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洪範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禹滿臉嚴肅,告訴霍光一件事:“爹爹,張驃騎把夏侯勝給抓過來了。”
霍光迴到坐席上,想了一下。
想起來了。
還是上次要皇帝下《罪己詔》的時候,天空響起滾滾驚雷。
但是那天的雷聲過後,天氣雖然一直陰霾,卻始終沒有下雨。
夏侯勝是光祿大夫,竟然向皇帝上奏,說什麽“天氣久陰而無雨,這種天象,顯示臣下對上位的人有不臣之心”!
這道奏折,簡直比那天的雷聲還要驚人!
皇帝當然不敢在眾臣麵前嘉獎夏侯勝,而是把他治罪下獄。
說是下獄,其實好吃好喝伺候著,誰都知道,皇帝是用“下獄”的名義,把夏侯勝保護了起來。
這就說明,皇帝對夏侯勝的論調,其實是讚成的。
對這種死硬知識分子,霍光也是很傷腦筋。
都什麽時候了,居然還有人死保皇帝,跟自己為敵!
夏侯勝雖然沒有點出哪個大臣會有“不臣之心”,但是,還用點名嗎?
霍光很是棘手。
處理夏侯勝,很難辦。
直接把夏侯殺掉,以正視聽,倒是不費力。可是要想平息眾人之口,那可就是妄想了。
不說那些對朝政非常了解的九卿、丞相等高官,就說那些對朝政一知半解的普通官員,原先可能對夏侯勝的說法還有所懷疑,但如果自己下令殺了夏侯勝,那就真是不打自招了。
何況皇帝已經把他下獄治罪了。
罪名是“妖言惑眾,詆毀大臣”。
霍光也隻能苦笑了。
這個罪名,同樣沒說詆毀了哪個大臣,但同樣是不用點名了。
敢起“不臣之心”的大臣,除了本尊,再無第二人。
權傾朝野,但也引人側目。
皇帝借“下獄治罪”之名,將夏侯勝保護了起來,用意也很明白。
所以,霍光又有些想不清楚。
新皇帝劉賀,到底是何許人?
從他想到用“下獄治罪”的方式來保護忠臣夏侯勝,可見他其實很懂政治,知道保護忠於自己的臣子們。
但從他那些荒誕不經的把戲來看,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昏君。
他是“潛伏爪牙”的“潛龍”,還是一灘糊不上牆的爛泥?
而現在張安世把夏侯勝抓過來,幹什麽呢?
這個夏侯勝,現在可是個敏感人物。動了他,肯定會招來滿城風雨。
強大的輿論壓力,連霍光也顧忌三分。
心裏有些埋怨張安世未免有些孟浪,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既然人犯已經提來了,見他一麵又何妨?
“禹兒,讓他們進來。”
還是那種沉穩的聲音,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大人物才有的腔調。
霍禹領命,趕緊把張安世和夏侯勝帶了進來。
身為光祿大夫,那也是朝中重臣了,霍光當然認識他。
但夏侯勝上奏的那番話,讓霍光感到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夏侯勝。
“夏侯大夫,仆想問你,你那番妖言,是從哪裏聽來的?”
夏侯勝笑了起來:“大將軍,你真是行伍出身,竟然連《洪範》都沒讀過?”
霍光不覺皺了一下眉。
這家夥果然狂妄,當麵就敢斥責自己行伍出身,知識淺薄。
不過,《洪範》雖然聽說過,但自己卻真的沒讀過。
夏侯大夫說的雖然難聽,倒也符合實際。
看了看張安世。
“安世啊,不如請夏侯大夫給咱們解釋一下,他的奇談怪論,如何來自《洪範》?”
不等張安世說話,夏侯勝已經開口了。
“仆並非奇談怪論,而是有根據的,《洪範》說:‘君王在上位而有很多過失,上招天罰,就會使氣候陰霾,顯示在下位的人要動手謀殺。’這不就是當前朝政的寫照嗎!多日以來,久陰不雨,天意何在?隻是仆當時不敢明言,才隻向陛下籠統說成‘不臣之心’罷了。”
連站立一旁的霍禹都不覺替這個瘋子捏了一把汗。
好家夥,不但敢講,還敢對著大將軍講!
你有幾條命?
霍光沒有發怒,而是命令霍禹,馬上把《洪範》找來,他要親自拜讀這一段。
要是沒有這一段,那就是夏侯勝信口開河,誹謗朝政。
霍光覺得不可能有。
《尚書》裏的《洪範》,聽說是西周朝介紹君王治國之道的文章,那又不是算命書。
就算是算命書,那還能預測到千年之後?簡直荒謬,匪夷所思嘛!
