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從頭再來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讓自己太性急,把鈴鐺撞的那麽狠,一下子撞進了漢朝。
對了,咱們家究竟在哪個州郡啊?
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還好,自己本身有些《周易》的底子。想到《易經》,又忽然想起爺爺留給自己的“睽卦”。
嗯,好久沒想它了。
現在有書在手,索性打開睽卦看看,也不知道睽卦管不管得了漢朝的事情?畢竟爺爺留下睽卦時,也隻是說莊超甲的人生。
沒人想過陳湯的人生。
現在自己可要好好想一下了。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我陳湯好像不是什麽富裕家庭,不過是個書香門第罷了。家裏好像隻有父母健在,有沒有兄弟姐妹?至少目前沒有看見。
猛然看見書案上還有張紙。
這個老習慣,莊爺爺當年是說過的,要愛惜字紙。
沒想到,這習慣真是夠老的,居然漢代就有。
這不就是一張草稿嘛。
陳湯拿起來看了看,嗯,自己的書法還不錯,最高興的,是看見了上麵寫著陳家的居住地:
昌邑,吾家世所居也。
但原主好像隻是順手寫了這麽幾個字。
是想寫一篇雄文嗎?這才第一句話啊。
放下這篇字紙,陳湯把目光投向窗外。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
風景不錯,心情特差。
伸個懶腰,慢慢迴憶著。
上一輩子,剛剛從人見人欺的贅婿發展成了威風凜凜的國軍少校,連軍長都器重……唉,別想什麽器重了。也是,自己那麽周全的作戰計劃,怎麽就把自個兒“作”死了呢?
思緒迴到現在。
真是倒黴,竟然要從頭再來!
起點什麽樣?
走向衰敗的一個書香門第。
比老王村的莊家怎麽樣?
好像要略好些。
陳湯振奮了一些:起點比原先高,自己又有國軍少校營長的見識,看起來,重振門第,難度應該沒上迴大。
老王村我都能一飛衝天,何況現在是——少校在漢朝?
陳湯頓時自信了不少。
好吧,少校現在先製定一下作戰計劃。
雖然手頭沒有一兵一卒,沒有任何武器裝備,但是,丞相胸中十萬兵。我老莊……陳湯的大腦,肯定能頂得上一千兵。
想了一會兒,果然有了個初步的作戰計劃。
第一,知己。先弄明白自己家現在困境何在?怎麽做才能打破困境?第二,知彼。誰能幫我打破困境?就比如說,我去樹底下幹無聊的事,卻遇上了覃妹妹。
不知道這次能再來一次“遇雨則吉”不能?
收迴千般惆悵萬般無奈的目光,繼續構思自己的“作戰”計劃。
嗯,要找一個貴人提拔,轉運,這是關鍵。
得,現在先去“知己”吧,問問爹娘,我們家怎麽就破落了?複興的希望何在?
跟爹娘談了一下午的話,直到用過晚飯,陳湯才迴到了自己的屋子。
情況基本摸清了。
爹娘在詫異今天的陳湯如此孝順肯陪老人說話的同時,自然也免不了又諄諄教導,讓陳湯盡快走上光宗耀祖的康莊大道。
老人總是愛嘮叨,所以沒費什麽力氣,或者不用費力,很快就知道了父親常說的那一套。
原來咱老陳家,祖上也是闊過的。嗯,十七八代以前吧,也是春秋的一個諸侯國,甚至當過諸侯。但到了現在,無論如何都迴不去了。
隻有老父親,固執地等待看見陳家重現輝煌。
渾濁的雙眼一直盯著陳湯,讓人很容易想起上輩子的爺爺。
這雙眼睛,太像了。
可這是我爹啊,跟爺爺差著輩呢,怎麽就那麽老了?漢朝人,老得那麽快嗎?
父親好像發現了陳湯又不專心了,開始生氣,要陳湯認真聽。
聽啥啊,就是做出一副孝子賢孫的樣子,恭聽庭訓唄。
庭訓很簡單:既然病好了,都能到處瞎逛了,就趕緊去好好讀書,要是碰巧被昌邑王推薦成了“孝廉”或者“察廉”,咱們老陳家,可就邁出了複興祖業的第一步啦!
