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榮慶堂。
賈母斜倚在軟榻上,手中握著一串佛珠,輕輕撥動著,神色安詳。
堂內熏香嫋嫋,王夫人坐在一旁,手中捧著一盞熱茶,臉上帶著幾分淡淡的笑意。
薛姨媽則坐在另一側,眉頭微蹙,似乎有些心事重重。
三春姐妹圍坐在賈母身旁,迎春低頭繡著手中的帕子,迎春則安靜地聽著,探春手中拿著一本冊子,不知和惜春說著什麽。
自從賈琮去了江南後,賈府的日子似乎變得穩定了下來,這讓賈母很是滿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的寶貝玉兒也去了江南。
不過前段日子寄來的信裏,說道林如海如今身子已經大好了,這讓賈母心中稍安。
即使再不懂朝堂局勢,賈母也清楚林如海對於賈府而言有多重要,不然她也不會一直盼著自己的寶玉能夠娶黛玉了。
想到寶玉,賈母忽然想起有好些日子沒有見到他了,而且他竟然沒有再鬧著找林妹妹,反而整天往外跑。
不過,不鬧騰就是好的!
就在這時,外頭傳來一陣腳步聲,丫鬟掀開簾子,恭敬地稟報道:“老太太,王舅太太來了。”
賈母聞言,微微抬了抬眼皮,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快請進來。”
話音未落,王子騰的妻子王氏便笑吟吟地走了進來。
她身穿一件絳紫色繡金線的錦緞薄襖裙,頭上簪著幾支金釵,顯得格外富貴逼人。
她走到賈母麵前,福了一禮,笑道:“老太太,今兒個天氣好,我便想著過來瞧瞧您,陪您說說話。”
賈母笑著點頭,示意她坐下:“快坐吧,難得你有這份心。”
王氏坐下後,目光在堂內掃了一圈,見眾人神色各異,心中暗自思慮。
她端起丫鬟遞來的茶盞,輕輕抿了一口,故作關切地問道。
“老太太,這幾日府上可還安好?我聽說琮哥兒去了江南,可有消息傳來?”
賈母聞言,神色依舊平靜,淡淡道:“琮哥兒去江南辦差,倒是沒什麽消息傳來。不過他一向穩重,我倒也不擔心。”
“哎呀,老太太還不知道嗎?”
王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幸災樂禍,故作驚訝道。
“今兒個朝堂上可是熱鬧得很呢!聽說有不少文官上奏折參琮哥兒,說他行事魯莽,擾亂江南鹽務,惹得陛下震怒呢!”
她話音一落,堂內頓時一片寂靜。
王夫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快意,嘴角微微上揚。
她自是從王子騰那知道了消息,如何不知今日王氏來的目的。
王夫人卻故作擔憂地說道:“這可如何是好?琮哥兒年紀輕,怕是經不起這般風浪。”
薛姨媽則是眉頭緊鎖,手中的茶盞微微顫抖,顯然心中擔憂不已。
她心中暗想:“薛家可是押寶在賈琮身上,若是他出了事,薛家豈不是也要受牽連?”
三春姐妹聞言,臉色頓時一變。
探春放下手中的冊子,急切地問道:“舅母,此話當真?琮哥兒他......他會不會有事?”
迎春和惜春雖未說話,但手中的帕子已被攥得緊緊的,顯然很是擔憂。
賈母見王氏的樣子,自然懂了她今天過來的緣由,心中雖有些擔憂,但麵上依舊平靜。
她輕輕撥動手中的佛珠,淡淡道:“琮哥兒行事自有分寸,朝堂之事,我們婦道人家也不必過多操心。”
王氏見賈母如此淡定,心中有些不甘,又故作關切地說道。
“老太太說得是,不過琮哥兒畢竟年輕,若是真惹了禍事,怕是連累府上呢!我這也是為府上著想,才特意來告知一聲。”
賈母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冷意,但臉上依舊帶著笑意。
“你有心了。不過琮哥兒是朝廷命官,自有陛下定奪,我們也不必過多擔憂。”
王氏見賈母如此態度,心中暗自冷笑,卻也不再多說,隻是端起茶盞,慢悠悠地品著茶。
堂內的氣氛一時有些凝滯,眾人各懷心思,誰也沒有再開口。
就在這時,外頭又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隻見王熙鳳匆匆走了進來。
她走到賈母麵前,福了一禮,聲音清脆卻帶著幾分急促:“老太太,宮裏來人了,說是聖旨到了,讓咱們府上準備接旨呢!”
賈母聞言,眉頭微微一皺,手中的佛珠也停了下來。
她抬眼看向王熙鳳,語氣沉穩:“鳳丫頭,可知道是什麽旨意?”
王熙鳳搖了搖頭:“老太太,這我可不敢亂猜。不過既然是聖旨,想必是好事兒!”
王氏聞言,神色一動,故作擔憂地說道。
“哎呀,這聖旨來得突然,莫不是琮哥兒在江南惹了什麽禍事,連累到府上了吧?”
