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望著弘元帝那滿臉興奮的神色,不少官員心中暗自思忖。
近期,因遼東戰事吃緊,陛下一直愁眉不展,今日這般興高采烈,究竟是所為何事?
自然,站在百官前列的那幾位重臣皆低頭不語,他們消息最為靈通,早已對發生之事了然於胸。
“昨日,遼東鎮傳來捷報!”弘元帝那洪亮的聲音驟然響起,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靜。
“撫順關一役,我軍大破女真賊寇,斬獲頗豐,更是一舉生擒敵酋!此乃數十年來罕見之大勝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如沸水般喧鬧起來。後排的官員們不禁交頭接耳,驚歎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陛下聖明!”
“我軍威武!”
讚揚之聲接連不斷地響起。
“陛下,臣聽聞撫順關守軍不過千餘,且無外援,卻要麵對三萬女真大軍,不知我軍是如何取勝的呀?”
禮部侍郎林文淵滿臉疑惑,恭敬地出列,躬身行禮後詢問道。
這番疑問,也是朝堂中眾多官員的疑惑。
此前,滿朝上下還在為遼東的危局愁眉不展、激烈爭論,絞盡腦汁地商討如何化解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
誰能料到,短短數日,局勢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遼東的危機不但神奇般地解除,就連所有人都認定必將淪陷的撫順關,也在戰火中屹立不倒。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女真的大汗努爾哈赤,竟也被生擒活捉!
任誰想來,都覺得這一切仿若天方夜譚。
若不是這話從弘元帝口中說出,眾人恐怕都要以為,是哪個狂人在胡言亂語,或是發了失心瘋。
弘元帝微微頷首,目光投向戴權,眼神中示意他上前詳細解說。
戴權趕忙恭敬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不緊不慢地說道:“林大人有所不知,此役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多虧了一位年輕小將。”
“此人名叫賈琮,乃榮國府一等將軍賈赦之子。在撫順關之戰中,他一人便立下了三大奇功。”
“其一,料敵先機。早在女真人距離撫順關五十裏外,賈琮便發現其蹤跡,並果斷迴報,隨後更是領兵伏擊,大敗女真先鋒軍,挫敵銳氣。”
戴權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朝堂之上眾人皆屏氣凝神。
“其二,死戰不退。撫順關上下一心,麵對數十倍的敵軍,血戰七日,堅守不退。”
“其三,奇襲敵營。麵對必死之局,賈琮領兵破釜沉舟,奇襲敵營,火燒糧草輜重,生擒敵酋努爾哈赤,大敗敵軍!”
戴權講完,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眾人皆被這精彩的戰鬥過程所震撼。
過了片刻,工部尚書劉宏滿臉讚歎之色,出列說道:“陛下,此等英勇無敵之猛將,實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賈琮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非凡的膽識和卓越的謀略,假以時日,必能為朝廷建立赫赫戰功,威震四海啊!”
“是啊,陛下。”戶部侍郎孫成也趕忙附和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應當速速嘉獎賈琮以及此次參戰的所有將士,如此方能激勵全軍士氣,確保我大乾邊疆的長治久安啊。”
弘元帝微笑著點頭,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上的眾人,而後說道:“眾愛卿所言極是。朕決定,封賈琮為三等綏遠伯,賞金千兩,良田百頃。其餘有功將士,皆按功行賞。”
就在此時,首輔溫體仁眉頭緊皺,神色凝重,他緩緩地走出隊列,拱手行禮,聲音雖低沉卻清晰有力。
“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慎重考慮,從長計議啊。賈家一門已然有兩位國公,早已備受朝廷的優厚待遇。如今賈琮雖立下戰功,但若是驟然封爵,恐怕會引發諸多潛在的弊端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鴉雀無聲,眾人的目光紛紛齊刷刷地聚焦在溫體仁身上,隨後又帶著幾分探尋與疑惑看向弘元帝。
牛繼宗頓時眉頭一皺,率先挺身而出反駁道:“首輔大人此言差矣。賈琮將軍在撫順關以寡敵眾,英勇無比,大破敵軍,還生擒敵酋,如此舉世罕見之功,若不封爵嘉獎,又怎能激勵軍心,又如何向天下昭示陛下的聖明與公正呢?”