聽起來也不算難嘛,但是陳湯既然要製定作戰計劃,當然需要全盤了解對方的情況。
官府的情況。
現在叫朝廷。
朝廷究竟怎麽選拔官吏的?
不能直接問,那樣父親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生個病就病傻了?怎麽這些都不知道?
不是傻,是不懂。
陳湯巧妙地套話,套父親的話。
套話的技巧,前世給人算卦的時候,他就深得要領:隻要讓對方打開話匣子,自己需要的情報自然就流露出來了。
而讓對方打開話匣子的方法,當然就是吹捧對方。
現在把這一套用在父親身上了。
父親毫無察覺,反而對兒子今天的孝順頗為滿意,竟然來問自己這一生最光輝的時刻。
當即告訴陳湯,最光輝的時刻,當然就是當年被昌邑王推舉為“孝廉”,坐了公家的馬車,嗯,那可是公車,去到了首都長安!
一路上,真是萬眾矚目啊。
接下來就是口沫四濺,宣揚長安如何富庶,如何輝煌燦爛。
陳湯明白了,關鍵是要被推舉為孝廉。
不過慢著,推舉為這個什麽“孝廉”,就當上官了嗎?
父親眼神一暗,不情願地告訴陳湯,如果“策論”寫得好,當然會被皇帝即刻委以重任。不過,這種情況非常、非常罕見。
一般的呢?
也就是到郡縣,做個州縣長官的屬吏,也就是掾吏。
陳湯搜索了一下大腦,好像沒有父親做官、哪怕是掾吏的記憶。
當時心裏就明白了,暗暗好笑:父親大人,您那策論該多蹩腳啊,不會是最差一等吧?怎麽連個掾吏都沒撈上?看來那公車,恐怕也是白坐了。
這種話當然不能出口。
而父親在迴憶了自己一生中最自豪的時光以後,也把漢朝當官的途徑,絮絮叨叨都說了一遍。雖然完全不連貫不係統。
父親又不是作報告,能夠說全了,已經很厲害了。
陳湯不一樣,畢竟是前世做過少校參謀的,很快梳理清楚了:兩大捷徑,本來是符合陳湯急功好利心思的,但“任子”,是二千石官員推薦自個子孫的。而二千石,已經是軍長級別了。
換句話說,哪怕是熊師長,到了漢朝,也沒資格“任子”。
自己前世的那個少校營長,放到漢朝,根本不夠看。
這就是勳貴專有的特權嘛。
第二個捷徑,是“貲選”,這個更離譜,起步價四萬錢!封頂十萬錢!
陳湯打聽了家裏的經濟情況,每年兩千錢。
倒吸一口涼氣。
別說“貲選”還要外加什麽才能超異,還要禁止商人、贅婿等賤民參加“貲選”。隻說這買官的錢,家裏無論如何也交不起!
陳湯梳理的父親談話,另外兩條是彎路,不過不要裙帶關係,也不要錢。
一條,拜大儒鴻儒為師,學成之後,遊學京城,參加太學的“射策”,要是考中了,就能到朝廷裏當個郎官。要是考的一般,那還是州郡掾吏的命。
反正能做官。
第二條,進入郡國設立的官學,學成之後,升入京城的太學,拜五經博士為師,同樣通過“射策”,成為國家公務員。
陳湯梳理完父親的話,暗自對比一下,覺得還是父親的道路比較好,讓那個什麽昌邑王推薦,就可以直接進京城。
但是父親一句話就把陳湯的希望澆滅了。
父親當年可是在貢禹的門下讀書的,有這種鴻儒做先生,當然很快就得到了昌邑王推薦。
而現在,貢禹早病死了。
自己現在根本找不到振興家門的希望,連剛來到漢朝時想的從頭再來,也是幻想。
不由連連搖頭,從頭再來,可是現在了解情況之後才發現,根本沒可能!
掏出六個錢,試著算上一卦。
又想起貲選,至少要四萬錢。
唉,老老實實算卦吧,瞧瞧到底靈不靈?
虔誠,關鍵是虔誠!前世的爺爺說過,算卦一定要虔誠!
心無雜念,雙眼緊閉,將六個銅錢扔在桌麵上,這才顫顫兢兢睜開眼睛去看卦象:
三個反麵銅錢,三個正麵銅錢,上麵是個“兌”,下麵是個……坎!
我去!
