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定風波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賀有些著急,決定自己來展開論述,不用陳湯來講了。
“湯你的意思,朕完全知曉。讓百姓們謹遵孝道,是父為子綱的意思,如此則家家和睦,自然天子可垂拱而治,國泰民安。但重點在於,君為臣綱,否則國將不國!”
還忍不住看了霍光一眼。
霍光沒理皇帝,等著聽陳湯講他的“孝道”。
陳湯滿臉笑容:“果然還是天子天縱英明,臣的話,陛下講的清清楚楚。”
聽見陳湯讚頌自己英明,皇帝也甚是得意,甚至有空去聽聽殿外的雷聲,有些失望,現在沒有打雷了。
霍光很是沉得住氣,要等陳湯把話說完。現在皇帝得意,但是陳湯剛才明明說皇帝有一件罪過的,且聽他說說,皇帝究竟是什麽罪過?
陳湯拿著“孝”字做文章,這罪名,應該在“孝道”上。
陳湯下麵的話,證實了霍光的猜測:
“隻是小臣愚昧,想問陛下,是否晨昏定省都去長樂宮參拜太後?以小臣所知,似乎並未!陛下,小臣固然無知,但私心以為,若陛下果然要貫徹孝道,就該率先垂範,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劉賀臉色一變。
這個湯,還真是給朕找了一條罪名!
那個政治倫理上的小太後,年紀比朕還小,這“母後”兩字,朕怎麽說得出口!
晨昏定省?你一家去晨昏!
所以,皇帝別說每天去問安了,登基以後,長樂宮他是一次都沒去過!
現在被陳湯當眾揭露出來,皇帝心頭不由翻卷起一陣惱怒。
但人家說的是事實啊,自己的確沒去長樂宮,的確有虧孝道。
怎麽辦?
聽見陳湯果然找到了皇帝的罪名,霍光心中很是暢快。
不錯,湯這個人,還真是不辜負我的期待。
看看皇帝,現在顯然很是狼狽,不知如何迴答。那麽我來幫你吧。
“陛下,期門令湯莽撞無禮,理應逐出大殿!”
這個坑挖得蠻漂亮。
乍一聽,大將軍是在維護皇帝的尊嚴,斥責陳湯無禮,要求懲罰他,似乎在幫皇帝鞏固權威。
可是,你要真聽了大將軍的話,把陳湯逐出大殿,群臣怎麽看?天下人怎麽議論?
當然是譴責皇帝心胸狹隘,別人據實指出了他的禮法錯誤,他居然命武士將其逐出大殿!
聽不進忠臣直諫,這不是昏君也得是暴君啊?
跟桀紂相去不遠了吧!
劉賀對大將軍的話,本能有一種排斥心理,所以馬上反應了過來:對陳湯這番話,朕還真不能訓斥打壓,否則拒絕納諫的罪名,可就牢牢嵌在自己腦袋上了!
心裏倒吸一口涼氣。
這霍光,挖坑老手啊。
平息一下心中的怨氣,換上一副誠懇的笑容。
“大將軍不必操之過急。湯所言,雖然有違逆君臣之道,但也是忠言進諫嘛,理該獎勵!頒旨!期門令陳湯,改任步兵校尉,賞賜綢緞十匹!”
步兵校尉這個軍職,大將軍早就給了陳湯了,現在皇帝來個順水人情。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朝廷當眾宣布這種任命。
要是被大將軍當眾拒絕,那天子威儀何在?
陳湯趕緊謝恩。
心裏長舒一口氣,總算把這難題解決了。本來皇帝是問他有沒有逾越禮法,那什麽仄注冠、什麽吃牛肉、什麽九旒冕,嗨,多了去了。
我幫他避重就輕,說個沒給太後問安的事。既能應付了大將軍他們要皇帝下《罪己詔》的要求,也不至於讓皇帝太丟臉。
霍光的心情很好。
陳湯以為這是一個小罪名,但在漢朝,不孝同樣也是一件大罪。
不然,為什麽士人要稱為“孝廉”?
現在的邏輯就通暢了:因為皇帝不尊孝道,所以上天震怒,造成今年的旱災。皇帝趕緊下《罪己詔》,改正不孝的錯誤,那麽上天如果原諒了皇帝,就會普降甘霖。
皇帝這個《罪己詔》,非下不可了。
對陳湯的這番話,很是欣賞,就向陳湯投去讚賞的一瞥。
趁大將軍心情不錯,陳湯趕緊進奏:
“陛下,小臣大膽,想先請陛下登台祈雨,感動上蒼降下甘霖。若仍然無雨,便請陛下以疏於孝道之命,下《罪己詔》,且看上天是否感應?”
皇帝大喜。
繞了一大圈,這不還是迴到了當初宗正的設想嗎?
迫不及待表態:“準奏。”
丙吉剛剛迴來不久,聽見皇帝要登台祈雨,那又要修建一個祈雨台?
“陛下,臣以為請求上天,那麽心誠則靈,是否興建祈雨台,倒是其次了。”
現在的皇帝從諫如流。
“丙大夫所言甚善,著太史公擇日,嗯,越快越好!朕當登高求雨!”
