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帳外傳來一聲唿喚,打破了帳內的平靜。
晁雄征與張開對視一眼,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疑惑。
“進來。” 晁雄征沉聲道。
帳簾掀開,燕青快步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
“殿下,營外有一位奇士求見,說是仰慕殿下已久,特來投奔。”
“哦?奇士?”晁雄征來了興趣,能讓燕青稱之為奇士的人,定然有過人之處。
“帶他進來。”
燕青領命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一個儒雅的文士進了帳。
那文士身著青衫,頭戴方巾,麵容清瘦,一雙眸子卻炯炯有神,散發著睿智的光芒。
他見到晁雄征,立刻躬身行禮:“草民許貫忠,拜見太子殿下。”
燕青在一旁補充道:“殿下,這位許先生,與我乃是舊識。”
晁雄征的目光落在許貫忠身上,心中莫名湧起一股熟悉感,就好像在哪裏見過似的。
這感覺來得突兀,卻又強烈得讓他難以忽視。
他盯著許貫忠,脫口而出:“許先生,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許貫忠顯然愣住了,他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太子,俊朗的麵龐,沉穩的氣度,卻怎麽也想不起曾與他有過來往。
“殿下說笑了,草民一介布衣,從未見過殿下這般人物。”
晁雄征心中更加疑惑,那股熟悉感揮之不去。
“許先生不必謙虛,本宮覺得與先生一見如故,仿佛夢中相識一般。”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自己都難以理解的篤定,“先生可是自荊南而來?”
許貫忠這下是真的震驚了,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來曆,太子殿下是如何得知的?
他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殿下…是如何知曉?”
晁雄征隻是神秘一笑,並未解釋。
“先生此番前來,可是有什麽指教?”
許貫忠定了定神,將心中疑惑暫時壓下。
“草民久聞殿下賢名,胸懷大誌,如今金人虎視眈眈,大宋江山岌岌可危,草民不才,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好!先生快人快語,本宮甚是欣賞!”晁雄征大喜,他正愁身邊缺少謀士,許貫忠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
“先生請起,日後你我君臣攜手,共創大業!”
正說著,營外傳來一陣喧嘩。
李逵的大嗓門由遠及近:“鐵牛我也要見太子哥哥!燕青兄弟,快讓我進去!”
燕青無奈地笑了笑,“殿下,梁山兄弟們聽說來了新人,都要來瞧瞧熱鬧。”
晁雄征笑道:“讓他們都進來吧,今日高興,咱們不醉不歸!”
不一會兒,營帳內便擠滿了人。
盧俊義、關勝、林衝、秦明、唿延灼……梁山好漢們濟濟一堂,好不熱鬧。
李逵一見到晁雄征,便嚷嚷著要喝酒。
“太子哥哥,俺老李今日也要喝個痛快!”
晁雄征命人擺下酒宴,眾人紛紛落座。
燕青拉著許貫忠坐在自己身旁,為他介紹梁山的各位兄弟。
許貫忠雖是初來乍到,卻很快便與眾人打成一片。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愈發熱烈。
晁雄征舉起酒碗,“諸位兄弟,今日有許先生加入我們,真是可喜可賀!本宮提議,每人三碗酒,以示慶祝!”
眾人轟然應諾,紛紛舉碗痛飲。
唯獨李逵,三碗酒下肚,猶覺得不夠過癮,眼巴巴地盯著晁雄征。
“太子哥哥,俺老李還能喝,再給俺來一碗!”
晁雄征笑著搖了搖頭,“鐵牛,今日就到此為止吧,明日還要行軍打仗,切不可貪杯誤事。”
李逵一聽這話,頓時不樂意了。
“太子哥哥,你這是瞧不起俺老李啊!俺老李千杯不醉,這點酒算什麽!”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去抓酒壇子。
晁雄征一把按住他的手,“鐵牛,聽話……”
晁雄征無奈地搖搖頭,這黑旋風,真是個酒罐子!
“好吧好吧,就再給你一碗,下不為例!” 李逵一聽,立刻眉開眼笑,一把搶過酒壇子,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酒足飯飽之後,營帳內的喧鬧漸漸平息下來。
晁雄征命人將地圖掛起,眾將領的目光都聚集在地圖上,一股肅殺之氣彌漫開來。
“諸位兄弟,”晁雄征指著地圖上的渭州,“西夏屢次犯邊,如今又大舉進犯渭州,朝廷已經下令,命我等前往支援。此戰關係到大宋安危,諸位可有難處?”
