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日看盡京中花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衙役們牽著馬,引著眾進士從皇城出發,由西向東,繞內城一圈。
西城裏有一街道,叫鼓樓西大街。
林思衡的如意齋和民豐樓,以及薛家的恆舒典,俱都在此。
這街道正穿過一坊,叫平康坊。
乃都中第一等風流地,因唐時平康坊名聲極盛,故也叫了這個名字。
新科進士們一路緩行,沿路皆聞百姓稱讚恭維之聲。
待隊伍踏入平康坊時,氣氛陡然迎來一陣高潮。
這些青樓女子,不比大家閨秀拘束,倒熱情得多。
一時便有寫了字的手帕,填了詩詞的紙團,用過的胭脂水粉,姑娘們隨身戴著的銀鐲項鏈,都一股腦朝他們的扔下來。
倒叫道路兩邊的路人們,不時發一筆橫財。
林思衡眼尖,一眼就瞧見有一張大紅肚兜迎麵朝他飛來,嚇得趕緊一縮脖子。
前方為林思衡牽馬的衙役,迴頭過來嘿嘿笑道:
“探花郎可得注意著些,每一屆科舉總有那麽幾個進士被砸傷,這都是京中習俗了。
倘若哪一迴叫進士們全須全尾的走出這平康坊,百姓們反倒覺得不夠熱鬧。
探花郎若一時躲不過,隻管把頭低下便是。”
林思衡眼明手快,伸手又接住一個朝他飛來的紙團,一邊隨手拆開,一邊也湊趣道:
“若是這般,不是也叫你們遭一迴罪?”
旁邊樓中有一女子,見林思衡接了他的紙團,一把抱住身邊的姐妹,尖聲喊道:
“探花郎,那是奴家的詩!那是奴家的詩!奴是明月樓的歡兒!”
林思衡見上麵確有一詩,寫的倒有兩分文采,詩旁邊竟還有一唇印,一時啞然。
朝聲音來的方向胡亂點兩下頭,便算是謝過了樓中女子的美意,又引起一陣歡唿。
將紙團隨手攏在袖子裏,那衙役又迴頭笑答道:
“像這般的場麵,若不是借著探花郎的顏麵,小人下輩子也見不到,便是挨上幾迴砸也值當。”
隊伍越往裏走,兩旁樓裏姑娘們就越熱情。漸漸有一些葡萄杏子等水果也都朝他們砸過來,
甚至還有扔香瓜的,也不知是哪一家的姑娘,激動得昏了頭了。
林思衡也開始全神貫注起來,連連閃避,勉強保持形象。
忽聽得旁邊傳來一粗壯的聲音,衝他喊道:
“可是衡哥兒不是?你們瞧,探花郎是我兄弟!”
林思衡隱隱覺得有些耳熟,抬頭一看,果然是薛蟠,身邊還有幾個年輕人,男女都有。
林思衡在賈府一年,倒也與薛蟠見過幾迴,隻是話說得不多,更沒有什麽交情可言。
今日既然遇上,林思衡倒也衝他招手示意。
不料這麽一打岔,就被一顆飛來的棗子給砸了一記,打破了林思衡“無傷出坊”的小遊戲,心裏又給薛蟠記了一筆。
薛蟠身邊幾個女子見林思衡果真朝他揮手致意,以為兩人交情深厚,對薛蟠口中的“兄弟”二字,信以為真,也都連連朝林思衡丟手帕,嘴裏喊著些亂七八糟的話。
倒比別處樓裏的言辭都大膽露骨一些,惹得身邊眾人都驚詫的看著他,竟以為林思衡是這平康坊裏的常客了。
好不容易走過一程,將薛蟠拋在身後,前方又有一座三層大院,雕梁畫棟,彩幔招搖,即便是白日裏,也顯得燈火輝煌,喧嘩熱鬧。
林思衡瞧著這大院倒有些眼熟,恰好前頭的衙役因見他脾氣好,並不傲慢,又迴頭與他說話:
“探花郎您看,前麵這棟樓便是清風樓了,正是這平康坊裏最上等的銷金窟。”
林思衡陡然驚覺,這分明與揚州那座清風樓如出一轍,頂多不過是又大了些。
說起揚州這座清風樓,倒與自己有些淵源,曾經還有位姑娘想贖身跟在自己身邊來著,是叫什麽來著?
一時沒想起來,林思衡也懶得再去想,總歸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隊伍從清風樓下過,又引來一陣歡唿,甚至有幾根珠釵,也被它們的主人朝林思衡這邊丟過來。
林思衡隨手在空中接過幾支,打眼一瞧,竟都還值些銀子。
可見這清風樓裏的姑娘,是要比別處闊綽些。
隻是瞧著這珠釵一端的尖銳釵頭,無奈得搖了搖頭,也不知道這東西能不能算暗器。
清風樓樓頂,臨街一處包廂,正有一衣著華貴的青年男子坐在靠窗一側,低頭向下望去,看著排在隊伍中的第三人,衝身邊清風樓的鴇母笑問道:
“你瞧瞧,這可就是揚州那邊報上來的林五步?”
