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直言不諱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步,就是不慌不忙地啟奏太後。
“太後,小臣其實還有一個轉運的法子沒說。”
太後盯著陳湯:“說吧。”
與太後迫切的眼神一碰,陳湯趕緊縮迴自己的眼光。
繼續忽悠吧。
“這個法子,就是……”
陳湯猶豫了一下,沒有再說。
算是欲擒故縱吧。
太後畢竟年輕,馬上不耐煩了。
“有什麽話,直接說!”
陳湯裝作很是為難:“如此,敢請太後恕臣直言不諱。”
還“直言不諱”?太後暗暗好笑:“好,本宮恕你無罪,且看你怎生直言不諱?”
太後當然有充足的底氣,不怕陳湯敢說出什麽曖昧的話來。事實上,隻要不過分,曖昧一點,倒也有趣,畢竟是個活生生的男人嘛,敢對自己說點曖昧的話,也算稀罕。
起碼不像別的男人,見了自己,隻有畏懼的份。
本宮也是個女人好吧!
但陳湯的話讓太後有些哭笑不得。
“太後,小臣的意思,轉運可以從《道德經》裏頭找法子。”
太後相當無奈。
這句話果然是直言不諱,隻是與自己猜測的曖昧,相去十萬八千裏。
自從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之後,《道德經》作為道家的經卷,自然屬於罷黜之列。陳湯向太後推薦這本書,的確是一種犯禁。
太後苦笑。
看來普天下的男人,包括陳湯,再沒一人敢向自己說些風言風語了。
那就算了,聽陳湯接下來怎麽解釋吧。
“《道德經》能轉運?這倒是稀罕了。湯,你盡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本宮並不怪罪於你。其實,武帝爺罷黜百家,隻不過是讓士子們不要研究這些於國家無用的學說,倒也不是連提都不準提。武帝爺那麽聖明,哪裏會效仿秦始皇焚書坑儒?”
陳湯其實也知道漢朝罷黜百家,僅僅是五經博士在“射策”命題時,隻在儒家經典範圍之內命題。所以士子研習百家著述,對於“射策”考試毫無用處,隻能荒廢光陰。
其實五經博士和他們的弟子,也隻知道儒家經典,誰去研讀什麽《道德經》?
陳湯之所以製造這麽一個插曲,其實還是為了拖延時間。在太後琢磨陳湯是否要說出什麽“大不敬”的曖昧話語時,陳湯腦子飛快運轉,終於想起了一句:
“太後既然如此聖明,臣就直說了。”
太後微微點頭:剛才說“直言不諱”,就讓本宮瞎想一通。現在你要“直說”,倒是要看看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陳湯開始忽悠:“太後,臣倒是涉獵過《道德經》,對第七十一章的‘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這兩句,頗有感悟。”
太後也有些懵,畢竟這經書裏頭的話,你這麽直接扔出來,誰懂?
不過太後還是很鎮定的:“哦?有何感悟?”
自己不懂沒關係,問他就是了。
陳湯馬上說道:“知不知尚矣,是說雖然知道了,但還是認為自己屬於無知的境地,老子說,這是最上等的見識。而不知道大道何在,卻偏以為自己已經明白了,那就是有病,得抓緊時間吃藥。”
太後明白了:“嗯,這是說學無止境,不可驕傲自滿。如果不懂裝懂,那就是腦子有病了。”
陳湯連忙吹捧:“太後果然英明通達,臣佩服不已。”
太後對陳湯的吹捧充耳不聞:“但是,這兩句話說的是一個治學態度,與本宮的轉運,有何關係?”
陳湯心裏好笑,太後現在簡直是一頭鑽進轉運的迷宮裏,滿心都是想如何找到出口。
“太後,臣倒是覺得,太後已經到了‘知不知尚矣’,到了最高境界了。”
太後不大明白:“直說。”
陳湯趕緊迴答:“太後本來已經轉運了,但卻‘不知’。豈不是‘尚矣’?”
太後盯著陳湯:“你說本宮已經轉運了?如何得知?”
陳湯看了太後一眼:“臣還是直言不諱?”
太後有些煩了:“快說。”
陳湯連忙說道:“臣初見太後之時,太後眉蹙春山,凝睇沉思,端莊素雅,似有無盡悲傷,神色不愉,心頭難消塊壘,臣心中暗暗尋思,果然是個深宮寡婦啊。”
太後聽他說話毫無忌諱,不由嗬斥:“放肆!”
陳湯連忙匍匐:“臣剛才說了,將要直言不諱的。”
太後還是餘怒未消:“直言不諱,你也不可……不可如此大膽!”