眾將領紛紛抱拳,異口同聲地答道:“願為殿下效死!” 盧俊義手按寶劍,眼中閃爍著寒光,“末將早就想會一會西夏的那些蠻子了!”
關勝捋了捋長髯,沉聲道:“西夏人驍勇善戰,不可輕敵。”
林衝也附和道:“關將軍說得對,此戰需得小心謹慎。”
“既然大家都無異議,”晁雄征點點頭,“那咱們就商議一下行軍路線。”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最終停留在太行山上。
“我軍如今駐紮在大名府,前往渭州,最近的路線便是越過太行山,穿過河東路,直達渭州。”
韓存保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讚同:“殿下此計甚妙!這條路線最短,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董平也附和道:“末將也認為這條路線最佳。”
一時之間,讚同之聲不絕於耳。
晁雄征環視一周,見眾人並無異議,正要拍板定案,卻聽到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起。
“殿下,末將認為此路不通!” 說話的正是許貫忠。
他站起身來,走到地圖前,指著太行山一帶,“太行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軍若是貿然進軍,極易遭到西夏伏兵的襲擊。”
韓存保有些不服氣,“許先生此言差矣!我軍兵強馬壯,何懼西夏伏兵?”
許貫忠搖搖頭,“韓將軍,你有所不知。西夏人對太行山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而我軍卻人生地不熟,若是中了他們的埋伏,後果不堪設想啊!”
眾人開始竊竊私語,原本的興奮之情也漸漸被擔憂所取代。
晁雄征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過於輕敵,他皺著眉頭,陷入沉思。
“那依先生之見,我軍該如何行軍?”晁雄征問道。
許貫忠在地圖上比劃著,“我軍不如從河北南下,繞道京畿路,再從陝西路西進,雖然路途稍遠,卻可以避開西夏人的鋒芒,而且沿途糧草充足,可以保證後勤供應。”
“許先生說得有理,”盧俊義第一個表示讚同,“這條路線雖然繞了些路,卻更加穩妥。”
關勝也點頭道:“安全起見,還是繞道而行為好。”
韓存保和董平等人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承認許貫忠的分析很有道理。
他們低頭不語,顯然已經開始重新思考。
營帳內一片寂靜,隻有篝火燃燒的劈啪聲偶爾響起。
晁雄征的目光在地圖上遊移,他反複權衡著兩條路線的利弊,心中漸漸有了決斷。
“咳咳,”晁雄征清了清嗓子,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諸位,本宮決定……” 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許貫忠身上,“采納許先生的建議,我軍從河北南下,繞道京畿路,再西進支援渭州!”
晁雄征沉聲發話:“采納許先生建議,我軍從河北南下,繞道京畿,再西進支援渭州!”語未盡,帳中氣氛頓時一凝。
晁雄征的斬釘截鐵,猶如一柄寬刃長劍,砸落在洶湧卻散亂的軍議之中,瞬間聚攏了所有人的目光。
篝火的光亮掠過地圖,鋪就在許貫忠微微低垂的臉龐,他的麵容一半明、一半暗。
“許先生,”晁雄征稍稍提高聲調,眸光沉穩如初,“我看你胸有謀略,又膽識過人,今日既投效於我,本宮不能薄待。許貫忠聽封——千夫長,職同將領,掌軍議之謀、急戰之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帳中將領麵色各異。
韓存保的眉心挑了挑,董平低聲私語,阮小七咬著嘴上的那根草莖,“嘿!這小子,才進營便封咱們的頭銜!”而關勝捋須沉思,盧俊義眸光若水,未言分毫。
許貫忠卻已激動得難掩。
儒士的身軀微顫了一下,這是人生中頭一遭,他站在這群能言善戰的梁山弟兄麵前,被封以軍職,尊以謀士。
他忽地大步向前,一把攏住青衫,跪伏在地,“草民謝殿下提拔之恩!貫忠願為太子效死力,縱使肝腦塗地,亦不敢有負!”
此一刻,火焰的劈啪聲似乎更近幾分,刺得人耳膜微動。
晁雄征目光不曾離開許貫忠,停頓片刻後肅聲道:“好!許先生快人快語,本宮甚是欣慰!但願今日之封,不負你心中之誌!”
