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明珠去世
重生之不留遺憾,我要當太後 作者:朲偽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禔迴到府中,心腹前來稟報:“爺,太子那邊收到證據後似有所動,想必很快就會對八阿哥有所動作。”胤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那就好,這次定要讓老八好好嚐嚐算計人的惡果。”
另一邊,胤禟拿著證據叫來了胤?,胤禟把證據遞給胤?,胤?看罷,眉頭緊皺,“九哥,這事兒可不小。你信嗎?”胤禟點點頭,“八哥出現的太巧合了,十弟,我尋思著,咱得跟五哥一起商量商量。這事兒牽連甚廣,光靠咱倆怕是不好解決。”胤?撓撓頭,“成,那趕緊的。”於是胤禟聯係了胤祺。
很快三人齊聚一堂,九爺胤禟率先開口,“這證據雖看似確鑿,但老八心思縝密,也不知道有沒有後手。”胤?附和。
這時,一向少言寡語的五爺胤祺說話了,“不管怎樣,暗中再調查一次。”大家商議一番後決定,由胤禟和胤?暗中調查。
第二天,明珠帶著揆敘來到胤禔府邸負荊請罪。胤禔看著跪在麵前的父子二人,說道:“納蘭大人倒是很有誠意。不過,想要我徹底原諒,你們得拿出些實際行動。”
明珠忙道:“大阿哥,老臣願奉上半數家財,隻求您庇佑納蘭家。”胤禔微微沉吟,“也罷,看在納蘭家以往忠心的份上,我暫且收下。但揆敘必須全心為我做事,不得再有二心。”揆敘連連磕頭應下。
待他們離開後,胤禔自語道:“納蘭家還有用處,暫時留著也好。”明珠父子走出府邸,相視苦笑,此次雖保住家族,卻元氣大傷,日後隻能小心謹慎行事了。
“阿瑪,難為您了,孩兒不孝。”明珠搖搖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以後阿瑪不在,你們兄弟一定要齊心。納蘭家靠你們了。”
明珠迴到家中後,病情愈發嚴重。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每日隻是躺在榻上,迴憶往昔種種。揆敘和揆方日夜侍奉左右,心中滿是愧疚與擔憂。
幾日後,明珠已是彌留之際。他將兩個兒子喚至床前,緊緊握住他們的手,氣息微弱地叮囑道:“吾兒,家族興衰係於汝等。務必謹言慎行,莫要卷入皇子紛爭太深。”揆敘和揆方淚流滿麵,不住點頭。
隨著明珠閉眼離世,納蘭家上下一片悲戚。消息傳入宮中,康熙聽聞後,隻是輕輕歎息,喃喃自語道:“又走一個了。”隨後便吩咐太監去安排相關事宜。
胤禔得知明珠去世,心中也泛起一絲複雜情緒。畢竟納蘭家也曾為他所用,如今明珠已逝,納蘭家勢力必然大減。他暗自思忖今後局勢走向,盤算著如何利用這一變故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而其他皇子們聽到這個消息,也各自有著不同的想法,暗流湧動的奪嫡之爭依然在悄然進行著。
明珠的葬禮上,眾人皆穿著素服。胤禛帶著胤禎前來吊唁,表麵上一臉悲痛,實則內心另有打算。
胤禎低聲對胤禛說:“四哥,現在明珠已死,納蘭家勢力銳減,大哥那邊會不會有所變動?”胤禛搖了搖頭,目光深沉,“先看看再說,不可輕舉妄動。”
此時,八阿哥胤禩站在角落,靜靜地觀察著一切。他心想,這朝堂局勢越發複雜,各方勢力此消彼長,每一步都需謹慎。
胤禔是最後到的,上了柱香後與揆敘相互看了一眼,走至一邊等待。
揆敘看到眾皇子各懷心思,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阿瑪一走,納蘭家如履薄冰。葬禮過後,揆敘秘密將明珠留下的信給了胤禔。
胤禔看過後臉色大變,“除了我還有誰看過?”
