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雄征緩緩伸出手,不是如李逵般粗暴地揮舞板斧,而是小心翼翼地,解開了捆縛在張叔夜身上的繩索。
麻繩寸寸鬆開,張叔夜雖被擒獲,脊梁卻挺得筆直,如同一棵飽經風霜的勁竹。
“張大人,”晁雄征的聲音放得很輕,帶著一絲惋惜,“以你的才能,屈居濟州一隅,豈不可惜?”
張叔夜活動著有些麻木的手腕,目光如炬,掃視著大堂上的梁山眾人。
“老夫雖身處地方,亦可造福一方百姓。爾等嘯聚山林,魚肉鄉裏,所為之事,與草寇何異!”
晁雄征哈哈一笑,不以為忤。
“張大人高義,令人欽佩。隻是,這天下百姓,又豈止濟州一地?以張大人和令郎的經天緯地之才,合該澤被更廣袤的土地,庇護更多的黎民百姓。”
張叔夜聞言,臉色更加剛毅,怒聲道:“一派胡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老夫生是大宋的臣,死是大宋的鬼,絕不會與你們這些亂臣賊子同流合汙!”
晁雄征對張叔夜的怒斥置若罔聞,走到一張虎皮椅上坐下,目光中帶著一絲欣賞。
“張大人忠義無雙,令人敬佩。隻是不知,若是令郎在此,是否也會如大人一般,毫不動搖呢?”
張叔夜聞言,臉色驟變,原本剛正不阿的目光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
他死死地盯著晁雄征,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厲聲喝道:“你…你什麽意思?”
晁雄征卻並未直接迴答,隻是意味深長地一笑,緩緩說道:“張大人父子,皆是視死如歸的忠義之士,想必,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吧。”
晁雄征他刻意停頓了一下,觀察著張叔夜麵部細微的表情變化,這才緩緩說道:“張大人父子,皆是視死如歸的忠義之士,想必,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吧。”
張叔夜聞言,唿吸驟然急促,太陽穴突突直跳。
他以為晁雄征要拿他的家人來威脅他,瞬間怒火中燒,聲音都變得嘶啞起來:“卑鄙小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休想用家人來要挾老夫!”
晁雄征見狀,連忙擺手,製止了想要上前理論的李逵。
“張大人誤會了!”他站起身來,走到張叔夜麵前,目光誠懇地說道:“晁某敬佩張大人的為人,斷不會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若是想威脅大人,又何必費這許多口舌?”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實不相瞞,晁某今日請張大人前來,是想請大人到我梁山做客。當然,不是以階下囚的身份。”
張叔夜聞言,怒火稍稍平息,但仍舊用懷疑的目光盯著晁雄征。
“做客?哼,黃鼠狼給雞拜年,能安什麽好心?”
晁雄征笑著搖了搖頭。
“張大人多慮了。晁某知道,以大人的忠義,絕不會輕易背叛朝廷。所以,晁某也並未奢望能說服大人加入梁山。”
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讓清冷的月光灑進屋內。
“晁某隻是想請大人去青州看看,看看我梁山治理下的百姓,看看他們是否如大人所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看我梁山,究竟是不是如朝廷宣傳的那般,是禍國殃民的草寇。”
張叔夜眉頭緊鎖,疑惑地問道:“你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老夫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濟州知府,於你梁山,又有何用?”
晁雄征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看著張叔夜。
“張大人謙虛了。濟州知府雖小,但大人胸中的韜略,卻遠非一州之地能夠容納。晁某欣賞大人的才能,更敬佩大人的為人。我相信,隻要給大人一個機會,大人定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他走到張叔夜麵前,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
“而且,據我所知,張大人似乎並不甘心隻做一個小小的知府吧?朝廷腐敗,奸臣當道,張大人的一腔熱血,又有何處施展呢?”
張叔夜聽著晁雄征的話,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野心,但眼前這個梁山首領,卻似乎將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開始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他究竟是真心欣賞自己的才能,還是另有所圖?