劉賀隻怕霍光又節外生枝,非要自己先下《罪己詔》。所以現在對求雨這件事,那是急切的很——隻要別讓他下《罪己詔》。
其實霍光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皇帝關切一下國計民生,別整天想些不知所雲的亂七八糟玩意。
所以,對皇帝急著要登台祈雨,他也暗自讚賞。
當然知道皇帝是為了擺脫那個《罪己詔》。
但轉念一想,自己畢竟是臣子,皇帝既然已經關注國家大事了,也就別再窮追不舍了吧?別讓群臣真把自己看成一個跋扈權臣。
為了自己的形象考慮,就暫時先放過皇帝一迴。
“陛下肯為國祈雨,此乃天下蒼生之福,足見陛下聖明!臣亦與有榮焉。隻是,若祈雨不靈驗的話,恐怕陛下為求昊天庇佑,將來還是要下詔罪己,以示陛下之誠意。”
劉賀又說了一次“準奏”。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至少,現在不用下詔罪己,那就好。將來就算真的迫不得已下了《罪己詔》,萬一自己那個時候已經做出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來了呢?就像武帝爺那樣,有了偉大的功績,那麽下詔罪己,也無傷大雅。
反而體現皇帝的良苦用心。
圍繞著《罪己詔》的這場風波,總算勉強渡過了。
皇帝迴到寢宮,聽了少府的分析,也終於體會到了陳湯的苦心。
要是今天真的被大將軍當眾說出自己那些見不得光的醜事,自己可真是威風掃地了。
今後還如何駕馭群臣?
陳湯給自己的罪名,是“疏於孝道”,那麽隻要皇帝多去幾次長樂宮,不就彌補了嗎?
所以,劉賀立即下旨,要陳湯帶著期門武士前來,擺駕前往長樂宮,參見太後。
趁著這家夥現在還沒去上林苑,趕緊使喚。
不知怎麽忽然聯想到雛鷹長大了,就會獨立飛翔,獲取自己的天空。陳湯這小子,現在跑上林苑去,可不就是脫離自己的掌控了嗎?
雖然身為一國天子,他跑到哪裏,都是自己臣下。不過,今後要召他來,不那麽方便了。
陳湯高興啊。
沒想到今天一席話,贏了那麽多紅利。
校尉到手了,這可是皇帝旨意,再也跑不了。
皇帝獎勵的十匹綢緞,倒也不說了,現在還要去見新娘子,唉,真是太想她了。
“湯你的意思,朕完全知曉。讓百姓們謹遵孝道,是父為子綱的意思,如此則家家和睦,自然天子可垂拱而治,國泰民安。但重點在於,君為臣綱,否則國將不國!”
還忍不住看了霍光一眼。
霍光沒理皇帝,等著聽陳湯講他的“孝道”。
陳湯滿臉笑容:“果然還是天子天縱英明,臣的話,陛下講的清清楚楚。”
聽見陳湯讚頌自己英明,皇帝也甚是得意,甚至有空去聽聽殿外的雷聲,有些失望,現在沒有打雷了。
霍光很是沉得住氣,要等陳湯把話說完。現在皇帝得意,但是陳湯剛才明明說皇帝有一件罪過的,且聽他說說,皇帝究竟是什麽罪過?
陳湯拿著“孝”字做文章,這罪名,應該在“孝道”上。
陳湯下麵的話,證實了霍光的猜測:
“隻是小臣愚昧,想問陛下,是否晨昏定省都去長樂宮參拜太後?以小臣所知,似乎並未!陛下,小臣固然無知,但私心以為,若陛下果然要貫徹孝道,就該率先垂範,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劉賀臉色一變。
這個湯,還真是給朕找了一條罪名!
那個政治倫理上的小太後,年紀比朕還小,這“母後”兩字,朕怎麽說得出口!
晨昏定省?你一家去晨昏!
所以,皇帝別說每天去問安了,登基以後,長樂宮他是一次都沒去過!
現在被陳湯當眾揭露出來,皇帝心頭不由翻卷起一陣惱怒。
但人家說的是事實啊,自己的確沒去長樂宮,的確有虧孝道。
怎麽辦?
聽見陳湯果然找到了皇帝的罪名,霍光心中很是暢快。
不錯,湯這個人,還真是不辜負我的期待。
看看皇帝,現在顯然很是狼狽,不知如何迴答。那麽我來幫你吧。
“陛下,期門令湯莽撞無禮,理應逐出大殿!”
這個坑挖得蠻漂亮。
乍一聽,大將軍是在維護皇帝的尊嚴,斥責陳湯無禮,要求懲罰他,似乎在幫皇帝鞏固權威。
可是,你要真聽了大將軍的話,把陳湯逐出大殿,群臣怎麽看?天下人怎麽議論?
當然是譴責皇帝心胸狹隘,別人據實指出了他的禮法錯誤,他居然命武士將其逐出大殿!
