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請帖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賈敏病體未愈,林府裏隻是草草過了年節,並不多加操辦,隻給府裏下人們多發了一份例錢。自賈敏醒來後,林思衡仍是日日前去探視,早出晚歸,事必躬親,隻是夜間不必在留守於廝。
賈敏自喬嬤嬤處聽得林思衡的孝舉,又想起那日自己醒來時眼見的畫麵,心中愈發感念,對林思衡更加親近幾分,每見他來,必要叫到跟前關懷備至,自己雖在病中,卻不忘日日過問他的飲食,惹得黛玉都吃起醋來。
年節過後,氣候漸漸轉暖,冰消雪融,賈敏的精神也一日好過一日,隻是終覺渾身乏力,起不得身。叫喬嬤嬤將窗戶推開,正瞧見林思衡提著個食盒走來,黛玉也跟在後頭,兩人正偏頭說著話,臉上都帶著笑,後頭還綴著綠衣雪雁兩個丫頭,一人手裏拿著一根糖葫蘆在吃。
喬嬤嬤也眼見著,便笑道:“太太您瞧,這豈不正如書裏說的叫青梅竹馬一般?”
賈敏斜睨她一眼,自然知道喬嬤嬤在說什麽,也並不惱,隻道:
“這般小的年紀,不過是兄妹倆在一塊玩鬧罷了,又能看出什麽來,且過幾年再說。”
隻是卻又念及自己此番病後總覺得虛弱乏力,雖或是病體初愈所致,心裏總覺得難安,不知自己還有幾年光景。麵上卻不露聲色。
見兩個小人兒一前一後進來了,忙招手叫到身前,一手拉一個,噓寒問暖,兩人自然是說一切都好。林思衡又從食盒裏端出一盅湯來,笑道:
“師娘病體初愈,昨兒個我已稟了師父,將藥先停了,是藥三分毒,師娘風寒既去,那藥便吃了無用,正該食補。昨兒我便叫廚房裏備了些上好的羊肉,又買了條鱖魚,處理幹淨一鍋燉了,已有六七個時辰了,師娘且嚐一嚐味道如何。”
賈敏便笑道:“不意我衡兒還能通庖廚之道。”
喬嬤嬤也笑:“少爺一片赤誠,自然便沒有學不會的,原也是少爺一番孝心。也正是太太有這樣的福分,才有少爺小姐這樣的晚輩來孝順。”
賈敏一邊笑,一邊坐起,接過一小碗湯來,飲了一口,隻覺果然十分鮮美,不知不覺便多用了些。見剩的還多,便叫人往林如海那邊也送些去。
林思衡連忙打斷,隻說老師那邊也已安排廚房送去了。見賈敏已不再用,便又給喬嬤嬤先分一碗,又拉著黛玉跟兩個小丫鬟,一並分食了。黛玉本不好意思,見母親全無異色,師兄也神情如常,方才扭扭捏捏的應了。
兩人探視完,正待告辭,林思衡忽見賈敏目光不時投向窗外,眼神裏隱隱見有幾分悵然向往,心知必是因師娘病體初愈,出不得門,整日裏憋在房裏,覺得有些無趣了。將此事記在心裏,迴去畫了一幅圖樣,又寫了幾個字,叫來祥子送去柳樹街。又想著該弄些玩樂的東西,便是自己留著消遣一二也使得。
正琢磨著,張嬤嬤過來傳話,說老爺在書房叫他過去,待林思衡到時,書房內隻林如海一人。見他來了,林如海招招手叫他近前,問道:
“早幾日聽雨村兄提起,你與玉兒已有一段日子不曾去進學,前些日子你師娘病重,你在跟前盡孝,並無不妥,如今你師娘病已初愈,你如何還隻每日裏操心些飲食上的東西,卻不進學?你既有誌於舉業,卻不可耽誤了。”
林思衡忙躬身作答道:“師娘風寒雖去,身體卻弱,弟子不能見師娘康泰,便是去書堂讀書,終不能安下心來,舉業雖重,又豈能與師父師娘的安危相提並論。”
頓了頓,眼見四下無人,又繼續說道:“此外還有一樁,弟子前些日子去柳樹街,那日裏卻正有一個從蘇州府來的客商,因看中了我那小兄弟做的手杖,便來采買,正提及賈先生這位前知府,言語裏卻不甚恭敬,又道賈先生原是被聖人下旨罷官,故弟子一時有些遲疑。老師原是蘇州人士,何不向家裏老親打聽一二?”
