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母後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皇帝有些動心,陳湯感覺這是個機會。
如果能夠說服皇帝采用自己的計策去逐步削弱霍家的勢力,那麽自己就可以擺脫“美男計”那個危險任務了。
那可是會掉腦袋的差使!
雖然自己有時候也會想幹脆死了,讓生命氣息返迴河泊村,這樣的話,再度返迴鬆山前線,在攻打辛高地之前,無論如何也要阻攔覃小雨。
但萬一迴不到河泊村,迴不到前世呢?
我去,這種事情,誰有把握啊?
所以,最好皇帝還是采用官場上的做法,什麽從中央到地方,什麽明升暗降,什麽用政權換兵權,不管哪一種了,隻要不讓我去冒那種殺頭的風險。
皇帝點頭了。
“湯,你這個辦法,也有可取之處。”
陳湯不敢開口,心裏卻說,您就別客氣了,全部拿走好了,幹嘛才取一部分?
皇帝站起身又想了想:“甚好,你獻上的計策,朕自然斟酌使用。不過朕給你的使命,你必須盡快完成!”
陳湯一愣。
啊?我都出了這麽高級的計策了,皇帝你還舍得讓我去送命冒險?
偷眼看了一眼皇帝,感覺皇帝沒跟自己開玩笑。
明白了,隻要能削弱甚至打倒霍光的計策,皇帝都會接受。
但卻不會一條腿走路。
肯定要兩條腿走路,就皇帝對霍光的痛恨之情,隻怕他情願效仿螃蟹走路呢。
八條腿,帶勁吧?
結果變成橫行了。
眼看皇帝不會撤銷給自己的旨意,陳湯隻好怏怏謝恩,離開了未央宮。
心裏暗暗考慮,聖旨已經不容置疑了,那就隻能想法子,完成了聖旨,同時又保住自己的腦袋。
自己問自己,這個腦袋會被誰砍掉?大將軍還是皇帝?
當然是大將軍。
那,猛然頭腦中閃過一道亮光。
如果我投奔大將軍,他還會砍我頭嗎?
投入霍家陣營,自己的性命應該有所保障了,但是,這不是不忠了嗎?
還會得到昭君讚許嗎?
想到昭君,陳湯心裏又是一陣酸楚。
唉,我那純潔崇高的愛情啊,就這麽凋謝了。
算了,還是先考慮自己的小命吧:跟著皇帝跑,風險實在太大。如果投入大將軍營壘,雖然有不忠之名,但是腦袋卻安穩了許多。
所以,那麽多朝臣、武將,都紛紛投奔大將軍,不就是要保住性命嗎?
當然,還有機會升官。
走向長信殿的時候,陳湯又想起另一個辦法。
嗯,不妨試試。
聽說期門令請見,太後沒有讓尚儀去帶人,而是叫尚食去帶進來。
就喜歡看這對冤家見麵的尷尬勁。
昭君果然還是麵容如冰,完全是程式化地帶著陳湯來見太後。
陳湯心中憋悶,心想昭君你等著啊,別急著甩臉子,等祖公打好這一仗,看你到時候會不會跪著哭著求祖公。
有本事的,你給祖公一直憋到底!
心裏發著狠,臉上帶著笑。
麵見太後,可不能用陰冷的眼光。
小心太後給你來個絕的,那時候就真是“動悔有悔”了。
太後的聲音很平淡:“湯,你不是才返迴未央宮嗎,怎麽又迴長樂宮了?你那麽喜歡長樂宮,要不要本宮給鄧將軍說說,讓你來長樂宮執勤好了。”
太後說的鄧將軍,就是長樂宮衛尉鄧廣漢,也是霍光的女婿之一。
關門禮的時候,鄧廣漢就是太後的姨丈,屬於長輩。
陳湯心裏好笑。
太後你現在心情平靜是吧?我馬上給你心裏掀起軒然大波!
“太後,今天的宣室殿事件,竟然一無所知?不可能吧?”
宣室殿的衝突才剛結束,太後還真是毫不知情。
皺著眉:“你就是喜歡大驚小怪。宣室殿又怎麽啦?”
陳湯心中高興:太後還不知道這件大事!那自己就大有騰挪空間了。
“太後真不知道?今天大將軍在宣室殿,跟皇帝發生了激烈衝突啊!”
太後也吃了一驚:“劇烈衝突?你可不許胡說啊,大將軍向來知禮守法,怎麽會與皇帝當麵衝突?”
太後覺得,雖然兩人不對付,但也是肚皮官司,怎麽會在宣室殿這種重要場所公開衝突?
