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軍肯定了楚君的做法。他說:“節約搞生產,這是對的。哎,上次你曾經跟我提起過,說是準備在村裏搞蔬菜大棚,現在情況怎麽樣?”
提到蔬菜大棚,楚君的語氣中滿是自豪。他如數家珍般地說:“是的,大棚建設工作已經圓滿收尾了。如今,山口村等三個村一共種植了120畝蔬菜大棚,這些土地原本都是撂荒地。蔬菜馬上就要成熟上市了。雖說現在是夏季,菜價不會太高,收入增長不會太明顯,但至少改變了村民們吃菜要從外麵購買的局麵。而且到了冬天,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那時候,蔬菜價格會翻倍上漲,村民們的收入也會跟著翻倍增加。我已經和三個村的村幹部打過招唿了,村民手裏有了錢,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年度拖欠的農業稅、提留、統籌、銀行貸款全部清掉,由村幹部包組包戶監督檢查。”
王正軍點了點頭,說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們的做法雖然有些‘一刀切’,顯得簡單粗暴,但各村有各村的實際情況,隻要農民沒有怨言,那就是好政策。”
楚君接著說道:“王叔,您長期從事政策研究,肯定清楚,過去這些年,中央在農業稅、提留、統籌這些費用上已經減免了很多。村民們手裏沒錢,交不上這些費用,這是現實情況,您肯定也看到了。但您可能沒注意到的是,現在部分村民惰性很強,手裏有了錢也不願意交,他們單純地認為那是國家的錢,便宜不占白不占,法律意識也很淡薄。而且村民之間相互觀望,隻要有一個不交稅費,其他人也會紛紛效仿。我在基層待了半年,也漸漸明白了,跟村民打交道,既要講政策,又要講策略。如果沒有村幹部的強製措施,這些錢說不定就被村民拿去買了摩托車、小四輪,或者用於買地蓋房子了。有時候,我們鼓勵村幹部采取一些強硬手段,也是無奈之舉,現實情況逼得我們不得不這樣。這次蔬菜大棚項目,是我們村集體經濟轉型的一次重要嚐試。增加村民收入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勤勞致富的成果,從而改變他們的觀念。”
王正軍點頭,讚許道:“小楚,你這個想法太好了,既腳踏實地又富有前瞻性。蔬菜大棚項目確實很有潛力,隻要管理科學、運營得當,收益肯定相當可觀。不過,項目能不能成功,銷售渠道和市場前景也很關鍵。咱們縣現在的銷售渠道和市場前景怎麽樣?”
楚君不禁心生敬佩,由衷地說道:“王叔,是這樣的。我們最近成立了一家農業綠色公司,采用‘農戶+公司’的合作模式。公司負責統一對外洽談業務,這樣既能保證銷售渠道的穩定,又能有效避免惡性競爭。目前,我們已經和附近一家大型國有鋼鐵廠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是一家擁有八千名員工的國營大廠,他們答應優先采購我們的蔬菜。這片大山裏有五六十家企業,現在我們擔心的並不是銷售問題,而是產量。如何擴大生產規模,成了我們下一步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我們計劃在全鄉推廣蔬菜大棚種植,但目前資金有限,村民們也有一定的觀望心理。不過,隻要這三個村的蔬菜購銷旺盛,村民手裏有了錢,差距就會在巴紮趕集的時間顯現出來。有錢的村民會去吃飯、購物,而沒錢的村民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到時候,不用鄉村幹部多做思想工作,他們自己就會主動找鄉政府,要求得到政策支持。”
王正軍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們考慮得很周全,思路是對的。這種模式既能帶動村民致富,又能保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很好!”
