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迴到府中,書房內氣氛凝重。
他來迴踱步,手指一下下敲擊著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梁山泊,水泊梁山!真如陛下所言,一群烏合之眾?”他低聲自語,語氣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忌憚。
“太尉,”賈居信上前一步,拱手道,“屬下有一計,或可助太尉旗開得勝。”
高俅停下腳步,目光銳利地看向賈居信:“講!”
“梁山賊寇雖眾,但多是些泥腿子、流寇,烏合之眾罷了。太尉隻需從禁軍中挑選精銳,配以良駒勁弩,定能將其一網打盡!”賈居信語氣堅定,眼中閃爍著精光。
賈居信見狀,心中暗喜,又上前一步,說道:“太尉,還有一事,需早做準備。”
“何事?”高俅頭也不抬地問道。
“梁山泊四麵環水,易守難攻。若賊寇走投無路,遁入水泊,則剿滅不易。屬下建議,調撥水軍,封鎖水路,斷其後路,則大事可成!”
高俅筆鋒一頓,抬起頭,深深地看了賈居信一眼,讚許道:“妙計!居信果然深謀遠慮!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從即日起,你便是軍前參謀,所有軍機要務,皆可參與!”
賈居信聞言大喜過望,連忙跪地謝恩:“謝太尉提拔!屬下定當竭盡全力,助太尉剿滅梁山,建功立業!”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書寫調兵文書。
筆走龍蛇,一封封調兵文書寫就,蓋上太尉大印,由專人火速送往京畿各處兵馬駐地。
高俅放下筆,目光落在最後一封文書上,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八處兵馬………”
高俅的調兵文書如雪片般飛向京畿各處,八處兵馬,睢州、鄭州、陳州、唐州、許州、鄧州、洳州、嵩州,每處點兵一萬,限期三日內趕赴東京城外禦營集結。
肅殺的命令在兵營中迴蕩,戰鼓擂響,旌旗獵獵。
段鵬舉、陳翥、吳秉彝、韓天麟、李明、王義、馬萬裏、周信八員將領,不敢怠慢,各自點齊本部人馬,星夜兼程,朝著東京方向進發。
鐵蹄踏碎了官道上的落葉,揚起一路塵土,也帶起了一股緊張而壓抑的氣氛。
東京城外,禦營之中,兩萬禁軍整裝待發。
高俅一身戎裝,站在點將台上,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台下黑壓壓的軍陣。
他深知,此戰關乎他的仕途命運,不容有失。
“酆美!畢勝!”高俅的聲音在校場上迴蕩,如同金石碰撞,鏗鏘有力。
“末將在!”兩員身披亮銀鎧甲的將領,應聲出列,單膝跪地,抱拳行禮。
“命你二人各統領一萬禁軍,為先鋒!務必攻破梁山,生擒晁蓋!”
“末將領命!”酆美、畢勝起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高俅又喚來黨世英、黨世雄兄弟二人,沉聲道:“你二人武藝高強,忠心耿耿,此番便作為我的貼身護衛,隨我一同出征!”
“誓死保衛太尉!”黨氏兄弟齊聲應道,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投向南方,那裏,煙波浩渺,正是梁山泊所在的方向。
他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心中暗道:“晁蓋,你的末日到了!”
他頓了頓,又像是想起了什麽,猛地轉身,向賈居信吩咐道:“傳令下去……”
高俅目光如炬,掃視著帳下眾人,威嚴之氣不怒自威。
“傳令下去,著金陵建康府水軍統製劉夢龍,率領戰船百艘,精兵五千,三日之內趕至濟州聽用!”他聲音洪亮,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氣。
賈居信連忙應諾,轉身下去傳令。
高俅負手而立,望著南方,水路封鎖,是剿滅梁山的關鍵一環,劉夢龍的水軍,必須盡快到位。
建康府,水軍大營。
劉夢龍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眺望著煙波浩渺的江麵,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
高俅的調令來得突然,讓他措手不及。
梁山泊水戰之強,天下皆知,此番前去,吉兇難料。
但他深知軍令如山,不敢怠慢,隻能一麵加緊操練水軍,一麵命人準備戰船糧草,隻待高俅的命令一下,便立即開拔。
青州城外,梁山大營。
與高俅的緊張備戰不同,梁山這邊卻是喜氣洋洋,一派熱鬧景象。
晁蓋即將稱王,建立大梁國,這對於梁山眾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哥哥,如今咱們要建國稱王,這王宮可不能馬虎啊!”吳用搖著羽扇,笑眯眯地說道,“依我看,不如在青州城內大興土木,建造一座氣勢恢宏的王宮,以彰顯我大梁國的威嚴!”
