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雄州易主事多舛
雄州城門大開,空無一人。
盧俊義一馬當先,率領大梁兵馬長驅直入,想象中的抵抗並未出現,迎接他們的,隻有空蕩蕩的街道和被風吹起的塵土。
雄州知州早已腳底抹油,帶著家眷和親信溜之大吉,城中守軍也樹倒猢猻散,百姓更是扶老攜幼,爭相逃命,生怕被戰火波及。
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大梁軍隊便占領了這座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白溝河邊。
耶律大石鐵青著臉,騎在高頭大馬上,遙望著遠處雄州城頭飄揚起的大梁旗幟。
一座臨時搭建的浮橋橫跨在白溝河上,本應是遼軍南下的通道,此刻卻成了他無能為力的見證。
他的身後,是數萬集結待命的遼國鐵騎。
鐵甲森然,旌旗獵獵,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大梁軍隊鳩占鵲巢。
“可惡!”耶律大石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
幾日前,遼軍便已集結完畢,隻待一聲令下,便可踏平雄州。
他曾力主趁宋朝內亂之際,迅速拿下雄州,作為日後南下的橋頭堡。
然而,皇帝一道親征的旨意,卻讓所有計劃戛然而止。
更讓他惱火的是,耶律得重,這個平日裏與他稱兄道弟的家夥,竟然以“恐有埋伏,不宜輕進”為由,極力反對他進駐雄州的建議。
“得重,你當真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耶律大石心中冷笑。
遼國皇帝年邁體衰,皇位之爭早已暗流湧動。
耶律得重此舉,無非是擔心自己擁兵自重,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畢竟,在如今的遼國朝堂上,保全自身,遠比開疆拓土更加重要。
宗室諸將哪個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他長歎一聲,胸中鬱結難散。
他知道,如今的遼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鐵血橫掃天下的帝國了。
內部的傾軋,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大石將軍,”一名親兵小心翼翼地問道,“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耶律大石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與無奈,緩緩說道:“去告訴得重將軍,雄州已失,請他速做決斷,是否出兵支援……”
耶律大石再次來到耶律得重營帳,話還未出口,便被耶律得重搶先打斷,“大石將軍,莫非又要勸本將出兵?本將意已決,絕不出兵!”耶律大石強壓怒火,“得重將軍,如今雄州已失,唇亡齒寒的道理……” “夠了!”耶律得重不耐煩地揮手,“大石將軍還是迴去好好操練兵馬,莫要再生事端!”
耶律大石憤然離去,迴到營帳,他煩躁地來迴踱步,忽地,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既然你耶律得重不願出兵,那就別怪我了!”他研墨提筆,給雄州知州修書一封。
信中,他言辭懇切地表示,遼國大軍即將南下,定會助雄州知州奪迴城池,望知州堅守,切勿降梁。
寫完,他將信封好,交給一名親兵,“務必將此信送到雄州知州手中!”
與此同時,雄州城外一處隱蔽的樹林中,雄州知州正瑟瑟發抖地藏身於此。
他拆開耶律大石的信,看完後,臉色變得更加蒼白。
信上字字句句都在催促他堅守,可他心裏清楚,這不過是耶律大石的緩兵之計!
他想起城中那些早已逃散的守軍,想起遼兵以往的殘暴行徑,一股絕望的情緒湧上心頭。
“耶律大石,你這是要害死我啊!”他將信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他深知,若是大梁真攻城,僅憑他手下這些殘兵敗將,如何抵擋?
更何況,遼兵真的會來救援嗎?
他心中充滿了懷疑和恐懼。
雄州知州思慮再三,最終決定棄城而逃。
他帶上僅剩的幾名親信,悄悄地離開了雄州,一路向西,朝著河東田虎的地盤逃去。
他原以為大梁會像以往的宋廷那般軟弱,答應歲幣要求,息事寧人。
誰知,幾天後,大梁刊發邸報,招募天下敢戰士,抵抗遼軍,並言明,寸土不讓。
看到邸報的那一刻,雄州知州愣住了,隨即,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襲上心頭。
“這……這怎麽可能……”他喃喃自語。
遼軍營帳內,耶律大石正與幾名親兵商議軍情。
“雄州那邊,可有消息傳來?”他問道。
一名親兵上前一步,低聲道:“迴將軍,尚未收到雄州知州的迴信。”耶律大石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再派人去探!”