楚君望著遠處的工地,臉上露出無奈,語氣中也帶著幾分感慨:“王叔,其實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資金。這條山路的工期是13個月,現在已經7月了,到了10月初就得停工,大雪會把山路封死。我們爭取要在兩年內完成這條路。蔬菜大棚同樣麵臨資金的困擾。隻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山路很快就能修通,山裏的煤炭、鐵礦石、水泥、砂石料、磚、蔬菜就能暢通無阻地運出去。村民手裏有了錢,鄉政府、村委會才會有收入,這樣我們才能更快地把蔬菜大棚推廣到全鄉,讓更多的村民受益。這工作是一環扣著一環,困難確實很大。”
王正軍輕輕歎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遺憾:“可惜我不是什麽大領導,很多事我說了也不一定管用。我在塔爾州有個黨校的老同學,他現在在塔爾州州政府工作,好像是某個科室的科長。我可以托他走走關係,找一下你們縣的主要領導,看看縣財政能不能給你們撥一點錢。畢竟,修路是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
聽到王正軍這麽說,楚君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王叔,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可真是太好了!要是您能出麵爭取到修路資金,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不管這件事能不能成,我這裏都先謝謝您了!”
然而,楚君此時心裏卻在犯嘀咕:如果隻是委托一個州政府的科長出麵,縣委、縣政府未必會買賬。但眼下,他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把這當作最後的希望,死馬當成活馬醫了。他的心裏既有些忐忑不安,又充滿了期待。
王正軍抬手看了看表,說:“小楚,這裏的情況我已經看得差不多了,那我們迴去吧,我那邊還有點事情要辦。”
楚君挽留王正軍吃飯,但是被婉拒了。兩人便掉頭走下山,很快迴到了指揮部。皮卡車停在門口,齊博卻不見蹤影。楚君拿出備用車鑰匙,開著皮卡車,送王正軍離開了施工現場。
車很快就到了216國道路口。在路口的停車場,停著一輛寬大而氣派的黑色高檔“豐田”巡洋艦。王正軍剛從皮卡車上下來,從“豐田”車駕駛室裏就下來兩個年輕人。一個年輕人小跑著來到王正軍跟前,另一個年輕人則站在車門口等候。王正軍剛走到後排,守在車門的年輕人迅速打開後排車門。王正軍上車後,年輕人輕輕關上車門,然後迴到駕駛室,而迎接王正軍的那個年輕人則坐到了前排副駕駛的位置。
王正軍坐定後,打開後排車窗,笑著對楚君說:“小楚鄉長,今天麻煩你帶我看了這麽多地方,聽你講了這麽多事情,讓我了解了很多基層的情況,謝謝你!”
楚君有些不好意思,臉上微微泛紅,說道:“王叔叔,您大老遠跑來看我,我竟然連一頓飯都沒請您吃,這樣對待遠方來的客人,我真是太失禮了!”
王正軍淡然一笑,語氣平和地說:“吃飯是小事,你們修路才是真正的幹大事。小楚鄉長,希望你保持現有的工作作風,繼續努力,不要辜負村民們的期望。”
楚君鄭重地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說:“王叔叔,您放心,我一定會的。”
王正軍關切地說:“我的電話號碼早就給過你了,不過你一次都沒打過。以後有什麽事就給我打電話吧。你不用客氣,大忙可能幫不上,但提建議、出主意還是可以的。”
楚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羞澀地說:“王叔叔,其實我一直想給您打電話,但又怕打擾您。您平時那麽忙,我怕給您添麻煩。”
王正軍擺擺手,親切地說:“傻孩子,你這是什麽話?你給我打電話,說明你心裏有我,我會很高興的。其實,我很想了解你們下麵的實際情況。”
聽到這番話,楚君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有些濕潤。他說:“王叔叔,謝謝您!有您這句話,我心裏就踏實多了。那以後我會經常給您匯報工作,希望您不要嫌我煩。”
王正軍微微一笑,說道:“怎麽會呢?你匯報工作,我聽著高興。這說明你心裏有我,也說明你們的工作在推進。”
楚君點了點頭:“王叔叔,我不會讓您失望,我會努力工作的。”
王正軍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讚許:“我相信你。年輕人,有夢想就去追,有困難就去闖。隻要方向對了,就一定能成功。你們村的路修好了,蔬菜大棚推廣開了,別忘了給我打個電話,讓我也分享一下你們的喜悅。”
楚君笑著點了點頭:“一定!等我們的路修好了,蔬菜大棚在全鄉推廣開,我第一時間給您打電話,讓您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
王正軍微微一笑,說道:“好,那我就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楚君目送著王正軍的車緩緩駛離,心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他走進工棚,剛下車,齊博騎摩托車也剛到。他停好摩托車,問楚君:“我剛在路口看見那車是‘豐田’巡洋艦,這種車在塔爾州隻有兩輛,是州委書記和州長的。那人是什麽來頭?”