“你……到底想做什麽?”張叔夜目光如炬,死死地盯著晁雄征,想要看穿他的內心。
晁雄征卻隻是神秘一笑,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我想做的,是一件足以改變整個天下的大事。”
張叔夜沉默片刻,似是權衡利弊,最終緩緩開口:“或許,我可以為梁山請得一道招安聖旨。” 話一出口,李逵便跳了出來,手中板斧重重頓地,發出一聲悶響:“招安?俺鐵牛第一個不答應!俺們梁山好漢,豈是任人招安的!”
晁雄征抬手示意李逵稍安勿躁,嘴角噙著一絲笑意:“鐵牛兄弟所言極是,我梁山兵強馬壯,何須朝廷招安?”他這番話,表麵上附和李逵,實則另有深意。
李逵聽得晁蓋也讚同自己,頓時更加得意,甕聲甕氣地說道:“就是!哥哥英明!”
張叔夜見狀,眉頭微蹙,沉聲道:“當今天子聖明,隻是被奸臣蒙蔽,隻要除去蔡京、童貫等奸佞之臣,大宋必能重現盛世!”
“聖明?”晁雄征嗤笑一聲,語氣中滿是不屑,“張大人,你莫非是在說笑?那趙佶整日沉迷書畫,不理朝政,聯金滅遼,自毀長城,如此昏君,也能稱得上聖明?”他語氣頓了頓,目光銳利如刀,“我大宋邊疆將士浴血奮戰,換來的卻是這般結局,他趙佶有何顏麵稱帝?”
張叔夜聞言,臉色漲紅,似是被人戳中了痛處。
“聯金滅遼,乃是百年大計……”他試圖辯解,卻被晁雄征毫不留情地打斷。
“百年大計?我看是自掘墳墓!”晁雄征猛地站起身,走到張叔夜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語氣冰冷,“張大人,你當真以為金人會信守承諾?唇亡齒寒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趙佶他,根本成不了一個好皇帝!”
晁雄征眼中的光芒越發銳利,仿佛能穿透張叔夜的胸膛,直擊他的靈魂深處。
“張大人,你當真以為宋朝可以抵擋住金人的鐵騎?金人的野心,絕非一城一池所能滿足。趙佶沉迷書畫,不理朝政,聯金滅遼,自毀長城,如此昏君,才是天下大亂的禍根!隻有除掉他,漢人的江山方能保住!”
張叔夜聞言,臉色一沉,目光愈發堅定。
“晁雄征,你言辭過激!大宋雖有諸多弊病,但民心未失,士氣未散,絕非輕易能滅。趙佶雖有過失,但畢竟未曾背棄江山社稷。你這樣一言一蔽之,未免太過偏頗!”
晁雄征卻並未被張叔夜的怒氣所動,反而微微一笑,顯得更加從容自信。
“張大人,你我二人皆是智謀之士,何不以事實說話?晁某願意與大人立下約定,若我梁山能在三年之內一統天下,張大人便輔佐我梁山,如何?”
張叔夜聞言,眉頭緊鎖,他並非頑固不化之人,心中也明白大宋的確有諸多弊病。
但多年的忠義情結,讓他難以輕易背叛。
“你若真能一統天下,我自會盡我所能輔佐。但是,以我看來,這三年之內,大宋絕不會輕易覆滅!”
晁雄征聞言,嘴角上揚,帶著一抹自信的笑容。
“張大人,三年之約,一言為定。但願三年之後,大人能心悅誠服地加入我梁山,共赴大業。”
張叔夜見晁雄征如此堅定,心中雖仍有疑慮,但也不得不承認晁雄征的膽識和氣魄。
他微微點頭,沉聲道:“那就一言為定!但願三年之後,你所言能成真。”
李逵見狀,心中頗感振奮,揮舞著板斧,高聲喝道:“好!哥哥英明!兄弟們,三年之後,咱們必能一統天下!”
