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遁卦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聖旨很簡單,升陳湯為“征南將軍”,統帥所部步騎兵共萬餘人,盡快收複益州!
私下問過欽差才知道,朝廷裏的文臣武將,眼看一個活生生的田廣明南下,結果竟然病得半死不活地迴來。
雖然醫生診斷絕非瘴癘之病,但是謠言還是流傳開來了。
說南征軍疫病流行,士卒病死者無算,連戰馬都病死了。
在謠言麵前,辟謠就是一種笑話。越是官府出麵辟謠,謠言傳的越厲害。
要是沒有瘴癘橫行,官府為什麽專門來辟謠?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於是朝堂之上,再也無人肯掛帥領軍。
那些袞袞諸公,都把自己的性命看得無比貴重,誰也不肯重蹈田廣明的覆轍。
雖然田廣明還沒有病死。
萬般無奈,皇帝隻好接受霍光的建議,提拔陳湯做“征南將軍”,全權負責平定益州叛亂,盡快恢複朝廷對益州的管轄。
陳湯一個人走在露天下,看著頭頂璀璨的星光。
不想昭君,更不想雲君,我隻想靜靜。
怎麽會這樣!就讓我獨當一麵了?
霍光說的不錯,哪怕是前世,我最多就是個少校參謀,的確沒有獨當一麵的經驗。可是現在老田抱病離開,皇帝竟然就讓自己來全權負責?
征南將軍,嗬嗬,名字好聽,其實秩位還是二千石。
功名身外事,關鍵是,現在怎麽辦?
要不,算一卦?
這次出征有些匆忙,也忘了把那幾個銅錢帶來了。
不過這阻擋不住陳湯卜卦的決心。
這麽大的事情,真的應該算上一卦,看看是吉是兇?
沒銅錢,沒事。自從上次被吾丘宮令教育過之後,陳湯的卦術有了極大的飛躍,已經明白了按自然之道來卜筮的道理了。
現在的自然,那就很明顯嘛。
頭上有天,身邊是山。
上乾下艮……我去!
陳湯一口唾沫飛出很遠,怎麽會?
上乾下艮是“天山遁”,遁卦!
陳湯清楚記得,這是一個下下卦。
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重新想一個卦?這“遁”卦,下下卦,那也太慘了吧。
苦笑一下,轉身向自己帳篷走去。
烏蒙山的夜晚還是比較冷的,迴營帳吧。
邊走邊想。
換一個卦,那當然不行。算卦,講的是心誠則靈,得到什麽卦象,都隻能認。
好比投胎,不能生出來一看媽媽是個貧寒女子,就說我不來了,我重新投胎。
進了屋,暖和點了,把自己扔到榻上,陳湯開始琢磨爻辭。
嗯,“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說我已經落在機會的尾巴後麵了,那就沒機會了唄。“厲”是說我情況太糟糕了,慘的不得了。“勿用有攸往”,是告誡我,要想混下去,就別挑事,混日子得了。
那我這征南將軍,還要不要去打滇池縣?
爻辭說“啥也別幹”,可煌煌聖旨,我敢不幹嗎?
算啦,從最後一爻看過來吧,說不定好點兒。嗯,最後一爻,就是那個上……九,對,是上九,想想看,遁卦的上九爻,爻辭什麽來著?
想起來了:“上九,肥遁,無不利。”
瞧瞧,畢竟是陳湯,就算遁逃,那也是“肥”,最為心寬體胖、無所拘束地逃。
自嘲一句:這都逃跑了,還啥心寬體胖?簡直胡咧咧。
“無不利”,說咱遁逃的時候,做啥都馬到成功。
越想越鬱悶,我這剛當上了征南將軍,就琢磨這麽一個“遁”卦?
不是,吾丘宮令,你這遵循自然之象來卜卦的法子,它到底準不準啊?
陳湯坐了起來,蘸點茶水,在桌子上把這個“遁卦”畫出來,然後仔細瞅著它。
忽然醒悟過來:我怎麽抓芝麻忘了西瓜?應該從卦辭著手吧?
說不定好點兒?
趕緊想卦辭。
嗯,卦辭是“亨小利貞”,前邊還有個“遁”字。
比較好解釋,遁逃以後,可以順便撈點小便宜。
陳湯皺著眉仔細看著卦象,忽然意識到,這一卦,為什麽叫遁?主卦是山,客卦是天,山高天退,所以叫“遁”。
這烏蒙山是夠高的,“天”的確有點兒想跑的意思。
我代表皇帝來討伐葉姑聯軍,當然是天,遇到大山,卻隻能後退?