楚君說道:“他是自治區黨委政研室副主任,姓王,叫王正軍。王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到全區各地州調研工作,為自治區黨委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建議。他這次來我們這兒,也是想看看基層的真實情況。”
齊博聽了,眼睛一亮,驚訝地說:“原來是自治區的大領導!我還以為是州裏的大領導呢,看他車就知道身份不一般。”
楚君解釋道:“王主任說過:他在機關裏麵隻是普通幹部,他們的作用隻是領導的參謀,並沒有實際的權力。他經常深入基層,了解老百姓的實際困難,然後向上級反映,提出或者改進政策。這次他來我們這兒,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他還答應幫我們爭取資金。”
齊博聽了,臉上露出敬佩的神情:“那真是太好了!有他幫忙,我們的路肯定能修得更快。楚鄉長,你認識這麽大的官,真是太厲害了。”
楚君笑了笑:“他不是大官。我也是在幾個月前,在216國道上偶然認識他的。當時他的車壞了,正好路過我們這兒,我幫忙修了車,就這麽認識了。他一直很關心基層幹部的成長,這次正好路過我們這兒,就順便來看看我。”
齊博感慨道:“王主任人真不錯。我看那車的檔次,他的職位應該不低。楚鄉長,你可真是交到了貴人。”
楚君微微一笑:“其實王主任一直就很平易近人。他經常深入基層,和我們這些基層幹部打交道,了解我們的實際困難。他總說,隻有真正走到老百姓中間,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麽。”
齊博歎了口氣,說道:“要是我們這裏多幾個像王主任這樣的幹部,那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能過得更好。”
“不要那樣說,這次修路鄉黨委、鄉政府還是給了很大的支持。”
齊博冷笑:“支持?一分錢不給叫支持?不過你也是鄉領導,站在他們一邊是很自然的。理解!”
王正軍走後的第二天,楚君和齊博正在工棚裏查看施工圖紙,核對工程量。突然,外麵傳來一陣嘈雜聲。楚君和齊博對視一眼,齊博說道:“我去看看。”
楚君點了點頭,繼續整理頭天的施工記錄。不久,齊博迴來了,身後跟著三個人。齊博還沒進門就大聲喊道:“楚鄉長,縣交通局的尹局長來了!”
