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梅溪詩案
她攜手權臣殺瘋了,全家後悔晚了! 作者:下飯小當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無奈之下,終究是給了他一個閑職。
就這樣,‘起死迴生’的祈晏安就這樣重新迴到了朝堂中。
眾人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波及的同時,也驚訝於祈晏安竟然能找到那麽久遠的證據,扳倒自己的父親,手段如此毒辣,更是讓人對他忌憚三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謝槿寧正在梅落雪的雪廬溫書。
她是在三天後的一次迴府的路上,遇見了官袍加身的祈晏安,才知道他迴來了。
後來,她聽說了這些事,倒是一點不驚訝,畢竟,對一個重生的攝政王而言,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令謝槿寧有些苦惱的是,在那之後,她在去梅落雪住處時,總會十分湊巧地遇見祈晏安。
她不明白為什麽她會在從城中去往城南的路上,遇見住在城北的祈晏安。
明明是兩條相反的路,居然還能這麽巧地遇上好幾次。
不過,兩人之間沒有她想象中的劍拔弩張,也沒有想象中的此恨綿綿無絕期。兩人遇見過,十分默契地點了點頭,禮數周全地問好後,便擦肩而過。
謝槿寧從一開始的慌張無措,到後來逐漸心平氣和,就像是麵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不是好友也不是仇人。她覺得,日子久了,大概會變成真正的陌生人吧。
至於謝沐瑤,自從她事情敗露之後,便沒再給謝槿寧找事了。謝槿寧想著,她一直不向謝沐瑤發難,或許謝沐瑤心裏還提心吊膽著,害怕她憋著什麽壞。
就這樣,日子過得平靜又充實,很快,就到了會試的這一天。
會試這天,五湖四海的人都聚集在了貢院,可謂是人山人海。
相國府也極為重視此次會試,謝文清和盛婉一同將謝槿寧和謝郢川,還有謝沐瑤送進了貢院。
經過九天九夜的封閉考試,在第十天,一直緊閉大門的貢院,終於推開了沉重的門,陸續走出了考生。
在貢院外緊張等待考生的家人們,一股子擁上去,迎接自己的孩子。
謝槿寧伸了伸快要僵硬了的身子,感受著久違的自由與清新。
會試內的考場與初試大不相同,為了防止抄襲,考生所處的四周都用高牆砌成了一個個狹小的隔間,每個隔間僅容一人,空間逼仄,連轉身都顯得困難。
極窄的環境下,一坐就是一整天,蜷縮在那方寸之地,伏案疾書,身子骨早已僵硬如木。
此刻,她活動筋骨的時候,都能感覺到關節在咯吱作響。
“寧兒。”
人群中,一道溫和的聲音傳入了謝槿寧耳畔。
是梅落雪。
已是陽春三月,她正穿著一身素衣,眉眼間透著淡淡的溫和,正站在石階下等著她。
謝槿寧笑著走上前“師父,徒兒出來了。”
“嗯。”梅落雪笑著拂了拂她鬢上的灰“連日來辛苦了,迴去吃頓好的,好生休息一番。”
她並未如旁人般急切地詢問考試結果,隻是溫和地笑著,囑咐謝槿寧好好休息,言語間沒有施加絲毫壓力。
“師父,這兩個月您也辛苦了,不如,寧兒請您去鬆鶴樓吃頓飯,權當是感謝您的悉心教導?”
