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賈雨村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黛玉也隻如木偶一般任他施為,既不吭聲,也不抵抗,隻由得他一通忙活,見他終於忙完,黛玉也清醒了。心中雖有些感念,嘴上卻不饒人,隻說道:
“哪裏便已有這般冷了,我覺著倒還好,偏你又要給我裹的裏三層外三層的,叫人熱得慌,不過才喝了一口茶,你便給我倒了,我一會子喝什麽去?”
林思衡便笑著把黛玉牽到桌邊,從籃子裏取出一盞熱牛乳來,道:“師妹且飲一口這個,我專叫廚房熱過了的。”
黛玉看著那牛乳,便皺起眉頭來,她原也不愛喝這東西,隻覺得有一股子腥味,叫人難以下咽,偏偏自己這師兄卻總說這牛乳對身體好,隻是軟磨硬泡哄自己喝,實在是煩人。
略屏了屏氣,黛玉一咬牙兩隻手將牛乳端起來,一口幹了,也不要他再來哄。
一碗熱牛乳下肚,黛玉也覺得腹中溫暖,身上的寒意也被驅散了,領受了他的好意,溫言道:“你昨個兒又去柳樹街了?那裏可還妥當?”
林思衡便迴:“因林管家時時照應著,因此都還妥當。”
一邊說著,一邊又從籃子裏取出三根糖葫蘆來,將兩根紅彤彤山楂葫蘆給綠衣和雪雁分了,叫他們自去一邊吃去,又將一根五顏六色的,串著各種水果的糖葫蘆遞給黛玉。嘴裏繼續說著:
“這糖葫蘆北方常見,揚州這裏卻見的不多,這原是我教他們的, 如今已做的比我好了。剛剛那兩支山楂葫蘆正是我昨兒從柳樹街帶迴來的,師妹這一支,卻是我自己做的了。”
黛玉心裏高興,麵上卻不顯,隻說:“倒難為你,辛苦做這些來哄我,我前兒給你留的功課可做完了?可是又有什麽要來問我的。”
林思衡便大笑道:“師妹留的功課自是寫完了的,隻是卻有一點疑惑,還得勞煩師妹再指點為兄一二。”
黛玉便輕輕歎了口氣,拿過他的書,耐心的為他講解起來。
如此消磨了一個時辰,林思衡便叫綠衣去讓張嬤嬤取些午飯來,林府裏自然是有條件一日三餐的,廚房裏時刻都備著,他也不是第一次在這裏用飯了。因而張嬤嬤熟門熟路,很快便取了來。
叫綠衣和雪雁都一並坐下用飯,兩個小丫鬟也沒了一開始的誠惶誠恐,笑嘻嘻的便坐下來。
黛玉因起的晚,有些食欲不振,隻是挨不過林思衡的殷切勸導,也神情懨懨的勉強吃了一碗。
飯後林思衡起身告辭,迴到自己房裏,也並不溫書,一則這些蒙書本就簡單,自己原本就曾學過,隻是要改寫繁體字。
再則林思衡感覺自己如今與這副身體相處愈發融洽,雖有時候也愈發顯孩子氣,記憶力卻也好的有些不像話了,竟真正到了能過目不忘的地步。
因此將師父的考校也並不掛心,隻是一邊研磨,一邊在紙上用簡體字跟符號寫一些隻有自己能看懂的東西。
寫完後便交給綠衣,隻說這很重要,叫她收好,綠衣便神情嚴肅的點點頭,不知從哪拖出一個小木箱來,把寫滿字的紙整整齊齊放進去擺好,然後又把箱子拖到角落裏藏好。
那箱子裏已有了厚厚一摞寫了字的紙,都是林思衡這一個月的成果。
綠衣很會藏東西,她藏起來的東西有時候林思衡都找不著,因此把這些東西交給她保管便很放心。
...
次日晚間,林如海忙完公事,坐衙迴來,終於想起自己還有一個便宜徒弟,想著差不多也有一個月了,於是招來林管家問道:
“這些時日衡兒讀書可還勤勉?”
