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生死關頭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群臣期待的目光中,皇帝的頭腦中正在仔細思量。
現在殺掉陳湯,阻力真的太大了。不僅僅來自田廣明等文臣,來自傅介子等武將,還來自救命恩人丙吉。
丙吉的麵子,皇帝真的不好駁。
但最大的阻力,是傅介子提到的軍功問題。
立下軍功,沒有升賞,反而被殺,實在大違漢朝製度。
那麽,劉病已就剩下兩個選擇:或者將陳湯貶為平民,或者無視其過錯,照例將其封賞。
轉念一想,既然殺不掉陳湯,又何必把這個能打的戰將一擼到底,讓他從此對朕徹底絕望?
其實自己並無必殺陳湯之意,就像陳湯在謝罪表中說到的,他的確是自己最早的從龍之臣。
隻不過是借此把霍家勢力打壓下去,重振漢皇威權。既然如此,借助皇權把陳湯籠絡為自己的忠臣,好像也達到了目的:
霍家營壘中沒了陳湯,保皇派卻多了一個文武雙全的戰將。
而且還能起到榜樣的作用,讓那些依附霍家的臣子們,盡快成為保皇派效忠於朕。這樣,霍家勢力,很快會煙消雲散,自己則將真正成為乾綱獨斷的君王。
想到此處,劉病已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陳湯南征益州,雖有急功近利之處,但平定叛亂,功在社稷。至於‘竊居滇王’一事,朕已知悉,陳湯並無自立為王之意,且事後坦然返迴長安,足見其對漢室忠心。然,國法如山,豈可輕動?陳湯擅用滇王之權杖,確有不當之處,朕不可不罰。”
群臣聞言,皆屏息以待,隻見皇帝目光如炬,繼續說道:“但念及陳湯南征之功,朕決定從輕發落。陳湯,貶為庶人一年,以示懲戒。一年後,若其果然能改過自新,有司自可秉公複議。至於益州之事,朕將另派能臣前往治理,確保邊疆安寧。”
皇帝的話語落下,朝堂之上響起了一片鬆弛的唿氣聲。魏相微微皺眉,他雖然對皇帝的決定有所預料,但心中仍不免有些失落。畢竟,他原本以為聖意是要殺一儆百,從而徹底打垮霍家勢力的。
沒想到皇帝卻選擇了折中的方案。
他倒是不在意得罪一個陳湯,隻是對揣摩錯了聖意而大為沮喪。
然而,魏相畢竟是老練的政治家,他迅速調整心態,向皇帝行禮道:“陛下處置功過分明,臣等謹遵聖旨。”
群臣也紛紛附和,表示讚同皇帝的決定。
陳湯趴在地上,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感激皇帝的寬宏大量,同時也意識到這是自己重新崛起的機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痛改前非,再立新功,以報答皇帝的恩情。
丙吉也暗暗鬆了口氣。
無論如何,起碼陳湯還活著。
活著,就還有希望。
以陳湯的能力和才幹,丙吉相信,陳湯很快就會重新崛起。
田廣明、傅介子等文武大臣,也對皇帝的決定表示讚同,認為這既維護了國家法度,又彰顯了皇帝對功臣的寬容,的確是功過分明的處置良策。
朝會結束後,群臣紛紛散去。陳湯被內侍攙扶起來,他望著皇帝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意。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迎來了轉機,而這一切,都得益於皇帝的寬容和睿智。
危機渡過,死裏逃生的陳湯,帶著疲憊不已的身心,返迴自己的將軍府。
現在還不能躺下。
自己已經被貶為平民,那麽,隻能換個地方住了。
比如橫門。
可是昭君已經有了身孕,橫門那種地方,不適合娘子養胎。
或者,幹脆返迴昌邑?
陳湯苦笑。
真是從哪裏出來,又迴到哪裏了。
不過,現在返迴昌邑,似乎是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遵旨迴到昌邑當平民,順便看看自己家翻新成什麽樣子了,杜家兄弟每個月都給著他們一千文錢,應該把二老照料的還不錯吧?
好像看見昭君在自家院子裏搓洗衣服,挺著大肚子晾曬衣物。二老曬著太陽,看著兒媳婦忙碌。
甚至不久的將來,孩子出世,嗯,我要不要哄孩子?
還沒想好答案,到自己家了。
進門後,居然是霍禹來迎接自己。
什麽鬼?
今天朝堂上的一幕,大司馬霍禹從頭到尾都在,但卻一言不發。
雖然皇帝最後迫於眾臣的進諫,沒有殺掉陳湯。但是皇帝敲山震虎,已經讓霍禹實實在在地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陳湯是父親在世時一手提拔起來的,很明顯屬於霍家營壘。這次平定益州,功勞不小,皇帝卻要將其處置。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散朝之後,霍禹與霍雲他們商量了一下,覺得不能坐以待斃。
重新立皇帝?他們不敢,也沒能力去做。
再說也找不到合適的皇室子孫了。
自立為皇帝?