耶律大石的營帳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幾盞油燈發出昏黃的光芒,將眾人焦慮的麵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將軍,末將願前往雄州打探消息!”一個身材精壯,麵龐黝黑的漢子抱拳請命,此人正是耶律大石麾下最精銳的遠攔子(斥候)。
耶律大石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緊緊盯著他,沉聲道:“雄州如今情況不明,此去定然兇險萬分。務必小心謹慎,探明大梁軍的動向,尤其是……領兵之人。”
遠攔子重重地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將軍放心,末將就算拚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務!”
當夜,皓月當空,遠攔子如同一隻幽靈般,悄無聲息地越過了白溝河,憑借著高超的潛伏技巧,躲過了一隊又一隊巡邏的遼軍,摸向了雄州城。
城門緊閉,城牆上影影綽綽,布滿了手持刀槍的大梁士兵。
遠攔子不敢靠得太近,隻能遠遠地觀察。
突然,他看到城牆上出現了一麵巨大的旗幟,旗幟上繡著一個鬥大的“晁”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是晁家的旗幟……難道是晁蓋親自來了?”遠攔子心中一驚。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這個猜測,晁蓋乃是梁山泊的頭領,怎會輕易離開?
他繼續觀察,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這時,一陣喧鬧聲從城內傳來,隱約可以聽到“太子”、“殿下”之類的字眼。
太子?
遠攔子心中一震,難道是大梁的太子來了?
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發現了極其重要的情報。
不敢再做停留,遠攔子立刻轉身,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悄無聲息地返迴了遼軍營地。
“將軍,末將迴來了!”遠攔子風塵仆仆地跪在耶律大石麵前,聲音低沉而急促,“大梁兵馬已經入城,而且……而且末將看到了太子的旗幟!”
耶律大石聞言,猛地站起身來,眼中精光爆射:“太子?你是說,大梁的太子親自來了雄州?”
遠攔子肯定地點頭:“千真萬確!末親眼所見,旗幟上繡著‘太子’二字,錯不了!”
耶律大石緊緊地握著拳頭,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臉色陰晴不定。
大梁太子親臨雄州,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與此同時,雄州城內,一切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晁雄征高坐於州府大堂之上,麵色沉靜如水。
他掃視著堂下戰戰兢兢的官吏,聲音不大,卻充滿了威嚴:“本宮奉陛下之命,前來鎮守雄州,爾等務必恪盡職守,安撫百姓,不得有誤!”
一名留著山羊胡子的老者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拱手道:“殿下,如今雄州人心惶惶,百姓們都擔心遼兵來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安民?”
晁雄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本宮已命人張貼告示,安撫民心。凡是安分守己的百姓,本宮定會保他們平安。但若是有人膽敢通敵賣國,欺壓百姓,本宮絕不輕饒!”
他話音剛落,阮小二便押著幾個人走了上來。
這幾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麵,身上還帶著傷痕,一看就是受過虐待。
“殿下,這些人都是被百姓們告發,平日裏為虎作倀,勾結遼人,魚肉鄉裏之輩!”阮小二大聲稟報道。
晁雄征眼神一凜,冷冷地看著那幾人:“爾等可知罪?”
那幾人嚇得魂飛魄散,連連磕頭求饒:“殿下饒命!殿下饒命啊!我們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啊!”
晁雄征冷哼一聲:“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難道你們就可以為非作歹,禍害百姓了嗎?來人,將他們押下去,明日午時,斬首示眾!”