溫體仁微微搖頭,神色依舊未改,沉穩地說道:“牛尚書所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賈家已然一門雙爵,若此時再給賈琮添封爵位,實乃不妥之舉啊。”
“當然,賈琮立下如此赫赫戰功,自然是需要給予封賞的。臣聽聞其父賈赦承襲榮國府爵位,為世襲一等將軍。何不讓賈琮在未來承襲其父爵位時不降等,以此作為對他的封賞呢?”
“萬萬不可,首輔大人這豈不是要違背嫡庶傳承的祖製嗎?”一旁的中年男子忍不住高聲說道。
“你難道不知賈赦的嫡子尚在,而賈琮僅僅是賈赦的庶子,又怎能繼承這爵位呢?”
“忠靖侯此言差矣,賈赦嫡子我聽聞是不學無術之徒,而賈琮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頗有榮國公當年的風範,如何就繼承不了這爵位呢?”溫體仁不緊不慢地迴應著。
弘元帝麵色沉靜如水,目光在眾人的臉上一一緩緩掃過,隨後不疾不徐地開口道:“眾愛卿所言,皆有各自的道理。賈家確實一門雙公,榮耀至極。但賈琮此次立下的戰功,亦是實實在在、不容置疑的。朕心意已決,封爵之事不變。”
溫體仁微微一怔,剛欲再進諫,弘元帝抬手製止道:“溫愛卿,朕明白你的擔憂,但賈琮為國立下如此大功,若不加以重賞,又怎能讓眾人心服口服呢?”
“朕也在此立下一言,但凡日後有人能立下此等大功,朕絕不吝嗇封賞!”
溫體仁見狀,隻能無奈地躬身領命:“陛下聖明,臣遵旨。”
“陛下聖明!”牛繼宗和史鼎齊聲高唿。
說罷,弘元帝目光堅定地掃視著朝堂,大聲說道:“此次撫順關大捷,實乃我大乾之幸事。望眾愛卿能夠齊心協力,摒棄前嫌,為我大乾的繁榮昌盛共同努力奮鬥。”
朝堂上眾人紛紛跪地,齊聲高唿:“陛下聖明!”
近期,因遼東戰事吃緊,陛下一直愁眉不展,今日這般興高采烈,究竟是所為何事?
自然,站在百官前列的那幾位重臣皆低頭不語,他們消息最為靈通,早已對發生之事了然於胸。
“昨日,遼東鎮傳來捷報!”弘元帝那洪亮的聲音驟然響起,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靜。
“撫順關一役,我軍大破女真賊寇,斬獲頗豐,更是一舉生擒敵酋!此乃數十年來罕見之大勝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如沸水般喧鬧起來。後排的官員們不禁交頭接耳,驚歎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陛下聖明!”
“我軍威武!”
讚揚之聲接連不斷地響起。
“陛下,臣聽聞撫順關守軍不過千餘,且無外援,卻要麵對三萬女真大軍,不知我軍是如何取勝的呀?”
禮部侍郎林文淵滿臉疑惑,恭敬地出列,躬身行禮後詢問道。
這番疑問,也是朝堂中眾多官員的疑惑。
此前,滿朝上下還在為遼東的危局愁眉不展、激烈爭論,絞盡腦汁地商討如何化解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
誰能料到,短短數日,局勢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遼東的危機不但神奇般地解除,就連所有人都認定必將淪陷的撫順關,也在戰火中屹立不倒。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女真的大汗努爾哈赤,竟也被生擒活捉!
任誰想來,都覺得這一切仿若天方夜譚。
若不是這話從弘元帝口中說出,眾人恐怕都要以為,是哪個狂人在胡言亂語,或是發了失心瘋。
弘元帝微微頷首,目光投向戴權,眼神中示意他上前詳細解說。
戴權趕忙恭敬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不緊不慢地說道:“林大人有所不知,此役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多虧了一位年輕小將。”
“此人名叫賈琮,乃榮國府一等將軍賈赦之子。在撫順關之戰中,他一人便立下了三大奇功。”
“其一,料敵先機。早在女真人距離撫順關五十裏外,賈琮便發現其蹤跡,並果斷迴報,隨後更是領兵伏擊,大敗女真先鋒軍,挫敵銳氣。”
戴權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朝堂之上眾人皆屏氣凝神。
“其二,死戰不退。撫順關上下一心,麵對數十倍的敵軍,血戰七日,堅守不退。”
“其三,奇襲敵營。麵對必死之局,賈琮領兵破釜沉舟,奇襲敵營,火燒糧草輜重,生擒敵酋努爾哈赤,大敗敵軍!”