陳湯馬上先指責皇帝兩句:“大將軍固然知禮守法,但他覺得皇帝有違禮製國法啊!這不,兩邊就吵起來了!後來也不知怎麽迴事,朝中重臣全都跑來了!好家夥,那陣仗!”
一邊說,一邊心裏默默表示對皇帝的歉意。
沒法子,要想讓太後聽下去,隻能先指責皇帝兩句。
太後的眉頭蹙起來了。
陳湯的話,好像有比較大的可信性。
就皇帝那樣常常不守規矩,現在做出什麽違背禮製的事情,也不稀罕。
否則,大將軍何至於與皇帝當麵爭執?
“說說看,皇帝又做什麽了?”
陳湯連忙把宣室殿的衝突,一五一十告訴了太後。
太後沉默了。
從禮製上說,皇上宣稱的“孝子皇帝”,當然不允許。
自己就是皇帝的母後!但自己與劉髆,怎麽也不是夫妻!
大將軍主張皇帝的父親是先皇昭帝,這並沒有問題。
問題是,皇帝今天的表現,明顯也不想把自己當母後。
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可以說後患無窮。
現在有大將軍撐腰,皇帝還拿自己無可奈何,但是以後呢?大將軍畢竟是自己的祖父輩,很明顯要走在自己前頭的。那時候,沒有了大將軍,皇帝又不把自己當母後,自己這寡婦生涯,不是更淒涼了嗎?
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結論當然也不一樣。
太後考慮的,就完全是一旦沒了大將軍,自己的人生如何度過?
不由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前,又去看院子裏的景致了。
心裏卻在想著,看來,自己還是有些疏忽了,忘記考慮皇帝的感受了。
君臨天下的皇帝卻要管一個年齡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女人叫娘,拿腳後跟想都能想到皇帝對這件事有多膩煩。
而他的親生父母,卻變成了伯父伯母。
皇帝該有多憋屈、多憤怒?
皇帝對此必然耿耿於懷,那大將軍百年之後,自己會過上什麽日子?
或者,自己應該考慮一下,改善與皇帝的關係?
嗯,這個是很必要並且很迫切的事。
轉頭看看恭敬侍立的陳湯,緩緩迴去坐下,突然問道:
“湯,皇帝說到本宮了嗎?”
陳湯愣了一下。
怎麽迴答?說皇帝要我博取太後的青睞?
不能這麽說。那麽應該……
如果能夠說服皇帝采用自己的計策去逐步削弱霍家的勢力,那麽自己就可以擺脫“美男計”那個危險任務了。
那可是會掉腦袋的差使!
雖然自己有時候也會想幹脆死了,讓生命氣息返迴河泊村,這樣的話,再度返迴鬆山前線,在攻打辛高地之前,無論如何也要阻攔覃小雨。
但萬一迴不到河泊村,迴不到前世呢?
我去,這種事情,誰有把握啊?
所以,最好皇帝還是采用官場上的做法,什麽從中央到地方,什麽明升暗降,什麽用政權換兵權,不管哪一種了,隻要不讓我去冒那種殺頭的風險。
皇帝點頭了。
“湯,你這個辦法,也有可取之處。”
陳湯不敢開口,心裏卻說,您就別客氣了,全部拿走好了,幹嘛才取一部分?
皇帝站起身又想了想:“甚好,你獻上的計策,朕自然斟酌使用。不過朕給你的使命,你必須盡快完成!”
陳湯一愣。
啊?我都出了這麽高級的計策了,皇帝你還舍得讓我去送命冒險?
偷眼看了一眼皇帝,感覺皇帝沒跟自己開玩笑。
明白了,隻要能削弱甚至打倒霍光的計策,皇帝都會接受。
但卻不會一條腿走路。
肯定要兩條腿走路,就皇帝對霍光的痛恨之情,隻怕他情願效仿螃蟹走路呢。
八條腿,帶勁吧?
結果變成橫行了。
眼看皇帝不會撤銷給自己的旨意,陳湯隻好怏怏謝恩,離開了未央宮。
心裏暗暗考慮,聖旨已經不容置疑了,那就隻能想法子,完成了聖旨,同時又保住自己的腦袋。
自己問自己,這個腦袋會被誰砍掉?大將軍還是皇帝?
當然是大將軍。
那,猛然頭腦中閃過一道亮光。
如果我投奔大將軍,他還會砍我頭嗎?
投入霍家陣營,自己的性命應該有所保障了,但是,這不是不忠了嗎?
還會得到昭君讚許嗎?
