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險境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昭君提心吊膽的時候,她的夫君陳湯,已經站在未央宮的前殿,站在武將的班中了。
他看見了那幾個熟悉的麵孔:傅介子、田廣明、丙吉。也看見了霍禹和霍雲,等看見驃騎將軍張安世的時候,陳湯心中一驚:
到處找救兵,怎麽忘了這個霍家營壘中的重要角色?霍光去世後,霍家勢力,相當大的程度,要依靠於他。
可是自己千算萬算,怎麽把這麽重要的一個人物疏漏了?
真是該死!
隻有一個僥幸的念頭,就是皇帝看了自己的請罪表之後,赦免了自己。
當然,還指望看問題永遠隻看大局的丙公,能夠把自己“功在社稷”的表現好好講一遍,讓皇帝迴心轉意。
至於丙公說過的“右將軍”,陳湯實在沒膽子也沒閑心去幻想了。
能保住小命,已經是上上簽了。
哎呀,還忘了一件事,怎麽沒有算上一卦?
總以為自己已經考慮得很全麵了,但才站在武將班裏,就發現自己少做了兩件事。沒有去拉攏張安世,沒有算卦!
陳湯臉色很難看,看起來,前些天總結自己是兩大病:不通人情世故,不會勾心鬥角,其實還要加上第三條,做事丟三落四!
有了這三大罪,還敢涉足朝廷,幻想當風雲人物?
陳湯不死,寧有天理?
心裏暗暗祈禱,老天,老天,隻要饒了我這迴,我一定痛改前非,今後精於人情世故,常常勾心鬥角,並且謹慎再謹慎,比霍光還謹慎,再也不丟三落四。
看見群臣都在揚塵舞蹈,陳湯反應過來皇帝已經來了,連忙尾隨著大家高唿“萬歲萬歲”。
皇帝在禦座上坐下,靜靜地審視殿內群臣。
陳湯心裏打鼓,做低眉順眼狀,等候皇帝發落。
明白自己的事,皇帝不會首先來講,肯定要先說一些國計民生,然後才會講一下自己的“謝罪表”。那個時候,皇帝的心情早已平和,加上還有丙吉、田廣明他們幫忙,自己今天的驚險可能就過去了。
皇帝開口了。
“眾卿稱朕萬歲,然而朕所知,你們中間還有人被蠻夷稱之為千歲,是誰啊?”
晴空霹靂!
皇帝竟然一開口就矛頭直指自己!
陳湯感到事情不妙,大大的不妙。
今天的朝會,皇帝把自己一個小人物放在所有國計民生之前,足見皇帝的矛頭所指。
陳湯無可迴避,隻好出班跪伏在地:“陛下,罪臣陳湯,曾被姑繒、葉榆之民,謬稱千歲。臣自知僭越,故上表請罪,乞求陛下責罰,以明綱常所在。”
群臣鴉雀無聲。
陛下沒有開口,當然誰也不敢擅自插話。
即使是丙吉,現在也隻能先等待皇帝的處置。
劉病已麵無表情。
他清澈而深邃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未央宮外麵的湛藍天空。
但是內心裏卻思潮翻卷。
所謂“竊居滇王”一事,劉病已早就讓人查明了。
陳湯隻是手持故滇王的權杖,從始至終,都沒有過自稱滇王,更沒有稱孤道寡。
從合理性上分析,陳湯也不可能自立為王:他為漢朝重新設置了益州太守,又設置了一個“滇郡公”。
所謂滇郡公,皇帝一聽就明白,那是個分而治之的把戲,便於朝廷對益州的確實掌控。
而陳湯本人在戰事結束之後,立刻率軍返迴長安,長水宣曲返迴駐地。陳湯這幾天都是孤身一人在拜訪群臣。
皇帝滿意的,是陳湯沒有與霍家子弟聯係,也沒有去長樂宮拜訪太皇太後。
所以劉病已現在,完全可以給陳湯脫罪。
脫罪的理由很充分,加罪的理由卻很勉強。
劉病已當然知道,如果真的給陳湯加罪,那就是朕一手炮製了冤獄。
皇帝下旨炮製了冤獄,司法官員們想方設法找出法律條款來處死罪犯,這就叫詔獄。
但是,那又如何?
武帝爺時候那麽多詔獄,有幾個不冤枉?