霍禹取來《尚書》以後,夏侯勝很快翻到了《洪範》一篇,找到了自己引用的那段話,用手指著書給霍光解釋:
“大將軍請看這裏,‘曰蒙,恆風若’。蒙者,陰霾漫天之象也。而且這下麵也有具體的解釋:‘日月歲時既易’,意思是說天氣久陰不雨;‘乂用昏不明’,是說這種天候,反映出君王施政混亂,甚至是昏政亂政。‘俊民用微’這句話,‘俊民’,當然是指有才幹又有權勢的大臣,‘用微’,就是私下幹一些反對君王的事情。”
夏侯勝的解釋到此為止。
用眼光在霍光等人身上掃了一遍。
意思很清楚:仆那句話是胡說八道?
張安世和霍禹一言不發,在等著看大將軍會如何反應?
霍光並不掩飾自己的震驚,立刻避席起身,連連讚歎這位大學問家:
“哎呀,夏侯君果然大才!霍光受教了!”
張安世和霍禹也連忙一起向夏侯勝作揖行禮。
霍光迴到坐席上,已經心平氣和。
“讓夏侯大夫下獄,應該就是一個‘用昏不明’,是‘昏政’嘛,那就應該改正!禹兒,即刻禮送夏侯大夫迴府安歇。”
霍禹領命。
霍光又向夏侯勝說道:“夏侯大夫,武帝時君就以能言抗辯馳名朝野,今日親聞教誨,果然大儒風範,名不虛傳!”
揮手製止夏侯勝的謙虛,自己接著說:
“不過今天這些話,還請大夫不必再提。至於光祿大夫之職位,明日上朝,霍某自會向天子言明,官複原職。”
夏侯勝向霍光一揖,隨著霍禹離開了。
霍光長長歎了一口氣。
“安世啊,這些名儒,真是不能得罪啊。瞧瞧,咱們的現實政治,人家上千年前的古書,嗯,《洪範》,裏頭居然說的明明白白!”
想起自己今天看來吾丘的密信以後,動的那些腦筋,準備的各種安排,霍光不禁連連搖頭:
“俊民用微!名符其實的天人感應啊。”
《洪範》這四個字,就像一道閃電,把自己最隱秘的內心,完全照亮完全顯示出來了!
張安世也苦笑:“是啊,這句話真的能嚇死人啊。什麽人寫了這種書,居然能預測的如此準確!”
霍光迴到坐席上,想了一下。
想起來了。
還是上次要皇帝下《罪己詔》的時候,天空響起滾滾驚雷。
但是那天的雷聲過後,天氣雖然一直陰霾,卻始終沒有下雨。
夏侯勝是光祿大夫,竟然向皇帝上奏,說什麽“天氣久陰而無雨,這種天象,顯示臣下對上位的人有不臣之心”!
這道奏折,簡直比那天的雷聲還要驚人!
皇帝當然不敢在眾臣麵前嘉獎夏侯勝,而是把他治罪下獄。
說是下獄,其實好吃好喝伺候著,誰都知道,皇帝是用“下獄”的名義,把夏侯勝保護了起來。
這就說明,皇帝對夏侯勝的論調,其實是讚成的。
對這種死硬知識分子,霍光也是很傷腦筋。
都什麽時候了,居然還有人死保皇帝,跟自己為敵!
夏侯勝雖然沒有點出哪個大臣會有“不臣之心”,但是,還用點名嗎?
霍光很是棘手。
處理夏侯勝,很難辦。
直接把夏侯殺掉,以正視聽,倒是不費力。可是要想平息眾人之口,那可就是妄想了。
不說那些對朝政非常了解的九卿、丞相等高官,就說那些對朝政一知半解的普通官員,原先可能對夏侯勝的說法還有所懷疑,但如果自己下令殺了夏侯勝,那就真是不打自招了。
何況皇帝已經把他下獄治罪了。
罪名是“妖言惑眾,詆毀大臣”。
霍光也隻能苦笑了。
這個罪名,同樣沒說詆毀了哪個大臣,但同樣是不用點名了。
敢起“不臣之心”的大臣,除了本尊,再無第二人。
權傾朝野,但也引人側目。
皇帝借“下獄治罪”之名,將夏侯勝保護了起來,用意也很明白。
所以,霍光又有些想不清楚。
新皇帝劉賀,到底是何許人?
從他想到用“下獄治罪”的方式來保護忠臣夏侯勝,可見他其實很懂政治,知道保護忠於自己的臣子們。
但從他那些荒誕不經的把戲來看,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昏君。
他是“潛伏爪牙”的“潛龍”,還是一灘糊不上牆的爛泥?
