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挖坑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夫人又“關切”的問道:
“衡哥兒今日中的是第十一名,可能留在京裏任官?”
林思衡略皺皺眉頭,還未說話,賈母先對眾人分析道:
“衡哥兒後頭還有一場殿試,如今的名次一時還不能做準。
這殿試排名,進士一甲有十個人,叫進士及第,都是要留在京裏任官的。大多都是入翰林院,督察院。偶爾也有直入內閣奔走的,倒不常見了。
進士二甲四十人,叫進士出身,大多是要下放州縣任官。
若衡哥兒殿試也是第十一名,那就叫二甲頭名了,倒也有個雅號,叫‘傳臚’,說不得就在京師附縣做一縣令。
前陣子聽說大良縣縣令不是出事了?也不知道補了沒有,若是沒有,說不得衡哥兒就有這遭緣分。
再後頭一百人,叫賜同進士出身。也是要下放州縣,做個主簿縣尉什麽的。”
賈母一生都在京師,出身顯貴,故對這些倒是門清。也算是給一幫小丫頭開了番眼界,連李紈和王熙鳳也聽得津津有味。
尤其李紈,聽著都入了神,大抵已經在幻想賈蘭高中進士的場麵了。
探春聽罷便道:
“老祖宗這樣說,必是沒錯了,林大哥殿試必能更進一步,到時候留在翰林院,豈不甚好。”
王夫人麵上也笑著點點頭,心中卻十分不屑,暗道探春到底是個小丫頭,不諳世事。
如今林思衡中了進士,王夫人隻道他確實是個會讀書的,隻是卻又不信他這樣年紀,就能勝得過那些讀了幾十年,皓首窮經的老夫子。
隻在心中暗諷道:
“珠兒當年何等聰慧,豈不勝過這小子十倍,卻也素來謙恭謹慎,不敢在二十歲之前奢望一個進士。
如今這小子雖是瞎貓撞上死耗子,許是一時有什麽地方入了考官的眼。
陛下何等人物,明見萬裏,豈會被一個年輕人糊弄,到時候,隻怕現在這個名次也保不住。
屆時隨意發落到哪個窮鄉僻壤,做個小小縣尉,也是他的造化。
隻要不在我跟前礙眼,倒也是好事。”
一想到這裏,王夫人頓覺心裏鬱氣便散了許多,連臉上的笑容都真誠了些。
王夫人雖鼠目寸光,然其今日此問,也正是林思衡心中隱憂。
第十一名這個名次,確實讓林思衡有些尷尬,若果真錯失了一甲,屆時倘若時運不濟,難道真的要外出任官?
一旦外放,再想返京就要看機緣了,若隻一年半載還使得,若是曠日持久的,他也不能放心把黛玉一人丟在京裏。
可惜大良縣令已經補缺,不然離京城也近。
難不成到時候再叫黃雀弄死幾個京師的貪官汙吏不成?
心裏胡思亂想一陣,待酒宴散去,林思衡正要迴返,路過榮禧堂,恰好撞見李貴。
李貴一見到他,忙上前來先行一禮,口稱:
“給林大爺請安,老爺請林大爺過去一趟。”
林思衡一時啞然,看來賈政這是終於想起自己這個徒侄來了。
叫綠衣先迴去,自己跟著李貴往夢坡齋方向去。
一進夢坡齋,見賈政正站在書桌後頭,林思衡先向賈政彎腰行禮:
“晚輩林思衡,拜見年伯。”
賈政忙從書桌後繞出來,兩手虛扶,口中連道:
“誒呀,賢侄快快免禮,且坐。李貴,倒茶!”