她話音一落,堂內氣氛頓時一凝。
王夫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快意,卻故作擔憂地附和道。
“是啊,老太太,這聖旨來得突然,怕是有什麽變故。咱們可得小心應對。”
賈母心中也不由的閃過一絲擔憂,同時對賈琮也是有著幾分埋怨,這小子,去了江南也不太平。
她快速撥動著手中的佛珠:“鳳丫頭,既然聖旨到了,咱們便去接旨吧。無論是什麽旨意,總得麵對。”
王熙鳳點頭應道:“老太太說得是,我已經讓人在前廳準備了香案,咱們這就過去吧。”
賈母緩緩起身,王夫人和薛姨媽連忙上前攙扶。三春姐妹留在屋內,臉上卻滿是擔憂之色。
王氏見眾人如此,心中暗自冷笑,卻也不再多說,隻是跟在眾人身後,眼中閃過一絲幸災樂禍。
一行人來到前廳,隻見香案已經擺好,幾名太監正站在廳中,手中捧著明黃色的聖旨,神色肅穆。
賈母領著眾人跪下,恭敬地說道:“臣婦賈史氏,率賈府上下接旨。”
為首的太監展開聖旨,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綏遠伯賈琮,忠勇為國,功在社稷。此次江南之行,協助肅清鹽商惡行,剿滅倭寇三百餘人,保江南百姓安寧,功不可沒。此前,其創辦琉璃工坊,為國庫創收數百萬兩,實乃國之棟梁。朕心甚慰,特晉賈琮為一等綏遠伯,賜黃金兩千兩,錦緞兩百匹,另賜禦前行走,以示恩寵。欽此!”
聖旨念罷,堂內眾人頓時神色各異。
賈母聞言,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叩首道:“臣婦謝陛下隆恩!”
王夫人則是臉色一僵,手中的帕子險些掉落在地。
她勉強擠出一絲笑意,低聲道:“琮哥兒果然有出息。”
王氏則是臉色鐵青,她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道:“琮哥兒果然有本事,真是可喜可賀。”
賈母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是啊,琮哥兒一向穩重,倒是讓某些人失望了。”
王氏聞言,臉色更加難看,卻也不敢再多言,隻得低頭,掩飾自己的尷尬。
堂內的氣氛一時變得輕鬆起來,眾人紛紛向賈母道賀,賈母也笑著應和,眼中滿是欣慰之色。
賈母斜倚在軟榻上,手中握著一串佛珠,輕輕撥動著,神色安詳。
堂內熏香嫋嫋,王夫人坐在一旁,手中捧著一盞熱茶,臉上帶著幾分淡淡的笑意。
薛姨媽則坐在另一側,眉頭微蹙,似乎有些心事重重。
三春姐妹圍坐在賈母身旁,迎春低頭繡著手中的帕子,迎春則安靜地聽著,探春手中拿著一本冊子,不知和惜春說著什麽。
自從賈琮去了江南後,賈府的日子似乎變得穩定了下來,這讓賈母很是滿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的寶貝玉兒也去了江南。
不過前段日子寄來的信裏,說道林如海如今身子已經大好了,這讓賈母心中稍安。
即使再不懂朝堂局勢,賈母也清楚林如海對於賈府而言有多重要,不然她也不會一直盼著自己的寶玉能夠娶黛玉了。
想到寶玉,賈母忽然想起有好些日子沒有見到他了,而且他竟然沒有再鬧著找林妹妹,反而整天往外跑。
不過,不鬧騰就是好的!
就在這時,外頭傳來一陣腳步聲,丫鬟掀開簾子,恭敬地稟報道:“老太太,王舅太太來了。”
賈母聞言,微微抬了抬眼皮,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快請進來。”
話音未落,王子騰的妻子王氏便笑吟吟地走了進來。
她身穿一件絳紫色繡金線的錦緞薄襖裙,頭上簪著幾支金釵,顯得格外富貴逼人。
她走到賈母麵前,福了一禮,笑道:“老太太,今兒個天氣好,我便想著過來瞧瞧您,陪您說說話。”
賈母笑著點頭,示意她坐下:“快坐吧,難得你有這份心。”
王氏坐下後,目光在堂內掃了一圈,見眾人神色各異,心中暗自思慮。
她端起丫鬟遞來的茶盞,輕輕抿了一口,故作關切地問道。
“老太太,這幾日府上可還安好?我聽說琮哥兒去了江南,可有消息傳來?”
賈母聞言,神色依舊平靜,淡淡道:“琮哥兒去江南辦差,倒是沒什麽消息傳來。不過他一向穩重,我倒也不擔心。”
“哎呀,老太太還不知道嗎?”
王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幸災樂禍,故作驚訝道。
“今兒個朝堂上可是熱鬧得很呢!聽說有不少文官上奏折參琮哥兒,說他行事魯莽,擾亂江南鹽務,惹得陛下震怒呢!”