林管家便迴到:“少爺這些時日,除了固定每隔七日去一趟柳樹街,其餘日子裏讀書十分勤勉,素日裏都是手不釋卷,也常往小姐處去請教學問。”
林如海便覺得有些奇怪,衡兒看著十分聰敏,隻是幾本蒙書又哪裏有許多要請教的?便叫管家把他找來。
林管家來找他時,林思衡正拿著一本史書在看,可憐林思衡來此已有三四個月,直到今天才弄懂這方世界的曆史。
1449年明英宗親征瓦剌遭遇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虜,次年又被瓦剌放迴。1457年於謙被明英宗朱祁鎮複辟冤殺,次年,瓦剌再度南下,長驅直入,大破明軍。
英宗棄城南下避難,在黃河邊被瓦剌騎兵追上,隨後英宗下令京師軍隊不得抵抗,燕京守軍向瓦剌投降,瓦剌在京師大掠十日,又擊敗陸續趕來的幾支勤王軍隊,裹挾著英宗及諸多明朝宗室趕在被包圍前揚長而去。
隨後瓦剌又威脅英宗立下燕京之盟,索取巨額財物,婦女,工匠,並要求英宗解散北地邊軍,英宗一概應允。
消息傳開,各地守軍,邊軍紛紛嘩然,一時揭竿而起者不計其數。
中原地區一時陷入到了巨大的分裂和內亂之中。此後瓦剌又多次南下,中原地區民生凋敝,雞犬不聞。
公元1536年時任應天府守備的李天長自應天起兵,以勤王為號,三十年東征西討,公元1566年在燕京廢墟上重建了神京城,定為首都,建立大乾,將應天改名為金陵。
隨後七年內三征瓦剌,大勝,公元1573年薨於返迴神京的路上,
公元1581年,大乾第二任皇帝順德帝,已榮國府賈代善為帥,再度征討瓦剌。
當時瓦剌太師也先早已病逝,瓦剌分裂為杜爾伯特部和準格爾部,分別由長子博羅納哈勒和次子阿失帖木兒掌管。
賈代善於隆冬時節,趁敵不備,長驅直入三千裏,一舉將杜爾伯特部殲滅,博羅納哈勒一家被一網打盡,準格爾部聞訊遠竄,從此不敢犯邊。直至今日。
林思衡正在感歎不想在這方世界,大明居然五世而亡了,又為於謙感慨唏噓一番。遠遠看見林管家來了,忙起身招唿著,叫綠衣奉茶。
管家隻擺擺手拒絕,言道:“老爺請少爺過去一趟。”,林思衡忙取了書跟著去了。
行至書房,林如海正坐在那裏,招手叫他過去,林思衡忙上前行禮,林如海開口問道:
“我早前留那三本蒙書與你,今已有一月,那三本書可曾讀過了?”
林思衡躬身迴道:“迴老師的話,弟子皆已讀過了。“
林如海點點頭,“我剛剛聽管家提起,你常去玉兒處請教學問,可是覺得有什麽難的?”
“迴師父的話,這三本書倒沒什麽難的,隻是師妹雖年幼,然聰明靈秀,小小年紀便能飽讀詩書,才學豈不勝弟子十倍?故弟子常去與師妹交談,亦自覺大有所獲。”
兩人正說話間,黛玉也領著綠衣跟雪雁偷偷摸摸藏到書房牆邊,偷聽書房裏的動靜。
原來綠衣見自家少爺時不時便要去找林小姐請教學問,竟真以為少爺學業不精,擔心要挨林老爺的罵,於是竟跑去找黛玉搬救兵去了。
黛玉隻準備等父親被氣的發脾氣後,自己便進去“救人”,然而她自以為隱蔽,卻又哪裏能瞞得過林如海。
林如海隻搖搖頭,不去管她,便向林思衡就這蒙學上的文章典故抽問起來,林思衡無不對答如流,毫無遲疑。林如海便連連點頭,以為林思衡確實治學勤勉,下了功夫,心中十分滿意。
門外黛玉聽著裏麵自己那位“榆木師兄”,應答流暢,絕無錯漏,便知自己被“耍”了,心中羞惱,輕輕一跺腳,扭頭便帶著雪雁走了,隻留下綠衣在門外摸不著頭腦。
林如海考校已畢,又勉勵了林思衡幾句,便叫管家帶了他出去,心中暗忖道:
“衡兒與玉兒均已發蒙,便可進學,玉兒且就罷了,衡兒卻不好耽擱了,我公務繁忙,還是請個西賓要緊。”
正愁著這樁事,便有一個幕僚進來,拱手道:
“如海公,聽聞如海公近來有意要為府內少爺小姐請一西賓,正好晚輩這裏來了一位朋友,前陣子正在揚州養病,眼下病已痊愈,如今賦閑在家,正欲尋個合適之處。
此人原是蘇州知府,姓賈,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如海公可有意一見?”
