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薛寶釵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夫人已從丈夫賈政處知悉,薛蟠的案子已由賈雨村了解,便也放下心來。
如今兄長升了邊任,心裏苦惱京中少了親戚往來,正覺寂寞,忽聽得有下人通報:
“姨太太帶著哥兒姐兒,闔家進京,已在門外下車了。
王夫人聞言大喜過望,吩咐人去叫家中女媳,不多時,李紈,王熙鳳,三春,黛玉,寶玉都一並來了。王夫人便領著眾人,迎了出來。
姐妹年少分離,暮年相見,悲喜交集,先是痛哭了一陣,泣笑敘談一番,自不多說。
薛姨媽又忙叫寶釵上前行禮,王夫人拉著寶釵的手,隻道:
“都長這麽大了。”
又細細打量起來,見寶釵生得:
肌骨瑩潤,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舉止嫻雅,端莊自持。
心中更是滿意。
寶釵與王夫人即一眾姐妹見禮畢。王夫人又問道:
“如何不見蟠兒?”
薛姨媽笑道:
“蟠兒已經長大,如何好再隨意往後宅裏走,自叫他去見他姨父去了。”
王夫人隻連說姨媽太過外道,但也不提再叫薛蟠來見。又引薛姨媽與寶釵去見賈母。
賈母原因著薛蟠的案子,並不十分待見薛家,隻是給王夫人麵子,且見一見罷了。
待薛姨媽酬獻過一應風土情物之後。賈母見寶釵於姨媽身後,亭亭玉立,倒也來了幾分興致,招手叫寶釵近前來,見其確有一副好相貌,又問了幾句話,寶釵言談應答,從善如流,無不十分得體。
賈母也不免點點頭,心道寶釵如此,其兄薛蟠再是不肖,亦當有度,心中對薛家的觀感倒略好幾分。
黛玉自寶釵來了,便一直偷偷打量著,她雖還年幼,也早到了知美醜的年紀。三個表姐妹固然都是好的,黛玉也自信尚不能與自己相比,如今來個寶釵,瞧著倒更勝三春幾分了。
眨眨眼睛,忽見寶玉也正盯著寶釵在看,麵上有些癡愣。黛玉先是一怔,旋即心中暗喜道:
“我何不叫他去尋寶釵玩耍,若能如此,不再來糾纏我,豈不兩便?”
遂向寶玉低聲慫恿道:
“我瞧著這位寶姐姐倒是極好的,你何不去問問她可也有玉?”
寶玉被這聲音喚迴了神誌,卻隻道黛玉是在吃醋。麵上訕笑道:
“妹妹這說得哪裏話?”
黛玉見一計不成,暗道天不從人願,扭過頭去,暗裏偷偷翻了個小白眼。
隻要寶玉在身邊,賈母的心思十分便有八成在他身上,如何能不見自己孫兒的癡態。因而對王夫人道:
“你且領了姨媽去見政兒,留他們這些小的在我這裏,熟悉熟悉。”
王夫人忙點頭應了,便領著姨媽出去。
既沒了王夫人盯著,三春便拉著寶釵玩鬧起來。黛玉卻並不過去,隻仍留在賈母身邊。
寶玉初時尚還能忍著跟著黛玉身邊,隻是見黛玉總不理他,便也忍不住湊到寶釵那邊去了
那邊廂裏,薛蟠已見過賈政,賈政素來最是看不上如薛蟠這般的紈絝子弟,因而將他很是訓斥管教了一通,薛蟠本就生得頭大身粗,此番更是被念得隻覺頭大如鬥。
待王夫人領著薛姨媽過來,賈政方才停了。又一番客套,便叫賈璉領著薛姨媽並薛蟠去見賈赦賈珍。
待俱都見過,賈政便使人對王夫人道:
“姨太太既已有春秋,外甥又尚年輕不知事故,若叫在外居住,恐有人借故生事,倒不如請往東北角梨香院暫住,那裏原有十幾間屋子,正空閑著,已差人去打掃了。”
賈母一時也遣人來留,薛姨媽略略推辭一二,原也是這般打算。她素是知道自己兒子薛蟠的德行,正好住在一處,她方好管教一二,免叫他又在外縱性惹禍。謝過賈母,便也應下了。
又私下裏隻對王夫人說,雖是住在賈家,一應飲食衣物,盤損耗費,不敢由賈家供給,仍是自理為好。王夫人因知薛家豪富,也不以為甚,隨意點頭應了。
過得須臾,賈政竟又使人來傳話,叫薛蟠過得幾日便去族學裏上學。
薛姨媽連連謝過,薛蟠隻道娘舅不在京中,正可隨意耍鬧,不料竟又撞在姨父手裏,心中隻覺苦澀難言,耷拉著一張臉,也勉強道過謝。
略過了些時候,寶釵也尋了過來,留下薛蟠自去收拾行李,母女兩人便在這院中隨意走動,閑聊起來。
這梨香院本是初代榮國公賈源晚年避事養靜之所,小巧精致,正有十餘間房屋,廳舍俱全。又有一前門通街,正可從此處進入。再有一角門,後藏一夾道,通往王夫人處正房。
待轉過一圈,薛姨媽開口問道:
“你今既見過你姨娘家眾人,覺得如何?”