聽不進忠臣直諫,這不是昏君也得是暴君啊?
跟桀紂相去不遠了吧!
劉賀對大將軍的話,本能有一種排斥心理,所以馬上反應了過來:對陳湯這番話,朕還真不能訓斥打壓,否則拒絕納諫的罪名,可就牢牢嵌在自己腦袋上了!
心裏倒吸一口涼氣。
這霍光,挖坑老手啊。
平息一下心中的怨氣,換上一副誠懇的笑容。
“大將軍不必操之過急。湯所言,雖然有違逆君臣之道,但也是忠言進諫嘛,理該獎勵!頒旨!期門令陳湯,改任步兵校尉,賞賜綢緞十匹!”
步兵校尉這個軍職,大將軍早就給了陳湯了,現在皇帝來個順水人情。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朝廷當眾宣布這種任命。
要是被大將軍當眾拒絕,那天子威儀何在?
陳湯趕緊謝恩。
心裏長舒一口氣,總算把這難題解決了。本來皇帝是問他有沒有逾越禮法,那什麽仄注冠、什麽吃牛肉、什麽九旒冕,嗨,多了去了。
我幫他避重就輕,說個沒給太後問安的事。既能應付了大將軍他們要皇帝下《罪己詔》的要求,也不至於讓皇帝太丟臉。
霍光的心情很好。
陳湯以為這是一個小罪名,但在漢朝,不孝同樣也是一件大罪。
不然,為什麽士人要稱為“孝廉”?
現在的邏輯就通暢了:因為皇帝不尊孝道,所以上天震怒,造成今年的旱災。皇帝趕緊下《罪己詔》,改正不孝的錯誤,那麽上天如果原諒了皇帝,就會普降甘霖。
皇帝這個《罪己詔》,非下不可了。
對陳湯的這番話,很是欣賞,就向陳湯投去讚賞的一瞥。
趁大將軍心情不錯,陳湯趕緊進奏:
“陛下,小臣大膽,想先請陛下登台祈雨,感動上蒼降下甘霖。若仍然無雨,便請陛下以疏於孝道之命,下《罪己詔》,且看上天是否感應?”
皇帝大喜。
繞了一大圈,這不還是迴到了當初宗正的設想嗎?
迫不及待表態:“準奏。”
丙吉剛剛迴來不久,聽見皇帝要登台祈雨,那又要修建一個祈雨台?
“陛下,臣以為請求上天,那麽心誠則靈,是否興建祈雨台,倒是其次了。”
現在的皇帝從諫如流。
“丙大夫所言甚善,著太史公擇日,嗯,越快越好!朕當登高求雨!”
劉賀隻怕霍光又節外生枝,非要自己先下《罪己詔》。所以現在對求雨這件事,那是急切的很——隻要別讓他下《罪己詔》。
其實霍光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皇帝關切一下國計民生,別整天想些不知所雲的亂七八糟玩意。
所以,對皇帝急著要登台祈雨,他也暗自讚賞。
當然知道皇帝是為了擺脫那個《罪己詔》。
但轉念一想,自己畢竟是臣子,皇帝既然已經關注國家大事了,也就別再窮追不舍了吧?別讓群臣真把自己看成一個跋扈權臣。
為了自己的形象考慮,就暫時先放過皇帝一迴。
“陛下肯為國祈雨,此乃天下蒼生之福,足見陛下聖明!臣亦與有榮焉。隻是,若祈雨不靈驗的話,恐怕陛下為求昊天庇佑,將來還是要下詔罪己,以示陛下之誠意。”
劉賀又說了一次“準奏”。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至少,現在不用下詔罪己,那就好。將來就算真的迫不得已下了《罪己詔》,萬一自己那個時候已經做出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來了呢?就像武帝爺那樣,有了偉大的功績,那麽下詔罪己,也無傷大雅。
反而體現皇帝的良苦用心。
圍繞著《罪己詔》的這場風波,總算勉強渡過了。
皇帝迴到寢宮,聽了少府的分析,也終於體會到了陳湯的苦心。
要是今天真的被大將軍當眾說出自己那些見不得光的醜事,自己可真是威風掃地了。
今後還如何駕馭群臣?
陳湯給自己的罪名,是“疏於孝道”,那麽隻要皇帝多去幾次長樂宮,不就彌補了嗎?
所以,劉賀立即下旨,要陳湯帶著期門武士前來,擺駕前往長樂宮,參見太後。
趁著這家夥現在還沒去上林苑,趕緊使喚。
不知怎麽忽然聯想到雛鷹長大了,就會獨立飛翔,獲取自己的天空。陳湯這小子,現在跑上林苑去,可不就是脫離自己的掌控了嗎?
雖然身為一國天子,他跑到哪裏,都是自己臣下。不過,今後要召他來,不那麽方便了。
陳湯高興啊。
沒想到今天一席話,贏了那麽多紅利。
校尉到手了,這可是皇帝旨意,再也跑不了。
皇帝獎勵的十匹綢緞,倒也不說了,現在還要去見新娘子,唉,真是太想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