陳湯心裏好笑:哼,就是要你生氣,你一旦惱怒,氣血上衝,你腦袋瓜就不清爽了,我才好繼續忽悠呢。
嘴裏卻表現的惶恐至極:“臣無禮,臣大膽,臣該死!”
太後訓斥之後,卻想到陳湯所說,除了直言不諱之外,其實並沒說錯。那時候先帝去世不久,自己當然是深宮寡婦。
隻是這句話實在太難聽了。
“算了,恕你無罪,接著說。”
“臣不敢說了。”
“哼,你膽子大得很,還有你不敢說的?”
“太後恕罪,小臣隻是想告訴太後為何已經到了‘知不知’的境地,可是話才出口,就已經觸犯了禁忌,所以臣實在不敢往下說了。”
聽陳湯這麽說,太後忍不住琢磨,陳湯啥意思啊?他下麵的話,會比“深宮寡婦”更難聽?那還要不要聽呢?
決定繼續聽下去。
倒要聽聽他怎麽說,自己已經轉運了?
簡直胡說。
“湯,你先把話說完。”
“臣不敢冒瀆太後。”
“哼,本宮讓你說,你就說!是否冒瀆了本宮,待你說完,本宮自有分辨。若是果然無禮之極,那別說校尉,你連期門令也別做了!甚至,直接送你五十大板,逐出宮外!”
陳湯苦著臉:“那太後,臣不說可以嗎?”
“不行!”
陳湯閉著嘴。
太後一時間沒了主意。
這家夥還真不說話了。
他究竟要說多難聽的話啊?本宮倒是不想聽那些難聽的話,隻是,為何他說本宮已經轉運?
偏偏這家夥,現在死活不開口。
“湯,你隻管說來,如果說的確實有理,本宮還是會讓大將軍給你做校尉的。哼,靠一條舌頭取得校尉職位,本朝你還是第一人呢。”
聽說有“校尉”的獎賞,陳湯眼睛一亮。
看來太後今天要玩真的啊,剛才說過的話,現在居然又提一次。
“太後,小臣當然想做校尉,光宗耀祖,振興陳家。不過,要說衝撞了太後,還望太後多多饒恕。”
聽陳湯終於要說自己如何轉運了,太後馬上豎起耳朵。
“說吧。”
“太後,小臣其實還有一個轉運的法子沒說。”
太後盯著陳湯:“說吧。”
與太後迫切的眼神一碰,陳湯趕緊縮迴自己的眼光。
繼續忽悠吧。
“這個法子,就是……”
陳湯猶豫了一下,沒有再說。
算是欲擒故縱吧。
太後畢竟年輕,馬上不耐煩了。
“有什麽話,直接說!”
陳湯裝作很是為難:“如此,敢請太後恕臣直言不諱。”
還“直言不諱”?太後暗暗好笑:“好,本宮恕你無罪,且看你怎生直言不諱?”
太後當然有充足的底氣,不怕陳湯敢說出什麽曖昧的話來。事實上,隻要不過分,曖昧一點,倒也有趣,畢竟是個活生生的男人嘛,敢對自己說點曖昧的話,也算稀罕。
起碼不像別的男人,見了自己,隻有畏懼的份。
本宮也是個女人好吧!
但陳湯的話讓太後有些哭笑不得。
“太後,小臣的意思,轉運可以從《道德經》裏頭找法子。”
太後相當無奈。
這句話果然是直言不諱,隻是與自己猜測的曖昧,相去十萬八千裏。
自從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之後,《道德經》作為道家的經卷,自然屬於罷黜之列。陳湯向太後推薦這本書,的確是一種犯禁。
太後苦笑。
看來普天下的男人,包括陳湯,再沒一人敢向自己說些風言風語了。
那就算了,聽陳湯接下來怎麽解釋吧。
“《道德經》能轉運?這倒是稀罕了。湯,你盡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本宮並不怪罪於你。其實,武帝爺罷黜百家,隻不過是讓士子們不要研究這些於國家無用的學說,倒也不是連提都不準提。武帝爺那麽聖明,哪裏會效仿秦始皇焚書坑儒?”
陳湯其實也知道漢朝罷黜百家,僅僅是五經博士在“射策”命題時,隻在儒家經典範圍之內命題。所以士子研習百家著述,對於“射策”考試毫無用處,隻能荒廢光陰。
其實五經博士和他們的弟子,也隻知道儒家經典,誰去研讀什麽《道德經》?