寶釵緩緩點頭道:
“自都是好的,老太太十分和藹,幾個表姐妹也都和睦。府裏還有個叫黛玉的妹妹,老太太說是原府裏姑奶奶的嫡女,甚有幾分靈秀。”
“你那表弟寶玉,你瞧著如何?”
寶釵略看了母親一眼,便知母親這話裏的意思,隻是她眼下心思還不在這上麵,因而隻敷衍道:
“寶玉自是知書達禮的,我瞧著倒好。”
說完又有些疑惑道:
“三丫頭倒說起府上還有個林大哥,是跟林丫頭一道來的,我卻不曾瞧見。我瞧著三丫頭對他倒十分推崇,寶玉也連連誇讚,倒不知究竟是何人品?”
姨媽乍知此事,也並不往心裏去,隻是又歎了一口氣道:
“你父親早逝,蟠兒又不爭氣,如今咱們進了京,這金陵的生意隻怕是每況愈下了。我的兒,隻是卻要苦了你!”
寶釵略低下頭,眨眨眼睛,笑道:
“母親這說得什麽話,這原是女兒的責任,兄長尚且年幼無知,往後自然長進。我們如今雖在京師,金陵卻還有叔叔在,料無妨的,母親不必憂慮過甚。”
薛姨媽便隻歎息不語了。
原來自寶釵父親離世之後,薛姨媽雖是勉力支撐,又有二房薛禮照應著。但薛姨媽仍是日日憂心。
一則是怕長此以往,大房的家業便成了二房的;二則薛禮身體也日漸病弱,薛姨媽生恐到時候無人扶助,要守持不住家業。
如此前怕狼後怕虎的,寶釵無不看在眼裏。怎奈兄長薛蟠實在是不能成器,母親又隻一味溺愛。
寶釵小小年紀,又能讀書識字,才情勝過其兄百十倍不止。竟將這份家族重擔要挑在自己身上,不再以書字女紅為事,隻一心調理家業,為母分憂而已。
又恰逢臨行前,聞得聖人崇詩尚禮,廣降聖恩,除聘選妃嬪之外,凡有仕宦名家,知書達禮之女,皆親送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善讚之職。
寶釵便生此意,遂叫其兄薛蟠將自己名字填好,送進禮部去了。
如今兄長升了邊任,心裏苦惱京中少了親戚往來,正覺寂寞,忽聽得有下人通報:
“姨太太帶著哥兒姐兒,闔家進京,已在門外下車了。
王夫人聞言大喜過望,吩咐人去叫家中女媳,不多時,李紈,王熙鳳,三春,黛玉,寶玉都一並來了。王夫人便領著眾人,迎了出來。
姐妹年少分離,暮年相見,悲喜交集,先是痛哭了一陣,泣笑敘談一番,自不多說。
薛姨媽又忙叫寶釵上前行禮,王夫人拉著寶釵的手,隻道:
“都長這麽大了。”
又細細打量起來,見寶釵生得:
肌骨瑩潤,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舉止嫻雅,端莊自持。
心中更是滿意。
寶釵與王夫人即一眾姐妹見禮畢。王夫人又問道:
“如何不見蟠兒?”
薛姨媽笑道:
“蟠兒已經長大,如何好再隨意往後宅裏走,自叫他去見他姨父去了。”
王夫人隻連說姨媽太過外道,但也不提再叫薛蟠來見。又引薛姨媽與寶釵去見賈母。
賈母原因著薛蟠的案子,並不十分待見薛家,隻是給王夫人麵子,且見一見罷了。
待薛姨媽酬獻過一應風土情物之後。賈母見寶釵於姨媽身後,亭亭玉立,倒也來了幾分興致,招手叫寶釵近前來,見其確有一副好相貌,又問了幾句話,寶釵言談應答,從善如流,無不十分得體。
賈母也不免點點頭,心道寶釵如此,其兄薛蟠再是不肖,亦當有度,心中對薛家的觀感倒略好幾分。
黛玉自寶釵來了,便一直偷偷打量著,她雖還年幼,也早到了知美醜的年紀。三個表姐妹固然都是好的,黛玉也自信尚不能與自己相比,如今來個寶釵,瞧著倒更勝三春幾分了。
眨眨眼睛,忽見寶玉也正盯著寶釵在看,麵上有些癡愣。黛玉先是一怔,旋即心中暗喜道:
“我何不叫他去尋寶釵玩耍,若能如此,不再來糾纏我,豈不兩便?”
遂向寶玉低聲慫恿道:
“我瞧著這位寶姐姐倒是極好的,你何不去問問她可也有玉?”