眾將聞言,紛紛附和,都覺得吳用此言有理。
“不可!”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打斷了眾人的議論。
晁雄征緩步走出,麵色嚴肅地說道:“眼下正是用兵之際,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實為不妥。”
“雄征兄弟,此言差矣。”吳用笑著搖了搖頭,“如今咱們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建造一座王宮,又有何難?再說,若是不建一座像樣的王宮,又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晁蓋聽著眾人的議論,眉頭微皺,心中有些猶豫。
他渴望建一座氣派的王宮,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實力,但他又不想勞民傷財,影響軍心士氣。
“父親,孩兒以為雄征兄弟所言極是。”趙明誠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如今我們立足未穩,四麵皆敵,當以穩定民心,積蓄力量為重。王宮之事,可以暫緩,待日後局勢穩定,再做打算也不遲。”
晁蓋聞言,點了點頭,覺得趙明誠所言有理。
他看向晁雄征,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
“父親,”晁雄征繼續說道,“王宮不必急於一時,但王府卻不可或缺。我們可以暫時將青州衙門改造一番,作為梁王府,待日後局勢穩定,再另行選址,建造真正的王宮也不遲。”
晁蓋聽了晁雄征的建議,沉吟片刻,覺得這個方法可行。
既能滿足稱王的需求,又能避免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好,就依雄征所言!”晁蓋拍板定案,笑著說道,“傳令下去……”
晁蓋當即下令,將青州衙門重新粉刷修葺,匾額也換成了“梁王府”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原先衙門中森嚴的擺設被撤換,取而代之的是喜慶的紅色綢緞和象征富貴的牡丹圖樣。
吳用等人原本提議將府內全部換成新的桌椅器具,但被晁雄征攔了下來。
“這些桌椅還能用,不必浪費。”晁雄征看著吳用等人略顯無奈的表情,隻是笑了笑,他知道這些人習慣了梁山上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邁,一時還難以適應這種精打細算的日子。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元月一日。
青州城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城中百姓扶老攜幼,聚集在街道兩旁,翹首以盼著即將到來的盛典。
咚!
咚!
咚!
沉重的鼓聲響起,象征著新王朝的誕生。
晁蓋身著龍袍,頭戴金冠,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登上高台。
他環視四周,看著一張張興奮激動的麵孔,心中豪情萬丈。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洪亮的聲音在廣場上空迴蕩,宣告著大梁國的正式成立,年號“洪武”。
隨後,晁蓋論功行賞,吳用被封為丞相,林衝為大將軍,宋江為兵馬大元帥……
一係列的封賞,讓梁山眾人歡欣鼓舞,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祭天台上,嫋嫋青煙升騰而起,帶著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
晁雄征身著禮服,一絲不苟地協助晁蓋完成繁瑣的祭天儀式。
三跪九叩,行禮如儀,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位,不敢有絲毫差池。
盡管之前他曾極力主張精簡這些繁文縟節,但最終還是拗不過晁蓋的堅持。
禮畢,晁蓋又帶著眾人前往宗祠,祭拜晁家列祖列宗。
香燭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到一絲沉重。
晁雄征看著晁蓋虔誠的模樣,心中不禁感歎,或許這就是古代人對祖先的敬畏和傳承吧。
夜幕降臨,梁王府內燈火通明,照亮了夜空。
王宮大殿內,早已擺好了宴席,等待著大梁國的百官和他們的家屬入席。
晁蓋站在大殿門口,看著陸續到來的賓客,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雄征,你看……”
他來迴踱步,手指一下下敲擊著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梁山泊,水泊梁山!真如陛下所言,一群烏合之眾?”他低聲自語,語氣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忌憚。
“太尉,”賈居信上前一步,拱手道,“屬下有一計,或可助太尉旗開得勝。”
高俅停下腳步,目光銳利地看向賈居信:“講!”