但是且慢,我也是滇王後裔啊。
那,我也是山嘛,幹嘛我要退!
總算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了,陳湯搖搖頭笑了起來。
像我這樣算命,那可真是沒有不好聽的卦。
不過倒是促進了思考,是的,我也是山,我就該號令那個葉榆部和什麽姑繒部,別鬧了,趕緊投降,手舉高一點!
就是啊,滇王有令,誰敢不從!
把“下下卦”解釋成了“上上卦”以後,陳湯心安理得睡了個好覺。
來到帥帳,馬上下令,提拔洪海做軍正,命令殷富為先鋒,指揮長水宣曲。自己領著那四員令史,率領四千奔命兵為中軍。
進軍滇池縣!
這次進軍速度很快。一個是現在沒有生病的大帥了,一個是新上任的主帥下令全軍火速趕往戰場。
幾天後,漢軍趕到了益州郡治滇池縣。
陳湯不是來旅遊,更不是來懷舊,他是來打仗的。所以,馬上命令前屯屯長稽胡率領所部一千騎兵,繞到滇池縣以南,對葉姑聯軍形成包圍態勢。
讓殷富過來,正要部署攻城,忽然心中一愣。
想起了大將軍的叮囑。
嗯,分化瓦解。
這也是自己的一個設想。
先試試看靈不靈?
馬上伏案寫了一封信,剛想交給殷富,又有了想法。
如果不打上一仗,人家未必肯相信自己。
人家造反造的好好的,為什麽要投降?
問殷富:“殷富你說,如果本將軍現在給蠻夷去信要他們投降,他們會同意嗎?”
殷富搖搖頭:“將軍,屬下以為,蠻夷素無信譽,常常毀約卻不以為恥,開口閉口就是‘我蠻夷也’。所以,卑職覺得他們不會投降,就算說投降,恐怕也是詐降。”
陳湯聽殷富講完了話,怎麽覺得殷富的話似曾相識?
這麽一想,還真想起來了:殷富這段話,不是自己以前說過的嗎?
私下問過欽差才知道,朝廷裏的文臣武將,眼看一個活生生的田廣明南下,結果竟然病得半死不活地迴來。
雖然醫生診斷絕非瘴癘之病,但是謠言還是流傳開來了。
說南征軍疫病流行,士卒病死者無算,連戰馬都病死了。
在謠言麵前,辟謠就是一種笑話。越是官府出麵辟謠,謠言傳的越厲害。
要是沒有瘴癘橫行,官府為什麽專門來辟謠?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於是朝堂之上,再也無人肯掛帥領軍。
那些袞袞諸公,都把自己的性命看得無比貴重,誰也不肯重蹈田廣明的覆轍。
雖然田廣明還沒有病死。
萬般無奈,皇帝隻好接受霍光的建議,提拔陳湯做“征南將軍”,全權負責平定益州叛亂,盡快恢複朝廷對益州的管轄。
陳湯一個人走在露天下,看著頭頂璀璨的星光。
不想昭君,更不想雲君,我隻想靜靜。
怎麽會這樣!就讓我獨當一麵了?
霍光說的不錯,哪怕是前世,我最多就是個少校參謀,的確沒有獨當一麵的經驗。可是現在老田抱病離開,皇帝竟然就讓自己來全權負責?
征南將軍,嗬嗬,名字好聽,其實秩位還是二千石。
功名身外事,關鍵是,現在怎麽辦?
要不,算一卦?
這次出征有些匆忙,也忘了把那幾個銅錢帶來了。
不過這阻擋不住陳湯卜卦的決心。
這麽大的事情,真的應該算上一卦,看看是吉是兇?
沒銅錢,沒事。自從上次被吾丘宮令教育過之後,陳湯的卦術有了極大的飛躍,已經明白了按自然之道來卜筮的道理了。
現在的自然,那就很明顯嘛。
頭上有天,身邊是山。
上乾下艮……我去!
陳湯一口唾沫飛出很遠,怎麽會?
上乾下艮是“天山遁”,遁卦!