那簡直是發瘋。
白馬之盟無人不知: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漢朝的皇帝,隻能姓劉。
所以,最現實最穩妥的做法,就是投降認慫。
保住霍家的既得利益。
霍禹和霍雲一致認為,皇帝現在隻是打壓霍家,並沒有消滅霍家的打算。所以,如果霍家做出低頭認輸的舉動,從此放棄朝中一切權力,那麽皇帝是會放過霍家的。
關鍵在於,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必須讓皇帝堅信,霍家真的認慫了,再也不敢與皇帝爭權奪利了。
現在要做一件事,取得皇帝的信任。
這件事就是,拋出陳湯。
雖然在朝堂之上,皇帝已經下旨,對陳湯的懲罰,隻是削職為民。但霍禹堅信,魏相的判斷是對的,皇帝的本意,確實是想殺掉陳湯的。
隻是後來朝臣紛紛反對,皇帝不得已才留下了陳湯性命。
皇帝為什麽要殺陳湯?霍禹心中明鏡一般:那是皇帝想霍家動手的第一步!
所以霍禹決定,用陳湯的性命,換來霍家的太平。
用行動告訴皇帝,陛下想幹什麽,霍家完全支持!
於是大司馬親自來到陳湯府上。
而陳湯隻是一臉愕然,根本沒想到在自己家裏看見了霍家的現任家主。
皇帝對霍家可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自己也不想再跟霍家有什麽往來,免得遭受池魚之災。
但人家是大司馬,位列三公,爵高位尊。別說自己現在的身份隻是個庶人,就是當初的長水校尉或者征南將軍,那也得對人家恭恭敬敬。
趕緊上前行禮。
霍禹微笑著扶起陳湯。
“湯,今日朝堂之上,甚是兇險啊。幸好陛下顧念你是先父提拔的將軍,總算法外施恩,留下了你這條命。”
陳湯肚子裏罵娘。
今天祖公死裏逃生,跟你們霍家有一文錢關係?不完全是丙公、田公還有傅介子他們鼎力相助嗎?直言進諫,陛下才終於饒了我一命。
要說跟你們霍家有關,那就是陛下要打壓霍家,而我正好曾經被霍光提拔過。
被霍家牽連,差點送了小命!
嘴上很是誠懇:“是啊,是啊,多蒙大將軍威德餘蔭,在下今日才得以保全性命。唉,大將軍突然去世,天不假年,真是令人悲痛啊。”
霍禹馬上跟了一句:“陳兄如此悲痛欲絕,果然不愧先父提攜之恩。那麽我今日來的倒也不算唐突了。是這樣,明日我等為先父送葬,敢請陳兄前來協助。”
現在殺掉陳湯,阻力真的太大了。不僅僅來自田廣明等文臣,來自傅介子等武將,還來自救命恩人丙吉。
丙吉的麵子,皇帝真的不好駁。
但最大的阻力,是傅介子提到的軍功問題。
立下軍功,沒有升賞,反而被殺,實在大違漢朝製度。
那麽,劉病已就剩下兩個選擇:或者將陳湯貶為平民,或者無視其過錯,照例將其封賞。
轉念一想,既然殺不掉陳湯,又何必把這個能打的戰將一擼到底,讓他從此對朕徹底絕望?
其實自己並無必殺陳湯之意,就像陳湯在謝罪表中說到的,他的確是自己最早的從龍之臣。
隻不過是借此把霍家勢力打壓下去,重振漢皇威權。既然如此,借助皇權把陳湯籠絡為自己的忠臣,好像也達到了目的:
霍家營壘中沒了陳湯,保皇派卻多了一個文武雙全的戰將。
而且還能起到榜樣的作用,讓那些依附霍家的臣子們,盡快成為保皇派效忠於朕。這樣,霍家勢力,很快會煙消雲散,自己則將真正成為乾綱獨斷的君王。
想到此處,劉病已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陳湯南征益州,雖有急功近利之處,但平定叛亂,功在社稷。至於‘竊居滇王’一事,朕已知悉,陳湯並無自立為王之意,且事後坦然返迴長安,足見其對漢室忠心。然,國法如山,豈可輕動?陳湯擅用滇王之權杖,確有不當之處,朕不可不罰。”
群臣聞言,皆屏息以待,隻見皇帝目光如炬,繼續說道:“但念及陳湯南征之功,朕決定從輕發落。陳湯,貶為庶人一年,以示懲戒。一年後,若其果然能改過自新,有司自可秉公複議。至於益州之事,朕將另派能臣前往治理,確保邊疆安寧。”
皇帝的話語落下,朝堂之上響起了一片鬆弛的唿氣聲。魏相微微皺眉,他雖然對皇帝的決定有所預料,但心中仍不免有些失落。畢竟,他原本以為聖意是要殺一儆百,從而徹底打垮霍家勢力的。
沒想到皇帝卻選擇了折中的方案。
他倒是不在意得罪一個陳湯,隻是對揣摩錯了聖意而大為沮喪。
然而,魏相畢竟是老練的政治家,他迅速調整心態,向皇帝行禮道:“陛下處置功過分明,臣等謹遵聖旨。”
群臣也紛紛附和,表示讚同皇帝的決定。
陳湯趴在地上,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感激皇帝的寬宏大量,同時也意識到這是自己重新崛起的機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痛改前非,再立新功,以報答皇帝的恩情。
丙吉也暗暗鬆了口氣。
無論如何,起碼陳湯還活著。
活著,就還有希望。
以陳湯的能力和才幹,丙吉相信,陳湯很快就會重新崛起。
田廣明、傅介子等文武大臣,也對皇帝的決定表示讚同,認為這既維護了國家法度,又彰顯了皇帝對功臣的寬容,的確是功過分明的處置良策。
朝會結束後,群臣紛紛散去。陳湯被內侍攙扶起來,他望著皇帝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意。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迎來了轉機,而這一切,都得益於皇帝的寬容和睿智。
危機渡過,死裏逃生的陳湯,帶著疲憊不已的身心,返迴自己的將軍府。
現在還不能躺下。
自己已經被貶為平民,那麽,隻能換個地方住了。
比如橫門。
可是昭君已經有了身孕,橫門那種地方,不適合娘子養胎。
或者,幹脆返迴昌邑?
