘上,晨霧還未散去,微風拂過水麵,帶來陣陣涼意。
晁蓋、晁雄征、吳用三人並肩而立,眺望著山下的景象。
隻見林衝、劉唐等頭領早已率領各自人馬在山下集結,他們身穿甲胄,手持兵刃,在薄霧中顯得格外肅殺。
遠處,戰鼓聲隆隆響起,震得人心頭一顫。
林衝一聲令下,士兵們開始有條不紊地登船。
隻見他指揮若定,麾下兵馬隊列整齊,步伐穩健。
劉唐所領的隊伍則稍顯遜色,雖也氣勢洶洶,但隊伍卻有些散亂。
杜遷站在船頭,望著混亂的隊伍,嘴角微微抽搐。
晁雄征看著山下正在渡水的兵馬,心中略微感到一絲不安,但隨後他又將這絲不安拋之腦後,因為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
金沙灘上,梁山兵馬正待出征。
相較於林衝隊伍的井然有序,劉唐部下則顯得混亂不堪。
士兵們推搡擁擠,隊形散亂如麻,兵器碰撞發出刺耳的當當聲。
杜遷、宋萬兩隊比劉唐稍好,但也隻是勉強維持著陣型,士兵們竊竊私語,眼神飄忽不定,顯然軍紀渙散。
晁雄征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眉宇間流露出一絲憂慮。
他上前一步,對晁蓋說道:“父親,孩兒以為,我梁山兵馬雖眾,但缺乏訓練,紀律鬆散,長此以往,恐難成大事。”
晁蓋捋著胡須,微微頷首:“壽兒所言甚是。如今我梁山聚義,雖名為‘替天行道’,實則仍是草寇之流。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和強大的戰鬥力。”
吳用也深以為然:“少寨主高瞻遠矚,我梁山兵馬確實需要整頓。隻是眼下大戰在即……”
“軍師不必多慮,”晁蓋大手一揮,“待此戰過後,我便著手操練兵馬,整頓軍紀。”
眾人聞言,皆若有所思。
這時,水麵上出現點點白帆,無數漁船如離弦之箭般向金沙灘駛來。
在各頭領的約束下,梁山兵馬開始有序登船。
江風獵獵,旌旗飄揚,戰鼓擂動,肅殺之氣彌漫在水麵上。
晁蓋登上旗艦,望著漸漸遠去的金沙灘,心中豪情萬丈。
“傳令下去,”晁蓋沉聲說道,“全速前進!”
吳用站在晁蓋身旁,望著前方茫茫水麵,眉頭緊鎖,似有千言萬語,卻最終化為一聲長歎。
晁雄征察覺到吳用的異樣,剛想開口詢問,卻見一騎快馬從遠處疾馳而來,馬上騎士高舉一封書信,大聲喊道:“報——”
東平府城門緩緩洞開,一隊隊兵馬魚貫而出,盔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澤,匯成一股鋼鐵洪流,向著梁山泊的方向奔湧而去。
董平身披銀甲,跨坐在一匹神駿的棗紅馬上,手中緊握著一杆亮銀槍,意氣風發。
他望著麾下士卒,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隻覺久違的戰意在胸膛中熊熊燃燒,然而,在這激昂的戰意之中,卻又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惆悵。
“唉,”董平在心中暗歎一聲,思緒不由得迴到了幾年前。
那時的他,還是鎮守邊關的一名驍將,曾多次率兵與遼軍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
他本應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理想,然而,卻因為一次越境追擊敵寇,不慎觸犯軍紀,而被朝廷免去了官職。
自那以後,董平便離開了邊關,被調到東平府擔任都監。
雖然在東平府也曾多次剿滅賊寇,維護地方治安,但他始終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該如此平淡。
他渴望再次迴到戰場,渴望再次體會那種血與火的洗禮,渴望再次證明自己的價值。
如今,梁山泊的賊寇日益猖獗,朝廷下令讓他率兵剿滅,這對於董平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他要借助這次機會,洗刷自己之前的恥辱,重新證明自己的實力,讓那些曾經輕視他的人刮目相看。
“駕!”董平猛地一夾馬腹,棗紅馬嘶鳴一聲,四蹄翻飛,向著城外奔去。
在他的身後,數千名士兵緊隨其後,旌旗獵獵作響,聲勢浩大。
行軍二十餘裏,他們終於抵達了梁山泊外。
董平命人安營紮寨,紮好營寨後,他隨即命人取出筆墨,親自寫了一封戰書,派遣一名親兵前去梁山泊,務必將戰書送到梁山泊寨主晁蓋手中。
送信的親兵領命而去,董平看著遠處的梁山泊,目光如炬,心中戰意滔天,“梁山賊寇,今日定要將爾等一網打盡!”