“必不負!”許貫忠振聲迴應,話如擊石,鏗然迴響。
營帳內流動的空氣似乎因這一對話而產生某種凝重的共鳴,眾將互相掃視一眼,終於有人率先打破沉默。
盧俊義站起,中氣十足地說道:“殿下既然已定軍策,我盧俊義以命擔保,此計劃必能護我軍平安大捷!許先生有識有謀,咱們理當以太子之命為綱,齊心協力,方能取勝!”他的聲音似虎嘯龍吟,一貫鎮場之氣竟讓帳內紛雜稍稍收住。
關勝也捋須頷首,“盧將軍所言不虛,太子殿下決斷,許先生的謀劃,確是我軍利器。此戰雖危但亦有機,各位兄弟但齊心,一定能殺個胸中快意!”
話落,連李逵這個“黑炭頭”都拍起袖子來,“他娘的!那除了給我多備點燒刀子,誰敢攔咱的路,俺老李先砍他幾條腿!”
晁雄征一言不發,他微微眯眼,聽著眾人各自言論,心中已有幾分漾起暖潮。
多少如今日這般的軍議,曾令他夜半輾轉,難決生死;如今帳內雖不盡統一,卻已有了令人信服的韌力。
這些異色好漢,他既生不可離。
突然後方營帳低低作響,仿佛風在替沉悶的密議吹動新開了的門扇,晁雄征緩緩起身,點了幾步站至地圖前。
他盯著渭州的方向,每一步都像踩過了人心千重。
“此事既定,”他沉聲而道,目光霎時又落在許貫忠肩頭,“許先生,若是果然能此役大勝,本宮可否先賒你一功名?”
“殿下!”許貫忠猛地起身,屏息迴答,“貫忠一介寒士,隻為殿下鋒芒所燃,功名已焉。若果真能為太子鑄忠,貫忠餘生願從此無怨,無悔!”
四目交映,一陣肅殺在帳帷內空蕩蕩翻過。
晁雄征兩指在地圖上一劃又落點,燃起的火光亮透大梁最終步位沉穩停定的身影。
他忽然一轉身,目光如劍。
“諸位——酒後當從軍令,未至天明,吾等莫祈閑歎!”
翻身迴首,風火影下斜落間,他再不言多言,卻已收起軍刀,提劍出帳。
隻黑夜一線,還餘留幾聲江水如鯨遊。
篝火尾聲,燕青跟在身後,腰步提輕,迴清笑一聲:“太子!嗬嗬,路長何如天輕;即此兵揚,可討山邊伏雄。”
晁雄征與張開對視一眼,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疑惑。
“進來。” 晁雄征沉聲道。
帳簾掀開,燕青快步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
“殿下,營外有一位奇士求見,說是仰慕殿下已久,特來投奔。”
“哦?奇士?”晁雄征來了興趣,能讓燕青稱之為奇士的人,定然有過人之處。
“帶他進來。”
燕青領命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一個儒雅的文士進了帳。
那文士身著青衫,頭戴方巾,麵容清瘦,一雙眸子卻炯炯有神,散發著睿智的光芒。
他見到晁雄征,立刻躬身行禮:“草民許貫忠,拜見太子殿下。”
燕青在一旁補充道:“殿下,這位許先生,與我乃是舊識。”
晁雄征的目光落在許貫忠身上,心中莫名湧起一股熟悉感,就好像在哪裏見過似的。
這感覺來得突兀,卻又強烈得讓他難以忽視。
他盯著許貫忠,脫口而出:“許先生,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許貫忠顯然愣住了,他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太子,俊朗的麵龐,沉穩的氣度,卻怎麽也想不起曾與他有過來往。
“殿下說笑了,草民一介布衣,從未見過殿下這般人物。”
晁雄征心中更加疑惑,那股熟悉感揮之不去。
“許先生不必謙虛,本宮覺得與先生一見如故,仿佛夢中相識一般。”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自己都難以理解的篤定,“先生可是自荊南而來?”
許貫忠這下是真的震驚了,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自己的來曆,太子殿下是如何得知的?
他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殿下…是如何知曉?”
晁雄征隻是神秘一笑,並未解釋。
“先生此番前來,可是有什麽指教?”
許貫忠定了定神,將心中疑惑暫時壓下。
“草民久聞殿下賢名,胸懷大誌,如今金人虎視眈眈,大宋江山岌岌可危,草民不才,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好!先生快人快語,本宮甚是欣賞!”晁雄征大喜,他正愁身邊缺少謀士,許貫忠的到來無疑是雪中送炭。
“先生請起,日後你我君臣攜手,共創大業!”
正說著,營外傳來一陣喧嘩。
李逵的大嗓門由遠及近:“鐵牛我也要見太子哥哥!燕青兄弟,快讓我進去!”