次日午時,雄州城內搭起了一座高台。
台下圍滿了黑壓壓的人群,百姓們翹首以盼,想要親眼目睹這些惡貫滿盈的家夥伏法。
晁雄征身穿蟒袍,頭戴金冠,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的百姓。
他高聲說道:“今日,本宮在此處決這些欺壓百姓,通敵賣國的奸賊,就是要告訴大家,大梁朝廷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禍害百姓的壞人!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同仇敵愾,就一定能夠戰勝遼兵,保衛我們的家園!”
“殿下英明!”
“殿下萬歲!”
百姓們群情激奮,高聲歡唿,聲音震天動地。
隨著劊子手手起刀落,幾顆人頭滾落在地,鮮血染紅了高台。
“殿下,城外來了一群百姓,說是要出城避難,求殿下放行……”
晁雄征眼神微動,平靜問道:“他們要去哪裏?”
雄州南門緩緩洞開,吱呀的摩擦聲在靜默中被無限放大,像一頭沉睡巨獸的歎息。
門外,黑壓壓跪倒一片,老弱婦孺緊緊攥著衣角,渾濁的眼神裏滿是惶恐與不安。
他們是少數選擇離開家園,躲避戰火的雄州百姓。
守城百夫長站在城門洞裏,看著眼前這群麵黃肌瘦的百姓,心中五味雜陳。
他身後,幾個士兵抬著幾個大木箱,裏麵裝滿了散碎銀兩。
“排好隊,一個個來!”百夫長粗著嗓子喊道,聲音在空曠的城門洞裏迴蕩。
第一個走到箱子前的,是個衣衫襤褸的漢子,頭發蓬亂,臉上布滿塵土。
他戰戰兢兢地抬起頭,看到士兵手中的銀子,眼神裏閃過一絲畏懼,身子也開始顫抖起來。
“官爺饒命!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沒法子去當兵啊!”漢子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額頭都磕出了血印。
他誤以為這是要抓壯丁,語氣帶著哭腔。
“放屁!”阮小七最見不得這種扭捏作態,他一把揪起漢子的衣領,惡狠狠地罵道,“誰他娘要抓你當兵?老子是來給你發錢的!”
漢子愣住了,他抬起頭,一臉的難以置信。
發錢?
這可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阮小二拍了阮小七一下,示意他冷靜,隨後走到漢子麵前,溫和地解釋道:“這位大哥,太子殿下體恤百姓,知道你們要出城避難,特意讓我們給你們發些盤纏,讓你們在路上能有個照應。”
漢子聽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眼淚奪眶而出,他哽咽著說道:“太子殿下真是大好人啊!小的,小的給殿下磕頭了!”說完,他又朝著城門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
有了漢子的帶頭,其他的百姓也明白了過來,原來不是抓壯丁,而是發錢。
恐懼瞬間被驚喜取代,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唿聲。
大半的百姓聽了解釋後,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他們互相攙扶著,慢慢地站起身來,調頭往迴走。
“多謝太子殿下!我們不走了!我們要留在雄州,幫太子殿下打遼兵!”一個老者顫巍巍地說道,聲音雖然微弱,卻充滿了堅定。
“對!我們不走了!我們要保衛家園!”百姓們齊聲唿喊,聲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雄州城上空迴蕩。
剩下少半的人,依然選擇離開。
他們排著隊,從士兵手中接過沉甸甸的銀子,感激地朝著城門的方向磕頭。
阮小二看著眼前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百夫長身邊,輕聲說道:“太子殿下此舉,真是收服民心啊!有這些百姓的支持,咱們一定能守住雄州!”
