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君臣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湯覺得,夫人說的那句話,應該沒有超出劉賀奏折的範圍。
至於自己懷疑有弦外之音,那隻能是自己疑心生暗鬼了。
因為不論太皇太後再怎麽張揚,也知道這種事如果被霍家知道的話,會產生何等嚴重的後果。所以,太皇太後那邊,是不會將她與陳湯曖昧的事情抬出來講的。
至於自己,更不可能了。這段時間忙亂的,喝酒的機會都沒有,所謂酒後失言的情況,也不可能發生。
自己安慰自己一番,迴到家後就是吃飯睡覺,連折騰昭君娘子這種事都不做了。
明天麵對的可是一個不摻水分的皇帝,自己必須保持十足的精力和智力。
雖然第一天上朝,但是朝中的大臣們,自己倒是認了個一小半了,包括丙公、宗正、少府,還有義陽侯他們。
大將軍和鄧衛尉就更不用說了。
今天早朝商量的,就是引水灌溉的事情,這件事本來是由大司農田延年負責的,現在皇帝要他盡快完成。
陳湯暗想,旱情已經過去,現在還搞引水工程,是為今後做打算吧?
果然田延年又把代田法和保墒重要性重新說了一遍,皇帝自然一一準奏。
陳湯覺得田延年這個位置好啊,不論哪個皇帝,都少不了大司農。他這個職位才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呢。
朝議進行到另一件事,是匈奴準備進攻烏孫國,嫁到烏孫的公主劉解憂向朝廷送來求援急信。在霍光建議下,皇帝決定任命禦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以韓增為前將軍,以北軍中尉趙充國為後將軍,以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各領兵三萬,攻擊匈奴,緩解烏孫國麵臨的危機。屯騎校尉常惠持節烏孫國,協助烏孫軍夾攻匈奴。
一連串的聖旨、任命,把初入朝堂的陳湯搞得頭暈眼花,但最後這條旨意引起他的注意。
常惠,跟隨蘇武出使匈奴的小跟班,現在已經積軍功做到了長安八校尉中排名第二的屯騎校尉,掌管著國家最精銳的騎兵。
自己是長水校尉,地位與其相同,排名靠後一點。
但是打匈奴,皇帝卻沒讓自己上陣。
看來自己一個新人,皇帝並不放心啊。
這時皇帝又下達了一個具體指標:“各軍攻打匈奴,必須深入匈奴二千裏,方能起到震懾匈奴的作用!”
霍光聽了就想笑。
皇帝這可真是亂說了。
仗還沒打,先規定打入敵境多少裏?聽起來很有氣魄,但在波詭雲譎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種死規定,注定行不通。
不說後勤運輸跟不上,不說各軍戰鬥力如何,隻說會不會迷路?飛將軍李廣都迷路!
兩千裏?開什麽玩笑。
為了聖旨的神聖性,霍光委婉勸說皇帝:“陛下規定深入敵境兩千裏,不知有何依據?又或者,隻是一個長期規劃?臣剛才走神,沒大聽明白。”
這是給皇帝一個台階,讓皇帝好好琢磨一下這個“兩千裏”,是不是好大喜功了?
這種軍事計劃,應該與大將軍商量了再發布聖旨吧?
劉病已看了看霍光,口氣不容置疑:“大將軍沒有聽錯,朕就是要求各軍都要深入匈奴兩千裏,犁庭掃穴,使之一蹶不振!”
霍光明白——皇帝是想借這次遠征匈奴之戰,一勞永逸解決匈奴問題,這樣一來,皇帝的威望必然快速上升,乃至於達到神的境地。
一戰封神,是這個意思吧?
但是霍光作為全國漢軍的大將軍,當然知道這個目標既不現實,更無可能。不說多的,就說漢軍本身,有這麽強大的後勤支援保障嗎?同時出動的幾支大軍,卻是由一個禦史大夫掛帥,他田廣明運籌帷幄的能力如何?
最關鍵的,是規定了路程,但這一路上的敵情如何?
沒有攻擊目標,隻有兩千裏路程,咱們是去打仗,還是去旅遊?
霍光還是想委婉勸說:“陛下,這個深入兩千裏,是田大夫建議的?”
劉病已迴答的很簡單:“朕。”
霍光無話可說了。
看起來,雖然這位新皇帝比劉賀聰明得多,但與劉賀一樣,也是敢下命令的主。
年輕人心高氣盛,當了皇帝,當然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指點江山,真把自己當戰神了。
好吧,隻有讓現實慢慢教育他了。
霍光沒有與皇帝再爭執下去,而是緩步退迴班裏。
直到散朝以後,霍光才向劉病已提到長水校尉陳湯有事上奏。
大概是今天運籌帷幄大獲成功吧,劉病已心情很好,同意在宣室殿召見陳湯。
三跪九叩之後,陳湯 聽見那個熟悉的聲音:“陳湯,你還沒去長水宣曲上任,但已經有你的風評了。”
陳湯當然明白皇帝所指,連忙叩頭:“臣辜負聖恩,實在慚愧。”
劉病已還是一副洞察一切的表情,從容一笑:
“辜負聖恩?那你說,你是有負於朕,還是有負於劉賀?”