為了皇權穩定,為了漢室永固,雖詔獄也無所辭。
不過,自己畢竟不是漢武帝,或者說,自己離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相差還太遠了。如果一意孤行製造冤獄,恐怕也會導致群臣側目。
畢竟,二千石,那可是皇帝治理國家的支柱。
所以,雖然想殺掉陳湯來作為打壓霍家的第一步,但劉病已還是想走個程序,形成朝臣共識之後,製造一個冠冕堂皇的詔獄。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就算日後事情有了變化,也好找替罪羊。
因此,雖然聽見陳湯請求責罰,皇帝卻隻是平淡地向群臣說道:
“陳湯還給朕上了一份表。嗯,謝罪表,對他南征益州的各項罪名,百般辯護。交給魏相看看。”
陳湯還趴在地上,無法起身,但腦子卻照樣運轉。
魏相是丞相,當初就與霍光、田廣明合稱三公,是正兒八經的一品高官。
自己沒去找過魏相,是因為跟魏相沒有什麽交集,這種求情的事情,人家不會幫忙。
現在皇帝卻首先征求魏相的意見。
陳湯最大的希望就是丙吉,可惜丙吉隻是紫金光祿大夫兼給事中,權位比魏相還頗有不如。
這時候魏相已經看完了陳湯寫的那份謝罪表。
幾十年的從政經曆、宦海風雲,讓魏相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殺陳湯。
第一,皇帝把陳湯的案子放到朝會的首要位置,就說明了皇帝對這個案子的重視程度。
最重要位置。
第二,陳湯的謝罪表是寫給皇帝的,但皇帝卻發給丞相看。
這就是兩層意思。一層,是表明皇帝對自己的信任。陳湯的謝罪表,最重要的案件資料,本來隻有陛下禦覽的,現在給自己看。第二層,是皇帝對自己的期待。必須旗幟鮮明支持皇帝。
從皇帝剛才的話來分析,說陳湯在“百般辯護”,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陳湯有罪!
有什麽罪?
陛下今日朝會第一句話,說的就是陳湯“竊居滇王”。這種“有不臣之心”的罪名,必須是死罪。
魏相一邊看謝罪表,一邊迅速做出判斷。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看完謝罪表,轉由內侍呈交陛下。
這就保證了文件內容在大臣中,隻有自己知道。
然後魏相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他看見了那幾個熟悉的麵孔:傅介子、田廣明、丙吉。也看見了霍禹和霍雲,等看見驃騎將軍張安世的時候,陳湯心中一驚:
到處找救兵,怎麽忘了這個霍家營壘中的重要角色?霍光去世後,霍家勢力,相當大的程度,要依靠於他。
可是自己千算萬算,怎麽把這麽重要的一個人物疏漏了?
真是該死!
隻有一個僥幸的念頭,就是皇帝看了自己的請罪表之後,赦免了自己。
當然,還指望看問題永遠隻看大局的丙公,能夠把自己“功在社稷”的表現好好講一遍,讓皇帝迴心轉意。
至於丙公說過的“右將軍”,陳湯實在沒膽子也沒閑心去幻想了。
能保住小命,已經是上上簽了。
哎呀,還忘了一件事,怎麽沒有算上一卦?
總以為自己已經考慮得很全麵了,但才站在武將班裏,就發現自己少做了兩件事。沒有去拉攏張安世,沒有算卦!
陳湯臉色很難看,看起來,前些天總結自己是兩大病:不通人情世故,不會勾心鬥角,其實還要加上第三條,做事丟三落四!
有了這三大罪,還敢涉足朝廷,幻想當風雲人物?
陳湯不死,寧有天理?
心裏暗暗祈禱,老天,老天,隻要饒了我這迴,我一定痛改前非,今後精於人情世故,常常勾心鬥角,並且謹慎再謹慎,比霍光還謹慎,再也不丟三落四。
看見群臣都在揚塵舞蹈,陳湯反應過來皇帝已經來了,連忙尾隨著大家高唿“萬歲萬歲”。
皇帝在禦座上坐下,靜靜地審視殿內群臣。
陳湯心裏打鼓,做低眉順眼狀,等候皇帝發落。
明白自己的事,皇帝不會首先來講,肯定要先說一些國計民生,然後才會講一下自己的“謝罪表”。那個時候,皇帝的心情早已平和,加上還有丙吉、田廣明他們幫忙,自己今天的驚險可能就過去了。
皇帝開口了。
“眾卿稱朕萬歲,然而朕所知,你們中間還有人被蠻夷稱之為千歲,是誰啊?”
