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賈琮的小院裏便熙熙攘攘起來,映月儼然一副小管家的模樣,有條不紊地指揮著眾人。
周圍的小丫鬟們手腳麻利地忙碌著,她們都是姑娘們派來幫忙的,旁邊還有幾個王熙鳳安排來的嬤嬤。
不過姑娘們倒是都沒過來,並非是嫌這裏亂,而是賈琮一大早就出門了。
……
寧榮街旁的一處宅院裏。
“將軍!”
見賈琮踏入,院裏的幾人立刻興奮地唿喊著,紛紛圍攏過來。他們身姿挺拔,即便身著便服,舉手投足間也透著久經沙場的幹練與英氣。
“昨日休息得怎麽樣?”賈琮關切地問道。
張武滿臉激動,幾步上前,聲音洪亮地說:“將軍,昨日我們依您吩咐到了這賈府,老夫人待咱們那叫一個周到,方方麵麵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一旁的李猛也撓了撓頭,憨笑著說:“將軍,這京城可真大啊,咱們初來乍到的,都怕迷路呢。不過,老夫人派來的小廝把咱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吃穿用度都安排得極為妥當,真讓咱們受寵若驚。”
賈琮環顧四周,見眾人精神飽滿,心中甚是欣慰。這些人都是他在撫順關帶的兵,這次他獲封伯爵,便帶了二十人入京作為自己的親兵。
“此次隨我入京,責任重大。往後在這天子腳下,行事更要謹慎。咱們雖身為親兵,但一舉一動都關乎著賈府的聲譽,切不可肆意妄為。”
賈琮叮囑道,語氣頗為嚴肅。
李猛拍著胸脯保證:“將軍放心,兄弟們都明白。咱們從撫順關就跟著您出生入死,這點規矩還是懂的。”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眼神中透著堅定。
賈琮走到院子中央,抬頭望向天空,若有所思地說:“陛下封我為南城兵馬司指揮使,這京城不比邊關,局勢複雜得多,咱們不僅要護好自身周全,更要協助我處理好諸多事務。”
張武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忍不住問道:“將軍,您說這京城局勢複雜,咱們該如何應對?”
賈琮轉身,神色認真地看著眾人:“多聽多看,少言慎行。平日裏多留意各方動向,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第一時間向我匯報。”
眾人齊聲迴應,賈琮點點頭,又關心了幾句,隨後便離開了院子。
……
西華門內,是內務府的院落所在,不過此處倒是顯得有些冷清。
“賈大人,您來了!”
賈琮一上門,很快便有人領著他來到內院,早已收到消息的李全福已站在門口,看到賈琮,連忙笑著上前迎接。
“您就是李大人吧。”賈琮也笑著問道。
“正是,正是!賈大人客氣了,快請進!”李全福臉上堆滿笑容,熱情地將賈琮迎進屋內。
一踏入內務府,賈琮便察覺到這裏的異樣,往日聽聞內務府掌管著皇室諸多事務,理應是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的景象,可眼前卻冷冷清清的。
“李大人,我聽聞內務府向來事務繁雜,可今日一看,怎麽這般冷清?”賈琮疑惑地看向李全福。
李全福臉上閃過一絲尷尬,輕咳一聲,解釋道:“賈大人有所不知,近來上頭嚴查貪腐,好些事務都先擱置了。下頭的人都怕出岔子,行事便收斂了許多,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上麻煩,這院子裏也就沒了往日的熱鬧勁兒。”
賈琮微微點頭,心中了然,官場的風雲變幻,即便在內務府也盡顯無遺。
待賈琮落座後,李全福親自為他沏上一杯香氣四溢的龍井,熱氣嫋嫋升騰,茶香瞬間彌漫開來。
“賈大人此次前來,可是為了琉璃工坊的事兒?”李全福一邊將茶杯遞到賈琮麵前,一邊試探著問道。
賈琮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微微點頭,神色認真起來:“皇上已經交代下來,讓您配合我推進琉璃工坊的各項事務,還望您多多指教。”
“這是自然!”李全福熱切的點了點頭。
隨後又重重地歎了口氣,打開了話匣子:“賈大人呐,您是不知道我們內務府的難處。這些年,內務府的進項著實不多,每年就靠著那幾樁生意和皇莊的收成,可這點收入,根本就不夠用。“
“上頭還經常要求我們內務府拿出銀子來彌補國庫的虧空,這一來二去,我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他頓了頓,眉頭皺得更緊,語氣中滿是無奈:“想開源吧,還不能去做那些與民爭利的事兒。您說,要是咱們內務府仗著皇家的權勢,和老百姓搶生意,這傳出去,皇上的顏麵往哪兒擱?”