林如海微微一愣,略點點頭,又考校了幾句經義,見林思衡應答如流,並無疏漏,便也暫不再提要他迴書房的話。隻取出一串鑰匙來遞給他。說道:
“你既心有疑慮,眼前便先作罷,這是我書房的鑰匙,你若要看什麽書便自來取,倘有不足短缺之處,便叫管家買來,隻有一樣,切不可就此荒疏怠慢,來年二月便有一場童生試,你且下場試試,須得考個童生迴來。”
雖是這般說,林如海本意也隻鞭策一二罷了,至明年二月,林思衡方進學一年有餘,故林如海對林思衡明年就考個童生其實也並不抱什麽希望。
林思衡點頭答應下來,卻不覺得有什麽壓力,一則自己如今天賦異稟,以自己如今的記憶力,學習這些古文經義實在不難,再者科舉本也隻是自己選定的晉身渠道之一,待拿下一個舉人功名,有了社會地位便已夠用,至於之後,便要看時局而定了。
林思衡心中絕無文武之分,他要的隻是能夠叫人挺直腰杆的權力!
...
離了書房,手裏捏著鑰匙,林思衡心知經過前番侍疾一事,師父對自己的信任已更上一層,這倒是意外之喜,心裏高興,看見綠衣迎上來,便伸手捏住她的小包子臉,揉搓起來。綠衣也不抵抗,隻是揚了揚手裏的請帖,嘴裏含糊不清的說:
“勺也,幹幹奇麵送來一張七貼,給膩的。”
林思衡心中好奇,自己在這揚州,除了去柳樹街,等閑並不出門,也不曾交過什麽朋友,誰給自己送請帖?
放過綠衣,接過那張請帖,上麵正寫著幾行字,字跡大開大合,顯出幾分自信。
“久聞林府賢兄品行出眾,德行高尚,緣慳一麵,今於正月十五上元夜,金鳳樓中特備薄酒陋席,盼與賢兄共酌,懇請賢兄蒞臨,不勝榮幸。”
這請帖貼著金箔,一看便知名貴,林思衡又看看落款,寫的是“江少元”,便已知此人該是揚州鹽商江家的二少爺,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尤以八大鹽商為首,江春,黃君泰,馬曰觀,馬曰祿,程之英,汪應庚,黃之昀,鮑誌道。而今揚州鹽業行會,正以江春為會首。
這些人物消息邊城早就探明,報與自己知道,林思衡一時不解這江家二少宴請自己究竟為何?又轉過身,自去向林如海請教去了。
賈敏自喬嬤嬤處聽得林思衡的孝舉,又想起那日自己醒來時眼見的畫麵,心中愈發感念,對林思衡更加親近幾分,每見他來,必要叫到跟前關懷備至,自己雖在病中,卻不忘日日過問他的飲食,惹得黛玉都吃起醋來。
年節過後,氣候漸漸轉暖,冰消雪融,賈敏的精神也一日好過一日,隻是終覺渾身乏力,起不得身。叫喬嬤嬤將窗戶推開,正瞧見林思衡提著個食盒走來,黛玉也跟在後頭,兩人正偏頭說著話,臉上都帶著笑,後頭還綴著綠衣雪雁兩個丫頭,一人手裏拿著一根糖葫蘆在吃。
喬嬤嬤也眼見著,便笑道:“太太您瞧,這豈不正如書裏說的叫青梅竹馬一般?”