陳湯之所以製造這麽一個插曲,其實還是為了拖延時間。在太後琢磨陳湯是否要說出什麽“大不敬”的曖昧話語時,陳湯腦子飛快運轉,終於想起了一句:
“太後既然如此聖明,臣就直說了。”
太後微微點頭:剛才說“直言不諱”,就讓本宮瞎想一通。現在你要“直說”,倒是要看看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陳湯開始忽悠:“太後,臣倒是涉獵過《道德經》,對第七十一章的‘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這兩句,頗有感悟。”
太後也有些懵,畢竟這經書裏頭的話,你這麽直接扔出來,誰懂?
不過太後還是很鎮定的:“哦?有何感悟?”
自己不懂沒關係,問他就是了。
陳湯馬上說道:“知不知尚矣,是說雖然知道了,但還是認為自己屬於無知的境地,老子說,這是最上等的見識。而不知道大道何在,卻偏以為自己已經明白了,那就是有病,得抓緊時間吃藥。”
太後明白了:“嗯,這是說學無止境,不可驕傲自滿。如果不懂裝懂,那就是腦子有病了。”
陳湯連忙吹捧:“太後果然英明通達,臣佩服不已。”
太後對陳湯的吹捧充耳不聞:“但是,這兩句話說的是一個治學態度,與本宮的轉運,有何關係?”
陳湯心裏好笑,太後現在簡直是一頭鑽進轉運的迷宮裏,滿心都是想如何找到出口。
“太後,臣倒是覺得,太後已經到了‘知不知尚矣’,到了最高境界了。”
太後不大明白:“直說。”
陳湯趕緊迴答:“太後本來已經轉運了,但卻‘不知’。豈不是‘尚矣’?”
太後盯著陳湯:“你說本宮已經轉運了?如何得知?”
陳湯看了太後一眼:“臣還是直言不諱?”
太後有些煩了:“快說。”
陳湯連忙說道:“臣初見太後之時,太後眉蹙春山,凝睇沉思,端莊素雅,似有無盡悲傷,神色不愉,心頭難消塊壘,臣心中暗暗尋思,果然是個深宮寡婦啊。”
太後聽他說話毫無忌諱,不由嗬斥:“放肆!”
陳湯連忙匍匐:“臣剛才說了,將要直言不諱的。”
太後還是餘怒未消:“直言不諱,你也不可……不可如此大膽!”
陳湯心裏好笑:哼,就是要你生氣,你一旦惱怒,氣血上衝,你腦袋瓜就不清爽了,我才好繼續忽悠呢。
嘴裏卻表現的惶恐至極:“臣無禮,臣大膽,臣該死!”
太後訓斥之後,卻想到陳湯所說,除了直言不諱之外,其實並沒說錯。那時候先帝去世不久,自己當然是深宮寡婦。
隻是這句話實在太難聽了。
“算了,恕你無罪,接著說。”
“臣不敢說了。”
“哼,你膽子大得很,還有你不敢說的?”
“太後恕罪,小臣隻是想告訴太後為何已經到了‘知不知’的境地,可是話才出口,就已經觸犯了禁忌,所以臣實在不敢往下說了。”
聽陳湯這麽說,太後忍不住琢磨,陳湯啥意思啊?他下麵的話,會比“深宮寡婦”更難聽?那還要不要聽呢?
決定繼續聽下去。
倒要聽聽他怎麽說,自己已經轉運了?
簡直胡說。
“湯,你先把話說完。”
“臣不敢冒瀆太後。”
“哼,本宮讓你說,你就說!是否冒瀆了本宮,待你說完,本宮自有分辨。若是果然無禮之極,那別說校尉,你連期門令也別做了!甚至,直接送你五十大板,逐出宮外!”
陳湯苦著臉:“那太後,臣不說可以嗎?”
“不行!”
陳湯閉著嘴。
太後一時間沒了主意。
這家夥還真不說話了。
他究竟要說多難聽的話啊?本宮倒是不想聽那些難聽的話,隻是,為何他說本宮已經轉運?
偏偏這家夥,現在死活不開口。
“湯,你隻管說來,如果說的確實有理,本宮還是會讓大將軍給你做校尉的。哼,靠一條舌頭取得校尉職位,本朝你還是第一人呢。”
聽說有“校尉”的獎賞,陳湯眼睛一亮。
看來太後今天要玩真的啊,剛才說過的話,現在居然又提一次。
“太後,小臣當然想做校尉,光宗耀祖,振興陳家。不過,要說衝撞了太後,還望太後多多饒恕。”
聽陳湯終於要說自己如何轉運了,太後馬上豎起耳朵。
“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