夕陽西下,將雄州城染成一片金紅色。
城門緩緩關閉,隻留下空蕩蕩的街道,和百姓們漸漸遠去的背影。
“二哥,你說太子殿下明天一早要去白溝河?”阮小七看著遠方,大大咧咧地問道。
阮小二點了點頭,”
“也不知道殿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聽說白溝河邊上還有一段‘水長城’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阮小七嘟囔著,語氣裏帶著一絲好奇。
雄州城門大開,空無一人。
盧俊義一馬當先,率領大梁兵馬長驅直入,想象中的抵抗並未出現,迎接他們的,隻有空蕩蕩的街道和被風吹起的塵土。
雄州知州早已腳底抹油,帶著家眷和親信溜之大吉,城中守軍也樹倒猢猻散,百姓更是扶老攜幼,爭相逃命,生怕被戰火波及。
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大梁軍隊便占領了這座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白溝河邊。
耶律大石鐵青著臉,騎在高頭大馬上,遙望著遠處雄州城頭飄揚起的大梁旗幟。
一座臨時搭建的浮橋橫跨在白溝河上,本應是遼軍南下的通道,此刻卻成了他無能為力的見證。
他的身後,是數萬集結待命的遼國鐵騎。
鐵甲森然,旌旗獵獵,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大梁軍隊鳩占鵲巢。
“可惡!”耶律大石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
幾日前,遼軍便已集結完畢,隻待一聲令下,便可踏平雄州。
他曾力主趁宋朝內亂之際,迅速拿下雄州,作為日後南下的橋頭堡。
然而,皇帝一道親征的旨意,卻讓所有計劃戛然而止。
更讓他惱火的是,耶律得重,這個平日裏與他稱兄道弟的家夥,竟然以“恐有埋伏,不宜輕進”為由,極力反對他進駐雄州的建議。
“得重,你當真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耶律大石心中冷笑。
遼國皇帝年邁體衰,皇位之爭早已暗流湧動。
耶律得重此舉,無非是擔心自己擁兵自重,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畢竟,在如今的遼國朝堂上,保全自身,遠比開疆拓土更加重要。
宗室諸將哪個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他長歎一聲,胸中鬱結難散。
他知道,如今的遼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鐵血橫掃天下的帝國了。
內部的傾軋,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大石將軍,”一名親兵小心翼翼地問道,“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耶律大石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與無奈,緩緩說道:“去告訴得重將軍,雄州已失,請他速做決斷,是否出兵支援……”
耶律大石再次來到耶律得重營帳,話還未出口,便被耶律得重搶先打斷,“大石將軍,莫非又要勸本將出兵?本將意已決,絕不出兵!”耶律大石強壓怒火,“得重將軍,如今雄州已失,唇亡齒寒的道理……” “夠了!”耶律得重不耐煩地揮手,“大石將軍還是迴去好好操練兵馬,莫要再生事端!”
耶律大石憤然離去,迴到營帳,他煩躁地來迴踱步,忽地,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既然你耶律得重不願出兵,那就別怪我了!”他研墨提筆,給雄州知州修書一封。
信中,他言辭懇切地表示,遼國大軍即將南下,定會助雄州知州奪迴城池,望知州堅守,切勿降梁。
寫完,他將信封好,交給一名親兵,“務必將此信送到雄州知州手中!”
與此同時,雄州城外一處隱蔽的樹林中,雄州知州正瑟瑟發抖地藏身於此。
他拆開耶律大石的信,看完後,臉色變得更加蒼白。
信上字字句句都在催促他堅守,可他心裏清楚,這不過是耶律大石的緩兵之計!
他想起城中那些早已逃散的守軍,想起遼兵以往的殘暴行徑,一股絕望的情緒湧上心頭。
“耶律大石,你這是要害死我啊!”他將信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他深知,若是大梁真攻城,僅憑他手下這些殘兵敗將,如何抵擋?
更何況,遼兵真的會來救援嗎?
他心中充滿了懷疑和恐懼。
雄州知州思慮再三,最終決定棄城而逃。
他帶上僅剩的幾名親信,悄悄地離開了雄州,一路向西,朝著河東田虎的地盤逃去。
他原以為大梁會像以往的宋廷那般軟弱,答應歲幣要求,息事寧人。
誰知,幾天後,大梁刊發邸報,招募天下敢戰士,抵抗遼軍,並言明,寸土不讓。
看到邸報的那一刻,雄州知州愣住了,隨即,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襲上心頭。
“這……這怎麽可能……”他喃喃自語。
遼軍營帳內,耶律大石正與幾名親兵商議軍情。
“雄州那邊,可有消息傳來?”他問道。
一名親兵上前一步,低聲道:“迴將軍,尚未收到雄州知州的迴信。”耶律大石眼中閃過一絲寒光,“再派人去探!”