寶玉被這聲音喚迴了神誌,卻隻道黛玉是在吃醋。麵上訕笑道:
“妹妹這說得哪裏話?”
黛玉見一計不成,暗道天不從人願,扭過頭去,暗裏偷偷翻了個小白眼。
隻要寶玉在身邊,賈母的心思十分便有八成在他身上,如何能不見自己孫兒的癡態。因而對王夫人道:
“你且領了姨媽去見政兒,留他們這些小的在我這裏,熟悉熟悉。”
王夫人忙點頭應了,便領著姨媽出去。
既沒了王夫人盯著,三春便拉著寶釵玩鬧起來。黛玉卻並不過去,隻仍留在賈母身邊。
寶玉初時尚還能忍著跟著黛玉身邊,隻是見黛玉總不理他,便也忍不住湊到寶釵那邊去了
那邊廂裏,薛蟠已見過賈政,賈政素來最是看不上如薛蟠這般的紈絝子弟,因而將他很是訓斥管教了一通,薛蟠本就生得頭大身粗,此番更是被念得隻覺頭大如鬥。
待王夫人領著薛姨媽過來,賈政方才停了。又一番客套,便叫賈璉領著薛姨媽並薛蟠去見賈赦賈珍。
待俱都見過,賈政便使人對王夫人道:
“姨太太既已有春秋,外甥又尚年輕不知事故,若叫在外居住,恐有人借故生事,倒不如請往東北角梨香院暫住,那裏原有十幾間屋子,正空閑著,已差人去打掃了。”
賈母一時也遣人來留,薛姨媽略略推辭一二,原也是這般打算。她素是知道自己兒子薛蟠的德行,正好住在一處,她方好管教一二,免叫他又在外縱性惹禍。謝過賈母,便也應下了。
又私下裏隻對王夫人說,雖是住在賈家,一應飲食衣物,盤損耗費,不敢由賈家供給,仍是自理為好。王夫人因知薛家豪富,也不以為甚,隨意點頭應了。
過得須臾,賈政竟又使人來傳話,叫薛蟠過得幾日便去族學裏上學。
薛姨媽連連謝過,薛蟠隻道娘舅不在京中,正可隨意耍鬧,不料竟又撞在姨父手裏,心中隻覺苦澀難言,耷拉著一張臉,也勉強道過謝。
略過了些時候,寶釵也尋了過來,留下薛蟠自去收拾行李,母女兩人便在這院中隨意走動,閑聊起來。
這梨香院本是初代榮國公賈源晚年避事養靜之所,小巧精致,正有十餘間房屋,廳舍俱全。又有一前門通街,正可從此處進入。再有一角門,後藏一夾道,通往王夫人處正房。
待轉過一圈,薛姨媽開口問道:
“你今既見過你姨娘家眾人,覺得如何?”
寶釵緩緩點頭道:
“自都是好的,老太太十分和藹,幾個表姐妹也都和睦。府裏還有個叫黛玉的妹妹,老太太說是原府裏姑奶奶的嫡女,甚有幾分靈秀。”
“你那表弟寶玉,你瞧著如何?”
寶釵略看了母親一眼,便知母親這話裏的意思,隻是她眼下心思還不在這上麵,因而隻敷衍道:
“寶玉自是知書達禮的,我瞧著倒好。”
說完又有些疑惑道:
“三丫頭倒說起府上還有個林大哥,是跟林丫頭一道來的,我卻不曾瞧見。我瞧著三丫頭對他倒十分推崇,寶玉也連連誇讚,倒不知究竟是何人品?”
姨媽乍知此事,也並不往心裏去,隻是又歎了一口氣道:
“你父親早逝,蟠兒又不爭氣,如今咱們進了京,這金陵的生意隻怕是每況愈下了。我的兒,隻是卻要苦了你!”
寶釵略低下頭,眨眨眼睛,笑道:
“母親這說得什麽話,這原是女兒的責任,兄長尚且年幼無知,往後自然長進。我們如今雖在京師,金陵卻還有叔叔在,料無妨的,母親不必憂慮過甚。”
薛姨媽便隻歎息不語了。
原來自寶釵父親離世之後,薛姨媽雖是勉力支撐,又有二房薛禮照應著。但薛姨媽仍是日日憂心。
一則是怕長此以往,大房的家業便成了二房的;二則薛禮身體也日漸病弱,薛姨媽生恐到時候無人扶助,要守持不住家業。
如此前怕狼後怕虎的,寶釵無不看在眼裏。怎奈兄長薛蟠實在是不能成器,母親又隻一味溺愛。
寶釵小小年紀,又能讀書識字,才情勝過其兄百十倍不止。竟將這份家族重擔要挑在自己身上,不再以書字女紅為事,隻一心調理家業,為母分憂而已。
又恰逢臨行前,聞得聖人崇詩尚禮,廣降聖恩,除聘選妃嬪之外,凡有仕宦名家,知書達禮之女,皆親送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善讚之職。
寶釵便生此意,遂叫其兄薛蟠將自己名字填好,送進禮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