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爭奪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
廷議爭執來了一天沒有結果,文官大多要撫,武官一邊倒要戰,但決定還是要下。
崇寧帝將三位閣臣,戶部尚書,五軍都督府三個在職都督,以及京營的五個統領都叫來,準備加加班,再開個小朝會。
“陛下,國庫實在是沒銀子了!您就是把老臣這把骨頭拆了,那銀子也變不出來!如今朝廷每年春秋兩稅,不過三百五六十萬兩,就這還等盼著風調雨順。
每年九邊軍費就要耗費五成,京營和朝廷官員的俸祿,又得去掉四五成。
若不是林禦史在鹽政上頗有建樹,朝廷每年鹽稅能多收百八十萬兩,國庫早已入不敷出了。”
“放屁!朝廷要你們這幫文官治理國家,你們就給治理成這樣!要我說,朝廷給你們的俸祿都是白瞎了!”
“錦鄉伯!這裏是禦前!注意你的言辭!”
“陛下,老臣說的都是實話,國庫既然空虛,陛下隻管將胡尚書的家抄一遍,銀子自然就有了!
老臣聽聞這老倌兒在家裏酒池肉林,前些日子納了一房小妾!
胡尚書,我聽說你那小妾才十五六啊,你這歲數都夠當人家爺爺了,也下得去手?可得注意身體啊。”
“這是誣陷!什麽小妾!那是老夫認的幹孫女兒!錦鄉伯!你若再敢出言汙蔑,老夫定不與你善罷甘休!”
幾個武官聞言都嘿嘿直笑。胡嶽氣得臉一陣白一陣黑,崇寧帝額角青筋直跳,猛然一拍禦案:
“行了!都什麽時候了!朕沒工夫聽你們扯這些!胡嶽!國庫到底還能拿出多少銀子!朕要聽實話!”
胡嶽見崇寧帝上了脾氣,也隻得抓著胡須想辦法,半晌方才期期艾艾道:
“陛下,除了預留的那十萬兩,九邊和京營今年的軍餉或可以糧食布匹替換一成,這樣的話,或許可以有五十萬兩,這是最多了。”
“五十萬兩......既然糧食布匹有富餘,是否可以多替換兩成?”
“陛下!萬萬不可!替換一成已經是不得已的辦法!
我朝軍製,邊軍步兵每月軍餉折銀二兩,騎兵每月軍餉折銀三兩五錢,京營比邊軍還要高出三成,這筆軍餉太祖朝時定的便是三成糧七成銀,到得如今,已經是六成糧四成銀。
如今再減銀一成,軍中隻怕已經會有所不滿,倘若減得多了,萬一軍中鬧起來,恐怕更難收拾。”
崇寧帝來迴踱步,此番河南民變,雖是朝廷危機,但對崇寧帝而言,也未必不是個機會,若能一舉平叛,從此有軍功傍身,再要在軍中做一番動作,也不必像現在這樣艱難......
如今既然胡嶽說國庫能拿出五十萬兩...
崇寧帝抬起頭來,往五軍營幾個大統領瞧了一眼,開口問道:
“京營既要平叛,需要多少兵馬?誰為主帥?何時可以平叛?”
崇寧帝這話一出口,楊鬆便暗暗歎了口氣,他心裏清楚崇寧帝對軍功的渴望,這些年因在軍中沒有威望,安插下去的人在軍中難以立足,如今既有了機會,崇寧帝果然不肯放過。
武官那邊一時興高采烈,錦鄉伯第一個開口道:
“陛下放心,左哨大營日夜操練不休,枕戈待旦!不過是一幫亂民,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臣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南下,半年以內,定能剿滅亂軍!”
“陛下!臣隻需要兩萬......”
“陛下!俺也一樣......”
崇寧帝雖拿定了主意要打,究竟以何人為帥,也還需斟酌一番,先將眾人屏退,準備再好好思量思量.....
九月初九,開封府朱仙鎮被屠,一部亂軍再度返迴開封城下,開封再度告急。
九月初十,開封陳留,杞縣告破,通許縣令開城投降。同日,長葛,許州被圍困。
九月十三,亂軍繞過大穀關,龍門關,河南府洛陽城被圍困,在洛陽城下停留一夜後,亂軍直撲河南府腹地.....
直至九月中旬,半個河南已經陷入亂軍之手,求援信件如雪花一般向京師飛來......
......
“陛下,亂軍號為五通軍,自開封城下一分為五,開始在河南境內流散,其中兩部號為‘虎通軍’‘豹通軍’,現仍在洛陽附近。
開封城下這支亂軍,名為‘鷹通軍’。
許州一帶這一支,號為‘熊通軍’,看其行軍路線,似乎是要往南陽府方向去。
往歸德府方向這一支,號為‘狼通軍’,也就是這一路亂軍,前幾天屠了朱仙鎮,此外根據探子發來的消息,此前屠封丘城的,隻怕也是這支亂軍。
以目前來看,該部亂軍尤其擅長使間破城,屢屢得手,稍作抵抗,破城之後便常有不忍言之事,該部亂軍尤擅掠奪流民,以為先鋒,人數也最多,大約已有五萬餘人,對我們的威脅也最大。
如今已經查實,這支亂軍起自五通教,該邪教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境內皆有散播,必須早日平定,否則,一旦成其了氣候,隻怕這其餘幾座州府,也要不穩。
陛下!不能再等了!”