耶律大石的營帳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幾盞油燈發出昏黃的光芒,將眾人焦慮的麵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將軍,末將願前往雄州打探消息!”一個身材精壯,麵龐黝黑的漢子抱拳請命,此人正是耶律大石麾下最精銳的遠攔子(斥候)。
耶律大石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緊緊盯著他,沉聲道:“雄州如今情況不明,此去定然兇險萬分。務必小心謹慎,探明大梁軍的動向,尤其是……領兵之人。”
遠攔子重重地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將軍放心,末將就算拚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務!”
當夜,皓月當空,遠攔子如同一隻幽靈般,悄無聲息地越過了白溝河,憑借著高超的潛伏技巧,躲過了一隊又一隊巡邏的遼軍,摸向了雄州城。
城門緊閉,城牆上影影綽綽,布滿了手持刀槍的大梁士兵。
遠攔子不敢靠得太近,隻能遠遠地觀察。
突然,他看到城牆上出現了一麵巨大的旗幟,旗幟上繡著一個鬥大的“晁”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是晁家的旗幟……難道是晁蓋親自來了?”遠攔子心中一驚。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這個猜測,晁蓋乃是梁山泊的頭領,怎會輕易離開?
他繼續觀察,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這時,一陣喧鬧聲從城內傳來,隱約可以聽到“太子”、“殿下”之類的字眼。
太子?
遠攔子心中一震,難道是大梁的太子來了?
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發現了極其重要的情報。
不敢再做停留,遠攔子立刻轉身,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悄無聲息地返迴了遼軍營地。
“將軍,末將迴來了!”遠攔子風塵仆仆地跪在耶律大石麵前,聲音低沉而急促,“大梁兵馬已經入城,而且……而且末將看到了太子的旗幟!”
耶律大石聞言,猛地站起身來,眼中精光爆射:“太子?你是說,大梁的太子親自來了雄州?”
遠攔子肯定地點頭:“千真萬確!末親眼所見,旗幟上繡著‘太子’二字,錯不了!”
耶律大石緊緊地握著拳頭,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臉色陰晴不定。
大梁太子親臨雄州,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與此同時,雄州城內,一切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晁雄征高坐於州府大堂之上,麵色沉靜如水。
他掃視著堂下戰戰兢兢的官吏,聲音不大,卻充滿了威嚴:“本宮奉陛下之命,前來鎮守雄州,爾等務必恪盡職守,安撫百姓,不得有誤!”
一名留著山羊胡子的老者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拱手道:“殿下,如今雄州人心惶惶,百姓們都擔心遼兵來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安民?”
晁雄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本宮已命人張貼告示,安撫民心。凡是安分守己的百姓,本宮定會保他們平安。但若是有人膽敢通敵賣國,欺壓百姓,本宮絕不輕饒!”
他話音剛落,阮小二便押著幾個人走了上來。
這幾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麵,身上還帶著傷痕,一看就是受過虐待。
“殿下,這些人都是被百姓們告發,平日裏為虎作倀,勾結遼人,魚肉鄉裏之輩!”阮小二大聲稟報道。
晁雄征眼神一凜,冷冷地看著那幾人:“爾等可知罪?”
那幾人嚇得魂飛魄散,連連磕頭求饒:“殿下饒命!殿下饒命啊!我們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啊!”
晁雄征冷哼一聲:“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難道你們就可以為非作歹,禍害百姓了嗎?來人,將他們押下去,明日午時,斬首示眾!”