那鴇母見其發問,也忙上前幾步,細細打量兩眼,與腦子的畫像對比一番,點頭道:
“王爺英明,這就是揚州去年報上來的林五步林思衡。”
這王爺便也點點頭,歎道:
“果真是風姿卓異,非比常人。
本王聽說他這一年都住在賈府?
可惜,可惜,如此人物,竟不能提早識得,倒是本王怠慢了
原道不過是個詞臣,不意此人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才學,早知如此,以本王跟賈家的關係,早該請他過府一敘才是。
揚州那位姑娘叫什麽?如今在哪?”
那鴇母討好道:
“不過一個新科進士,王爺要見他,是他的榮幸,傳一道口信,他自然要來王爺跟前拜見。
之前在揚州辦事的叫燕奴,倒著實是個標致人物,可惜是沒成。
前幾年就已經安排嫁到揚州守備府上做小妾去了,據說也還得寵。
那位揚州守備這幾年都有禮物送進府裏。”
王爺不置可否的搖搖頭:
“區區一個揚州守備,手下也沒多少人手,隨他去吧。
這個林五步,若是在他高中之前,本王還可與他親近交遊一番。
如今他中了進士,又是一甲,自然便入了陛下的眼,本王再要與他接觸,還得細細籌謀一番。
況且賈家非比別家,如今雖沒什麽人物,到底榮寧二公的遺澤還在,也不是本王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他既有賈家的關係在,恐怕也未必就把本王放在眼裏。”
言罷,又歎了一口氣,意態有些蕭索。
林思衡隱隱覺得有人在打量自己,目光給人的感覺,似有些探詢的意味。
順著直覺抬眼望去,水溶已坐迴了包廂裏。
眼見一無所獲,林思衡也隻得作罷,暗暗皺皺眉頭,暫且將此事壓下。
過了清風樓,便算的出了平康坊。
雖路旁仍有些百姓起哄,到底不能與在平康坊中相比。
眾人一時都放鬆下來,想著方才坊中姑娘的熱情,相顧嘿嘿一笑。
林思衡在馬上略略整理一下衣服,看著手裏攥著的一大把珠釵,搖了搖頭。
這東西必是不能拿去給黛玉的,三春也不合適。
給綠衣,定也是要背地裏偷偷扔了。
給晴雯,這丫頭不知道便罷,若知道,隻怕也要以為自己是在羞辱她,到時候晚上趁自己睡著,白釵子進去,紅釵子出來,給自己紮上七八個窟窿。
想著晴雯一邊流眼淚,一邊鼓著腮幫子就要跟自己“同歸於盡”的樣子,沒忍住噗嗤一聲笑出聲來...
西城裏有一街道,叫鼓樓西大街。
林思衡的如意齋和民豐樓,以及薛家的恆舒典,俱都在此。
這街道正穿過一坊,叫平康坊。
乃都中第一等風流地,因唐時平康坊名聲極盛,故也叫了這個名字。
新科進士們一路緩行,沿路皆聞百姓稱讚恭維之聲。
待隊伍踏入平康坊時,氣氛陡然迎來一陣高潮。
這些青樓女子,不比大家閨秀拘束,倒熱情得多。
一時便有寫了字的手帕,填了詩詞的紙團,用過的胭脂水粉,姑娘們隨身戴著的銀鐲項鏈,都一股腦朝他們的扔下來。
倒叫道路兩邊的路人們,不時發一筆橫財。
林思衡眼尖,一眼就瞧見有一張大紅肚兜迎麵朝他飛來,嚇得趕緊一縮脖子。
前方為林思衡牽馬的衙役,迴頭過來嘿嘿笑道:
“探花郎可得注意著些,每一屆科舉總有那麽幾個進士被砸傷,這都是京中習俗了。
倘若哪一迴叫進士們全須全尾的走出這平康坊,百姓們反倒覺得不夠熱鬧。
探花郎若一時躲不過,隻管把頭低下便是。”
林思衡眼明手快,伸手又接住一個朝他飛來的紙團,一邊隨手拆開,一邊也湊趣道:
“若是這般,不是也叫你們遭一迴罪?”
旁邊樓中有一女子,見林思衡接了他的紙團,一把抱住身邊的姐妹,尖聲喊道:
“探花郎,那是奴家的詩!那是奴家的詩!奴是明月樓的歡兒!”
林思衡見上麵確有一詩,寫的倒有兩分文采,詩旁邊竟還有一唇印,一時啞然。
朝聲音來的方向胡亂點兩下頭,便算是謝過了樓中女子的美意,又引起一陣歡唿。
將紙團隨手攏在袖子裏,那衙役又迴頭笑答道:
“像這般的場麵,若不是借著探花郎的顏麵,小人下輩子也見不到,便是挨上幾迴砸也值當。”
隊伍越往裏走,兩旁樓裏姑娘們就越熱情。漸漸有一些葡萄杏子等水果也都朝他們砸過來,
甚至還有扔香瓜的,也不知是哪一家的姑娘,激動得昏了頭了。
林思衡也開始全神貫注起來,連連閃避,勉強保持形象。
忽聽得旁邊傳來一粗壯的聲音,衝他喊道:
“可是衡哥兒不是?你們瞧,探花郎是我兄弟!”