“也好,不過,應當由師父請你。”
“我……”
謝槿寧剛想推辭,話還未說完,便被一道清冷的聲音打斷。
“寧兒累了九天,自當由我相國府好生照料。”
盛婉的聲音從一旁傳來,她緩步走近,目光在梅落雪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隱隱透著一絲冷意。
梅落雪見到盛婉,無奈地歎了聲氣,語氣平和道“盛夫人。”
“梅太傅。”盛婉的聲音中透著再明顯不過的敵意“您還是潛心鑽研文學,莫要插手別人家的家事了。”
梅落雪仿佛對盛婉的敵意早已習以為常,她的語氣依舊溫和“盛夫人言重了,寧兒是我的徒弟,關心她本是分內之事。”
“那便不牢梅太傅費心了,我相國府會將寧兒照料得很好。”
“嗯,那便好。”
謝槿寧站在兩人中間,隱隱感覺到有股劍拔弩張之意。
她其實一直很奇怪,為什麽盛婉總是對梅落雪有這麽大的敵意。
正當謝槿寧思索間,那邊的謝文清接到了謝郢川和謝沐瑤,正帶著他們走過來。
梅落雪性子喜靜,今日會來這麽鬧騰的地方,已然是破例,她朝著謝槿寧說“既然你的家人想給你慶賀,我也不便多留,改日我們再聚吧。”
“好,師父迴去路上小心。”
“嗯。”
兩人簡單聊了幾句,謝槿寧便將梅落雪送上了馬車,而後跟著剛過來的謝文清等人寒暄了幾句,迴了相國府。
隻不過,盛婉的臉色一直未曾見好。
晚些時候,謝槿寧還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找了謝郢川問起她們之間的事情。
“盛婉和梅太傅?”
坐在自己屋子內的謝郢川,聽到自家妹妹問起此事,皺眉想了想。
“好像是有點過節,具體我也不太清楚,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情了。”
謝郢川給坐在他麵前的謝槿寧添了杯茶水“當年,我們的母親同梅太傅在國子監相識,兩人在一次討論中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那之後,她們常常秉燭夜談,形影不離。”
“而咱們的小姨盛婉,當時醉心戲曲,總被外公責罵,都是母親替她抗下罪責,再加上她從小到大都十分依賴咱們的母親,久而久之,因著母親的關係,她們三人便常常在一處。”
謝槿寧聽著謝郢川這段描述,疑惑道“如此說來,她們之間的關係應當很好啊。”
“壞就壞在她們二人是同咱們母親的關係太好,而非她們二人關係好。日子久了,小姨就同梅太傅之間生了芥蒂。”
謝槿寧明白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後來又發生了什麽?這樣的原因,應該不至於到如今這地步吧?”
謝郢川歎了聲氣,緩緩說出了四個字“梅溪詩案。”
謝槿寧端著茶盞的手顫了顫。
梅溪詩案,是先皇在世時,涉及麵最大,牽連最廣的一次黨爭。
那一次黨爭中,京城可以說是一片屍山血海,朝臣中誅殺的誅殺,流放的流放。
就這樣,‘起死迴生’的祈晏安就這樣重新迴到了朝堂中。
眾人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波及的同時,也驚訝於祈晏安竟然能找到那麽久遠的證據,扳倒自己的父親,手段如此毒辣,更是讓人對他忌憚三分。
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謝槿寧正在梅落雪的雪廬溫書。
她是在三天後的一次迴府的路上,遇見了官袍加身的祈晏安,才知道他迴來了。
後來,她聽說了這些事,倒是一點不驚訝,畢竟,對一個重生的攝政王而言,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令謝槿寧有些苦惱的是,在那之後,她在去梅落雪住處時,總會十分湊巧地遇見祈晏安。
她不明白為什麽她會在從城中去往城南的路上,遇見住在城北的祈晏安。
明明是兩條相反的路,居然還能這麽巧地遇上好幾次。
不過,兩人之間沒有她想象中的劍拔弩張,也沒有想象中的此恨綿綿無絕期。兩人遇見過,十分默契地點了點頭,禮數周全地問好後,便擦肩而過。
謝槿寧從一開始的慌張無措,到後來逐漸心平氣和,就像是麵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不是好友也不是仇人。她覺得,日子久了,大概會變成真正的陌生人吧。
至於謝沐瑤,自從她事情敗露之後,便沒再給謝槿寧找事了。謝槿寧想著,她一直不向謝沐瑤發難,或許謝沐瑤心裏還提心吊膽著,害怕她憋著什麽壞。
就這樣,日子過得平靜又充實,很快,就到了會試的這一天。
會試這天,五湖四海的人都聚集在了貢院,可謂是人山人海。
相國府也極為重視此次會試,謝文清和盛婉一同將謝槿寧和謝郢川,還有謝沐瑤送進了貢院。
經過九天九夜的封閉考試,在第十天,一直緊閉大門的貢院,終於推開了沉重的門,陸續走出了考生。
在貢院外緊張等待考生的家人們,一股子擁上去,迎接自己的孩子。
謝槿寧伸了伸快要僵硬了的身子,感受著久違的自由與清新。
會試內的考場與初試大不相同,為了防止抄襲,考生所處的四周都用高牆砌成了一個個狹小的隔間,每個隔間僅容一人,空間逼仄,連轉身都顯得困難。
極窄的環境下,一坐就是一整天,蜷縮在那方寸之地,伏案疾書,身子骨早已僵硬如木。
此刻,她活動筋骨的時候,都能感覺到關節在咯吱作響。
“寧兒。”
人群中,一道溫和的聲音傳入了謝槿寧耳畔。
是梅落雪。
已是陽春三月,她正穿著一身素衣,眉眼間透著淡淡的溫和,正站在石階下等著她。
謝槿寧笑著走上前“師父,徒兒出來了。”
“嗯。”梅落雪笑著拂了拂她鬢上的灰“連日來辛苦了,迴去吃頓好的,好生休息一番。”
她並未如旁人般急切地詢問考試結果,隻是溫和地笑著,囑咐謝槿寧好好休息,言語間沒有施加絲毫壓力。
“師父,這兩個月您也辛苦了,不如,寧兒請您去鬆鶴樓吃頓飯,權當是感謝您的悉心教導?”
