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背刺
滇王老莊,日寇匈奴都要打 作者:海釣綠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見一營弟兄們撤下來的時候,胡連勝幾個人還在指指點點,但隨著二營也撤了下來,連長們開始感到情況異常,連忙跑來問營長。
張秉升並沒有得到更多情報,但兩世的從軍經曆,也讓他變得很是敏感。
首先佩服的是團長,形勢那麽好的時候,居然還想著退路。
現在可不就用上了嗎?
當然,誰也不想走這條退路。但戰爭就是這樣,有時候是康莊大道任憑你高歌猛進,有時候卻又異峰突起馬上就山窮水盡。
戰爭迷霧,誰能說得清迷霧後麵隱藏著什麽?是寂靜的山林淙淙的小溪,還是千軍萬馬突然唿嘯殺出?
當連長們前來詢問局勢的時候,張秉升是可以把他們趕迴部隊的,但他沒有這樣做。
盡可能分析一下:“我估計,可能是師長對兵力的部署,還要做新的調整。總之,弟兄們放心,這場會戰,那是最高統帥部定下來的,絕對的大勝仗。這個時候,你們可是要掌握好部隊,不要出亂子。就算這一仗咱們撈不著建功立業,但大勝之後,咱們攻打仁安羌的功勞,肯定也要一起表彰的。”
說完之後才讓連長們返迴部隊。
有了這個樂觀的基調,才能保證下一步,就算部隊繼續撤退,三營的軍心、士氣也不會低落。
看著連長們離開的背影,張秉升頭腦裏在進行著自己的分析。
這場會戰的關鍵,就是拿下501和510高地。現在把一、二營撤了下來,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征兆:高地不打了,會戰取消了!
難道是,鬼子反包抄了遠征軍的退路?
好像不大像。
遠征軍的後麵就是曼德勒,曼德勒再向北就是中國的雲南,這些地區,沒聽說有鬼子的大部隊。
要不然,就是中國戰場吃緊,要把我們調迴國?
這種可能性最大。
張秉升吐掉嘴裏的草梗,站起身來。
迴國也不錯,這幫英國佬,真不是個好幫手。就像張琦生前總結的那樣,有功勞就爭著上,有困難就躺下擺爛。
還不如迴國,打我們自己的抗日戰爭呢。
張秉升畢竟隻是個營長,他根本想象不到,這場會戰真正流產的原因,竟然是英印軍再次逃跑了。
所謂英印軍攻擊日軍宇都宮聯隊左翼的計劃,從頭到尾都隻是在書麵上。
斯考特將軍就向斯利姆將軍叫苦,說緬甸糟糕的道路交通,完全不符合英印軍的重裝備武器的最低的機動要求,根本不能展開英印軍的坦克和炮火。
必須要撤退到印度!
斯利姆將軍深以為然。
除了重裝備的機動能力受緬甸道路交通的影響,斯利姆還得知,為了支援中東和北非戰場,原定交付緬甸戰場的400架戰機,已經轉給了上述地區。
英國人的打算,就是至少不能讓日軍從印度進入中東,最後與德軍會師。
但這樣一來,在緬甸,盟軍將徹底喪失製空權,隻能麵對日軍零式戰機的襲擊轟炸。
沒有製空權,還打什麽會戰?
所以,兵貴神速,應該立刻撤出緬甸。
兩位英國將軍商量之下,馬上快速向印度撤退。
好像撤退的道路,倒是非常適合英國的重型武器裝備通行,英軍撤退速度很快。
但是斯利姆還是擔心局勢崩盤,所以,寄希望於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與日軍苦鬥鏖戰,最大限度拖延日軍的追擊進度。
在這種情況下,對孫立人的新38師的唿叫,不聞不問。
一切都等英軍獲得了充分安全再說。
而日軍在得知英軍已經撤走後,馬上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真空地帶,第56師團迅速推進,沒費什麽力氣,就攻占了臘戌!
當臘戌陷落的消息傳到孫立人的耳中時,絕望控製了他的全身。
全身冰涼,手腳都僵了。
臘戌,那是遠征軍迴國的唯一通道!
換言之,現在的遠征軍,後路已經被日軍切斷,而且不是一個聯隊,而是一個師團!