一時又對林思衡關懷道:
“賢侄來府上已有一年了吧?我平日政務繁忙,對賢侄關懷有些不足。請賢侄不要往心裏去才是。”
林思衡忙道:
“豈敢豈敢,伯父身為朝廷重臣,自然該以天下大事為重,小侄不過一草芥,而今住在尊府,飲食衣用,已是仰賴伯父恩德。伯父這樣說,實叫小侄羞愧難當。”
賈政還沒說話,他兩個清客詹光和單聘仁就忙道:
“世兄也太謙遜了些,世兄如今高中,來日裏與世翁同殿為臣,互為倚仗,也是本朝一段佳話啊。”
林思衡心知這兩個也不是什麽好東西,隻是也不表現出來,仍謙辭道:
“小侄年幼無知,仰賴陛下天恩,僥幸得中,怎敢奢望與伯父同殿為臣,或能去一邊鄙小縣,得一縣尉,也是皇恩浩蕩。”
詹光和單聘仁又連連稱讚林思衡品性謙遜。賈政也頷首滿意道:
“賢侄如此年輕,就能高中進士,不愧是如海的弟子。往後若是有什麽事,或是要看什麽書,便來我這裏尋。”
一時又歎息道:
“倘若寶玉能有賢侄半分上進,我便立刻死了,也是不後悔的。”
兩個清客一聽這話,也是熟能生巧了,脫口而出:
“世翁何故言此,寶玉世兄隻不過是因年幼無知罷了,待年歲再長些,自然有一番出息。”
林思衡略一沉吟,開口道:
“雖是伯父家事,我本不該多說的。然既然伯父一時提起,若不能為伯父分憂,便是小侄之過了。
說起寶兄弟,若說他愚笨,小侄萬不能信。
如今寶玉在經義上不能長進,我想著,或許是因族學裏太過於鬆懈的緣故。
代儒公雖博學,到底年邁,珍大哥又事忙,一時管不到也是有的。
若是請塾師來家裏,雖是老太太一番好意,時不時叫人添茶送飯的,隻怕也讀不進去。
伯父何不尋一書院,將寶兄弟送去,不過多花些束修。
如此寶兄弟一是能得良師教育,二來,也可結交益友,與寶兄弟將來,也大有裨益。”
賈政聽罷,連連撫須點頭,隻是一想到賈母,又有些頭痛,心中此事不易。口中仍稱讚道:
“賢侄一語驚醒夢中人,單是這番見地,就不知要勝過寶玉多少。”
又閑談幾句,拉扯拉扯關係,林思衡起身告辭,賈政親自送他到夢坡齋外,方才迴返。
迴院路上,林思衡心中一時暗笑不已:
賈政其人,若說起來其實也無大錯,至少比起賈赦賈珍像話多了。
其人雖有些假正經,隻好清談,不會俗務,又無甚能為。
然在道德上,竟無甚缺點,既不貪財也不好色,更不能說殘暴。
當然或許對寶玉是殘暴了一點...
其人心中塞滿了些不合時宜的迂腐之氣,雖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也不過是死讀書罷了。
不過對於入得他眼中的文人,倒是一向能禮賢下士的。
上一個他親自送出門的文人,還是賈雨村來著...
“衡哥兒今日中的是第十一名,可能留在京裏任官?”
林思衡略皺皺眉頭,還未說話,賈母先對眾人分析道:
“衡哥兒後頭還有一場殿試,如今的名次一時還不能做準。
這殿試排名,進士一甲有十個人,叫進士及第,都是要留在京裏任官的。大多都是入翰林院,督察院。偶爾也有直入內閣奔走的,倒不常見了。
進士二甲四十人,叫進士出身,大多是要下放州縣任官。
若衡哥兒殿試也是第十一名,那就叫二甲頭名了,倒也有個雅號,叫‘傳臚’,說不得就在京師附縣做一縣令。
前陣子聽說大良縣縣令不是出事了?也不知道補了沒有,若是沒有,說不得衡哥兒就有這遭緣分。
再後頭一百人,叫賜同進士出身。也是要下放州縣,做個主簿縣尉什麽的。”
賈母一生都在京師,出身顯貴,故對這些倒是門清。也算是給一幫小丫頭開了番眼界,連李紈和王熙鳳也聽得津津有味。
尤其李紈,聽著都入了神,大抵已經在幻想賈蘭高中進士的場麵了。
探春聽罷便道:
“老祖宗這樣說,必是沒錯了,林大哥殿試必能更進一步,到時候留在翰林院,豈不甚好。”
王夫人麵上也笑著點點頭,心中卻十分不屑,暗道探春到底是個小丫頭,不諳世事。
如今林思衡中了進士,王夫人隻道他確實是個會讀書的,隻是卻又不信他這樣年紀,就能勝得過那些讀了幾十年,皓首窮經的老夫子。
隻在心中暗諷道:
“珠兒當年何等聰慧,豈不勝過這小子十倍,卻也素來謙恭謹慎,不敢在二十歲之前奢望一個進士。
如今這小子雖是瞎貓撞上死耗子,許是一時有什麽地方入了考官的眼。
陛下何等人物,明見萬裏,豈會被一個年輕人糊弄,到時候,隻怕現在這個名次也保不住。
屆時隨意發落到哪個窮鄉僻壤,做個小小縣尉,也是他的造化。
隻要不在我跟前礙眼,倒也是好事。”
一想到這裏,王夫人頓覺心裏鬱氣便散了許多,連臉上的笑容都真誠了些。
王夫人雖鼠目寸光,然其今日此問,也正是林思衡心中隱憂。
第十一名這個名次,確實讓林思衡有些尷尬,若果真錯失了一甲,屆時倘若時運不濟,難道真的要外出任官?