燕青無奈地笑了笑,“殿下,梁山兄弟們聽說來了新人,都要來瞧瞧熱鬧。”
晁雄征笑道:“讓他們都進來吧,今日高興,咱們不醉不歸!”
不一會兒,營帳內便擠滿了人。
盧俊義、關勝、林衝、秦明、唿延灼……梁山好漢們濟濟一堂,好不熱鬧。
李逵一見到晁雄征,便嚷嚷著要喝酒。
“太子哥哥,俺老李今日也要喝個痛快!”
晁雄征命人擺下酒宴,眾人紛紛落座。
燕青拉著許貫忠坐在自己身旁,為他介紹梁山的各位兄弟。
許貫忠雖是初來乍到,卻很快便與眾人打成一片。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愈發熱烈。
晁雄征舉起酒碗,“諸位兄弟,今日有許先生加入我們,真是可喜可賀!本宮提議,每人三碗酒,以示慶祝!”
眾人轟然應諾,紛紛舉碗痛飲。
唯獨李逵,三碗酒下肚,猶覺得不夠過癮,眼巴巴地盯著晁雄征。
“太子哥哥,俺老李還能喝,再給俺來一碗!”
晁雄征笑著搖了搖頭,“鐵牛,今日就到此為止吧,明日還要行軍打仗,切不可貪杯誤事。”
李逵一聽這話,頓時不樂意了。
“太子哥哥,你這是瞧不起俺老李啊!俺老李千杯不醉,這點酒算什麽!”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去抓酒壇子。
晁雄征一把按住他的手,“鐵牛,聽話……”
晁雄征無奈地搖搖頭,這黑旋風,真是個酒罐子!
“好吧好吧,就再給你一碗,下不為例!” 李逵一聽,立刻眉開眼笑,一把搶過酒壇子,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酒足飯飽之後,營帳內的喧鬧漸漸平息下來。
晁雄征命人將地圖掛起,眾將領的目光都聚集在地圖上,一股肅殺之氣彌漫開來。
“諸位兄弟,”晁雄征指著地圖上的渭州,“西夏屢次犯邊,如今又大舉進犯渭州,朝廷已經下令,命我等前往支援。此戰關係到大宋安危,諸位可有難處?”
眾將領紛紛抱拳,異口同聲地答道:“願為殿下效死!” 盧俊義手按寶劍,眼中閃爍著寒光,“末將早就想會一會西夏的那些蠻子了!”
關勝捋了捋長髯,沉聲道:“西夏人驍勇善戰,不可輕敵。”
林衝也附和道:“關將軍說得對,此戰需得小心謹慎。”
“既然大家都無異議,”晁雄征點點頭,“那咱們就商議一下行軍路線。”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最終停留在太行山上。
“我軍如今駐紮在大名府,前往渭州,最近的路線便是越過太行山,穿過河東路,直達渭州。”
韓存保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讚同:“殿下此計甚妙!這條路線最短,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董平也附和道:“末將也認為這條路線最佳。”
一時之間,讚同之聲不絕於耳。
晁雄征環視一周,見眾人並無異議,正要拍板定案,卻聽到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起。
“殿下,末將認為此路不通!” 說話的正是許貫忠。
他站起身來,走到地圖前,指著太行山一帶,“太行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軍若是貿然進軍,極易遭到西夏伏兵的襲擊。”
韓存保有些不服氣,“許先生此言差矣!我軍兵強馬壯,何懼西夏伏兵?”
許貫忠搖搖頭,“韓將軍,你有所不知。西夏人對太行山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而我軍卻人生地不熟,若是中了他們的埋伏,後果不堪設想啊!”
眾人開始竊竊私語,原本的興奮之情也漸漸被擔憂所取代。
晁雄征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過於輕敵,他皺著眉頭,陷入沉思。
“那依先生之見,我軍該如何行軍?”晁雄征問道。
許貫忠在地圖上比劃著,“我軍不如從河北南下,繞道京畿路,再從陝西路西進,雖然路途稍遠,卻可以避開西夏人的鋒芒,而且沿途糧草充足,可以保證後勤供應。”
“許先生說得有理,”盧俊義第一個表示讚同,“這條路線雖然繞了些路,卻更加穩妥。”
關勝也點頭道:“安全起見,還是繞道而行為好。”
韓存保和董平等人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承認許貫忠的分析很有道理。
他們低頭不語,顯然已經開始重新思考。
營帳內一片寂靜,隻有篝火燃燒的劈啪聲偶爾響起。
晁雄征的目光在地圖上遊移,他反複權衡著兩條路線的利弊,心中漸漸有了決斷。
“咳咳,”晁雄征清了清嗓子,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諸位,本宮決定……” 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許貫忠身上,“采納許先生的建議,我軍從河北南下,繞道京畿路,再西進支援渭州!”