晁雄征點點頭,目光堅定地望向窗外的明月,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他轉身對張叔夜說道:“張大人,還請隨我前往青州,親眼見證我梁山的治理之功。”
張叔夜沉默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跟隨晁雄征走出大堂。
兩人一前一後,身影在月光下拉得長長的,仿佛預示著未來的風雨。
而在這片寧靜的夜晚,林衝率領的梁山軍正悄然集結,準備踏上新的征程。
麻繩寸寸鬆開,張叔夜雖被擒獲,脊梁卻挺得筆直,如同一棵飽經風霜的勁竹。
“張大人,”晁雄征的聲音放得很輕,帶著一絲惋惜,“以你的才能,屈居濟州一隅,豈不可惜?”
張叔夜活動著有些麻木的手腕,目光如炬,掃視著大堂上的梁山眾人。
“老夫雖身處地方,亦可造福一方百姓。爾等嘯聚山林,魚肉鄉裏,所為之事,與草寇何異!”
晁雄征哈哈一笑,不以為忤。
“張大人高義,令人欽佩。隻是,這天下百姓,又豈止濟州一地?以張大人和令郎的經天緯地之才,合該澤被更廣袤的土地,庇護更多的黎民百姓。”
張叔夜聞言,臉色更加剛毅,怒聲道:“一派胡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老夫生是大宋的臣,死是大宋的鬼,絕不會與你們這些亂臣賊子同流合汙!”
晁雄征對張叔夜的怒斥置若罔聞,走到一張虎皮椅上坐下,目光中帶著一絲欣賞。
“張大人忠義無雙,令人敬佩。隻是不知,若是令郎在此,是否也會如大人一般,毫不動搖呢?”
張叔夜聞言,臉色驟變,原本剛正不阿的目光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
他死死地盯著晁雄征,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厲聲喝道:“你…你什麽意思?”
晁雄征卻並未直接迴答,隻是意味深長地一笑,緩緩說道:“張大人父子,皆是視死如歸的忠義之士,想必,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吧。”
晁雄征他刻意停頓了一下,觀察著張叔夜麵部細微的表情變化,這才緩緩說道:“張大人父子,皆是視死如歸的忠義之士,想必,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吧。”
張叔夜聞言,唿吸驟然急促,太陽穴突突直跳。
他以為晁雄征要拿他的家人來威脅他,瞬間怒火中燒,聲音都變得嘶啞起來:“卑鄙小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休想用家人來要挾老夫!”
晁雄征見狀,連忙擺手,製止了想要上前理論的李逵。
“張大人誤會了!”他站起身來,走到張叔夜麵前,目光誠懇地說道:“晁某敬佩張大人的為人,斷不會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若是想威脅大人,又何必費這許多口舌?”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實不相瞞,晁某今日請張大人前來,是想請大人到我梁山做客。當然,不是以階下囚的身份。”
張叔夜聞言,怒火稍稍平息,但仍舊用懷疑的目光盯著晁雄征。
“做客?哼,黃鼠狼給雞拜年,能安什麽好心?”
晁雄征笑著搖了搖頭。
“張大人多慮了。晁某知道,以大人的忠義,絕不會輕易背叛朝廷。所以,晁某也並未奢望能說服大人加入梁山。”
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讓清冷的月光灑進屋內。
“晁某隻是想請大人去青州看看,看看我梁山治理下的百姓,看看他們是否如大人所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看看我梁山,究竟是不是如朝廷宣傳的那般,是禍國殃民的草寇。”
張叔夜眉頭緊鎖,疑惑地問道:“你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老夫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濟州知府,於你梁山,又有何用?”
晁雄征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看著張叔夜。
“張大人謙虛了。濟州知府雖小,但大人胸中的韜略,卻遠非一州之地能夠容納。晁某欣賞大人的才能,更敬佩大人的為人。我相信,隻要給大人一個機會,大人定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他走到張叔夜麵前,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
“而且,據我所知,張大人似乎並不甘心隻做一個小小的知府吧?朝廷腐敗,奸臣當道,張大人的一腔熱血,又有何處施展呢?”
張叔夜聽著晁雄征的話,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野心,但眼前這個梁山首領,卻似乎將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開始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他究竟是真心欣賞自己的才能,還是另有所圖?
