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召見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聽出太後有些不悅,但陳湯無論如何也不敢在太後麵前脫衣,隻能答應一聲,跑到一棵大樹後,三下兩把脫掉長袍,趕緊把長袍浸濕,就先當個漁網吧。
滇池邊長大的陳湯,水性還不錯。撒網捕魚的活,當然也幹過,隻是技術一般。
但現在太後的旨意,卻是要徒手抓魚,而且是那條大鱸魚。
旨意古怪,完成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那麽大一條鱸魚,估計有自己胳膊長,那家夥力氣多大啊,還滑不溜丟的,就算抱住它,也是頃刻就被它掙脫了。
它又不是王昭君,抱住就抱住了。
可如果完不成太後的旨意,肯定還那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抬起頭看看魚,心裏鎮定了些:還好,那大家夥顯然沒想到會有人動它腦筋,居然還安然浮在荷葉後悠閑地吐著泡泡。
隻能希望陳家的列祖列宗保佑了。
悄悄把長袍兩隻袖子綁在荷梗上,形成一個簡單的網罟,然後潛水到鱸魚另一邊,猛然朝著鱸魚腦袋就是一拳!
鱸魚不慌不忙躲開這拳頭,悠然遊開。
陳湯眼看打不到鱸魚,隻好拚命攔截,想把魚趕到長袍那裏,但鱸魚刁滑得很,明明遊的不快,可換了幾次方向,偏偏不向長袍那裏遊。
陳湯隻好潛入水中,水下視物,手疾眼快朝著鱸魚腮巴子一把抓了過去。
沒用,鱸魚連忙躲開。
隻是這次鱸魚終於遊到了長袍那裏,立刻被長袍困住了,魚尾巴濺起了水花。
陳湯又驚又喜,連忙把長袍提出水麵,不料鱸魚居然鑽進了長袍的袖筒中。
陳湯來不及感激列祖列宗,趕緊捏緊袖筒,彎腰去解開荷梗。
轉念一想,不好,解開袖筒,鱸魚肯定順著袖筒溜出去了啊,躲到那個石頭旮旯,自己就再也捉不到了。
索性用力把荷梗拔起來。一手拎著荷梗,一手捏緊長袍,踉踉蹌蹌走向滄池邊,聽見上官太後歡唿著:“竟然捉住了!”
陳湯奮力把裹在長袍裏的鱸魚扔到遠處的一棵大樹下,這才勉力爬出了滄池,看上官皇後盯著自己,連忙下跪說:“太後恕罪,小人衣冠不整,衝撞鑾駕了。”
早有太監、宮女從陳湯的長袍裏取出了魚,將長袍拿了過來。
上官太後點了點頭,吩咐一個太監帶著陳湯去換一身幹淨衣服再迴來。
換了衣服,陳湯心裏琢磨著,自己已經不辱使命捉到魚了,太後還讓我迴去幹嘛?應該是讓我去迴昌邑王那兒去啊。
莫非是,獎勵我捉魚,勞苦功高,讓我也嚐嚐禦膳房的廚藝?
不知道禦膳房做的魚,什麽味道?
清蒸、紅燒還是金湯鱸魚?嗯,說不定是百合貢椒鱸魚。太後年輕嘛,吃點貢椒,可能性不小。
馬上想到,這頓飯吃完以後,迴去見了昭君,咱們可是能大吹特吹了。
跟太後一起用膳!
越想越高興,可是跟著太監見到了太後的時候,卻看見太後麵無表情端坐在主席上。
陳湯不敢擅自坐席,隻是訥訥問了一聲:
“太後,小人陳湯,奉懿旨來到。”
太後好像沒聽見,陳湯卻不敢重複了。
如果太後真沒聽到,旁邊的宮女會提醒的。
如果太後正在思考國家大事,自己左一遍又一遍說“小人來了”,那不是惹太後生氣嗎?