在皎勃東的師部,孫立人臉色鐵青,破口大罵。
“斯利姆就是王八蛋!背信棄義,過河拆橋!把老子這個師留在敵後,為他的逃跑當人肉盾牌,簡直豈有此理!”
師部的參謀們個個噤若寒蟬,不敢吭聲。
實在忍不住痛罵一陣,孫立人知道罵娘不能解決問題。
馬上策劃本師的下一步行動。
迴國已經不可能了,現在自己繼續當機立斷,保住這支部隊。
保住新38師,因為我是師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慘淡。
現在南邊的33師團,北麵的56師團,東麵的55師團,鬼子三個師團十萬大軍,已經對遠征軍形成了包圍態勢。
唯一的生路,就是西邊。
跟著英印軍,向西,進入印度!
孫立人無奈地歎息,這,大概就是自己的唯一選擇了。
俯身到地圖上,試圖尋找另一個方案,但是三個巨大的藍色箭頭,冷冰冰地告訴他,別無出路。
不錯,西北方向還有一條迴國之路,那就是危險萬分的野人山。
一旦踏入野人山,與進入地獄無異。孫立人不敢相信,自己能把新38師完整無損地帶出野人山。
鬼子沒有在西北方向設置重兵包圍,正是因為這裏是野人山,正常人,誰都不敢涉足。
更不要說是不明底細的外國軍隊。
孫立人思索良久,還是不敢設想進入野人山。
那麽,就真的隻能追隨英印軍撤退了。
轉念一想,娘的,英國人都可以從這裏跑,老子為什麽不能!
長歎了一口氣,孫立人下達了命令:三個團交替掩護,向西撤退!
師部轉移沒多久,孫立人又接到了新的情報:鬼子的214聯隊已經插到了113團東南,與113團的三營展開激戰。
三營的情況,孫立人十分清楚,現在隻有不到兩百弟兄了,而鬼子的這個聯隊,本來是要動用全師兵力,加上英印軍的七千人馬,加上坦克大炮,加上飛機助戰,然後將其消滅。
這就是原先製定的平滿納會戰。
這就是中國官兵奉若聖旨的委員長親自製定的會戰計劃。
但是英國人不吃這一套,更不會為委員長的作戰計劃而奮戰。
他們已經率先撤離緬甸,丟下了中國遠征軍,丟下了曾經解救他們的新38師113團!
什麽盟軍,什麽國際道義,呸!
張秉升並沒有得到更多情報,但兩世的從軍經曆,也讓他變得很是敏感。
首先佩服的是團長,形勢那麽好的時候,居然還想著退路。
現在可不就用上了嗎?
當然,誰也不想走這條退路。但戰爭就是這樣,有時候是康莊大道任憑你高歌猛進,有時候卻又異峰突起馬上就山窮水盡。
戰爭迷霧,誰能說得清迷霧後麵隱藏著什麽?是寂靜的山林淙淙的小溪,還是千軍萬馬突然唿嘯殺出?
當連長們前來詢問局勢的時候,張秉升是可以把他們趕迴部隊的,但他沒有這樣做。
盡可能分析一下:“我估計,可能是師長對兵力的部署,還要做新的調整。總之,弟兄們放心,這場會戰,那是最高統帥部定下來的,絕對的大勝仗。這個時候,你們可是要掌握好部隊,不要出亂子。就算這一仗咱們撈不著建功立業,但大勝之後,咱們攻打仁安羌的功勞,肯定也要一起表彰的。”
說完之後才讓連長們返迴部隊。
有了這個樂觀的基調,才能保證下一步,就算部隊繼續撤退,三營的軍心、士氣也不會低落。
看著連長們離開的背影,張秉升頭腦裏在進行著自己的分析。
這場會戰的關鍵,就是拿下501和510高地。現在把一、二營撤了下來,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征兆:高地不打了,會戰取消了!
難道是,鬼子反包抄了遠征軍的退路?
好像不大像。
遠征軍的後麵就是曼德勒,曼德勒再向北就是中國的雲南,這些地區,沒聽說有鬼子的大部隊。
要不然,就是中國戰場吃緊,要把我們調迴國?