陳湯心裏一沉。
劉病已說話,也是不兜圈子的。
直接讓自己二選一。
“前皇帝不堪為君,故臣所說的辜負聖恩,隻有陛下。”
劉病已微笑,追問道:“那麽劉賀呢?”
陳湯有些為難。
已經說了劉賀“不堪為君”了,那當然對他不存在是否辜負了。但皇帝怎麽就是抓住劉賀不放?
不能轉移話題,但可以偷梁換柱。
“陛下,臣以為,劉賀無事生非,造謠誹謗,惑亂君心,該當嚴懲。”
劉病已笑了:“好啦,你平身吧。”
侍者還給陳湯擺了一張坐席,陳湯猶豫著,不敢坐下。
劉病已點點頭:“湯,你坐吧。咱們今天,就算是故友相見,聊會兒無妨。”
陳湯遵旨小心地側身坐下。
“但是,湯,你不許欺君!說句實話,你有沒有做那齷齪之事?”
陳湯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如果自己說謊,一旦被揭穿,那就是欺君之罪。
那是人頭落地的。
不過沒關係,自己說實話就是:“陛下,臣不敢欺君。臣以前的確常常去長樂宮,但目的是去看宮女王嬙。太皇太後知道臣的苦心,將王嬙賜婚於臣,此後臣就很少去長樂宮了。”
這番話與劉病已掌握的情況倒是基本符合。
其實劉病已也不相信陳湯敢於在長樂宮行苟且之事。
笑了笑問:“上次在橫門見過你娘子,倒也真是漂亮。”
現在陳湯已經不擔心劉病已有什麽不良動機了。
他是皇帝,當然不缺美女。而他直言自己娘子漂亮, 好像也證明了他的光明磊落。
“臣多謝陛下誇獎。”
“對了,你剛才說,應該嚴懲劉賀,那麽,你有什麽主意?”
陳湯馬上把太皇太後的主意說了出來,不出所料,皇上差點被逗笑了。
“哎呀,這個太皇太後,真是年輕衝動啊。打人?虧她想得出來。”
按計劃,現在陳湯應該把大將軍的方案說出來了。
但是不忙,還是聽聽劉病已的看法。
“陛下既然不喜太皇太後的主意,那麽陛下準備如何行事?”
劉病已看看陳湯,淡淡一笑:“朕沒猜錯的話,大將軍也該有他的主意吧?”
至於自己懷疑有弦外之音,那隻能是自己疑心生暗鬼了。
因為不論太皇太後再怎麽張揚,也知道這種事如果被霍家知道的話,會產生何等嚴重的後果。所以,太皇太後那邊,是不會將她與陳湯曖昧的事情抬出來講的。
至於自己,更不可能了。這段時間忙亂的,喝酒的機會都沒有,所謂酒後失言的情況,也不可能發生。
自己安慰自己一番,迴到家後就是吃飯睡覺,連折騰昭君娘子這種事都不做了。
明天麵對的可是一個不摻水分的皇帝,自己必須保持十足的精力和智力。
雖然第一天上朝,但是朝中的大臣們,自己倒是認了個一小半了,包括丙公、宗正、少府,還有義陽侯他們。
大將軍和鄧衛尉就更不用說了。
今天早朝商量的,就是引水灌溉的事情,這件事本來是由大司農田延年負責的,現在皇帝要他盡快完成。
陳湯暗想,旱情已經過去,現在還搞引水工程,是為今後做打算吧?
果然田延年又把代田法和保墒重要性重新說了一遍,皇帝自然一一準奏。
陳湯覺得田延年這個位置好啊,不論哪個皇帝,都少不了大司農。他這個職位才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呢。
朝議進行到另一件事,是匈奴準備進攻烏孫國,嫁到烏孫的公主劉解憂向朝廷送來求援急信。在霍光建議下,皇帝決定任命禦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以韓增為前將軍,以北軍中尉趙充國為後將軍,以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各領兵三萬,攻擊匈奴,緩解烏孫國麵臨的危機。屯騎校尉常惠持節烏孫國,協助烏孫軍夾攻匈奴。
一連串的聖旨、任命,把初入朝堂的陳湯搞得頭暈眼花,但最後這條旨意引起他的注意。
常惠,跟隨蘇武出使匈奴的小跟班,現在已經積軍功做到了長安八校尉中排名第二的屯騎校尉,掌管著國家最精銳的騎兵。
自己是長水校尉,地位與其相同,排名靠後一點。
但是打匈奴,皇帝卻沒讓自己上陣。
看來自己一個新人,皇帝並不放心啊。
這時皇帝又下達了一個具體指標:“各軍攻打匈奴,必須深入匈奴二千裏,方能起到震懾匈奴的作用!”