“也好,不過,應當由師父請你。”
“我……”
謝槿寧剛想推辭,話還未說完,便被一道清冷的聲音打斷。
“寧兒累了九天,自當由我相國府好生照料。”
盛婉的聲音從一旁傳來,她緩步走近,目光在梅落雪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隱隱透著一絲冷意。
梅落雪見到盛婉,無奈地歎了聲氣,語氣平和道“盛夫人。”
“梅太傅。”盛婉的聲音中透著再明顯不過的敵意“您還是潛心鑽研文學,莫要插手別人家的家事了。”
梅落雪仿佛對盛婉的敵意早已習以為常,她的語氣依舊溫和“盛夫人言重了,寧兒是我的徒弟,關心她本是分內之事。”
“那便不牢梅太傅費心了,我相國府會將寧兒照料得很好。”
“嗯,那便好。”
謝槿寧站在兩人中間,隱隱感覺到有股劍拔弩張之意。
她其實一直很奇怪,為什麽盛婉總是對梅落雪有這麽大的敵意。
正當謝槿寧思索間,那邊的謝文清接到了謝郢川和謝沐瑤,正帶著他們走過來。
梅落雪性子喜靜,今日會來這麽鬧騰的地方,已然是破例,她朝著謝槿寧說“既然你的家人想給你慶賀,我也不便多留,改日我們再聚吧。”
“好,師父迴去路上小心。”
“嗯。”
兩人簡單聊了幾句,謝槿寧便將梅落雪送上了馬車,而後跟著剛過來的謝文清等人寒暄了幾句,迴了相國府。
隻不過,盛婉的臉色一直未曾見好。
晚些時候,謝槿寧還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找了謝郢川問起她們之間的事情。
“盛婉和梅太傅?”
坐在自己屋子內的謝郢川,聽到自家妹妹問起此事,皺眉想了想。
“好像是有點過節,具體我也不太清楚,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情了。”
謝郢川給坐在他麵前的謝槿寧添了杯茶水“當年,我們的母親同梅太傅在國子監相識,兩人在一次討論中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那之後,她們常常秉燭夜談,形影不離。”
“而咱們的小姨盛婉,當時醉心戲曲,總被外公責罵,都是母親替她抗下罪責,再加上她從小到大都十分依賴咱們的母親,久而久之,因著母親的關係,她們三人便常常在一處。”
謝槿寧聽著謝郢川這段描述,疑惑道“如此說來,她們之間的關係應當很好啊。”
“壞就壞在她們二人是同咱們母親的關係太好,而非她們二人關係好。日子久了,小姨就同梅太傅之間生了芥蒂。”
謝槿寧明白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後來又發生了什麽?這樣的原因,應該不至於到如今這地步吧?”
謝郢川歎了聲氣,緩緩說出了四個字“梅溪詩案。”
謝槿寧端著茶盞的手顫了顫。
梅溪詩案,是先皇在世時,涉及麵最大,牽連最廣的一次黨爭。
那一次黨爭中,京城可以說是一片屍山血海,朝臣中誅殺的誅殺,流放的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