戴權講完,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眾人皆被這精彩的戰鬥過程所震撼。
過了片刻,工部尚書劉宏滿臉讚歎之色,出列說道:“陛下,此等英勇無敵之猛將,實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賈琮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非凡的膽識和卓越的謀略,假以時日,必能為朝廷建立赫赫戰功,威震四海啊!”
“是啊,陛下。”戶部侍郎孫成也趕忙附和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應當速速嘉獎賈琮以及此次參戰的所有將士,如此方能激勵全軍士氣,確保我大乾邊疆的長治久安啊。”
弘元帝微笑著點頭,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上的眾人,而後說道:“眾愛卿所言極是。朕決定,封賈琮為三等綏遠伯,賞金千兩,良田百頃。其餘有功將士,皆按功行賞。”
就在此時,首輔溫體仁眉頭緊皺,神色凝重,他緩緩地走出隊列,拱手行禮,聲音雖低沉卻清晰有力。
“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慎重考慮,從長計議啊。賈家一門已然有兩位國公,早已備受朝廷的優厚待遇。如今賈琮雖立下戰功,但若是驟然封爵,恐怕會引發諸多潛在的弊端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鴉雀無聲,眾人的目光紛紛齊刷刷地聚焦在溫體仁身上,隨後又帶著幾分探尋與疑惑看向弘元帝。
牛繼宗頓時眉頭一皺,率先挺身而出反駁道:“首輔大人此言差矣。賈琮將軍在撫順關以寡敵眾,英勇無比,大破敵軍,還生擒敵酋,如此舉世罕見之功,若不封爵嘉獎,又怎能激勵軍心,又如何向天下昭示陛下的聖明與公正呢?”
溫體仁微微搖頭,神色依舊未改,沉穩地說道:“牛尚書所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賈家已然一門雙爵,若此時再給賈琮添封爵位,實乃不妥之舉啊。”
“當然,賈琮立下如此赫赫戰功,自然是需要給予封賞的。臣聽聞其父賈赦承襲榮國府爵位,為世襲一等將軍。何不讓賈琮在未來承襲其父爵位時不降等,以此作為對他的封賞呢?”
“萬萬不可,首輔大人這豈不是要違背嫡庶傳承的祖製嗎?”一旁的中年男子忍不住高聲說道。
“你難道不知賈赦的嫡子尚在,而賈琮僅僅是賈赦的庶子,又怎能繼承這爵位呢?”
“忠靖侯此言差矣,賈赦嫡子我聽聞是不學無術之徒,而賈琮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頗有榮國公當年的風範,如何就繼承不了這爵位呢?”溫體仁不緊不慢地迴應著。
弘元帝麵色沉靜如水,目光在眾人的臉上一一緩緩掃過,隨後不疾不徐地開口道:“眾愛卿所言,皆有各自的道理。賈家確實一門雙公,榮耀至極。但賈琮此次立下的戰功,亦是實實在在、不容置疑的。朕心意已決,封爵之事不變。”
溫體仁微微一怔,剛欲再進諫,弘元帝抬手製止道:“溫愛卿,朕明白你的擔憂,但賈琮為國立下如此大功,若不加以重賞,又怎能讓眾人心服口服呢?”
“朕也在此立下一言,但凡日後有人能立下此等大功,朕絕不吝嗇封賞!”
溫體仁見狀,隻能無奈地躬身領命:“陛下聖明,臣遵旨。”
“陛下聖明!”牛繼宗和史鼎齊聲高唿。
說罷,弘元帝目光堅定地掃視著朝堂,大聲說道:“此次撫順關大捷,實乃我大乾之幸事。望眾愛卿能夠齊心協力,摒棄前嫌,為我大乾的繁榮昌盛共同努力奮鬥。”
朝堂上眾人紛紛跪地,齊聲高唿:“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