一旦外放,再想返京就要看機緣了,若隻一年半載還使得,若是曠日持久的,他也不能放心把黛玉一人丟在京裏。
可惜大良縣令已經補缺,不然離京城也近。
難不成到時候再叫黃雀弄死幾個京師的貪官汙吏不成?
心裏胡思亂想一陣,待酒宴散去,林思衡正要迴返,路過榮禧堂,恰好撞見李貴。
李貴一見到他,忙上前來先行一禮,口稱:
“給林大爺請安,老爺請林大爺過去一趟。”
林思衡一時啞然,看來賈政這是終於想起自己這個徒侄來了。
叫綠衣先迴去,自己跟著李貴往夢坡齋方向去。
一進夢坡齋,見賈政正站在書桌後頭,林思衡先向賈政彎腰行禮:
“晚輩林思衡,拜見年伯。”
賈政忙從書桌後繞出來,兩手虛扶,口中連道:
“誒呀,賢侄快快免禮,且坐。李貴,倒茶!”
一時又對林思衡關懷道:
“賢侄來府上已有一年了吧?我平日政務繁忙,對賢侄關懷有些不足。請賢侄不要往心裏去才是。”
林思衡忙道:
“豈敢豈敢,伯父身為朝廷重臣,自然該以天下大事為重,小侄不過一草芥,而今住在尊府,飲食衣用,已是仰賴伯父恩德。伯父這樣說,實叫小侄羞愧難當。”
賈政還沒說話,他兩個清客詹光和單聘仁就忙道:
“世兄也太謙遜了些,世兄如今高中,來日裏與世翁同殿為臣,互為倚仗,也是本朝一段佳話啊。”
林思衡心知這兩個也不是什麽好東西,隻是也不表現出來,仍謙辭道:
“小侄年幼無知,仰賴陛下天恩,僥幸得中,怎敢奢望與伯父同殿為臣,或能去一邊鄙小縣,得一縣尉,也是皇恩浩蕩。”
詹光和單聘仁又連連稱讚林思衡品性謙遜。賈政也頷首滿意道:
“賢侄如此年輕,就能高中進士,不愧是如海的弟子。往後若是有什麽事,或是要看什麽書,便來我這裏尋。”
一時又歎息道:
“倘若寶玉能有賢侄半分上進,我便立刻死了,也是不後悔的。”
兩個清客一聽這話,也是熟能生巧了,脫口而出:
“世翁何故言此,寶玉世兄隻不過是因年幼無知罷了,待年歲再長些,自然有一番出息。”
林思衡略一沉吟,開口道:
“雖是伯父家事,我本不該多說的。然既然伯父一時提起,若不能為伯父分憂,便是小侄之過了。
說起寶兄弟,若說他愚笨,小侄萬不能信。
如今寶玉在經義上不能長進,我想著,或許是因族學裏太過於鬆懈的緣故。
代儒公雖博學,到底年邁,珍大哥又事忙,一時管不到也是有的。
若是請塾師來家裏,雖是老太太一番好意,時不時叫人添茶送飯的,隻怕也讀不進去。
伯父何不尋一書院,將寶兄弟送去,不過多花些束修。
如此寶兄弟一是能得良師教育,二來,也可結交益友,與寶兄弟將來,也大有裨益。”
賈政聽罷,連連撫須點頭,隻是一想到賈母,又有些頭痛,心中此事不易。口中仍稱讚道:
“賢侄一語驚醒夢中人,單是這番見地,就不知要勝過寶玉多少。”
又閑談幾句,拉扯拉扯關係,林思衡起身告辭,賈政親自送他到夢坡齋外,方才迴返。
迴院路上,林思衡心中一時暗笑不已:
賈政其人,若說起來其實也無大錯,至少比起賈赦賈珍像話多了。
其人雖有些假正經,隻好清談,不會俗務,又無甚能為。
然在道德上,竟無甚缺點,既不貪財也不好色,更不能說殘暴。
當然或許對寶玉是殘暴了一點...
其人心中塞滿了些不合時宜的迂腐之氣,雖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也不過是死讀書罷了。
不過對於入得他眼中的文人,倒是一向能禮賢下士的。
上一個他親自送出門的文人,還是賈雨村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