賈敏斜睨她一眼,自然知道喬嬤嬤在說什麽,也並不惱,隻道:
“這般小的年紀,不過是兄妹倆在一塊玩鬧罷了,又能看出什麽來,且過幾年再說。”
隻是卻又念及自己此番病後總覺得虛弱乏力,雖或是病體初愈所致,心裏總覺得難安,不知自己還有幾年光景。麵上卻不露聲色。
見兩個小人兒一前一後進來了,忙招手叫到身前,一手拉一個,噓寒問暖,兩人自然是說一切都好。林思衡又從食盒裏端出一盅湯來,笑道:
“師娘病體初愈,昨兒個我已稟了師父,將藥先停了,是藥三分毒,師娘風寒既去,那藥便吃了無用,正該食補。昨兒我便叫廚房裏備了些上好的羊肉,又買了條鱖魚,處理幹淨一鍋燉了,已有六七個時辰了,師娘且嚐一嚐味道如何。”
賈敏便笑道:“不意我衡兒還能通庖廚之道。”
喬嬤嬤也笑:“少爺一片赤誠,自然便沒有學不會的,原也是少爺一番孝心。也正是太太有這樣的福分,才有少爺小姐這樣的晚輩來孝順。”
賈敏一邊笑,一邊坐起,接過一小碗湯來,飲了一口,隻覺果然十分鮮美,不知不覺便多用了些。見剩的還多,便叫人往林如海那邊也送些去。
林思衡連忙打斷,隻說老師那邊也已安排廚房送去了。見賈敏已不再用,便又給喬嬤嬤先分一碗,又拉著黛玉跟兩個小丫鬟,一並分食了。黛玉本不好意思,見母親全無異色,師兄也神情如常,方才扭扭捏捏的應了。
兩人探視完,正待告辭,林思衡忽見賈敏目光不時投向窗外,眼神裏隱隱見有幾分悵然向往,心知必是因師娘病體初愈,出不得門,整日裏憋在房裏,覺得有些無趣了。將此事記在心裏,迴去畫了一幅圖樣,又寫了幾個字,叫來祥子送去柳樹街。又想著該弄些玩樂的東西,便是自己留著消遣一二也使得。
正琢磨著,張嬤嬤過來傳話,說老爺在書房叫他過去,待林思衡到時,書房內隻林如海一人。見他來了,林如海招招手叫他近前,問道:
“早幾日聽雨村兄提起,你與玉兒已有一段日子不曾去進學,前些日子你師娘病重,你在跟前盡孝,並無不妥,如今你師娘病已初愈,你如何還隻每日裏操心些飲食上的東西,卻不進學?你既有誌於舉業,卻不可耽誤了。”
林思衡忙躬身作答道:“師娘風寒雖去,身體卻弱,弟子不能見師娘康泰,便是去書堂讀書,終不能安下心來,舉業雖重,又豈能與師父師娘的安危相提並論。”
頓了頓,眼見四下無人,又繼續說道:“此外還有一樁,弟子前些日子去柳樹街,那日裏卻正有一個從蘇州府來的客商,因看中了我那小兄弟做的手杖,便來采買,正提及賈先生這位前知府,言語裏卻不甚恭敬,又道賈先生原是被聖人下旨罷官,故弟子一時有些遲疑。老師原是蘇州人士,何不向家裏老親打聽一二?”
林如海微微一愣,略點點頭,又考校了幾句經義,見林思衡應答如流,並無疏漏,便也暫不再提要他迴書房的話。隻取出一串鑰匙來遞給他。說道:
“你既心有疑慮,眼前便先作罷,這是我書房的鑰匙,你若要看什麽書便自來取,倘有不足短缺之處,便叫管家買來,隻有一樣,切不可就此荒疏怠慢,來年二月便有一場童生試,你且下場試試,須得考個童生迴來。”
雖是這般說,林如海本意也隻鞭策一二罷了,至明年二月,林思衡方進學一年有餘,故林如海對林思衡明年就考個童生其實也並不抱什麽希望。
林思衡點頭答應下來,卻不覺得有什麽壓力,一則自己如今天賦異稟,以自己如今的記憶力,學習這些古文經義實在不難,再者科舉本也隻是自己選定的晉身渠道之一,待拿下一個舉人功名,有了社會地位便已夠用,至於之後,便要看時局而定了。
林思衡心中絕無文武之分,他要的隻是能夠叫人挺直腰杆的權力!
...
離了書房,手裏捏著鑰匙,林思衡心知經過前番侍疾一事,師父對自己的信任已更上一層,這倒是意外之喜,心裏高興,看見綠衣迎上來,便伸手捏住她的小包子臉,揉搓起來。綠衣也不抵抗,隻是揚了揚手裏的請帖,嘴裏含糊不清的說:
“勺也,幹幹奇麵送來一張七貼,給膩的。”
林思衡心中好奇,自己在這揚州,除了去柳樹街,等閑並不出門,也不曾交過什麽朋友,誰給自己送請帖?
放過綠衣,接過那張請帖,上麵正寫著幾行字,字跡大開大合,顯出幾分自信。
“久聞林府賢兄品行出眾,德行高尚,緣慳一麵,今於正月十五上元夜,金鳳樓中特備薄酒陋席,盼與賢兄共酌,懇請賢兄蒞臨,不勝榮幸。”
這請帖貼著金箔,一看便知名貴,林思衡又看看落款,寫的是“江少元”,便已知此人該是揚州鹽商江家的二少爺,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尤以八大鹽商為首,江春,黃君泰,馬曰觀,馬曰祿,程之英,汪應庚,黃之昀,鮑誌道。而今揚州鹽業行會,正以江春為會首。
這些人物消息邊城早就探明,報與自己知道,林思衡一時不解這江家二少宴請自己究竟為何?又轉過身,自去向林如海請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