次日午時,雄州城內搭起了一座高台。
台下圍滿了黑壓壓的人群,百姓們翹首以盼,想要親眼目睹這些惡貫滿盈的家夥伏法。
晁雄征身穿蟒袍,頭戴金冠,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的百姓。
他高聲說道:“今日,本宮在此處決這些欺壓百姓,通敵賣國的奸賊,就是要告訴大家,大梁朝廷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禍害百姓的壞人!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同仇敵愾,就一定能夠戰勝遼兵,保衛我們的家園!”
“殿下英明!”
“殿下萬歲!”
百姓們群情激奮,高聲歡唿,聲音震天動地。
隨著劊子手手起刀落,幾顆人頭滾落在地,鮮血染紅了高台。
“殿下,城外來了一群百姓,說是要出城避難,求殿下放行……”
晁雄征眼神微動,平靜問道:“他們要去哪裏?”
雄州南門緩緩洞開,吱呀的摩擦聲在靜默中被無限放大,像一頭沉睡巨獸的歎息。
門外,黑壓壓跪倒一片,老弱婦孺緊緊攥著衣角,渾濁的眼神裏滿是惶恐與不安。
他們是少數選擇離開家園,躲避戰火的雄州百姓。
守城百夫長站在城門洞裏,看著眼前這群麵黃肌瘦的百姓,心中五味雜陳。
他身後,幾個士兵抬著幾個大木箱,裏麵裝滿了散碎銀兩。
“排好隊,一個個來!”百夫長粗著嗓子喊道,聲音在空曠的城門洞裏迴蕩。
第一個走到箱子前的,是個衣衫襤褸的漢子,頭發蓬亂,臉上布滿塵土。
他戰戰兢兢地抬起頭,看到士兵手中的銀子,眼神裏閃過一絲畏懼,身子也開始顫抖起來。
“官爺饒命!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沒法子去當兵啊!”漢子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額頭都磕出了血印。
他誤以為這是要抓壯丁,語氣帶著哭腔。
“放屁!”阮小七最見不得這種扭捏作態,他一把揪起漢子的衣領,惡狠狠地罵道,“誰他娘要抓你當兵?老子是來給你發錢的!”
漢子愣住了,他抬起頭,一臉的難以置信。
發錢?
這可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阮小二拍了阮小七一下,示意他冷靜,隨後走到漢子麵前,溫和地解釋道:“這位大哥,太子殿下體恤百姓,知道你們要出城避難,特意讓我們給你們發些盤纏,讓你們在路上能有個照應。”
漢子聽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眼淚奪眶而出,他哽咽著說道:“太子殿下真是大好人啊!小的,小的給殿下磕頭了!”說完,他又朝著城門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
有了漢子的帶頭,其他的百姓也明白了過來,原來不是抓壯丁,而是發錢。
恐懼瞬間被驚喜取代,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唿聲。
大半的百姓聽了解釋後,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他們互相攙扶著,慢慢地站起身來,調頭往迴走。
“多謝太子殿下!我們不走了!我們要留在雄州,幫太子殿下打遼兵!”一個老者顫巍巍地說道,聲音雖然微弱,卻充滿了堅定。
“對!我們不走了!我們要保衛家園!”百姓們齊聲唿喊,聲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雄州城上空迴蕩。
剩下少半的人,依然選擇離開。
他們排著隊,從士兵手中接過沉甸甸的銀子,感激地朝著城門的方向磕頭。
阮小二看著眼前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百夫長身邊,輕聲說道:“太子殿下此舉,真是收服民心啊!有這些百姓的支持,咱們一定能守住雄州!”
夕陽西下,將雄州城染成一片金紅色。
城門緩緩關閉,隻留下空蕩蕩的街道,和百姓們漸漸遠去的背影。
“二哥,你說太子殿下明天一早要去白溝河?”阮小七看著遠方,大大咧咧地問道。
阮小二點了點頭,”
“也不知道殿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聽說白溝河邊上還有一段‘水長城’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阮小七嘟囔著,語氣裏帶著一絲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