楚君一聽,趕緊迎了出來。尹局長上前和楚君握手,臉上帶著笑容:“楚鄉長,我們這次來,還帶了兩名工程師,是要實地看看你們這條路的施工情況。”
楚君連忙說道:“尹局長,真是太好了!我們正缺專業的指導和技術支持。請進,喝點茶,一會兒我帶您去施工現場看看。”
尹局長點點頭,微笑著說:“好。”
楚君帶著尹局長和專家們來到指揮部,看著牆上的施工圖紙,詳細地介紹著工程的進展以及遇到的問題。尹局長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頭。而兩位專家則一邊聽一邊記錄。
聽完楚君的介紹後,尹局長說道:“楚鄉長,修路的情況大致已經清楚了。不過,專家們的意見是要到現場去看看。隻有親自看過施工現場,才能更準確地給出專業的建議,幫助你們解決技術難題。”
楚君感激地說:“謝謝尹局長,謝謝各位專家!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修路更規範。”
提到蔬菜大棚,楚君的語氣中滿是自豪。他如數家珍般地說:“是的,大棚建設工作已經圓滿收尾了。如今,山口村等三個村一共種植了120畝蔬菜大棚,這些土地原本都是撂荒地。蔬菜馬上就要成熟上市了。雖說現在是夏季,菜價不會太高,收入增長不會太明顯,但至少改變了村民們吃菜要從外麵購買的局麵。而且到了冬天,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那時候,蔬菜價格會翻倍上漲,村民們的收入也會跟著翻倍增加。我已經和三個村的村幹部打過招唿了,村民手裏有了錢,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年度拖欠的農業稅、提留、統籌、銀行貸款全部清掉,由村幹部包組包戶監督檢查。”
王正軍點了點頭,說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們的做法雖然有些‘一刀切’,顯得簡單粗暴,但各村有各村的實際情況,隻要農民沒有怨言,那就是好政策。”
楚君接著說道:“王叔,您長期從事政策研究,肯定清楚,過去這些年,中央在農業稅、提留、統籌這些費用上已經減免了很多。村民們手裏沒錢,交不上這些費用,這是現實情況,您肯定也看到了。但您可能沒注意到的是,現在部分村民惰性很強,手裏有了錢也不願意交,他們單純地認為那是國家的錢,便宜不占白不占,法律意識也很淡薄。而且村民之間相互觀望,隻要有一個不交稅費,其他人也會紛紛效仿。我在基層待了半年,也漸漸明白了,跟村民打交道,既要講政策,又要講策略。如果沒有村幹部的強製措施,這些錢說不定就被村民拿去買了摩托車、小四輪,或者用於買地蓋房子了。有時候,我們鼓勵村幹部采取一些強硬手段,也是無奈之舉,現實情況逼得我們不得不這樣。這次蔬菜大棚項目,是我們村集體經濟轉型的一次重要嚐試。增加村民收入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勤勞致富的成果,從而改變他們的觀念。”
王正軍點頭,讚許道:“小楚,你這個想法太好了,既腳踏實地又富有前瞻性。蔬菜大棚項目確實很有潛力,隻要管理科學、運營得當,收益肯定相當可觀。不過,項目能不能成功,銷售渠道和市場前景也很關鍵。咱們縣現在的銷售渠道和市場前景怎麽樣?”
楚君不禁心生敬佩,由衷地說道:“王叔,是這樣的。我們最近成立了一家農業綠色公司,采用‘農戶+公司’的合作模式。公司負責統一對外洽談業務,這樣既能保證銷售渠道的穩定,又能有效避免惡性競爭。目前,我們已經和附近一家大型國有鋼鐵廠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是一家擁有八千名員工的國營大廠,他們答應優先采購我們的蔬菜。這片大山裏有五六十家企業,現在我們擔心的並不是銷售問題,而是產量。如何擴大生產規模,成了我們下一步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我們計劃在全鄉推廣蔬菜大棚種植,但目前資金有限,村民們也有一定的觀望心理。不過,隻要這三個村的蔬菜購銷旺盛,村民手裏有了錢,差距就會在巴紮趕集的時間顯現出來。有錢的村民會去吃飯、購物,而沒錢的村民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到時候,不用鄉村幹部多做思想工作,他們自己就會主動找鄉政府,要求得到政策支持。”
王正軍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們考慮得很周全,思路是對的。這種模式既能帶動村民致富,又能保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很好!”