晁雄征沉聲發話:“采納許先生建議,我軍從河北南下,繞道京畿,再西進支援渭州!”語未盡,帳中氣氛頓時一凝。
晁雄征的斬釘截鐵,猶如一柄寬刃長劍,砸落在洶湧卻散亂的軍議之中,瞬間聚攏了所有人的目光。
篝火的光亮掠過地圖,鋪就在許貫忠微微低垂的臉龐,他的麵容一半明、一半暗。
“許先生,”晁雄征稍稍提高聲調,眸光沉穩如初,“我看你胸有謀略,又膽識過人,今日既投效於我,本宮不能薄待。許貫忠聽封——千夫長,職同將領,掌軍議之謀、急戰之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帳中將領麵色各異。
韓存保的眉心挑了挑,董平低聲私語,阮小七咬著嘴上的那根草莖,“嘿!這小子,才進營便封咱們的頭銜!”而關勝捋須沉思,盧俊義眸光若水,未言分毫。
許貫忠卻已激動得難掩。
儒士的身軀微顫了一下,這是人生中頭一遭,他站在這群能言善戰的梁山弟兄麵前,被封以軍職,尊以謀士。
他忽地大步向前,一把攏住青衫,跪伏在地,“草民謝殿下提拔之恩!貫忠願為太子效死力,縱使肝腦塗地,亦不敢有負!”
此一刻,火焰的劈啪聲似乎更近幾分,刺得人耳膜微動。
晁雄征目光不曾離開許貫忠,停頓片刻後肅聲道:“好!許先生快人快語,本宮甚是欣慰!但願今日之封,不負你心中之誌!”
“必不負!”許貫忠振聲迴應,話如擊石,鏗然迴響。
營帳內流動的空氣似乎因這一對話而產生某種凝重的共鳴,眾將互相掃視一眼,終於有人率先打破沉默。
盧俊義站起,中氣十足地說道:“殿下既然已定軍策,我盧俊義以命擔保,此計劃必能護我軍平安大捷!許先生有識有謀,咱們理當以太子之命為綱,齊心協力,方能取勝!”他的聲音似虎嘯龍吟,一貫鎮場之氣竟讓帳內紛雜稍稍收住。
關勝也捋須頷首,“盧將軍所言不虛,太子殿下決斷,許先生的謀劃,確是我軍利器。此戰雖危但亦有機,各位兄弟但齊心,一定能殺個胸中快意!”
話落,連李逵這個“黑炭頭”都拍起袖子來,“他娘的!那除了給我多備點燒刀子,誰敢攔咱的路,俺老李先砍他幾條腿!”
晁雄征一言不發,他微微眯眼,聽著眾人各自言論,心中已有幾分漾起暖潮。
多少如今日這般的軍議,曾令他夜半輾轉,難決生死;如今帳內雖不盡統一,卻已有了令人信服的韌力。
這些異色好漢,他既生不可離。
突然後方營帳低低作響,仿佛風在替沉悶的密議吹動新開了的門扇,晁雄征緩緩起身,點了幾步站至地圖前。
他盯著渭州的方向,每一步都像踩過了人心千重。
“此事既定,”他沉聲而道,目光霎時又落在許貫忠肩頭,“許先生,若是果然能此役大勝,本宮可否先賒你一功名?”
“殿下!”許貫忠猛地起身,屏息迴答,“貫忠一介寒士,隻為殿下鋒芒所燃,功名已焉。若果真能為太子鑄忠,貫忠餘生願從此無怨,無悔!”
四目交映,一陣肅殺在帳帷內空蕩蕩翻過。
晁雄征兩指在地圖上一劃又落點,燃起的火光亮透大梁最終步位沉穩停定的身影。
他忽然一轉身,目光如劍。
“諸位——酒後當從軍令,未至天明,吾等莫祈閑歎!”
翻身迴首,風火影下斜落間,他再不言多言,卻已收起軍刀,提劍出帳。
隻黑夜一線,還餘留幾聲江水如鯨遊。
篝火尾聲,燕青跟在身後,腰步提輕,迴清笑一聲:“太子!嗬嗬,路長何如天輕;即此兵揚,可討山邊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