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軟肋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湯知道,丙吉這種人,唯一的弱點,就是隻會操心國家大事。
這話說的,這不是一個大臣最大的優點嗎?
優點沒錯,但因為隻關心國家,那麽有句話叫做“當局者迷”,你把國家大事跟他一談,他立刻就上鉤。
其實很多人都這樣,說到他的長項,馬上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用句俗話,叫“搔到癢處”了。
哪怕你和他身份懸殊,甚至他本來對你很有成見,現在也會照說不誤,甚至還由此覺得你“孺子可教也”,從而慢慢改變對你的成見。
雖然不知道自己曾經被丙吉劃入另冊,成為“小人”,但從跟丙吉的接觸中,陳湯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而現在丙吉的行為,更加深了陳湯的認識。
“那麽,湯,你能否引路,讓我去看看昌邑王讀書的形象?”
陳湯本來以為光祿大夫之尊,不至於為了這麽件小事去較真的。
可丙吉不覺得這件事是小事。未來天子是明君還是昏君,就是該從細節上觀察。
這是小事嗎?是光祿大夫不該管的?
換成一般人聽丙吉這麽認死理,恐怕當場就慌了。
本來沒有的事,全自己瞎說的,現在人家要去驗證真相,你說你慌不慌?
陳湯不慌。
“若大夫有閑暇,小人自然引路。”
不怕被揭穿謊言?
不怕。
丙吉微微一笑:“正好午時無事,去看看嗣皇帝,商量進京之事,倒是合適。”
要的就是這句話。
得到了這句話,陳湯心中大喜。
好啊,進京之事,能有啥事?當然是昌邑王登基啊。
隻要丙吉與昌邑王說起此事,昌邑王那不高興壞了。
趕緊引路,與丙吉來到昌邑王的車駕前。
聽到王中尉啟稟,劉賀滿腦子糊塗。
嗯,這丙吉,還真是我的冤家對頭?
不對啊,劉福已經掉腦袋了,他,還想幹啥?
心裏一激靈——難道這家夥,真的要取消我的嗣皇帝?
那不能,我還有天子氣呢!
咦?陳湯呢?
王中尉說,陳湯與丙公一起過來的。
劉賀馬上又開始琢磨了。
有陳湯在,我的天子氣,那就是有人證的,跑不了。但是,陳湯怎麽跟丙吉一路過來了?
反正自己現在沒吃牛肉也沒喝酒,倒還不信了,你丙吉,還能扣本王什麽罪名?要真想說本王不像嗣皇帝,那麽陳湯就在旁邊,問問丙吉,那天子氣,像不像嗣皇帝了?
心中穩當了,沉著地走下馬車,果然看見丙吉和陳湯在一塊呢。
陳湯連忙對丙吉說:“丙公,瞅瞅,咱們王爺這氣度,嘿嘿,還真有點兒高祖爺斬白蛇的風範呢。看來,今天看《史記》,王爺是真看到心裏去啦。”
劉賀一愣。
什麽《史記》?斬白蛇?我讀《高祖本紀》了?
但他也是馬上反應過來,淡淡一笑:“湯,《高祖本紀》那是我最熟悉的一篇,不知看過多少迴了。今天嘛,隻是重新溫習一遍。怎麽,現在丙公也覺得,本王還是有些高祖的風範嗎?”
丙吉聽昌邑王這麽一說,才知道昌邑王還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而且,也很有做個明君的潛質啊。
連忙拱手說道:“先前丙吉愚昧,衝撞嗣皇帝,現在方知嗣皇帝果然不愧龍子龍孫,哎呀,漢祚綿延,百姓之福啊。”
昌邑王算是明白了,肯定是陳湯跟丙吉說自己苦讀《高祖本紀》,立誓為漢祚綿延貢獻力量,丙吉現在一口一個“嗣皇帝”,先前的氣焰已經蕩然無存,完全迴到了臣子的立場了。
嗬嗬,這陳湯,倒是會來事啊。
一下子解決了本王的心頭大患。
不由笑著看看陳湯,然後才對丙吉說道:“雖然如此,但也要丙公你們盡力協助,才能贏得國家昌盛啊。”
丙吉終於笑了起來:“昌邑王何必過謙,但有丙吉能夠效勞之處,豈敢推辭。”
陳湯一旁暗暗得意。
行了,這倆冤家,現在算是化解開了。隻是不知道,王爺會不會再給我賞賜?不過,即使沒有賞賜,以前說過的話,至少能兌現吧?