而現在張安世把夏侯勝抓過來,幹什麽呢?
這個夏侯勝,現在可是個敏感人物。動了他,肯定會招來滿城風雨。
強大的輿論壓力,連霍光也顧忌三分。
心裏有些埋怨張安世未免有些孟浪,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既然人犯已經提來了,見他一麵又何妨?
“禹兒,讓他們進來。”
還是那種沉穩的聲音,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大人物才有的腔調。
霍禹領命,趕緊把張安世和夏侯勝帶了進來。
身為光祿大夫,那也是朝中重臣了,霍光當然認識他。
但夏侯勝上奏的那番話,讓霍光感到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夏侯勝。
“夏侯大夫,仆想問你,你那番妖言,是從哪裏聽來的?”
夏侯勝笑了起來:“大將軍,你真是行伍出身,竟然連《洪範》都沒讀過?”
霍光不覺皺了一下眉。
這家夥果然狂妄,當麵就敢斥責自己行伍出身,知識淺薄。
不過,《洪範》雖然聽說過,但自己卻真的沒讀過。
夏侯大夫說的雖然難聽,倒也符合實際。
看了看張安世。
“安世啊,不如請夏侯大夫給咱們解釋一下,他的奇談怪論,如何來自《洪範》?”
不等張安世說話,夏侯勝已經開口了。
“仆並非奇談怪論,而是有根據的,《洪範》說:‘君王在上位而有很多過失,上招天罰,就會使氣候陰霾,顯示在下位的人要動手謀殺。’這不就是當前朝政的寫照嗎!多日以來,久陰不雨,天意何在?隻是仆當時不敢明言,才隻向陛下籠統說成‘不臣之心’罷了。”
連站立一旁的霍禹都不覺替這個瘋子捏了一把汗。
好家夥,不但敢講,還敢對著大將軍講!
你有幾條命?
霍光沒有發怒,而是命令霍禹,馬上把《洪範》找來,他要親自拜讀這一段。
要是沒有這一段,那就是夏侯勝信口開河,誹謗朝政。
霍光覺得不可能有。
《尚書》裏的《洪範》,聽說是西周朝介紹君王治國之道的文章,那又不是算命書。
就算是算命書,那還能預測到千年之後?簡直荒謬,匪夷所思嘛!
霍禹取來《尚書》以後,夏侯勝很快翻到了《洪範》一篇,找到了自己引用的那段話,用手指著書給霍光解釋:
“大將軍請看這裏,‘曰蒙,恆風若’。蒙者,陰霾漫天之象也。而且這下麵也有具體的解釋:‘日月歲時既易’,意思是說天氣久陰不雨;‘乂用昏不明’,是說這種天候,反映出君王施政混亂,甚至是昏政亂政。‘俊民用微’這句話,‘俊民’,當然是指有才幹又有權勢的大臣,‘用微’,就是私下幹一些反對君王的事情。”
夏侯勝的解釋到此為止。
用眼光在霍光等人身上掃了一遍。
意思很清楚:仆那句話是胡說八道?
張安世和霍禹一言不發,在等著看大將軍會如何反應?
霍光並不掩飾自己的震驚,立刻避席起身,連連讚歎這位大學問家:
“哎呀,夏侯君果然大才!霍光受教了!”
張安世和霍禹也連忙一起向夏侯勝作揖行禮。
霍光迴到坐席上,已經心平氣和。
“讓夏侯大夫下獄,應該就是一個‘用昏不明’,是‘昏政’嘛,那就應該改正!禹兒,即刻禮送夏侯大夫迴府安歇。”
霍禹領命。
霍光又向夏侯勝說道:“夏侯大夫,武帝時君就以能言抗辯馳名朝野,今日親聞教誨,果然大儒風範,名不虛傳!”
揮手製止夏侯勝的謙虛,自己接著說:
“不過今天這些話,還請大夫不必再提。至於光祿大夫之職位,明日上朝,霍某自會向天子言明,官複原職。”
夏侯勝向霍光一揖,隨著霍禹離開了。
霍光長長歎了一口氣。
“安世啊,這些名儒,真是不能得罪啊。瞧瞧,咱們的現實政治,人家上千年前的古書,嗯,《洪範》,裏頭居然說的明明白白!”
想起自己今天看來吾丘的密信以後,動的那些腦筋,準備的各種安排,霍光不禁連連搖頭:
“俊民用微!名符其實的天人感應啊。”
《洪範》這四個字,就像一道閃電,把自己最隱秘的內心,完全照亮完全顯示出來了!
張安世也苦笑:“是啊,這句話真的能嚇死人啊。什麽人寫了這種書,居然能預測的如此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