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1906 年 2 月 7 日—1967 年 10 月 17 日),乳名午格,字曜之,號浩然。他是清朝末代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其生平經曆如下:
1. 幼年登基:
- 1908 年(光緒三十四年)11 月 14 日,光緒帝載湉病逝,慈禧太後命溥儀繼承大統,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年號宣統。11 月 15 日,慈禧太後也因病去世。12 月 2 日,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的皇後葉赫那拉·靜芬(即後來的隆裕太後)和載灃攝政。
2. 末代皇帝:
- 1911 年(宣統三年)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各省紛紛宣告獨立。麵對亂局,清廷曾試圖武力鎮壓,但最終不得不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袁世凱在得到孫中山“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的保證後,決心逼宮清廷。
- 1912 年(民國元年)2 月 12 日,隆裕太後臨朝稱製,頒布《清帝退位詔書》,清朝正式滅亡。按照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定的《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民國政府每年撥給遜清小朝廷四百萬兩(改鑄新幣後為四百萬圓)的費用,溥儀仍舊居於宮中,保有一定待遇。
3. 宣統複辟:
- 1917 年 6 月 14 日,安徽督軍“辮帥”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五千“辮子兵”,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進駐北京。7 月 1 日淩晨,張勳等人擁戴宣統複辟,溥儀發布“複政諭”。然而,複辟隻經過短短的 12 天便宣告破產,7 月 12 日,溥儀再度宣布退位。
4. 師從莊士敦:
- 1919 年 2 月,清室與莊士敦簽訂聘用合同,由他教授溥儀英文、數學、曆史、博物、地理諸科。莊士敦的講授引起了溥儀極大的興趣,受其影響,溥儀醉心於生活歐化,還剪去了長辮,並產生了赴英留學和逃離紫禁城去西方漫遊的念頭。
5. 舉辦婚禮:
- 1922 年初,溥儀剛過 15 周歲,幾位太妃和王公大臣們便將他結婚一事提上日程。溥儀先是選中了額爾德特·文繡,後又在端康太妃的建議下加選了郭布羅·婉容。12 月 1 日,溥儀的婚禮在紫禁城中舉辦。
6. 北京政變:
- 1924 年 10 月 23 日,馮玉祥班師迴京,發動政變,控製都城,囚禁總統,組成以黃郛為總理的攝政內閣。11 月 4 日,黃郛攝閣以大總統名義向溥儀出示《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布永遠廢除皇帝尊號,將其逐出宮禁。11 月 5 日,鹿鍾麟、張壁奉命赴故宮驅逐溥儀,溥儀被迫接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於當日遷出故宮。
7. 寓居天津:
- 溥儀離開北京後,先是住在清朝遺老張彪的園子(“張園”),1927 年張彪去世後,他又搬到了原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乾園,並改名為“靜園”。在天津的七年,溥儀身邊形成了“還宮派”“出洋派”以及“用武人”三個不同的派別。
8. 偽滿洲國稱帝:
- 1931 年 11 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的謀劃下,溥儀乘船赴東北,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康德(1934 年—1945 年)。
9. 戰後改造與新生:
-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溥儀於 17 日在沈陽機場被蘇軍俘虜,並被帶往蘇聯。1950 年 8 月初,溥儀被押解迴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 1959 年 9 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簽署的特赦令,溥儀獲得特赦,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務。
10. 去世:
- 1967 年 10 月 17 日,溥儀因尿毒症在北京去世,享年 61 歲。死後他的骨灰先被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後於 1995 年遷至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1. 幼年登基:
- 1908 年(光緒三十四年)11 月 14 日,光緒帝載湉病逝,慈禧太後命溥儀繼承大統,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年號宣統。11 月 15 日,慈禧太後也因病去世。12 月 2 日,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的皇後葉赫那拉·靜芬(即後來的隆裕太後)和載灃攝政。
2. 末代皇帝:
- 1911 年(宣統三年)10 月 10 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各省紛紛宣告獨立。麵對亂局,清廷曾試圖武力鎮壓,但最終不得不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袁世凱在得到孫中山“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的保證後,決心逼宮清廷。
- 1912 年(民國元年)2 月 12 日,隆裕太後臨朝稱製,頒布《清帝退位詔書》,清朝正式滅亡。按照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定的《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民國政府每年撥給遜清小朝廷四百萬兩(改鑄新幣後為四百萬圓)的費用,溥儀仍舊居於宮中,保有一定待遇。
3. 宣統複辟:
- 1917 年 6 月 14 日,安徽督軍“辮帥”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五千“辮子兵”,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進駐北京。7 月 1 日淩晨,張勳等人擁戴宣統複辟,溥儀發布“複政諭”。然而,複辟隻經過短短的 12 天便宣告破產,7 月 12 日,溥儀再度宣布退位。
4. 師從莊士敦:
- 1919 年 2 月,清室與莊士敦簽訂聘用合同,由他教授溥儀英文、數學、曆史、博物、地理諸科。莊士敦的講授引起了溥儀極大的興趣,受其影響,溥儀醉心於生活歐化,還剪去了長辮,並產生了赴英留學和逃離紫禁城去西方漫遊的念頭。
5. 舉辦婚禮:
- 1922 年初,溥儀剛過 15 周歲,幾位太妃和王公大臣們便將他結婚一事提上日程。溥儀先是選中了額爾德特·文繡,後又在端康太妃的建議下加選了郭布羅·婉容。12 月 1 日,溥儀的婚禮在紫禁城中舉辦。
6. 北京政變:
- 1924 年 10 月 23 日,馮玉祥班師迴京,發動政變,控製都城,囚禁總統,組成以黃郛為總理的攝政內閣。11 月 4 日,黃郛攝閣以大總統名義向溥儀出示《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布永遠廢除皇帝尊號,將其逐出宮禁。11 月 5 日,鹿鍾麟、張壁奉命赴故宮驅逐溥儀,溥儀被迫接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於當日遷出故宮。
7. 寓居天津:
- 溥儀離開北京後,先是住在清朝遺老張彪的園子(“張園”),1927 年張彪去世後,他又搬到了原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乾園,並改名為“靜園”。在天津的七年,溥儀身邊形成了“還宮派”“出洋派”以及“用武人”三個不同的派別。
8. 偽滿洲國稱帝:
- 1931 年 11 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的謀劃下,溥儀乘船赴東北,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年號康德(1934 年—1945 年)。
9. 戰後改造與新生:
-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溥儀於 17 日在沈陽機場被蘇軍俘虜,並被帶往蘇聯。1950 年 8 月初,溥儀被押解迴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 1959 年 9 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簽署的特赦令,溥儀獲得特赦,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務。
10. 去世:
- 1967 年 10 月 17 日,溥儀因尿毒症在北京去世,享年 61 歲。死後他的骨灰先被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後於 1995 年遷至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