“所以啊,我們是處處受限,這琉璃工坊,可是我們盼了好久的轉機。要是能把它辦好,不僅能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還能讓內務府在皇上麵前爭點光。我是真的希望能把這事兒做成,賈大人,往後還得多多仰仗您呐!”
說完,李全福眼巴巴地看著賈琮,眼神裏滿是期待。
接著,他振作了一下精神,說道:“這工坊從選址、籌備,到招募工匠,其中的門道可不少。賈大人初來乍到,有些情況,我得和您仔細說說。”
說著,李全福起身,從一旁的書架上取出一遝圖紙和文書,攤開在桌上。“您看,這是工坊的選址草圖,我打算把它定在城北,那裏正好有處空著的院落。”他指著圖紙上的標記,詳細地解說著。
“不過,這工坊要想順利運轉,還有個難題。”李全福皺了皺眉頭,神色凝重起來,“雖說咱們內務府招募了不少工匠,可他們對琉璃製作倒是並不了解。”
賈琮微微一笑,說道:“這個事交給我就好了,隻是還需麻煩李大人想辦法收集下原材料。”
李全福眼前一亮,連連點頭:“既然賈大人說沒問題,那我自然放心,原材料的事您不用擔心,交給我就好。”
兩人又就原材料采購、工坊建立、工匠安排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不時在圖紙和文書上圈圈畫畫,製定出初步的解決方案。
隨後賈琮起身告辭,李全福一直將他送到門口。
“賈大人,往後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咱們齊心協力,把這玻璃工坊辦得紅紅火火,也好不辜負皇上的期望。”李全福笑著說道。
賈琮拱手致謝,轉身離去。
周圍的小丫鬟們手腳麻利地忙碌著,她們都是姑娘們派來幫忙的,旁邊還有幾個王熙鳳安排來的嬤嬤。
不過姑娘們倒是都沒過來,並非是嫌這裏亂,而是賈琮一大早就出門了。
……
寧榮街旁的一處宅院裏。
“將軍!”
見賈琮踏入,院裏的幾人立刻興奮地唿喊著,紛紛圍攏過來。他們身姿挺拔,即便身著便服,舉手投足間也透著久經沙場的幹練與英氣。
“昨日休息得怎麽樣?”賈琮關切地問道。
張武滿臉激動,幾步上前,聲音洪亮地說:“將軍,昨日我們依您吩咐到了這賈府,老夫人待咱們那叫一個周到,方方麵麵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一旁的李猛也撓了撓頭,憨笑著說:“將軍,這京城可真大啊,咱們初來乍到的,都怕迷路呢。不過,老夫人派來的小廝把咱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吃穿用度都安排得極為妥當,真讓咱們受寵若驚。”
賈琮環顧四周,見眾人精神飽滿,心中甚是欣慰。這些人都是他在撫順關帶的兵,這次他獲封伯爵,便帶了二十人入京作為自己的親兵。
“此次隨我入京,責任重大。往後在這天子腳下,行事更要謹慎。咱們雖身為親兵,但一舉一動都關乎著賈府的聲譽,切不可肆意妄為。”
賈琮叮囑道,語氣頗為嚴肅。
李猛拍著胸脯保證:“將軍放心,兄弟們都明白。咱們從撫順關就跟著您出生入死,這點規矩還是懂的。”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眼神中透著堅定。
賈琮走到院子中央,抬頭望向天空,若有所思地說:“陛下封我為南城兵馬司指揮使,這京城不比邊關,局勢複雜得多,咱們不僅要護好自身周全,更要協助我處理好諸多事務。”
張武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忍不住問道:“將軍,您說這京城局勢複雜,咱們該如何應對?”