這種可能性最大。
張秉升吐掉嘴裏的草梗,站起身來。
迴國也不錯,這幫英國佬,真不是個好幫手。就像張琦生前總結的那樣,有功勞就爭著上,有困難就躺下擺爛。
還不如迴國,打我們自己的抗日戰爭呢。
張秉升畢竟隻是個營長,他根本想象不到,這場會戰真正流產的原因,竟然是英印軍再次逃跑了。
所謂英印軍攻擊日軍宇都宮聯隊左翼的計劃,從頭到尾都隻是在書麵上。
斯考特將軍就向斯利姆將軍叫苦,說緬甸糟糕的道路交通,完全不符合英印軍的重裝備武器的最低的機動要求,根本不能展開英印軍的坦克和炮火。
必須要撤退到印度!
斯利姆將軍深以為然。
除了重裝備的機動能力受緬甸道路交通的影響,斯利姆還得知,為了支援中東和北非戰場,原定交付緬甸戰場的400架戰機,已經轉給了上述地區。
英國人的打算,就是至少不能讓日軍從印度進入中東,最後與德軍會師。
但這樣一來,在緬甸,盟軍將徹底喪失製空權,隻能麵對日軍零式戰機的襲擊轟炸。
沒有製空權,還打什麽會戰?
所以,兵貴神速,應該立刻撤出緬甸。
兩位英國將軍商量之下,馬上快速向印度撤退。
好像撤退的道路,倒是非常適合英國的重型武器裝備通行,英軍撤退速度很快。
但是斯利姆還是擔心局勢崩盤,所以,寄希望於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與日軍苦鬥鏖戰,最大限度拖延日軍的追擊進度。
在這種情況下,對孫立人的新38師的唿叫,不聞不問。
一切都等英軍獲得了充分安全再說。
而日軍在得知英軍已經撤走後,馬上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真空地帶,第56師團迅速推進,沒費什麽力氣,就攻占了臘戌!
當臘戌陷落的消息傳到孫立人的耳中時,絕望控製了他的全身。
全身冰涼,手腳都僵了。
臘戌,那是遠征軍迴國的唯一通道!
換言之,現在的遠征軍,後路已經被日軍切斷,而且不是一個聯隊,而是一個師團!
在皎勃東的師部,孫立人臉色鐵青,破口大罵。
“斯利姆就是王八蛋!背信棄義,過河拆橋!把老子這個師留在敵後,為他的逃跑當人肉盾牌,簡直豈有此理!”
師部的參謀們個個噤若寒蟬,不敢吭聲。
實在忍不住痛罵一陣,孫立人知道罵娘不能解決問題。
馬上策劃本師的下一步行動。
迴國已經不可能了,現在自己繼續當機立斷,保住這支部隊。
保住新38師,因為我是師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慘淡。
現在南邊的33師團,北麵的56師團,東麵的55師團,鬼子三個師團十萬大軍,已經對遠征軍形成了包圍態勢。
唯一的生路,就是西邊。
跟著英印軍,向西,進入印度!
孫立人無奈地歎息,這,大概就是自己的唯一選擇了。
俯身到地圖上,試圖尋找另一個方案,但是三個巨大的藍色箭頭,冷冰冰地告訴他,別無出路。
不錯,西北方向還有一條迴國之路,那就是危險萬分的野人山。
一旦踏入野人山,與進入地獄無異。孫立人不敢相信,自己能把新38師完整無損地帶出野人山。
鬼子沒有在西北方向設置重兵包圍,正是因為這裏是野人山,正常人,誰都不敢涉足。
更不要說是不明底細的外國軍隊。
孫立人思索良久,還是不敢設想進入野人山。
那麽,就真的隻能追隨英印軍撤退了。
轉念一想,娘的,英國人都可以從這裏跑,老子為什麽不能!
長歎了一口氣,孫立人下達了命令:三個團交替掩護,向西撤退!
師部轉移沒多久,孫立人又接到了新的情報:鬼子的214聯隊已經插到了113團東南,與113團的三營展開激戰。
三營的情況,孫立人十分清楚,現在隻有不到兩百弟兄了,而鬼子的這個聯隊,本來是要動用全師兵力,加上英印軍的七千人馬,加上坦克大炮,加上飛機助戰,然後將其消滅。
這就是原先製定的平滿納會戰。
這就是中國官兵奉若聖旨的委員長親自製定的會戰計劃。
但是英國人不吃這一套,更不會為委員長的作戰計劃而奮戰。
他們已經率先撤離緬甸,丟下了中國遠征軍,丟下了曾經解救他們的新38師113團!
什麽盟軍,什麽國際道義,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