揆敘雖不知道自家阿瑪說了什麽,但看直親王的臉色就知道不是好事,趕忙搖頭說道:“沒有,就您而已,阿瑪寫完就封了火漆,彌留之際給了我讓我轉交給您。”
胤禔將信紙往火上燒了,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看著揆敘,沉聲道:“此事就此打住,莫要再提。”揆敘連忙稱是。
胤禔轉身離開,心中卻翻江倒海。那封信中的內容若是傳出去,定會給他帶來極大的麻煩。他不禁懷疑起明珠臨終前此舉的目的。
胤禔迴到府上,獨自坐在書房,反複思考信上所說。
就在他思索之時,康熙突然召見他進宮,胤禔的心猛地一緊,不知康熙是否也知曉了信中的內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皇宮走去。
胤禔到了乾清宮,請安後,康熙沒立即叫起,將手中奏折批完放置一旁後問道:“揆敘跟你說什麽?”胤禔心一驚,佯裝淡定說道:“為了他阿瑪的身後事。”
“哦?”胤禔接著說:“他的兒子們侍父至孝,打算為父守孝三年,之後再為皇阿瑪盡忠。”
康熙聽了胤禔的話,微微眯眼,似笑非笑道:“真隻是如此?”胤禔心裏越發緊張,麵上卻更加恭敬,“兒臣不敢欺瞞皇阿瑪,確是此事。”
康熙沉默片刻,緩緩開口:“胤禔,你與太子是朕的左膀右臂,可莫要卷入不該卷入之事。”胤禔急忙磕頭,“兒臣明白,兒臣隻一心向著皇阿瑪,絕無他念。”康熙擺了擺手,“罷了,你退下吧。”
胤禔退出乾清宮,後背已滿是冷汗。他深知康熙多疑,此事定不會這麽輕易過去。迴到府中,他立刻叫來心腹之人,吩咐道:“密切注意宮中動向以及其他阿哥的動靜,若有風吹草動,即刻稟報於我。”
而此時在宮中,康熙望著胤禔離去的方向,眼神深邃,低聲自語:“胤禔,希望你莫要讓朕失望。”
朝堂之上太子還是跟直親王過不去,不過兩人都有分寸,保皇黨一個不碰,叛徒按著名單今天你舉報我,明天我舉報你,花了兩個月將之拔除一半,還是康熙看不下去了叫停倆人才收手。
“啪。”八福晉聽到這聲響,抬眸看去胤禩滿臉怒容地站在那裏。“八爺,這不是你該撒氣的地,你嚇到我兒子了。”看著胤禩滿臉憤怒茗玉隻當看不見,嚇到她兒子就不行。
胤禩無奈地歎了口氣,“茗玉,我……我就是因為氣不過,……沒事了。”他看著離他三米遠的茗玉耐心的哄著兒子,心裏一陣失落。
他們真的迴不到從前了。現在的她不關心他的一切了,隻一心將目光放在兒子身上 有時候他真的嫉妒。再深深的看了一眼兩人 他低著頭出了正院。
另一邊,太子在毓慶宮大發雷霆,“胤禔那家夥,今日又在朝堂上給孤使絆子。”太子妃勸道:“殿下莫急,如今皇上看重平衡之道,殿下隻要表現出仁君風範即可。”
太子哼了一聲,“孤自然明白,隻是這口氣咽不下。”太子妃忙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太子煩躁地擺擺手,房間內一時靜謐無聲。
另一邊,胤禟拿著證據叫來了胤?,胤禟把證據遞給胤?,胤?看罷,眉頭緊皺,“九哥,這事兒可不小。你信嗎?”胤禟點點頭,“八哥出現的太巧合了,十弟,我尋思著,咱得跟五哥一起商量商量。這事兒牽連甚廣,光靠咱倆怕是不好解決。”胤?撓撓頭,“成,那趕緊的。”於是胤禟聯係了胤祺。
很快三人齊聚一堂,九爺胤禟率先開口,“這證據雖看似確鑿,但老八心思縝密,也不知道有沒有後手。”胤?附和。
這時,一向少言寡語的五爺胤祺說話了,“不管怎樣,暗中再調查一次。”大家商議一番後決定,由胤禟和胤?暗中調查。
第二天,明珠帶著揆敘來到胤禔府邸負荊請罪。胤禔看著跪在麵前的父子二人,說道:“納蘭大人倒是很有誠意。不過,想要我徹底原諒,你們得拿出些實際行動。”
明珠忙道:“大阿哥,老臣願奉上半數家財,隻求您庇佑納蘭家。”胤禔微微沉吟,“也罷,看在納蘭家以往忠心的份上,我暫且收下。但揆敘必須全心為我做事,不得再有二心。”揆敘連連磕頭應下。
待他們離開後,胤禔自語道:“納蘭家還有用處,暫時留著也好。”明珠父子走出府邸,相視苦笑,此次雖保住家族,卻元氣大傷,日後隻能小心謹慎行事了。
“阿瑪,難為您了,孩兒不孝。”明珠搖搖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以後阿瑪不在,你們兄弟一定要齊心。納蘭家靠你們了。”
明珠迴到家中後,病情愈發嚴重。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每日隻是躺在榻上,迴憶往昔種種。揆敘和揆方日夜侍奉左右,心中滿是愧疚與擔憂。
幾日後,明珠已是彌留之際。他將兩個兒子喚至床前,緊緊握住他們的手,氣息微弱地叮囑道:“吾兒,家族興衰係於汝等。務必謹言慎行,莫要卷入皇子紛爭太深。”揆敘和揆方淚流滿麵,不住點頭。
隨著明珠閉眼離世,納蘭家上下一片悲戚。消息傳入宮中,康熙聽聞後,隻是輕輕歎息,喃喃自語道:“又走一個了。”隨後便吩咐太監去安排相關事宜。
胤禔得知明珠去世,心中也泛起一絲複雜情緒。畢竟納蘭家也曾為他所用,如今明珠已逝,納蘭家勢力必然大減。他暗自思忖今後局勢走向,盤算著如何利用這一變故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而其他皇子們聽到這個消息,也各自有著不同的想法,暗流湧動的奪嫡之爭依然在悄然進行著。
明珠的葬禮上,眾人皆穿著素服。胤禛帶著胤禎前來吊唁,表麵上一臉悲痛,實則內心另有打算。
胤禎低聲對胤禛說:“四哥,現在明珠已死,納蘭家勢力銳減,大哥那邊會不會有所變動?”胤禛搖了搖頭,目光深沉,“先看看再說,不可輕舉妄動。”
此時,八阿哥胤禩站在角落,靜靜地觀察著一切。他心想,這朝堂局勢越發複雜,各方勢力此消彼長,每一步都需謹慎。
胤禔是最後到的,上了柱香後與揆敘相互看了一眼,走至一邊等待。
揆敘看到眾皇子各懷心思,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阿瑪一走,納蘭家如履薄冰。葬禮過後,揆敘秘密將明珠留下的信給了胤禔。
胤禔看過後臉色大變,“除了我還有誰看過?”