“梁山賊寇雖眾,但多是些泥腿子、流寇,烏合之眾罷了。太尉隻需從禁軍中挑選精銳,配以良駒勁弩,定能將其一網打盡!”賈居信語氣堅定,眼中閃爍著精光。
賈居信見狀,心中暗喜,又上前一步,說道:“太尉,還有一事,需早做準備。”
“何事?”高俅頭也不抬地問道。
“梁山泊四麵環水,易守難攻。若賊寇走投無路,遁入水泊,則剿滅不易。屬下建議,調撥水軍,封鎖水路,斷其後路,則大事可成!”
高俅筆鋒一頓,抬起頭,深深地看了賈居信一眼,讚許道:“妙計!居信果然深謀遠慮!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從即日起,你便是軍前參謀,所有軍機要務,皆可參與!”
賈居信聞言大喜過望,連忙跪地謝恩:“謝太尉提拔!屬下定當竭盡全力,助太尉剿滅梁山,建功立業!”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書寫調兵文書。
筆走龍蛇,一封封調兵文書寫就,蓋上太尉大印,由專人火速送往京畿各處兵馬駐地。
高俅放下筆,目光落在最後一封文書上,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八處兵馬………”
高俅的調兵文書如雪片般飛向京畿各處,八處兵馬,睢州、鄭州、陳州、唐州、許州、鄧州、洳州、嵩州,每處點兵一萬,限期三日內趕赴東京城外禦營集結。
肅殺的命令在兵營中迴蕩,戰鼓擂響,旌旗獵獵。
段鵬舉、陳翥、吳秉彝、韓天麟、李明、王義、馬萬裏、周信八員將領,不敢怠慢,各自點齊本部人馬,星夜兼程,朝著東京方向進發。
鐵蹄踏碎了官道上的落葉,揚起一路塵土,也帶起了一股緊張而壓抑的氣氛。
東京城外,禦營之中,兩萬禁軍整裝待發。
高俅一身戎裝,站在點將台上,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台下黑壓壓的軍陣。
他深知,此戰關乎他的仕途命運,不容有失。
“酆美!畢勝!”高俅的聲音在校場上迴蕩,如同金石碰撞,鏗鏘有力。
“末將在!”兩員身披亮銀鎧甲的將領,應聲出列,單膝跪地,抱拳行禮。
“命你二人各統領一萬禁軍,為先鋒!務必攻破梁山,生擒晁蓋!”
“末將領命!”酆美、畢勝起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高俅又喚來黨世英、黨世雄兄弟二人,沉聲道:“你二人武藝高強,忠心耿耿,此番便作為我的貼身護衛,隨我一同出征!”
“誓死保衛太尉!”黨氏兄弟齊聲應道,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
高俅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投向南方,那裏,煙波浩渺,正是梁山泊所在的方向。
他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心中暗道:“晁蓋,你的末日到了!”
他頓了頓,又像是想起了什麽,猛地轉身,向賈居信吩咐道:“傳令下去……”
高俅目光如炬,掃視著帳下眾人,威嚴之氣不怒自威。
“傳令下去,著金陵建康府水軍統製劉夢龍,率領戰船百艘,精兵五千,三日之內趕至濟州聽用!”他聲音洪亮,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氣。
賈居信連忙應諾,轉身下去傳令。
高俅負手而立,望著南方,水路封鎖,是剿滅梁山的關鍵一環,劉夢龍的水軍,必須盡快到位。
建康府,水軍大營。
劉夢龍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眺望著煙波浩渺的江麵,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
高俅的調令來得突然,讓他措手不及。
梁山泊水戰之強,天下皆知,此番前去,吉兇難料。
但他深知軍令如山,不敢怠慢,隻能一麵加緊操練水軍,一麵命人準備戰船糧草,隻待高俅的命令一下,便立即開拔。
青州城外,梁山大營。
與高俅的緊張備戰不同,梁山這邊卻是喜氣洋洋,一派熱鬧景象。
晁蓋即將稱王,建立大梁國,這對於梁山眾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哥哥,如今咱們要建國稱王,這王宮可不能馬虎啊!”吳用搖著羽扇,笑眯眯地說道,“依我看,不如在青州城內大興土木,建造一座氣勢恢宏的王宮,以彰顯我大梁國的威嚴!”