“你……到底想做什麽?”張叔夜目光如炬,死死地盯著晁雄征,想要看穿他的內心。
晁雄征卻隻是神秘一笑,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我想做的,是一件足以改變整個天下的大事。”
張叔夜沉默片刻,似是權衡利弊,最終緩緩開口:“或許,我可以為梁山請得一道招安聖旨。” 話一出口,李逵便跳了出來,手中板斧重重頓地,發出一聲悶響:“招安?俺鐵牛第一個不答應!俺們梁山好漢,豈是任人招安的!”
晁雄征抬手示意李逵稍安勿躁,嘴角噙著一絲笑意:“鐵牛兄弟所言極是,我梁山兵強馬壯,何須朝廷招安?”他這番話,表麵上附和李逵,實則另有深意。
李逵聽得晁蓋也讚同自己,頓時更加得意,甕聲甕氣地說道:“就是!哥哥英明!”
張叔夜見狀,眉頭微蹙,沉聲道:“當今天子聖明,隻是被奸臣蒙蔽,隻要除去蔡京、童貫等奸佞之臣,大宋必能重現盛世!”
“聖明?”晁雄征嗤笑一聲,語氣中滿是不屑,“張大人,你莫非是在說笑?那趙佶整日沉迷書畫,不理朝政,聯金滅遼,自毀長城,如此昏君,也能稱得上聖明?”他語氣頓了頓,目光銳利如刀,“我大宋邊疆將士浴血奮戰,換來的卻是這般結局,他趙佶有何顏麵稱帝?”
張叔夜聞言,臉色漲紅,似是被人戳中了痛處。
“聯金滅遼,乃是百年大計……”他試圖辯解,卻被晁雄征毫不留情地打斷。
“百年大計?我看是自掘墳墓!”晁雄征猛地站起身,走到張叔夜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他,語氣冰冷,“張大人,你當真以為金人會信守承諾?唇亡齒寒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趙佶他,根本成不了一個好皇帝!”
晁雄征眼中的光芒越發銳利,仿佛能穿透張叔夜的胸膛,直擊他的靈魂深處。
“張大人,你當真以為宋朝可以抵擋住金人的鐵騎?金人的野心,絕非一城一池所能滿足。趙佶沉迷書畫,不理朝政,聯金滅遼,自毀長城,如此昏君,才是天下大亂的禍根!隻有除掉他,漢人的江山方能保住!”
張叔夜聞言,臉色一沉,目光愈發堅定。
“晁雄征,你言辭過激!大宋雖有諸多弊病,但民心未失,士氣未散,絕非輕易能滅。趙佶雖有過失,但畢竟未曾背棄江山社稷。你這樣一言一蔽之,未免太過偏頗!”
晁雄征卻並未被張叔夜的怒氣所動,反而微微一笑,顯得更加從容自信。
“張大人,你我二人皆是智謀之士,何不以事實說話?晁某願意與大人立下約定,若我梁山能在三年之內一統天下,張大人便輔佐我梁山,如何?”
張叔夜聞言,眉頭緊鎖,他並非頑固不化之人,心中也明白大宋的確有諸多弊病。
但多年的忠義情結,讓他難以輕易背叛。
“你若真能一統天下,我自會盡我所能輔佐。但是,以我看來,這三年之內,大宋絕不會輕易覆滅!”
晁雄征聞言,嘴角上揚,帶著一抹自信的笑容。
“張大人,三年之約,一言為定。但願三年之後,大人能心悅誠服地加入我梁山,共赴大業。”
張叔夜見晁雄征如此堅定,心中雖仍有疑慮,但也不得不承認晁雄征的膽識和氣魄。
他微微點頭,沉聲道:“那就一言為定!但願三年之後,你所言能成真。”
李逵見狀,心中頗感振奮,揮舞著板斧,高聲喝道:“好!哥哥英明!兄弟們,三年之後,咱們必能一統天下!”
晁雄征點點頭,目光堅定地望向窗外的明月,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他轉身對張叔夜說道:“張大人,還請隨我前往青州,親眼見證我梁山的治理之功。”
張叔夜沉默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跟隨晁雄征走出大堂。
兩人一前一後,身影在月光下拉得長長的,仿佛預示著未來的風雨。
而在這片寧靜的夜晚,林衝率領的梁山軍正悄然集結,準備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