應該是聽見了的,自己口齒清楚,太後又不是昌邑王,不會有聽力障礙。
她年齡看起來就不大嘛。
太後果然是聽見了,隻是沒理睬陳湯,又過了一會兒,才徐徐轉過頭來看著陳湯,歎了口氣。
“今日倒是勞煩你捉魚了。”
聽見太後客套,陳湯當然馬上表忠心啦:
“太後,小人能為太後效犬馬之勞,真是不世之榮幸,卻不敢當‘勞煩’兩字。”
太後微微笑了:“其實,本宮並不愛吃鱸魚。”
陳湯一愣。
這小女孩,真是想啥是啥,你不愛吃鱸魚,早說啊。害得我費盡力氣捉這鱸魚。
太後接著說:“況且先皇帝國喪期間,也不敢動葷腥。”
陳湯這才想起來,國喪,一路上讓昌邑王幾次崩潰的大事,自己倒是毫不在意。但太後身為先皇帝的正宮娘娘,當然非常重視此事了。
太後的聲音慢慢飄過來:“唉,先皇帝在世之日,倒是非常喜歡吃鱸魚。”
陳湯聞言一驚,後脊梁一下一股涼氣升了起來。
太後什麽意思啊?為什麽要說先皇帝愛吃鱸魚?這,這不會讓我把鱸魚給先皇帝送過去吧?
這麽稀裏糊塗送命?
完全沒有準備,就迴到滇王殿?
且慢,且慢,冷靜。太後隻是說先皇帝愛吃鱸魚,並沒挑明要我送過去給先皇啊。
其實漢朝基本不用人殉了,最多用點陶偶和木偶,做個象征。可是就是這些陶偶,也是被儒家所反對。
所以,陳湯的擔心,其實是多餘的。
太後隻不過是見景生情罷了,倒是沒有陳湯想的那麽深遠,那麽恐怖。
太後笑了笑:“對了,湯,你既然是昌邑王府的管家,想必對昌邑王的為人,非常了解吧?”
陳湯又是一愣。
啥意思?要說不了解,是不是就要給先皇帝送鱸魚?
要說了解,其實也就是這一路上與昌邑王同行,知道一些罷了。
陳湯的主意,是實話實說。
“迴稟太後,臣以前隻是個普通士子,進入昌邑王府為奴,時間也不長,就趕上王爺赴長安登基。之後跟隨王爺前來,先被王爺提拔做了大奴,後來又當了管家。所以對昌邑王的了解,主要都是來自此番出行。”
麵對手握大權的太後,陳湯可不敢展開想象力。稍有偏差,說不定就是滅頂之災。
最好的法子,就是實話實說。
太後這才看了看陳湯。
“你不是有望氣之術嗎?那你應該是個江湖術士吧。怎麽又是士子,又成了昌邑王府的奴隸?”
太後沒有表明態度,陳湯隻好還是按照既定方針,實話實說。
這大概是最安全的法子了。
滇池邊長大的陳湯,水性還不錯。撒網捕魚的活,當然也幹過,隻是技術一般。
但現在太後的旨意,卻是要徒手抓魚,而且是那條大鱸魚。
旨意古怪,完成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那麽大一條鱸魚,估計有自己胳膊長,那家夥力氣多大啊,還滑不溜丟的,就算抱住它,也是頃刻就被它掙脫了。
它又不是王昭君,抱住就抱住了。
可如果完不成太後的旨意,肯定還那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抬起頭看看魚,心裏鎮定了些:還好,那大家夥顯然沒想到會有人動它腦筋,居然還安然浮在荷葉後悠閑地吐著泡泡。
隻能希望陳家的列祖列宗保佑了。
悄悄把長袍兩隻袖子綁在荷梗上,形成一個簡單的網罟,然後潛水到鱸魚另一邊,猛然朝著鱸魚腦袋就是一拳!
鱸魚不慌不忙躲開這拳頭,悠然遊開。
陳湯眼看打不到鱸魚,隻好拚命攔截,想把魚趕到長袍那裏,但鱸魚刁滑得很,明明遊的不快,可換了幾次方向,偏偏不向長袍那裏遊。
陳湯隻好潛入水中,水下視物,手疾眼快朝著鱸魚腮巴子一把抓了過去。
沒用,鱸魚連忙躲開。
隻是這次鱸魚終於遊到了長袍那裏,立刻被長袍困住了,魚尾巴濺起了水花。
陳湯又驚又喜,連忙把長袍提出水麵,不料鱸魚居然鑽進了長袍的袖筒中。
陳湯來不及感激列祖列宗,趕緊捏緊袖筒,彎腰去解開荷梗。
轉念一想,不好,解開袖筒,鱸魚肯定順著袖筒溜出去了啊,躲到那個石頭旮旯,自己就再也捉不到了。
索性用力把荷梗拔起來。一手拎著荷梗,一手捏緊長袍,踉踉蹌蹌走向滄池邊,聽見上官太後歡唿著:“竟然捉住了!”