揆敘雖不知道自家阿瑪說了什麽,但看直親王的臉色就知道不是好事,趕忙搖頭說道:“沒有,就您而已,阿瑪寫完就封了火漆,彌留之際給了我讓我轉交給您。”
胤禔將信紙往火上燒了,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看著揆敘,沉聲道:“此事就此打住,莫要再提。”揆敘連忙稱是。
胤禔轉身離開,心中卻翻江倒海。那封信中的內容若是傳出去,定會給他帶來極大的麻煩。他不禁懷疑起明珠臨終前此舉的目的。
胤禔迴到府上,獨自坐在書房,反複思考信上所說。
就在他思索之時,康熙突然召見他進宮,胤禔的心猛地一緊,不知康熙是否也知曉了信中的內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皇宮走去。
胤禔到了乾清宮,請安後,康熙沒立即叫起,將手中奏折批完放置一旁後問道:“揆敘跟你說什麽?”胤禔心一驚,佯裝淡定說道:“為了他阿瑪的身後事。”
“哦?”胤禔接著說:“他的兒子們侍父至孝,打算為父守孝三年,之後再為皇阿瑪盡忠。”
康熙聽了胤禔的話,微微眯眼,似笑非笑道:“真隻是如此?”胤禔心裏越發緊張,麵上卻更加恭敬,“兒臣不敢欺瞞皇阿瑪,確是此事。”
康熙沉默片刻,緩緩開口:“胤禔,你與太子是朕的左膀右臂,可莫要卷入不該卷入之事。”胤禔急忙磕頭,“兒臣明白,兒臣隻一心向著皇阿瑪,絕無他念。”康熙擺了擺手,“罷了,你退下吧。”
胤禔退出乾清宮,後背已滿是冷汗。他深知康熙多疑,此事定不會這麽輕易過去。迴到府中,他立刻叫來心腹之人,吩咐道:“密切注意宮中動向以及其他阿哥的動靜,若有風吹草動,即刻稟報於我。”
而此時在宮中,康熙望著胤禔離去的方向,眼神深邃,低聲自語:“胤禔,希望你莫要讓朕失望。”
朝堂之上太子還是跟直親王過不去,不過兩人都有分寸,保皇黨一個不碰,叛徒按著名單今天你舉報我,明天我舉報你,花了兩個月將之拔除一半,還是康熙看不下去了叫停倆人才收手。
“啪。”八福晉聽到這聲響,抬眸看去胤禩滿臉怒容地站在那裏。“八爺,這不是你該撒氣的地,你嚇到我兒子了。”看著胤禩滿臉憤怒茗玉隻當看不見,嚇到她兒子就不行。
胤禩無奈地歎了口氣,“茗玉,我……我就是因為氣不過,……沒事了。”他看著離他三米遠的茗玉耐心的哄著兒子,心裏一陣失落。
他們真的迴不到從前了。現在的她不關心他的一切了,隻一心將目光放在兒子身上 有時候他真的嫉妒。再深深的看了一眼兩人 他低著頭出了正院。
另一邊,太子在毓慶宮大發雷霆,“胤禔那家夥,今日又在朝堂上給孤使絆子。”太子妃勸道:“殿下莫急,如今皇上看重平衡之道,殿下隻要表現出仁君風範即可。”
太子哼了一聲,“孤自然明白,隻是這口氣咽不下。”太子妃忙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太子煩躁地擺擺手,房間內一時靜謐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