上兌下坎澤水困!
竟然是個“困”卦!
對了,咱們家究竟在哪個州郡啊?
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還好,自己本身有些《周易》的底子。想到《易經》,又忽然想起爺爺留給自己的“睽卦”。
嗯,好久沒想它了。
現在有書在手,索性打開睽卦看看,也不知道睽卦管不管得了漢朝的事情?畢竟爺爺留下睽卦時,也隻是說莊超甲的人生。
沒人想過陳湯的人生。
現在自己可要好好想一下了。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我陳湯好像不是什麽富裕家庭,不過是個書香門第罷了。家裏好像隻有父母健在,有沒有兄弟姐妹?至少目前沒有看見。
猛然看見書案上還有張紙。
這個老習慣,莊爺爺當年是說過的,要愛惜字紙。
沒想到,這習慣真是夠老的,居然漢代就有。
這不就是一張草稿嘛。
陳湯拿起來看了看,嗯,自己的書法還不錯,最高興的,是看見了上麵寫著陳家的居住地:
昌邑,吾家世所居也。
但原主好像隻是順手寫了這麽幾個字。
是想寫一篇雄文嗎?這才第一句話啊。
放下這篇字紙,陳湯把目光投向窗外。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
風景不錯,心情特差。
伸個懶腰,慢慢迴憶著。
上一輩子,剛剛從人見人欺的贅婿發展成了威風凜凜的國軍少校,連軍長都器重……唉,別想什麽器重了。也是,自己那麽周全的作戰計劃,怎麽就把自個兒“作”死了呢?
思緒迴到現在。
真是倒黴,竟然要從頭再來!
起點什麽樣?
走向衰敗的一個書香門第。
比老王村的莊家怎麽樣?
好像要略好些。
陳湯振奮了一些:起點比原先高,自己又有國軍少校營長的見識,看起來,重振門第,難度應該沒上迴大。
老王村我都能一飛衝天,何況現在是——少校在漢朝?
陳湯頓時自信了不少。
好吧,少校現在先製定一下作戰計劃。
雖然手頭沒有一兵一卒,沒有任何武器裝備,但是,丞相胸中十萬兵。我老莊……陳湯的大腦,肯定能頂得上一千兵。
想了一會兒,果然有了個初步的作戰計劃。
第一,知己。先弄明白自己家現在困境何在?怎麽做才能打破困境?第二,知彼。誰能幫我打破困境?就比如說,我去樹底下幹無聊的事,卻遇上了覃妹妹。
不知道這次能再來一次“遇雨則吉”不能?
收迴千般惆悵萬般無奈的目光,繼續構思自己的“作戰”計劃。
嗯,要找一個貴人提拔,轉運,這是關鍵。
得,現在先去“知己”吧,問問爹娘,我們家怎麽就破落了?複興的希望何在?
跟爹娘談了一下午的話,直到用過晚飯,陳湯才迴到了自己的屋子。
情況基本摸清了。
爹娘在詫異今天的陳湯如此孝順肯陪老人說話的同時,自然也免不了又諄諄教導,讓陳湯盡快走上光宗耀祖的康莊大道。
老人總是愛嘮叨,所以沒費什麽力氣,或者不用費力,很快就知道了父親常說的那一套。
原來咱老陳家,祖上也是闊過的。嗯,十七八代以前吧,也是春秋的一個諸侯國,甚至當過諸侯。但到了現在,無論如何都迴不去了。
隻有老父親,固執地等待看見陳家重現輝煌。
渾濁的雙眼一直盯著陳湯,讓人很容易想起上輩子的爺爺。
這雙眼睛,太像了。
可這是我爹啊,跟爺爺差著輩呢,怎麽就那麽老了?漢朝人,老得那麽快嗎?
父親好像發現了陳湯又不專心了,開始生氣,要陳湯認真聽。
聽啥啊,就是做出一副孝子賢孫的樣子,恭聽庭訓唄。
庭訓很簡單:既然病好了,都能到處瞎逛了,就趕緊去好好讀書,要是碰巧被昌邑王推薦成了“孝廉”或者“察廉”,咱們老陳家,可就邁出了複興祖業的第一步啦!
聽起來也不算難嘛,但是陳湯既然要製定作戰計劃,當然需要全盤了解對方的情況。
官府的情況。
現在叫朝廷。
朝廷究竟怎麽選拔官吏的?