陳湯苦笑。
真是從哪裏出來,又迴到哪裏了。
不過,現在返迴昌邑,似乎是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遵旨迴到昌邑當平民,順便看看自己家翻新成什麽樣子了,杜家兄弟每個月都給著他們一千文錢,應該把二老照料的還不錯吧?
好像看見昭君在自家院子裏搓洗衣服,挺著大肚子晾曬衣物。二老曬著太陽,看著兒媳婦忙碌。
甚至不久的將來,孩子出世,嗯,我要不要哄孩子?
還沒想好答案,到自己家了。
進門後,居然是霍禹來迎接自己。
什麽鬼?
今天朝堂上的一幕,大司馬霍禹從頭到尾都在,但卻一言不發。
雖然皇帝最後迫於眾臣的進諫,沒有殺掉陳湯。但是皇帝敲山震虎,已經讓霍禹實實在在地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陳湯是父親在世時一手提拔起來的,很明顯屬於霍家營壘。這次平定益州,功勞不小,皇帝卻要將其處置。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散朝之後,霍禹與霍雲他們商量了一下,覺得不能坐以待斃。
重新立皇帝?他們不敢,也沒能力去做。
再說也找不到合適的皇室子孫了。
自立為皇帝?
那簡直是發瘋。
白馬之盟無人不知: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漢朝的皇帝,隻能姓劉。
所以,最現實最穩妥的做法,就是投降認慫。
保住霍家的既得利益。
霍禹和霍雲一致認為,皇帝現在隻是打壓霍家,並沒有消滅霍家的打算。所以,如果霍家做出低頭認輸的舉動,從此放棄朝中一切權力,那麽皇帝是會放過霍家的。
關鍵在於,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必須讓皇帝堅信,霍家真的認慫了,再也不敢與皇帝爭權奪利了。
現在要做一件事,取得皇帝的信任。
這件事就是,拋出陳湯。
雖然在朝堂之上,皇帝已經下旨,對陳湯的懲罰,隻是削職為民。但霍禹堅信,魏相的判斷是對的,皇帝的本意,確實是想殺掉陳湯的。
隻是後來朝臣紛紛反對,皇帝不得已才留下了陳湯性命。
皇帝為什麽要殺陳湯?霍禹心中明鏡一般:那是皇帝想霍家動手的第一步!
所以霍禹決定,用陳湯的性命,換來霍家的太平。
用行動告訴皇帝,陛下想幹什麽,霍家完全支持!
於是大司馬親自來到陳湯府上。
而陳湯隻是一臉愕然,根本沒想到在自己家裏看見了霍家的現任家主。
皇帝對霍家可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自己也不想再跟霍家有什麽往來,免得遭受池魚之災。
但人家是大司馬,位列三公,爵高位尊。別說自己現在的身份隻是個庶人,就是當初的長水校尉或者征南將軍,那也得對人家恭恭敬敬。
趕緊上前行禮。
霍禹微笑著扶起陳湯。
“湯,今日朝堂之上,甚是兇險啊。幸好陛下顧念你是先父提拔的將軍,總算法外施恩,留下了你這條命。”
陳湯肚子裏罵娘。
今天祖公死裏逃生,跟你們霍家有一文錢關係?不完全是丙公、田公還有傅介子他們鼎力相助嗎?直言進諫,陛下才終於饒了我一命。
要說跟你們霍家有關,那就是陛下要打壓霍家,而我正好曾經被霍光提拔過。
被霍家牽連,差點送了小命!
嘴上很是誠懇:“是啊,是啊,多蒙大將軍威德餘蔭,在下今日才得以保全性命。唉,大將軍突然去世,天不假年,真是令人悲痛啊。”
霍禹馬上跟了一句:“陳兄如此悲痛欲絕,果然不愧先父提攜之恩。那麽我今日來的倒也不算唐突了。是這樣,明日我等為先父送葬,敢請陳兄前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