霍光聽了就想笑。
皇帝這可真是亂說了。
仗還沒打,先規定打入敵境多少裏?聽起來很有氣魄,但在波詭雲譎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種死規定,注定行不通。
不說後勤運輸跟不上,不說各軍戰鬥力如何,隻說會不會迷路?飛將軍李廣都迷路!
兩千裏?開什麽玩笑。
為了聖旨的神聖性,霍光委婉勸說皇帝:“陛下規定深入敵境兩千裏,不知有何依據?又或者,隻是一個長期規劃?臣剛才走神,沒大聽明白。”
這是給皇帝一個台階,讓皇帝好好琢磨一下這個“兩千裏”,是不是好大喜功了?
這種軍事計劃,應該與大將軍商量了再發布聖旨吧?
劉病已看了看霍光,口氣不容置疑:“大將軍沒有聽錯,朕就是要求各軍都要深入匈奴兩千裏,犁庭掃穴,使之一蹶不振!”
霍光明白——皇帝是想借這次遠征匈奴之戰,一勞永逸解決匈奴問題,這樣一來,皇帝的威望必然快速上升,乃至於達到神的境地。
一戰封神,是這個意思吧?
但是霍光作為全國漢軍的大將軍,當然知道這個目標既不現實,更無可能。不說多的,就說漢軍本身,有這麽強大的後勤支援保障嗎?同時出動的幾支大軍,卻是由一個禦史大夫掛帥,他田廣明運籌帷幄的能力如何?
最關鍵的,是規定了路程,但這一路上的敵情如何?
沒有攻擊目標,隻有兩千裏路程,咱們是去打仗,還是去旅遊?
霍光還是想委婉勸說:“陛下,這個深入兩千裏,是田大夫建議的?”
劉病已迴答的很簡單:“朕。”
霍光無話可說了。
看起來,雖然這位新皇帝比劉賀聰明得多,但與劉賀一樣,也是敢下命令的主。
年輕人心高氣盛,當了皇帝,當然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指點江山,真把自己當戰神了。
好吧,隻有讓現實慢慢教育他了。
霍光沒有與皇帝再爭執下去,而是緩步退迴班裏。
直到散朝以後,霍光才向劉病已提到長水校尉陳湯有事上奏。
大概是今天運籌帷幄大獲成功吧,劉病已心情很好,同意在宣室殿召見陳湯。
三跪九叩之後,陳湯 聽見那個熟悉的聲音:“陳湯,你還沒去長水宣曲上任,但已經有你的風評了。”
陳湯當然明白皇帝所指,連忙叩頭:“臣辜負聖恩,實在慚愧。”
劉病已還是一副洞察一切的表情,從容一笑:
“辜負聖恩?那你說,你是有負於朕,還是有負於劉賀?”
陳湯心裏一沉。
劉病已說話,也是不兜圈子的。
直接讓自己二選一。
“前皇帝不堪為君,故臣所說的辜負聖恩,隻有陛下。”
劉病已微笑,追問道:“那麽劉賀呢?”
陳湯有些為難。
已經說了劉賀“不堪為君”了,那當然對他不存在是否辜負了。但皇帝怎麽就是抓住劉賀不放?
不能轉移話題,但可以偷梁換柱。
“陛下,臣以為,劉賀無事生非,造謠誹謗,惑亂君心,該當嚴懲。”
劉病已笑了:“好啦,你平身吧。”
侍者還給陳湯擺了一張坐席,陳湯猶豫著,不敢坐下。
劉病已點點頭:“湯,你坐吧。咱們今天,就算是故友相見,聊會兒無妨。”
陳湯遵旨小心地側身坐下。
“但是,湯,你不許欺君!說句實話,你有沒有做那齷齪之事?”
陳湯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如果自己說謊,一旦被揭穿,那就是欺君之罪。
那是人頭落地的。
不過沒關係,自己說實話就是:“陛下,臣不敢欺君。臣以前的確常常去長樂宮,但目的是去看宮女王嬙。太皇太後知道臣的苦心,將王嬙賜婚於臣,此後臣就很少去長樂宮了。”
這番話與劉病已掌握的情況倒是基本符合。
其實劉病已也不相信陳湯敢於在長樂宮行苟且之事。
笑了笑問:“上次在橫門見過你娘子,倒也真是漂亮。”
現在陳湯已經不擔心劉病已有什麽不良動機了。
他是皇帝,當然不缺美女。而他直言自己娘子漂亮, 好像也證明了他的光明磊落。
“臣多謝陛下誇獎。”
“對了,你剛才說,應該嚴懲劉賀,那麽,你有什麽主意?”
陳湯馬上把太皇太後的主意說了出來,不出所料,皇上差點被逗笑了。
“哎呀,這個太皇太後,真是年輕衝動啊。打人?虧她想得出來。”
按計劃,現在陳湯應該把大將軍的方案說出來了。
但是不忙,還是聽聽劉病已的看法。
“陛下既然不喜太皇太後的主意,那麽陛下準備如何行事?”
劉病已看看陳湯,淡淡一笑:“朕沒猜錯的話,大將軍也該有他的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