陳湯奮力把裹在長袍裏的鱸魚扔到遠處的一棵大樹下,這才勉力爬出了滄池,看上官皇後盯著自己,連忙下跪說:“太後恕罪,小人衣冠不整,衝撞鑾駕了。”
早有太監、宮女從陳湯的長袍裏取出了魚,將長袍拿了過來。
上官太後點了點頭,吩咐一個太監帶著陳湯去換一身幹淨衣服再迴來。
換了衣服,陳湯心裏琢磨著,自己已經不辱使命捉到魚了,太後還讓我迴去幹嘛?應該是讓我去迴昌邑王那兒去啊。
莫非是,獎勵我捉魚,勞苦功高,讓我也嚐嚐禦膳房的廚藝?
不知道禦膳房做的魚,什麽味道?
清蒸、紅燒還是金湯鱸魚?嗯,說不定是百合貢椒鱸魚。太後年輕嘛,吃點貢椒,可能性不小。
馬上想到,這頓飯吃完以後,迴去見了昭君,咱們可是能大吹特吹了。
跟太後一起用膳!
越想越高興,可是跟著太監見到了太後的時候,卻看見太後麵無表情端坐在主席上。
陳湯不敢擅自坐席,隻是訥訥問了一聲:
“太後,小人陳湯,奉懿旨來到。”
太後好像沒聽見,陳湯卻不敢重複了。
如果太後真沒聽到,旁邊的宮女會提醒的。
如果太後正在思考國家大事,自己左一遍又一遍說“小人來了”,那不是惹太後生氣嗎?
應該是聽見了的,自己口齒清楚,太後又不是昌邑王,不會有聽力障礙。
她年齡看起來就不大嘛。
太後果然是聽見了,隻是沒理睬陳湯,又過了一會兒,才徐徐轉過頭來看著陳湯,歎了口氣。
“今日倒是勞煩你捉魚了。”
聽見太後客套,陳湯當然馬上表忠心啦:
“太後,小人能為太後效犬馬之勞,真是不世之榮幸,卻不敢當‘勞煩’兩字。”
太後微微笑了:“其實,本宮並不愛吃鱸魚。”
陳湯一愣。
這小女孩,真是想啥是啥,你不愛吃鱸魚,早說啊。害得我費盡力氣捉這鱸魚。
太後接著說:“況且先皇帝國喪期間,也不敢動葷腥。”
陳湯這才想起來,國喪,一路上讓昌邑王幾次崩潰的大事,自己倒是毫不在意。但太後身為先皇帝的正宮娘娘,當然非常重視此事了。
太後的聲音慢慢飄過來:“唉,先皇帝在世之日,倒是非常喜歡吃鱸魚。”
陳湯聞言一驚,後脊梁一下一股涼氣升了起來。
太後什麽意思啊?為什麽要說先皇帝愛吃鱸魚?這,這不會讓我把鱸魚給先皇帝送過去吧?
這麽稀裏糊塗送命?
完全沒有準備,就迴到滇王殿?
且慢,且慢,冷靜。太後隻是說先皇帝愛吃鱸魚,並沒挑明要我送過去給先皇啊。
其實漢朝基本不用人殉了,最多用點陶偶和木偶,做個象征。可是就是這些陶偶,也是被儒家所反對。
所以,陳湯的擔心,其實是多餘的。
太後隻不過是見景生情罷了,倒是沒有陳湯想的那麽深遠,那麽恐怖。
太後笑了笑:“對了,湯,你既然是昌邑王府的管家,想必對昌邑王的為人,非常了解吧?”
陳湯又是一愣。
啥意思?要說不了解,是不是就要給先皇帝送鱸魚?
要說了解,其實也就是這一路上與昌邑王同行,知道一些罷了。
陳湯的主意,是實話實說。
“迴稟太後,臣以前隻是個普通士子,進入昌邑王府為奴,時間也不長,就趕上王爺赴長安登基。之後跟隨王爺前來,先被王爺提拔做了大奴,後來又當了管家。所以對昌邑王的了解,主要都是來自此番出行。”
麵對手握大權的太後,陳湯可不敢展開想象力。稍有偏差,說不定就是滅頂之災。
最好的法子,就是實話實說。
太後這才看了看陳湯。
“你不是有望氣之術嗎?那你應該是個江湖術士吧。怎麽又是士子,又成了昌邑王府的奴隸?”
太後沒有表明態度,陳湯隻好還是按照既定方針,實話實說。
這大概是最安全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