想到昭君,陳湯心裏又是一陣酸楚。
唉,我那純潔崇高的愛情啊,就這麽凋謝了。
算了,還是先考慮自己的小命吧:跟著皇帝跑,風險實在太大。如果投入大將軍營壘,雖然有不忠之名,但是腦袋卻安穩了許多。
所以,那麽多朝臣、武將,都紛紛投奔大將軍,不就是要保住性命嗎?
當然,還有機會升官。
走向長信殿的時候,陳湯又想起另一個辦法。
嗯,不妨試試。
聽說期門令請見,太後沒有讓尚儀去帶人,而是叫尚食去帶進來。
就喜歡看這對冤家見麵的尷尬勁。
昭君果然還是麵容如冰,完全是程式化地帶著陳湯來見太後。
陳湯心中憋悶,心想昭君你等著啊,別急著甩臉子,等祖公打好這一仗,看你到時候會不會跪著哭著求祖公。
有本事的,你給祖公一直憋到底!
心裏發著狠,臉上帶著笑。
麵見太後,可不能用陰冷的眼光。
小心太後給你來個絕的,那時候就真是“動悔有悔”了。
太後的聲音很平淡:“湯,你不是才返迴未央宮嗎,怎麽又迴長樂宮了?你那麽喜歡長樂宮,要不要本宮給鄧將軍說說,讓你來長樂宮執勤好了。”
太後說的鄧將軍,就是長樂宮衛尉鄧廣漢,也是霍光的女婿之一。
關門禮的時候,鄧廣漢就是太後的姨丈,屬於長輩。
陳湯心裏好笑。
太後你現在心情平靜是吧?我馬上給你心裏掀起軒然大波!
“太後,今天的宣室殿事件,竟然一無所知?不可能吧?”
宣室殿的衝突才剛結束,太後還真是毫不知情。
皺著眉:“你就是喜歡大驚小怪。宣室殿又怎麽啦?”
陳湯心中高興:太後還不知道這件大事!那自己就大有騰挪空間了。
“太後真不知道?今天大將軍在宣室殿,跟皇帝發生了激烈衝突啊!”
太後也吃了一驚:“劇烈衝突?你可不許胡說啊,大將軍向來知禮守法,怎麽會與皇帝當麵衝突?”
太後覺得,雖然兩人不對付,但也是肚皮官司,怎麽會在宣室殿這種重要場所公開衝突?
陳湯馬上先指責皇帝兩句:“大將軍固然知禮守法,但他覺得皇帝有違禮製國法啊!這不,兩邊就吵起來了!後來也不知怎麽迴事,朝中重臣全都跑來了!好家夥,那陣仗!”
一邊說,一邊心裏默默表示對皇帝的歉意。
沒法子,要想讓太後聽下去,隻能先指責皇帝兩句。
太後的眉頭蹙起來了。
陳湯的話,好像有比較大的可信性。
就皇帝那樣常常不守規矩,現在做出什麽違背禮製的事情,也不稀罕。
否則,大將軍何至於與皇帝當麵爭執?
“說說看,皇帝又做什麽了?”
陳湯連忙把宣室殿的衝突,一五一十告訴了太後。
太後沉默了。
從禮製上說,皇上宣稱的“孝子皇帝”,當然不允許。
自己就是皇帝的母後!但自己與劉髆,怎麽也不是夫妻!
大將軍主張皇帝的父親是先皇昭帝,這並沒有問題。
問題是,皇帝今天的表現,明顯也不想把自己當母後。
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可以說後患無窮。
現在有大將軍撐腰,皇帝還拿自己無可奈何,但是以後呢?大將軍畢竟是自己的祖父輩,很明顯要走在自己前頭的。那時候,沒有了大將軍,皇帝又不把自己當母後,自己這寡婦生涯,不是更淒涼了嗎?
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結論當然也不一樣。
太後考慮的,就完全是一旦沒了大將軍,自己的人生如何度過?
不由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前,又去看院子裏的景致了。
心裏卻在想著,看來,自己還是有些疏忽了,忘記考慮皇帝的感受了。
君臨天下的皇帝卻要管一個年齡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女人叫娘,拿腳後跟想都能想到皇帝對這件事有多膩煩。
而他的親生父母,卻變成了伯父伯母。
皇帝該有多憋屈、多憤怒?
皇帝對此必然耿耿於懷,那大將軍百年之後,自己會過上什麽日子?
或者,自己應該考慮一下,改善與皇帝的關係?
嗯,這個是很必要並且很迫切的事。
轉頭看看恭敬侍立的陳湯,緩緩迴去坐下,突然問道:
“湯,皇帝說到本宮了嗎?”
陳湯愣了一下。
怎麽迴答?說皇帝要我博取太後的青睞?
不能這麽說。那麽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