賈琮轉身,神色認真地看著眾人:“多聽多看,少言慎行。平日裏多留意各方動向,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第一時間向我匯報。”
眾人齊聲迴應,賈琮點點頭,又關心了幾句,隨後便離開了院子。
……
西華門內,是內務府的院落所在,不過此處倒是顯得有些冷清。
“賈大人,您來了!”
賈琮一上門,很快便有人領著他來到內院,早已收到消息的李全福已站在門口,看到賈琮,連忙笑著上前迎接。
“您就是李大人吧。”賈琮也笑著問道。
“正是,正是!賈大人客氣了,快請進!”李全福臉上堆滿笑容,熱情地將賈琮迎進屋內。
一踏入內務府,賈琮便察覺到這裏的異樣,往日聽聞內務府掌管著皇室諸多事務,理應是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的景象,可眼前卻冷冷清清的。
“李大人,我聽聞內務府向來事務繁雜,可今日一看,怎麽這般冷清?”賈琮疑惑地看向李全福。
李全福臉上閃過一絲尷尬,輕咳一聲,解釋道:“賈大人有所不知,近來上頭嚴查貪腐,好些事務都先擱置了。下頭的人都怕出岔子,行事便收斂了許多,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上麻煩,這院子裏也就沒了往日的熱鬧勁兒。”
賈琮微微點頭,心中了然,官場的風雲變幻,即便在內務府也盡顯無遺。
待賈琮落座後,李全福親自為他沏上一杯香氣四溢的龍井,熱氣嫋嫋升騰,茶香瞬間彌漫開來。
“賈大人此次前來,可是為了琉璃工坊的事兒?”李全福一邊將茶杯遞到賈琮麵前,一邊試探著問道。
賈琮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微微點頭,神色認真起來:“皇上已經交代下來,讓您配合我推進琉璃工坊的各項事務,還望您多多指教。”
“這是自然!”李全福熱切的點了點頭。
隨後又重重地歎了口氣,打開了話匣子:“賈大人呐,您是不知道我們內務府的難處。這些年,內務府的進項著實不多,每年就靠著那幾樁生意和皇莊的收成,可這點收入,根本就不夠用。“
“上頭還經常要求我們內務府拿出銀子來彌補國庫的虧空,這一來二去,我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他頓了頓,眉頭皺得更緊,語氣中滿是無奈:“想開源吧,還不能去做那些與民爭利的事兒。您說,要是咱們內務府仗著皇家的權勢,和老百姓搶生意,這傳出去,皇上的顏麵往哪兒擱?”
“所以啊,我們是處處受限,這琉璃工坊,可是我們盼了好久的轉機。要是能把它辦好,不僅能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還能讓內務府在皇上麵前爭點光。我是真的希望能把這事兒做成,賈大人,往後還得多多仰仗您呐!”
說完,李全福眼巴巴地看著賈琮,眼神裏滿是期待。
接著,他振作了一下精神,說道:“這工坊從選址、籌備,到招募工匠,其中的門道可不少。賈大人初來乍到,有些情況,我得和您仔細說說。”
說著,李全福起身,從一旁的書架上取出一遝圖紙和文書,攤開在桌上。“您看,這是工坊的選址草圖,我打算把它定在城北,那裏正好有處空著的院落。”他指著圖紙上的標記,詳細地解說著。
“不過,這工坊要想順利運轉,還有個難題。”李全福皺了皺眉頭,神色凝重起來,“雖說咱們內務府招募了不少工匠,可他們對琉璃製作倒是並不了解。”
賈琮微微一笑,說道:“這個事交給我就好了,隻是還需麻煩李大人想辦法收集下原材料。”
李全福眼前一亮,連連點頭:“既然賈大人說沒問題,那我自然放心,原材料的事您不用擔心,交給我就好。”
兩人又就原材料采購、工坊建立、工匠安排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不時在圖紙和文書上圈圈畫畫,製定出初步的解決方案。
隨後賈琮起身告辭,李全福一直將他送到門口。
“賈大人,往後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咱們齊心協力,把這玻璃工坊辦得紅紅火火,也好不辜負皇上的期望。”李全福笑著說道。
賈琮拱手致謝,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