但接下來幾天,昌邑王卻根本沒提這件事。或許,在他看來,已經讓陳湯從奴隸變管家了,已經算皇恩浩蕩了。
陳湯也隻好把說和丙吉的功勞放在心底。
這天丙吉又來找王爺了。
“昌邑王容秉,今日行程,可至霸上,距長安已經不遠。是否請王爺換上‘斬衰(cui)’之服,以示莊重哀戚?”
劉賀不願意:“丙公!孝昭皇帝,是我的叔父輩吧?怎麽會用到斬衰了?”
斬衰的孝服,那可是父母去世才用的。
丙吉搖搖頭:“昌邑王如果留在昌邑,那麽當然穿‘大功’的孝服就行。但現在既然繼承了孝昭皇帝的江山,就是以孝昭皇帝為父,子承父業。如此說來,是該著斬衰之服,王爺以為呢?”
劉賀點了點頭,丙吉以為自己說服他了,可是劉賀下一句話讓他猝不及防:
“不錯,繼承了孝昭皇帝的江山,那也要等到本王登基以後嘛。登基以後,再著斬衰之服,丙公,是不是應該如此啊?”
丙吉很是無奈。
“昌邑王,這離登基不過數日,何苦如此糾結?”
說著看了一眼陳湯。
陳湯明白丙吉的意思,是要自己勸說王爺。
他更明白王爺不肯著斬衰之服,是因為那玩意實在不是人穿的衣服。那是用最粗的生麻布製成的,斷處外露還不收邊,意思就是孝子毫不掩飾自己的哀傷。
可是那最粗的生麻布,它紮人啊,穿著那玩意,渾身都是各種小刺紮的又麻又疼的感覺,酸爽入心!這誰願意穿?
真是親爹娘去世,那實在沒招,隻能穿。但現在崩逝的昭帝,論年齡隻比昌邑王大兩歲,論輩分也隻是叔叔輩,難怪昌邑王不肯穿斬衰。
那些粗生麻戳的全身又癢又疼的,陳湯都受不了,更別說昌邑王的細皮嫩肉了。
不理解,已經是孝子了,怎麽就以折磨孝子為樂嗎?
這幫漢朝人。
得了,現在丙吉看自己呢,很明顯要自己勸說王爺穿斬衰。
連忙拉著王爺走到一旁說:“王爺,難受一時,享受一世。小人覺得,劃得著。”
昌邑王聞言頓時醒悟過來。
是了,怎麽把登基大事給忘了。
唉,現在隻能由人折騰啊。
迴身走向丙吉:“丙公,我這人啊,向來就喜歡較真知道不?”
丙吉連忙含笑迴答:“明君都喜歡認真的。”
昌邑王聽了渾身舒服。瞧瞧,這還沒登基呢,咱已經有了明君的潛質了。
不過呢,當然也明白,丙吉不會白稱讚自己的,人家等著自己答應穿斬衰呢。
一咬牙:“行,本王這次,就從俗一迴,不去計較登基的日子,提前穿上斬衰,為孝昭皇帝服喪!”
丙吉大喜,一麵連連稱讚昌邑王識大體顧大局,一麵又看了一眼陳湯。
心中奇怪,不知道這家夥給昌邑王說了句什麽話,昌邑王居然馬上改變了態度。
嗯,這家夥。
腦子裏靈光一閃。
“對了,湯,那天我們去王府迎駕的時候,你在汶河橋上搬石墩子,那是幹嘛?”