與此同時,梁山泊水寨,阮小七正百無聊賴地倚在船頭,眺望著遠方。
突然,他看見遠處一騎快馬疾馳而來,馬上的士兵手舉一麵白旗,似乎有什麽急事。
阮小七心中一動,連忙向岸邊靠去,接過士兵遞來的戰書,疑惑的打開戰書看了一眼,臉色頓時一變,隨後匆匆的趕往聚義廳。
阮小七一路疾行,來到聚義廳,廳內空無一人,他將戰書放在晁蓋的座位上,便候在一旁。
不多時,晁蓋與晁雄征父子聯袂而來。
晁蓋見阮小七神色有異,問道:“小七,何事如此匆忙?”阮小七拱手道:“稟告寨主,適才山下有一名官兵前來,送來一封戰書。”
晁蓋聞言,眉頭一皺,拿起戰書展開細讀,晁雄征也湊上前去。
戰書上,董平以輕蔑的語氣,將梁山泊的眾人貶斥為“一群烏合之眾”,並揚言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晁蓋看完戰書,臉色鐵青,將戰書狠狠地拍在桌子上,怒道:“豈有此理!這廝竟敢如此猖狂!”他猛地站起身來,在廳內來迴踱步,怒氣衝衝地說道:“我這就點齊兵馬,明日下山去擒了這廝!”
一旁的吳用見狀,連忙勸道:“寨主息怒,這董平詭計多端,此舉定是誘敵之計,萬萬不可中了激將法。”晁蓋怒道:“軍師此言差矣!我梁山好漢豈能受此奇恥大辱?若是不應戰,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阮小七和劉唐也紛紛請戰,阮小七道:“寨主,我等願為先鋒,定將那董平生擒活捉!”劉唐也附和道:“是啊,寨主,我等早就想會一會這朝廷的鷹犬了!”
晁雄征見眾人群情激奮,便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父親,孩兒以為,此戰非但不應避戰,反而應當主動出擊。”晁蓋看向晁雄征,問道:“哦?壽兒有何高見?”晁雄征侃侃而談:“一來,可以揚我梁山聲威;二來,正好可以練兵,以備不時之需。”
晁蓋略一沉吟,覺得晁雄征言之有理,便點了點頭,道:“壽兒所言極是。”他環視眾人,沉聲道:“既然如此,明日便出兵迎戰!”
眾人聞言,皆是精神一振,齊聲應道:“謹遵寨主號令!”晁蓋大手一揮,道:“傳令下去,讓眾兄弟們準備一下,明日一早,兵發金沙灘!”
梁山泊內,戰鼓擂動,號角齊鳴,眾頭領各自迴營準備。
聚義廳內,晁蓋、晁雄征和吳用繼續商議出兵的具體事宜。
吳用眉頭緊鎖,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妥,卻一時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看了看晁雄征,欲言又止。
晁雄征察覺到吳用的異樣,問道:“軍師可是還有什麽顧慮?”吳用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少寨主,我總覺得此事有些蹊蹺……”
“林教頭來了!”一聲通報,打斷了吳用的話。
林衝大步流星地走進聚義廳,抱拳道:“寨主,少寨主,軍師。”
林衝進得廳來,目光堅定,抱拳道:“寨主,少寨主,軍師。” 他略一頓首,便接著說道,“方才我在營中聽聞此事,覺得少寨主所言極是,此戰,非打不可!”