林如海一聽便喜道:“既如此,且持我名帖,請他明日來見。”
“哪裏便已有這般冷了,我覺著倒還好,偏你又要給我裹的裏三層外三層的,叫人熱得慌,不過才喝了一口茶,你便給我倒了,我一會子喝什麽去?”
林思衡便笑著把黛玉牽到桌邊,從籃子裏取出一盞熱牛乳來,道:“師妹且飲一口這個,我專叫廚房熱過了的。”
黛玉看著那牛乳,便皺起眉頭來,她原也不愛喝這東西,隻覺得有一股子腥味,叫人難以下咽,偏偏自己這師兄卻總說這牛乳對身體好,隻是軟磨硬泡哄自己喝,實在是煩人。
略屏了屏氣,黛玉一咬牙兩隻手將牛乳端起來,一口幹了,也不要他再來哄。
一碗熱牛乳下肚,黛玉也覺得腹中溫暖,身上的寒意也被驅散了,領受了他的好意,溫言道:“你昨個兒又去柳樹街了?那裏可還妥當?”
林思衡便迴:“因林管家時時照應著,因此都還妥當。”
一邊說著,一邊又從籃子裏取出三根糖葫蘆來,將兩根紅彤彤山楂葫蘆給綠衣和雪雁分了,叫他們自去一邊吃去,又將一根五顏六色的,串著各種水果的糖葫蘆遞給黛玉。嘴裏繼續說著:
“這糖葫蘆北方常見,揚州這裏卻見的不多,這原是我教他們的, 如今已做的比我好了。剛剛那兩支山楂葫蘆正是我昨兒從柳樹街帶迴來的,師妹這一支,卻是我自己做的了。”
黛玉心裏高興,麵上卻不顯,隻說:“倒難為你,辛苦做這些來哄我,我前兒給你留的功課可做完了?可是又有什麽要來問我的。”
林思衡便大笑道:“師妹留的功課自是寫完了的,隻是卻有一點疑惑,還得勞煩師妹再指點為兄一二。”
黛玉便輕輕歎了口氣,拿過他的書,耐心的為他講解起來。
如此消磨了一個時辰,林思衡便叫綠衣去讓張嬤嬤取些午飯來,林府裏自然是有條件一日三餐的,廚房裏時刻都備著,他也不是第一次在這裏用飯了。因而張嬤嬤熟門熟路,很快便取了來。
叫綠衣和雪雁都一並坐下用飯,兩個小丫鬟也沒了一開始的誠惶誠恐,笑嘻嘻的便坐下來。
黛玉因起的晚,有些食欲不振,隻是挨不過林思衡的殷切勸導,也神情懨懨的勉強吃了一碗。
飯後林思衡起身告辭,迴到自己房裏,也並不溫書,一則這些蒙書本就簡單,自己原本就曾學過,隻是要改寫繁體字。
再則林思衡感覺自己如今與這副身體相處愈發融洽,雖有時候也愈發顯孩子氣,記憶力卻也好的有些不像話了,竟真正到了能過目不忘的地步。
因此將師父的考校也並不掛心,隻是一邊研磨,一邊在紙上用簡體字跟符號寫一些隻有自己能看懂的東西。
寫完後便交給綠衣,隻說這很重要,叫她收好,綠衣便神情嚴肅的點點頭,不知從哪拖出一個小木箱來,把寫滿字的紙整整齊齊放進去擺好,然後又把箱子拖到角落裏藏好。
那箱子裏已有了厚厚一摞寫了字的紙,都是林思衡這一個月的成果。
綠衣很會藏東西,她藏起來的東西有時候林思衡都找不著,因此把這些東西交給她保管便很放心。
...
次日晚間,林如海忙完公事,坐衙迴來,終於想起自己還有一個便宜徒弟,想著差不多也有一個月了,於是招來林管家問道:
“這些時日衡兒讀書可還勤勉?”