林思衡隱隱覺得有些耳熟,抬頭一看,果然是薛蟠,身邊還有幾個年輕人,男女都有。
林思衡在賈府一年,倒也與薛蟠見過幾迴,隻是話說得不多,更沒有什麽交情可言。
今日既然遇上,林思衡倒也衝他招手示意。
不料這麽一打岔,就被一顆飛來的棗子給砸了一記,打破了林思衡“無傷出坊”的小遊戲,心裏又給薛蟠記了一筆。
薛蟠身邊幾個女子見林思衡果真朝他揮手致意,以為兩人交情深厚,對薛蟠口中的“兄弟”二字,信以為真,也都連連朝林思衡丟手帕,嘴裏喊著些亂七八糟的話。
倒比別處樓裏的言辭都大膽露骨一些,惹得身邊眾人都驚詫的看著他,竟以為林思衡是這平康坊裏的常客了。
好不容易走過一程,將薛蟠拋在身後,前方又有一座三層大院,雕梁畫棟,彩幔招搖,即便是白日裏,也顯得燈火輝煌,喧嘩熱鬧。
林思衡瞧著這大院倒有些眼熟,恰好前頭的衙役因見他脾氣好,並不傲慢,又迴頭與他說話:
“探花郎您看,前麵這棟樓便是清風樓了,正是這平康坊裏最上等的銷金窟。”
林思衡陡然驚覺,這分明與揚州那座清風樓如出一轍,頂多不過是又大了些。
說起揚州這座清風樓,倒與自己有些淵源,曾經還有位姑娘想贖身跟在自己身邊來著,是叫什麽來著?
一時沒想起來,林思衡也懶得再去想,總歸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隊伍從清風樓下過,又引來一陣歡唿,甚至有幾根珠釵,也被它們的主人朝林思衡這邊丟過來。
林思衡隨手在空中接過幾支,打眼一瞧,竟都還值些銀子。
可見這清風樓裏的姑娘,是要比別處闊綽些。
隻是瞧著這珠釵一端的尖銳釵頭,無奈得搖了搖頭,也不知道這東西能不能算暗器。
清風樓樓頂,臨街一處包廂,正有一衣著華貴的青年男子坐在靠窗一側,低頭向下望去,看著排在隊伍中的第三人,衝身邊清風樓的鴇母笑問道:
“你瞧瞧,這可就是揚州那邊報上來的林五步?”
那鴇母見其發問,也忙上前幾步,細細打量兩眼,與腦子的畫像對比一番,點頭道:
“王爺英明,這就是揚州去年報上來的林五步林思衡。”
這王爺便也點點頭,歎道:
“果真是風姿卓異,非比常人。
本王聽說他這一年都住在賈府?
可惜,可惜,如此人物,竟不能提早識得,倒是本王怠慢了
原道不過是個詞臣,不意此人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才學,早知如此,以本王跟賈家的關係,早該請他過府一敘才是。
揚州那位姑娘叫什麽?如今在哪?”
那鴇母討好道:
“不過一個新科進士,王爺要見他,是他的榮幸,傳一道口信,他自然要來王爺跟前拜見。
之前在揚州辦事的叫燕奴,倒著實是個標致人物,可惜是沒成。
前幾年就已經安排嫁到揚州守備府上做小妾去了,據說也還得寵。
那位揚州守備這幾年都有禮物送進府裏。”
王爺不置可否的搖搖頭:
“區區一個揚州守備,手下也沒多少人手,隨他去吧。
這個林五步,若是在他高中之前,本王還可與他親近交遊一番。
如今他中了進士,又是一甲,自然便入了陛下的眼,本王再要與他接觸,還得細細籌謀一番。
況且賈家非比別家,如今雖沒什麽人物,到底榮寧二公的遺澤還在,也不是本王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他既有賈家的關係在,恐怕也未必就把本王放在眼裏。”
言罷,又歎了一口氣,意態有些蕭索。
林思衡隱隱覺得有人在打量自己,目光給人的感覺,似有些探詢的意味。
順著直覺抬眼望去,水溶已坐迴了包廂裏。
眼見一無所獲,林思衡也隻得作罷,暗暗皺皺眉頭,暫且將此事壓下。
過了清風樓,便算的出了平康坊。
雖路旁仍有些百姓起哄,到底不能與在平康坊中相比。
眾人一時都放鬆下來,想著方才坊中姑娘的熱情,相顧嘿嘿一笑。
林思衡在馬上略略整理一下衣服,看著手裏攥著的一大把珠釵,搖了搖頭。
這東西必是不能拿去給黛玉的,三春也不合適。
給綠衣,定也是要背地裏偷偷扔了。
給晴雯,這丫頭不知道便罷,若知道,隻怕也要以為自己是在羞辱她,到時候晚上趁自己睡著,白釵子進去,紅釵子出來,給自己紮上七八個窟窿。
想著晴雯一邊流眼淚,一邊鼓著腮幫子就要跟自己“同歸於盡”的樣子,沒忍住噗嗤一聲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