陳湯清楚記得,這是一個下下卦。
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重新想一個卦?這“遁”卦,下下卦,那也太慘了吧。
苦笑一下,轉身向自己帳篷走去。
烏蒙山的夜晚還是比較冷的,迴營帳吧。
邊走邊想。
換一個卦,那當然不行。算卦,講的是心誠則靈,得到什麽卦象,都隻能認。
好比投胎,不能生出來一看媽媽是個貧寒女子,就說我不來了,我重新投胎。
進了屋,暖和點了,把自己扔到榻上,陳湯開始琢磨爻辭。
嗯,“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說我已經落在機會的尾巴後麵了,那就沒機會了唄。“厲”是說我情況太糟糕了,慘的不得了。“勿用有攸往”,是告誡我,要想混下去,就別挑事,混日子得了。
那我這征南將軍,還要不要去打滇池縣?
爻辭說“啥也別幹”,可煌煌聖旨,我敢不幹嗎?
算啦,從最後一爻看過來吧,說不定好點兒。嗯,最後一爻,就是那個上……九,對,是上九,想想看,遁卦的上九爻,爻辭什麽來著?
想起來了:“上九,肥遁,無不利。”
瞧瞧,畢竟是陳湯,就算遁逃,那也是“肥”,最為心寬體胖、無所拘束地逃。
自嘲一句:這都逃跑了,還啥心寬體胖?簡直胡咧咧。
“無不利”,說咱遁逃的時候,做啥都馬到成功。
越想越鬱悶,我這剛當上了征南將軍,就琢磨這麽一個“遁”卦?
不是,吾丘宮令,你這遵循自然之象來卜卦的法子,它到底準不準啊?
陳湯坐了起來,蘸點茶水,在桌子上把這個“遁卦”畫出來,然後仔細瞅著它。
忽然醒悟過來:我怎麽抓芝麻忘了西瓜?應該從卦辭著手吧?
說不定好點兒?
趕緊想卦辭。
嗯,卦辭是“亨小利貞”,前邊還有個“遁”字。
比較好解釋,遁逃以後,可以順便撈點小便宜。
陳湯皺著眉仔細看著卦象,忽然意識到,這一卦,為什麽叫遁?主卦是山,客卦是天,山高天退,所以叫“遁”。
這烏蒙山是夠高的,“天”的確有點兒想跑的意思。
我代表皇帝來討伐葉姑聯軍,當然是天,遇到大山,卻隻能後退?
但是且慢,我也是滇王後裔啊。
那,我也是山嘛,幹嘛我要退!
總算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了,陳湯搖搖頭笑了起來。
像我這樣算命,那可真是沒有不好聽的卦。
不過倒是促進了思考,是的,我也是山,我就該號令那個葉榆部和什麽姑繒部,別鬧了,趕緊投降,手舉高一點!
就是啊,滇王有令,誰敢不從!
把“下下卦”解釋成了“上上卦”以後,陳湯心安理得睡了個好覺。
來到帥帳,馬上下令,提拔洪海做軍正,命令殷富為先鋒,指揮長水宣曲。自己領著那四員令史,率領四千奔命兵為中軍。
進軍滇池縣!
這次進軍速度很快。一個是現在沒有生病的大帥了,一個是新上任的主帥下令全軍火速趕往戰場。
幾天後,漢軍趕到了益州郡治滇池縣。
陳湯不是來旅遊,更不是來懷舊,他是來打仗的。所以,馬上命令前屯屯長稽胡率領所部一千騎兵,繞到滇池縣以南,對葉姑聯軍形成包圍態勢。
讓殷富過來,正要部署攻城,忽然心中一愣。
想起了大將軍的叮囑。
嗯,分化瓦解。
這也是自己的一個設想。
先試試看靈不靈?
馬上伏案寫了一封信,剛想交給殷富,又有了想法。
如果不打上一仗,人家未必肯相信自己。
人家造反造的好好的,為什麽要投降?
問殷富:“殷富你說,如果本將軍現在給蠻夷去信要他們投降,他們會同意嗎?”
殷富搖搖頭:“將軍,屬下以為,蠻夷素無信譽,常常毀約卻不以為恥,開口閉口就是‘我蠻夷也’。所以,卑職覺得他們不會投降,就算說投降,恐怕也是詐降。”
陳湯聽殷富講完了話,怎麽覺得殷富的話似曾相識?
這麽一想,還真想起來了:殷富這段話,不是自己以前說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