這話說的,這不是一個大臣最大的優點嗎?
優點沒錯,但因為隻關心國家,那麽有句話叫做“當局者迷”,你把國家大事跟他一談,他立刻就上鉤。
其實很多人都這樣,說到他的長項,馬上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用句俗話,叫“搔到癢處”了。
哪怕你和他身份懸殊,甚至他本來對你很有成見,現在也會照說不誤,甚至還由此覺得你“孺子可教也”,從而慢慢改變對你的成見。
雖然不知道自己曾經被丙吉劃入另冊,成為“小人”,但從跟丙吉的接觸中,陳湯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而現在丙吉的行為,更加深了陳湯的認識。
“那麽,湯,你能否引路,讓我去看看昌邑王讀書的形象?”
陳湯本來以為光祿大夫之尊,不至於為了這麽件小事去較真的。
可丙吉不覺得這件事是小事。未來天子是明君還是昏君,就是該從細節上觀察。
這是小事嗎?是光祿大夫不該管的?
換成一般人聽丙吉這麽認死理,恐怕當場就慌了。
本來沒有的事,全自己瞎說的,現在人家要去驗證真相,你說你慌不慌?
陳湯不慌。
“若大夫有閑暇,小人自然引路。”
不怕被揭穿謊言?
不怕。
丙吉微微一笑:“正好午時無事,去看看嗣皇帝,商量進京之事,倒是合適。”
要的就是這句話。
得到了這句話,陳湯心中大喜。
好啊,進京之事,能有啥事?當然是昌邑王登基啊。
隻要丙吉與昌邑王說起此事,昌邑王那不高興壞了。
趕緊引路,與丙吉來到昌邑王的車駕前。
聽到王中尉啟稟,劉賀滿腦子糊塗。
嗯,這丙吉,還真是我的冤家對頭?
不對啊,劉福已經掉腦袋了,他,還想幹啥?
心裏一激靈——難道這家夥,真的要取消我的嗣皇帝?
那不能,我還有天子氣呢!
咦?陳湯呢?
王中尉說,陳湯與丙公一起過來的。
劉賀馬上又開始琢磨了。
有陳湯在,我的天子氣,那就是有人證的,跑不了。但是,陳湯怎麽跟丙吉一路過來了?
反正自己現在沒吃牛肉也沒喝酒,倒還不信了,你丙吉,還能扣本王什麽罪名?要真想說本王不像嗣皇帝,那麽陳湯就在旁邊,問問丙吉,那天子氣,像不像嗣皇帝了?
心中穩當了,沉著地走下馬車,果然看見丙吉和陳湯在一塊呢。
陳湯連忙對丙吉說:“丙公,瞅瞅,咱們王爺這氣度,嘿嘿,還真有點兒高祖爺斬白蛇的風範呢。看來,今天看《史記》,王爺是真看到心裏去啦。”
劉賀一愣。
什麽《史記》?斬白蛇?我讀《高祖本紀》了?
但他也是馬上反應過來,淡淡一笑:“湯,《高祖本紀》那是我最熟悉的一篇,不知看過多少迴了。今天嘛,隻是重新溫習一遍。怎麽,現在丙公也覺得,本王還是有些高祖的風範嗎?”
丙吉聽昌邑王這麽一說,才知道昌邑王還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而且,也很有做個明君的潛質啊。
連忙拱手說道:“先前丙吉愚昧,衝撞嗣皇帝,現在方知嗣皇帝果然不愧龍子龍孫,哎呀,漢祚綿延,百姓之福啊。”
昌邑王算是明白了,肯定是陳湯跟丙吉說自己苦讀《高祖本紀》,立誓為漢祚綿延貢獻力量,丙吉現在一口一個“嗣皇帝”,先前的氣焰已經蕩然無存,完全迴到了臣子的立場了。
嗬嗬,這陳湯,倒是會來事啊。
一下子解決了本王的心頭大患。
不由笑著看看陳湯,然後才對丙吉說道:“雖然如此,但也要丙公你們盡力協助,才能贏得國家昌盛啊。”
丙吉終於笑了起來:“昌邑王何必過謙,但有丙吉能夠效勞之處,豈敢推辭。”
陳湯一旁暗暗得意。
行了,這倆冤家,現在算是化解開了。隻是不知道,王爺會不會再給我賞賜?不過,即使沒有賞賜,以前說過的話,至少能兌現吧?