晁蓋聞言,麵露喜色,他本就傾向於出戰,如今又得林衝支持,更是覺得信心大增。
他拍案道:“好!林教頭果然與我英雄所見略同!”
吳用見狀,隻得歎了口氣。
他雖覺得此戰過於冒險,但見眾人戰意高漲,此時若再出言反對,反倒顯得自己怯懦。
他緩緩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依少寨主之言,出兵迎戰。隻是這兵馬部署,還要仔細斟酌。”
晁蓋見吳用不再反對,心中更是暢快,他當即吩咐道:“傳我將令,命阮小七、阮小五兄弟二人,領水軍留守水寨,其餘兄弟,隨我下山迎戰。”
阮小七、阮小五聞言,有些不解,連忙出聲:“寨主,我兄弟二人水性好,理應隨寨主一同出戰,怎能留守水寨?”
吳用解釋道:“兩位兄弟莫急,此戰兇險,水寨需有人鎮守,以防萬一。兩位兄弟水性極佳,若留守水寨,可保我梁山後方無憂。”
阮小七、阮小五二人聽吳用如此說,方才稍微釋懷,不再言語。
翌日清晨,金沙灘上,晨霧還未散去,微風拂過水麵,帶來陣陣涼意。
晁蓋、晁雄征、吳用三人並肩而立,眺望著山下的景象。
隻見林衝、劉唐等頭領早已率領各自人馬在山下集結,他們身穿甲胄,手持兵刃,在薄霧中顯得格外肅殺。
遠處,戰鼓聲隆隆響起,震得人心頭一顫。
林衝一聲令下,士兵們開始有條不紊地登船。
隻見他指揮若定,麾下兵馬隊列整齊,步伐穩健。
劉唐所領的隊伍則稍顯遜色,雖也氣勢洶洶,但隊伍卻有些散亂。
杜遷站在船頭,望著混亂的隊伍,嘴角微微抽搐。
晁雄征看著山下正在渡水的兵馬,心中略微感到一絲不安,但隨後他又將這絲不安拋之腦後,因為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
金沙灘上,梁山兵馬正待出征。
相較於林衝隊伍的井然有序,劉唐部下則顯得混亂不堪。
士兵們推搡擁擠,隊形散亂如麻,兵器碰撞發出刺耳的當當聲。
杜遷、宋萬兩隊比劉唐稍好,但也隻是勉強維持著陣型,士兵們竊竊私語,眼神飄忽不定,顯然軍紀渙散。
晁雄征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眉宇間流露出一絲憂慮。
他上前一步,對晁蓋說道:“父親,孩兒以為,我梁山兵馬雖眾,但缺乏訓練,紀律鬆散,長此以往,恐難成大事。”
晁蓋捋著胡須,微微頷首:“壽兒所言甚是。如今我梁山聚義,雖名為‘替天行道’,實則仍是草寇之流。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和強大的戰鬥力。”
吳用也深以為然:“少寨主高瞻遠矚,我梁山兵馬確實需要整頓。隻是眼下大戰在即……”
“軍師不必多慮,”晁蓋大手一揮,“待此戰過後,我便著手操練兵馬,整頓軍紀。”
眾人聞言,皆若有所思。
這時,水麵上出現點點白帆,無數漁船如離弦之箭般向金沙灘駛來。
在各頭領的約束下,梁山兵馬開始有序登船。
江風獵獵,旌旗飄揚,戰鼓擂動,肅殺之氣彌漫在水麵上。
晁蓋登上旗艦,望著漸漸遠去的金沙灘,心中豪情萬丈。
“傳令下去,”晁蓋沉聲說道,“全速前進!”
吳用站在晁蓋身旁,望著前方茫茫水麵,眉頭緊鎖,似有千言萬語,卻最終化為一聲長歎。
晁雄征察覺到吳用的異樣,剛想開口詢問,卻見一騎快馬從遠處疾馳而來,馬上騎士高舉一封書信,大聲喊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