不能直接問,那樣父親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生個病就病傻了?怎麽這些都不知道?
不是傻,是不懂。
陳湯巧妙地套話,套父親的話。
套話的技巧,前世給人算卦的時候,他就深得要領:隻要讓對方打開話匣子,自己需要的情報自然就流露出來了。
而讓對方打開話匣子的方法,當然就是吹捧對方。
現在把這一套用在父親身上了。
父親毫無察覺,反而對兒子今天的孝順頗為滿意,竟然來問自己這一生最光輝的時刻。
當即告訴陳湯,最光輝的時刻,當然就是當年被昌邑王推舉為“孝廉”,坐了公家的馬車,嗯,那可是公車,去到了首都長安!
一路上,真是萬眾矚目啊。
接下來就是口沫四濺,宣揚長安如何富庶,如何輝煌燦爛。
陳湯明白了,關鍵是要被推舉為孝廉。
不過慢著,推舉為這個什麽“孝廉”,就當上官了嗎?
父親眼神一暗,不情願地告訴陳湯,如果“策論”寫得好,當然會被皇帝即刻委以重任。不過,這種情況非常、非常罕見。
一般的呢?
也就是到郡縣,做個州縣長官的屬吏,也就是掾吏。
陳湯搜索了一下大腦,好像沒有父親做官、哪怕是掾吏的記憶。
當時心裏就明白了,暗暗好笑:父親大人,您那策論該多蹩腳啊,不會是最差一等吧?怎麽連個掾吏都沒撈上?看來那公車,恐怕也是白坐了。
這種話當然不能出口。
而父親在迴憶了自己一生中最自豪的時光以後,也把漢朝當官的途徑,絮絮叨叨都說了一遍。雖然完全不連貫不係統。
父親又不是作報告,能夠說全了,已經很厲害了。
陳湯不一樣,畢竟是前世做過少校參謀的,很快梳理清楚了:兩大捷徑,本來是符合陳湯急功好利心思的,但“任子”,是二千石官員推薦自個子孫的。而二千石,已經是軍長級別了。
換句話說,哪怕是熊師長,到了漢朝,也沒資格“任子”。
自己前世的那個少校營長,放到漢朝,根本不夠看。
這就是勳貴專有的特權嘛。
第二個捷徑,是“貲選”,這個更離譜,起步價四萬錢!封頂十萬錢!
陳湯打聽了家裏的經濟情況,每年兩千錢。
倒吸一口涼氣。
別說“貲選”還要外加什麽才能超異,還要禁止商人、贅婿等賤民參加“貲選”。隻說這買官的錢,家裏無論如何也交不起!
陳湯梳理的父親談話,另外兩條是彎路,不過不要裙帶關係,也不要錢。
一條,拜大儒鴻儒為師,學成之後,遊學京城,參加太學的“射策”,要是考中了,就能到朝廷裏當個郎官。要是考的一般,那還是州郡掾吏的命。
反正能做官。
第二條,進入郡國設立的官學,學成之後,升入京城的太學,拜五經博士為師,同樣通過“射策”,成為國家公務員。
陳湯梳理完父親的話,暗自對比一下,覺得還是父親的道路比較好,讓那個什麽昌邑王推薦,就可以直接進京城。
但是父親一句話就把陳湯的希望澆滅了。
父親當年可是在貢禹的門下讀書的,有這種鴻儒做先生,當然很快就得到了昌邑王推薦。
而現在,貢禹早病死了。
自己現在根本找不到振興家門的希望,連剛來到漢朝時想的從頭再來,也是幻想。
不由連連搖頭,從頭再來,可是現在了解情況之後才發現,根本沒可能!
掏出六個錢,試著算上一卦。
又想起貲選,至少要四萬錢。
唉,老老實實算卦吧,瞧瞧到底靈不靈?
虔誠,關鍵是虔誠!前世的爺爺說過,算卦一定要虔誠!
心無雜念,雙眼緊閉,將六個銅錢扔在桌麵上,這才顫顫兢兢睜開眼睛去看卦象:
三個反麵銅錢,三個正麵銅錢,上麵是個“兌”,下麵是個……坎!
我去!
上兌下坎澤水困!
竟然是個“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