楚君望著遠處的工地,臉上露出無奈,語氣中也帶著幾分感慨:“王叔,其實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資金。這條山路的工期是13個月,現在已經7月了,到了10月初就得停工,大雪會把山路封死。我們爭取要在兩年內完成這條路。蔬菜大棚同樣麵臨資金的困擾。隻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山路很快就能修通,山裏的煤炭、鐵礦石、水泥、砂石料、磚、蔬菜就能暢通無阻地運出去。村民手裏有了錢,鄉政府、村委會才會有收入,這樣我們才能更快地把蔬菜大棚推廣到全鄉,讓更多的村民受益。這工作是一環扣著一環,困難確實很大。”
王正軍輕輕歎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遺憾:“可惜我不是什麽大領導,很多事我說了也不一定管用。我在塔爾州有個黨校的老同學,他現在在塔爾州州政府工作,好像是某個科室的科長。我可以托他走走關係,找一下你們縣的主要領導,看看縣財政能不能給你們撥一點錢。畢竟,修路是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
聽到王正軍這麽說,楚君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王叔,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可真是太好了!要是您能出麵爭取到修路資金,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不管這件事能不能成,我這裏都先謝謝您了!”
然而,楚君此時心裏卻在犯嘀咕:如果隻是委托一個州政府的科長出麵,縣委、縣政府未必會買賬。但眼下,他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把這當作最後的希望,死馬當成活馬醫了。他的心裏既有些忐忑不安,又充滿了期待。
王正軍抬手看了看表,說:“小楚,這裏的情況我已經看得差不多了,那我們迴去吧,我那邊還有點事情要辦。”
楚君挽留王正軍吃飯,但是被婉拒了。兩人便掉頭走下山,很快迴到了指揮部。皮卡車停在門口,齊博卻不見蹤影。楚君拿出備用車鑰匙,開著皮卡車,送王正軍離開了施工現場。
車很快就到了216國道路口。在路口的停車場,停著一輛寬大而氣派的黑色高檔“豐田”巡洋艦。王正軍剛從皮卡車上下來,從“豐田”車駕駛室裏就下來兩個年輕人。一個年輕人小跑著來到王正軍跟前,另一個年輕人則站在車門口等候。王正軍剛走到後排,守在車門的年輕人迅速打開後排車門。王正軍上車後,年輕人輕輕關上車門,然後迴到駕駛室,而迎接王正軍的那個年輕人則坐到了前排副駕駛的位置。
王正軍坐定後,打開後排車窗,笑著對楚君說:“小楚鄉長,今天麻煩你帶我看了這麽多地方,聽你講了這麽多事情,讓我了解了很多基層的情況,謝謝你!”
楚君有些不好意思,臉上微微泛紅,說道:“王叔叔,您大老遠跑來看我,我竟然連一頓飯都沒請您吃,這樣對待遠方來的客人,我真是太失禮了!”
王正軍淡然一笑,語氣平和地說:“吃飯是小事,你們修路才是真正的幹大事。小楚鄉長,希望你保持現有的工作作風,繼續努力,不要辜負村民們的期望。”
楚君鄭重地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說:“王叔叔,您放心,我一定會的。”
王正軍關切地說:“我的電話號碼早就給過你了,不過你一次都沒打過。以後有什麽事就給我打電話吧。你不用客氣,大忙可能幫不上,但提建議、出主意還是可以的。”
楚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羞澀地說:“王叔叔,其實我一直想給您打電話,但又怕打擾您。您平時那麽忙,我怕給您添麻煩。”
王正軍擺擺手,親切地說:“傻孩子,你這是什麽話?你給我打電話,說明你心裏有我,我會很高興的。其實,我很想了解你們下麵的實際情況。”
聽到這番話,楚君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有些濕潤。他說:“王叔叔,謝謝您!有您這句話,我心裏就踏實多了。那以後我會經常給您匯報工作,希望您不要嫌我煩。”
王正軍微微一笑,說道:“怎麽會呢?你匯報工作,我聽著高興。這說明你心裏有我,也說明你們的工作在推進。”
楚君點了點頭:“王叔叔,我不會讓您失望,我會努力工作的。”
王正軍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讚許:“我相信你。年輕人,有夢想就去追,有困難就去闖。隻要方向對了,就一定能成功。你們村的路修好了,蔬菜大棚推廣開了,別忘了給我打個電話,讓我也分享一下你們的喜悅。”
楚君笑著點了點頭:“一定!等我們的路修好了,蔬菜大棚在全鄉推廣開,我第一時間給您打電話,讓您分享我們的勞動成果。”
王正軍微微一笑,說道:“好,那我就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楚君目送著王正軍的車緩緩駛離,心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他走進工棚,剛下車,齊博騎摩托車也剛到。他停好摩托車,問楚君:“我剛在路口看見那車是‘豐田’巡洋艦,這種車在塔爾州隻有兩輛,是州委書記和州長的。那人是什麽來頭?”