但接下來幾天,昌邑王卻根本沒提這件事。或許,在他看來,已經讓陳湯從奴隸變管家了,已經算皇恩浩蕩了。
陳湯也隻好把說和丙吉的功勞放在心底。
這天丙吉又來找王爺了。
“昌邑王容秉,今日行程,可至霸上,距長安已經不遠。是否請王爺換上‘斬衰(cui)’之服,以示莊重哀戚?”
劉賀不願意:“丙公!孝昭皇帝,是我的叔父輩吧?怎麽會用到斬衰了?”
斬衰的孝服,那可是父母去世才用的。
丙吉搖搖頭:“昌邑王如果留在昌邑,那麽當然穿‘大功’的孝服就行。但現在既然繼承了孝昭皇帝的江山,就是以孝昭皇帝為父,子承父業。如此說來,是該著斬衰之服,王爺以為呢?”
劉賀點了點頭,丙吉以為自己說服他了,可是劉賀下一句話讓他猝不及防:
“不錯,繼承了孝昭皇帝的江山,那也要等到本王登基以後嘛。登基以後,再著斬衰之服,丙公,是不是應該如此啊?”
丙吉很是無奈。
“昌邑王,這離登基不過數日,何苦如此糾結?”
說著看了一眼陳湯。
陳湯明白丙吉的意思,是要自己勸說王爺。
他更明白王爺不肯著斬衰之服,是因為那玩意實在不是人穿的衣服。那是用最粗的生麻布製成的,斷處外露還不收邊,意思就是孝子毫不掩飾自己的哀傷。
可是那最粗的生麻布,它紮人啊,穿著那玩意,渾身都是各種小刺紮的又麻又疼的感覺,酸爽入心!這誰願意穿?
真是親爹娘去世,那實在沒招,隻能穿。但現在崩逝的昭帝,論年齡隻比昌邑王大兩歲,論輩分也隻是叔叔輩,難怪昌邑王不肯穿斬衰。
那些粗生麻戳的全身又癢又疼的,陳湯都受不了,更別說昌邑王的細皮嫩肉了。
不理解,已經是孝子了,怎麽就以折磨孝子為樂嗎?
這幫漢朝人。
得了,現在丙吉看自己呢,很明顯要自己勸說王爺穿斬衰。
連忙拉著王爺走到一旁說:“王爺,難受一時,享受一世。小人覺得,劃得著。”
昌邑王聞言頓時醒悟過來。
是了,怎麽把登基大事給忘了。
唉,現在隻能由人折騰啊。
迴身走向丙吉:“丙公,我這人啊,向來就喜歡較真知道不?”
丙吉連忙含笑迴答:“明君都喜歡認真的。”
昌邑王聽了渾身舒服。瞧瞧,這還沒登基呢,咱已經有了明君的潛質了。
不過呢,當然也明白,丙吉不會白稱讚自己的,人家等著自己答應穿斬衰呢。
一咬牙:“行,本王這次,就從俗一迴,不去計較登基的日子,提前穿上斬衰,為孝昭皇帝服喪!”
丙吉大喜,一麵連連稱讚昌邑王識大體顧大局,一麵又看了一眼陳湯。
心中奇怪,不知道這家夥給昌邑王說了句什麽話,昌邑王居然馬上改變了態度。
嗯,這家夥。
腦子裏靈光一閃。
“對了,湯,那天我們去王府迎駕的時候,你在汶河橋上搬石墩子,那是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