眾將聞言,紛紛附和,都覺得吳用此言有理。
“不可!”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打斷了眾人的議論。
晁雄征緩步走出,麵色嚴肅地說道:“眼下正是用兵之際,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實為不妥。”
“雄征兄弟,此言差矣。”吳用笑著搖了搖頭,“如今咱們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建造一座王宮,又有何難?再說,若是不建一座像樣的王宮,又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晁蓋聽著眾人的議論,眉頭微皺,心中有些猶豫。
他渴望建一座氣派的王宮,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實力,但他又不想勞民傷財,影響軍心士氣。
“父親,孩兒以為雄征兄弟所言極是。”趙明誠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如今我們立足未穩,四麵皆敵,當以穩定民心,積蓄力量為重。王宮之事,可以暫緩,待日後局勢穩定,再做打算也不遲。”
晁蓋聞言,點了點頭,覺得趙明誠所言有理。
他看向晁雄征,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
“父親,”晁雄征繼續說道,“王宮不必急於一時,但王府卻不可或缺。我們可以暫時將青州衙門改造一番,作為梁王府,待日後局勢穩定,再另行選址,建造真正的王宮也不遲。”
晁蓋聽了晁雄征的建議,沉吟片刻,覺得這個方法可行。
既能滿足稱王的需求,又能避免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好,就依雄征所言!”晁蓋拍板定案,笑著說道,“傳令下去……”
晁蓋當即下令,將青州衙門重新粉刷修葺,匾額也換成了“梁王府”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原先衙門中森嚴的擺設被撤換,取而代之的是喜慶的紅色綢緞和象征富貴的牡丹圖樣。
吳用等人原本提議將府內全部換成新的桌椅器具,但被晁雄征攔了下來。
“這些桌椅還能用,不必浪費。”晁雄征看著吳用等人略顯無奈的表情,隻是笑了笑,他知道這些人習慣了梁山上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邁,一時還難以適應這種精打細算的日子。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元月一日。
青州城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城中百姓扶老攜幼,聚集在街道兩旁,翹首以盼著即將到來的盛典。
咚!
咚!
咚!
沉重的鼓聲響起,象征著新王朝的誕生。
晁蓋身著龍袍,頭戴金冠,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登上高台。
他環視四周,看著一張張興奮激動的麵孔,心中豪情萬丈。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洪亮的聲音在廣場上空迴蕩,宣告著大梁國的正式成立,年號“洪武”。
隨後,晁蓋論功行賞,吳用被封為丞相,林衝為大將軍,宋江為兵馬大元帥……
一係列的封賞,讓梁山眾人歡欣鼓舞,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祭天台上,嫋嫋青煙升騰而起,帶著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
晁雄征身著禮服,一絲不苟地協助晁蓋完成繁瑣的祭天儀式。
三跪九叩,行禮如儀,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位,不敢有絲毫差池。
盡管之前他曾極力主張精簡這些繁文縟節,但最終還是拗不過晁蓋的堅持。
禮畢,晁蓋又帶著眾人前往宗祠,祭拜晁家列祖列宗。
香燭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讓人感到一絲沉重。
晁雄征看著晁蓋虔誠的模樣,心中不禁感歎,或許這就是古代人對祖先的敬畏和傳承吧。
夜幕降臨,梁王府內燈火通明,照亮了夜空。
王宮大殿內,早已擺好了宴席,等待著大梁國的百官和他們的家屬入席。
晁蓋站在大殿門口,看著陸續到來的賓客,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雄征,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