楚君說道:“他是自治區黨委政研室副主任,姓王,叫王正軍。王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到全區各地州調研工作,為自治區黨委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建議。他這次來我們這兒,也是想看看基層的真實情況。”
齊博聽了,眼睛一亮,驚訝地說:“原來是自治區的大領導!我還以為是州裏的大領導呢,看他車就知道身份不一般。”
楚君解釋道:“王主任說過:他在機關裏麵隻是普通幹部,他們的作用隻是領導的參謀,並沒有實際的權力。他經常深入基層,了解老百姓的實際困難,然後向上級反映,提出或者改進政策。這次他來我們這兒,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他還答應幫我們爭取資金。”
齊博聽了,臉上露出敬佩的神情:“那真是太好了!有他幫忙,我們的路肯定能修得更快。楚鄉長,你認識這麽大的官,真是太厲害了。”
楚君笑了笑:“他不是大官。我也是在幾個月前,在216國道上偶然認識他的。當時他的車壞了,正好路過我們這兒,我幫忙修了車,就這麽認識了。他一直很關心基層幹部的成長,這次正好路過我們這兒,就順便來看看我。”
齊博感慨道:“王主任人真不錯。我看那車的檔次,他的職位應該不低。楚鄉長,你可真是交到了貴人。”
楚君微微一笑:“其實王主任一直就很平易近人。他經常深入基層,和我們這些基層幹部打交道,了解我們的實際困難。他總說,隻有真正走到老百姓中間,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麽。”
齊博歎了口氣,說道:“要是我們這裏多幾個像王主任這樣的幹部,那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能過得更好。”
“不要那樣說,這次修路鄉黨委、鄉政府還是給了很大的支持。”
齊博冷笑:“支持?一分錢不給叫支持?不過你也是鄉領導,站在他們一邊是很自然的。理解!”
王正軍走後的第二天,楚君和齊博正在工棚裏查看施工圖紙,核對工程量。突然,外麵傳來一陣嘈雜聲。楚君和齊博對視一眼,齊博說道:“我去看看。”
楚君點了點頭,繼續整理頭天的施工記錄。不久,齊博迴來了,身後跟著三個人。齊博還沒進門就大聲喊道:“楚鄉長,縣交通局的尹局長來了!”
楚君一聽,趕緊迎了出來。尹局長上前和楚君握手,臉上帶著笑容:“楚鄉長,我們這次來,還帶了兩名工程師,是要實地看看你們這條路的施工情況。”
楚君連忙說道:“尹局長,真是太好了!我們正缺專業的指導和技術支持。請進,喝點茶,一會兒我帶您去施工現場看看。”
尹局長點點頭,微笑著說:“好。”
楚君帶著尹局長和專家們來到指揮部,看著牆上的施工圖紙,詳細地介紹著工程的進展以及遇到的問題。尹局長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頭。而兩位專家則一邊聽一邊記錄。
聽完楚君的介紹後,尹局長說道:“楚鄉長,修路的情況大致已經清楚了。不過,專家們的意見是要到現場去看看。隻有親自看過施工現場,才能更準確地給出專業的建議,幫助你們解決技術難題。”
楚君感激地說:“謝謝尹局長,謝謝各位專家!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修路更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