晴空霹靂!
皇帝竟然一開口就矛頭直指自己!
陳湯感到事情不妙,大大的不妙。
今天的朝會,皇帝把自己一個小人物放在所有國計民生之前,足見皇帝的矛頭所指。
陳湯無可迴避,隻好出班跪伏在地:“陛下,罪臣陳湯,曾被姑繒、葉榆之民,謬稱千歲。臣自知僭越,故上表請罪,乞求陛下責罰,以明綱常所在。”
群臣鴉雀無聲。
陛下沒有開口,當然誰也不敢擅自插話。
即使是丙吉,現在也隻能先等待皇帝的處置。
劉病已麵無表情。
他清澈而深邃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未央宮外麵的湛藍天空。
但是內心裏卻思潮翻卷。
所謂“竊居滇王”一事,劉病已早就讓人查明了。
陳湯隻是手持故滇王的權杖,從始至終,都沒有過自稱滇王,更沒有稱孤道寡。
從合理性上分析,陳湯也不可能自立為王:他為漢朝重新設置了益州太守,又設置了一個“滇郡公”。
所謂滇郡公,皇帝一聽就明白,那是個分而治之的把戲,便於朝廷對益州的確實掌控。
而陳湯本人在戰事結束之後,立刻率軍返迴長安,長水宣曲返迴駐地。陳湯這幾天都是孤身一人在拜訪群臣。
皇帝滿意的,是陳湯沒有與霍家子弟聯係,也沒有去長樂宮拜訪太皇太後。
所以劉病已現在,完全可以給陳湯脫罪。
脫罪的理由很充分,加罪的理由卻很勉強。
劉病已當然知道,如果真的給陳湯加罪,那就是朕一手炮製了冤獄。
皇帝下旨炮製了冤獄,司法官員們想方設法找出法律條款來處死罪犯,這就叫詔獄。
但是,那又如何?
武帝爺時候那麽多詔獄,有幾個不冤枉?
為了皇權穩定,為了漢室永固,雖詔獄也無所辭。
不過,自己畢竟不是漢武帝,或者說,自己離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相差還太遠了。如果一意孤行製造冤獄,恐怕也會導致群臣側目。
畢竟,二千石,那可是皇帝治理國家的支柱。
所以,雖然想殺掉陳湯來作為打壓霍家的第一步,但劉病已還是想走個程序,形成朝臣共識之後,製造一個冠冕堂皇的詔獄。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就算日後事情有了變化,也好找替罪羊。
因此,雖然聽見陳湯請求責罰,皇帝卻隻是平淡地向群臣說道:
“陳湯還給朕上了一份表。嗯,謝罪表,對他南征益州的各項罪名,百般辯護。交給魏相看看。”
陳湯還趴在地上,無法起身,但腦子卻照樣運轉。
魏相是丞相,當初就與霍光、田廣明合稱三公,是正兒八經的一品高官。
自己沒去找過魏相,是因為跟魏相沒有什麽交集,這種求情的事情,人家不會幫忙。
現在皇帝卻首先征求魏相的意見。
陳湯最大的希望就是丙吉,可惜丙吉隻是紫金光祿大夫兼給事中,權位比魏相還頗有不如。
這時候魏相已經看完了陳湯寫的那份謝罪表。
幾十年的從政經曆、宦海風雲,讓魏相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殺陳湯。
第一,皇帝把陳湯的案子放到朝會的首要位置,就說明了皇帝對這個案子的重視程度。
最重要位置。
第二,陳湯的謝罪表是寫給皇帝的,但皇帝卻發給丞相看。
這就是兩層意思。一層,是表明皇帝對自己的信任。陳湯的謝罪表,最重要的案件資料,本來隻有陛下禦覽的,現在給自己看。第二層,是皇帝對自己的期待。必須旗幟鮮明支持皇帝。
從皇帝剛才的話來分析,說陳湯在“百般辯護”,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陳湯有罪!
有什麽罪?
陛下今日朝會第一句話,說的就是陳湯“竊居滇王”。這種“有不臣之心”的罪名,必須是死罪。
魏相一邊看謝罪表,一邊迅速做出判斷。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看完謝罪表,轉由內侍呈交陛下。
這就保證了文件內容在大臣中,隻有自己知道。
然後魏相說出了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