林管家便迴到:“少爺這些時日,除了固定每隔七日去一趟柳樹街,其餘日子裏讀書十分勤勉,素日裏都是手不釋卷,也常往小姐處去請教學問。”
林如海便覺得有些奇怪,衡兒看著十分聰敏,隻是幾本蒙書又哪裏有許多要請教的?便叫管家把他找來。
林管家來找他時,林思衡正拿著一本史書在看,可憐林思衡來此已有三四個月,直到今天才弄懂這方世界的曆史。
1449年明英宗親征瓦剌遭遇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虜,次年又被瓦剌放迴。1457年於謙被明英宗朱祁鎮複辟冤殺,次年,瓦剌再度南下,長驅直入,大破明軍。
英宗棄城南下避難,在黃河邊被瓦剌騎兵追上,隨後英宗下令京師軍隊不得抵抗,燕京守軍向瓦剌投降,瓦剌在京師大掠十日,又擊敗陸續趕來的幾支勤王軍隊,裹挾著英宗及諸多明朝宗室趕在被包圍前揚長而去。
隨後瓦剌又威脅英宗立下燕京之盟,索取巨額財物,婦女,工匠,並要求英宗解散北地邊軍,英宗一概應允。
消息傳開,各地守軍,邊軍紛紛嘩然,一時揭竿而起者不計其數。
中原地區一時陷入到了巨大的分裂和內亂之中。此後瓦剌又多次南下,中原地區民生凋敝,雞犬不聞。
公元1536年時任應天府守備的李天長自應天起兵,以勤王為號,三十年東征西討,公元1566年在燕京廢墟上重建了神京城,定為首都,建立大乾,將應天改名為金陵。
隨後七年內三征瓦剌,大勝,公元1573年薨於返迴神京的路上,
公元1581年,大乾第二任皇帝順德帝,已榮國府賈代善為帥,再度征討瓦剌。
當時瓦剌太師也先早已病逝,瓦剌分裂為杜爾伯特部和準格爾部,分別由長子博羅納哈勒和次子阿失帖木兒掌管。
賈代善於隆冬時節,趁敵不備,長驅直入三千裏,一舉將杜爾伯特部殲滅,博羅納哈勒一家被一網打盡,準格爾部聞訊遠竄,從此不敢犯邊。直至今日。
林思衡正在感歎不想在這方世界,大明居然五世而亡了,又為於謙感慨唏噓一番。遠遠看見林管家來了,忙起身招唿著,叫綠衣奉茶。
管家隻擺擺手拒絕,言道:“老爺請少爺過去一趟。”,林思衡忙取了書跟著去了。
行至書房,林如海正坐在那裏,招手叫他過去,林思衡忙上前行禮,林如海開口問道:
“我早前留那三本蒙書與你,今已有一月,那三本書可曾讀過了?”
林思衡躬身迴道:“迴老師的話,弟子皆已讀過了。“
林如海點點頭,“我剛剛聽管家提起,你常去玉兒處請教學問,可是覺得有什麽難的?”
“迴師父的話,這三本書倒沒什麽難的,隻是師妹雖年幼,然聰明靈秀,小小年紀便能飽讀詩書,才學豈不勝弟子十倍?故弟子常去與師妹交談,亦自覺大有所獲。”
兩人正說話間,黛玉也領著綠衣跟雪雁偷偷摸摸藏到書房牆邊,偷聽書房裏的動靜。
原來綠衣見自家少爺時不時便要去找林小姐請教學問,竟真以為少爺學業不精,擔心要挨林老爺的罵,於是竟跑去找黛玉搬救兵去了。
黛玉隻準備等父親被氣的發脾氣後,自己便進去“救人”,然而她自以為隱蔽,卻又哪裏能瞞得過林如海。
林如海隻搖搖頭,不去管她,便向林思衡就這蒙學上的文章典故抽問起來,林思衡無不對答如流,毫無遲疑。林如海便連連點頭,以為林思衡確實治學勤勉,下了功夫,心中十分滿意。
門外黛玉聽著裏麵自己那位“榆木師兄”,應答流暢,絕無錯漏,便知自己被“耍”了,心中羞惱,輕輕一跺腳,扭頭便帶著雪雁走了,隻留下綠衣在門外摸不著頭腦。
林如海考校已畢,又勉勵了林思衡幾句,便叫管家帶了他出去,心中暗忖道:
“衡兒與玉兒均已發蒙,便可進學,玉兒且就罷了,衡兒卻不好耽擱了,我公務繁忙,還是請個西賓要緊。”
正愁著這樁事,便有一個幕僚進來,拱手道:
“如海公,聽聞如海公近來有意要為府內少爺小姐請一西賓,正好晚輩這裏來了一位朋友,前陣子正在揚州養病,眼下病已痊愈,如今賦閑在家,正欲尋個合適之處。
此人原是蘇州知府,姓賈,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如海公可有意一見?”
林如海一聽便喜道:“既如此,且持我名帖,請他明日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