她話音一落,堂內頓時一片寂靜。
王夫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快意,嘴角微微上揚。
她自是從王子騰那知道了消息,如何不知今日王氏來的目的。
王夫人卻故作擔憂地說道:“這可如何是好?琮哥兒年紀輕,怕是經不起這般風浪。”
薛姨媽則是眉頭緊鎖,手中的茶盞微微顫抖,顯然心中擔憂不已。
她心中暗想:“薛家可是押寶在賈琮身上,若是他出了事,薛家豈不是也要受牽連?”
三春姐妹聞言,臉色頓時一變。
探春放下手中的冊子,急切地問道:“舅母,此話當真?琮哥兒他......他會不會有事?”
迎春和惜春雖未說話,但手中的帕子已被攥得緊緊的,顯然很是擔憂。
賈母見王氏的樣子,自然懂了她今天過來的緣由,心中雖有些擔憂,但麵上依舊平靜。
她輕輕撥動手中的佛珠,淡淡道:“琮哥兒行事自有分寸,朝堂之事,我們婦道人家也不必過多操心。”
王氏見賈母如此淡定,心中有些不甘,又故作關切地說道。
“老太太說得是,不過琮哥兒畢竟年輕,若是真惹了禍事,怕是連累府上呢!我這也是為府上著想,才特意來告知一聲。”
賈母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冷意,但臉上依舊帶著笑意。
“你有心了。不過琮哥兒是朝廷命官,自有陛下定奪,我們也不必過多擔憂。”
王氏見賈母如此態度,心中暗自冷笑,卻也不再多說,隻是端起茶盞,慢悠悠地品著茶。
堂內的氣氛一時有些凝滯,眾人各懷心思,誰也沒有再開口。
就在這時,外頭又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隻見王熙鳳匆匆走了進來。
她走到賈母麵前,福了一禮,聲音清脆卻帶著幾分急促:“老太太,宮裏來人了,說是聖旨到了,讓咱們府上準備接旨呢!”
賈母聞言,眉頭微微一皺,手中的佛珠也停了下來。
她抬眼看向王熙鳳,語氣沉穩:“鳳丫頭,可知道是什麽旨意?”
王熙鳳搖了搖頭:“老太太,這我可不敢亂猜。不過既然是聖旨,想必是好事兒!”
王氏聞言,神色一動,故作擔憂地說道。
“哎呀,這聖旨來得突然,莫不是琮哥兒在江南惹了什麽禍事,連累到府上了吧?”
她話音一落,堂內氣氛頓時一凝。
王夫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快意,卻故作擔憂地附和道。
“是啊,老太太,這聖旨來得突然,怕是有什麽變故。咱們可得小心應對。”
賈母心中也不由的閃過一絲擔憂,同時對賈琮也是有著幾分埋怨,這小子,去了江南也不太平。
她快速撥動著手中的佛珠:“鳳丫頭,既然聖旨到了,咱們便去接旨吧。無論是什麽旨意,總得麵對。”
王熙鳳點頭應道:“老太太說得是,我已經讓人在前廳準備了香案,咱們這就過去吧。”
賈母緩緩起身,王夫人和薛姨媽連忙上前攙扶。三春姐妹留在屋內,臉上卻滿是擔憂之色。
王氏見眾人如此,心中暗自冷笑,卻也不再多說,隻是跟在眾人身後,眼中閃過一絲幸災樂禍。
一行人來到前廳,隻見香案已經擺好,幾名太監正站在廳中,手中捧著明黃色的聖旨,神色肅穆。
賈母領著眾人跪下,恭敬地說道:“臣婦賈史氏,率賈府上下接旨。”
為首的太監展開聖旨,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綏遠伯賈琮,忠勇為國,功在社稷。此次江南之行,協助肅清鹽商惡行,剿滅倭寇三百餘人,保江南百姓安寧,功不可沒。此前,其創辦琉璃工坊,為國庫創收數百萬兩,實乃國之棟梁。朕心甚慰,特晉賈琮為一等綏遠伯,賜黃金兩千兩,錦緞兩百匹,另賜禦前行走,以示恩寵。欽此!”
聖旨念罷,堂內眾人頓時神色各異。
賈母聞言,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叩首道:“臣婦謝陛下隆恩!”
王夫人則是臉色一僵,手中的帕子險些掉落在地。
她勉強擠出一絲笑意,低聲道:“琮哥兒果然有出息。”
王氏則是臉色鐵青,她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道:“琮哥兒果然有本事,真是可喜可賀。”
賈母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是啊,琮哥兒一向穩重,倒是讓某些人失望了。”
王氏聞言,臉色更加難看,卻也不敢再多言,隻得低頭,掩飾自己的尷尬。
堂內的氣氛一時變得輕鬆起來,眾人紛紛向賈母道賀,賈母也笑著應和,眼中滿是欣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