自崇寧帝定下要以武力平叛的方略之後,已有十餘日,平叛主帥的位置,遲遲定不下來,元從一係與順德一係爭奪不休。
畢竟哪邊還沒有幾個急等著抬爵的將門來著?
除了像賈府這樣確實已經在軍中無人的“過氣將門”,稍有些進取心的,都已經快要搶破腦袋了。
崇寧帝眼看著擺在桌子上的奏折文書,暗自咬了咬牙。
平心而論,無論是元從係還是順德係,他都不想給,偏偏唯一一個官位夠高的王子騰,此時還在九邊,其餘大貓小貓兩三隻,也沒有掛帥的資格。
亂軍的進展比朝廷估算的還要快,確實已經不能再等了......
廷議爭執來了一天沒有結果,文官大多要撫,武官一邊倒要戰,但決定還是要下。
崇寧帝將三位閣臣,戶部尚書,五軍都督府三個在職都督,以及京營的五個統領都叫來,準備加加班,再開個小朝會。
“陛下,國庫實在是沒銀子了!您就是把老臣這把骨頭拆了,那銀子也變不出來!如今朝廷每年春秋兩稅,不過三百五六十萬兩,就這還等盼著風調雨順。
每年九邊軍費就要耗費五成,京營和朝廷官員的俸祿,又得去掉四五成。
若不是林禦史在鹽政上頗有建樹,朝廷每年鹽稅能多收百八十萬兩,國庫早已入不敷出了。”
“放屁!朝廷要你們這幫文官治理國家,你們就給治理成這樣!要我說,朝廷給你們的俸祿都是白瞎了!”
“錦鄉伯!這裏是禦前!注意你的言辭!”
“陛下,老臣說的都是實話,國庫既然空虛,陛下隻管將胡尚書的家抄一遍,銀子自然就有了!
老臣聽聞這老倌兒在家裏酒池肉林,前些日子納了一房小妾!
胡尚書,我聽說你那小妾才十五六啊,你這歲數都夠當人家爺爺了,也下得去手?可得注意身體啊。”
“這是誣陷!什麽小妾!那是老夫認的幹孫女兒!錦鄉伯!你若再敢出言汙蔑,老夫定不與你善罷甘休!”
幾個武官聞言都嘿嘿直笑。胡嶽氣得臉一陣白一陣黑,崇寧帝額角青筋直跳,猛然一拍禦案:
“行了!都什麽時候了!朕沒工夫聽你們扯這些!胡嶽!國庫到底還能拿出多少銀子!朕要聽實話!”
胡嶽見崇寧帝上了脾氣,也隻得抓著胡須想辦法,半晌方才期期艾艾道:
“陛下,除了預留的那十萬兩,九邊和京營今年的軍餉或可以糧食布匹替換一成,這樣的話,或許可以有五十萬兩,這是最多了。”
“五十萬兩......既然糧食布匹有富餘,是否可以多替換兩成?”
“陛下!萬萬不可!替換一成已經是不得已的辦法!
我朝軍製,邊軍步兵每月軍餉折銀二兩,騎兵每月軍餉折銀三兩五錢,京營比邊軍還要高出三成,這筆軍餉太祖朝時定的便是三成糧七成銀,到得如今,已經是六成糧四成銀。
如今再減銀一成,軍中隻怕已經會有所不滿,倘若減得多了,萬一軍中鬧起來,恐怕更難收拾。”
崇寧帝來迴踱步,此番河南民變,雖是朝廷危機,但對崇寧帝而言,也未必不是個機會,若能一舉平叛,從此有軍功傍身,再要在軍中做一番動作,也不必像現在這樣艱難......
如今既然胡嶽說國庫能拿出五十萬兩...
崇寧帝抬起頭來,往五軍營幾個大統領瞧了一眼,開口問道:
“京營既要平叛,需要多少兵馬?誰為主帥?何時可以平叛?”
崇寧帝這話一出口,楊鬆便暗暗歎了口氣,他心裏清楚崇寧帝對軍功的渴望,這些年因在軍中沒有威望,安插下去的人在軍中難以立足,如今既有了機會,崇寧帝果然不肯放過。
武官那邊一時興高采烈,錦鄉伯第一個開口道:
“陛下放心,左哨大營日夜操練不休,枕戈待旦!不過是一幫亂民,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臣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南下,半年以內,定能剿滅亂軍!”
“陛下!臣隻需要兩萬......”
“陛下!俺也一樣......”
崇寧帝雖拿定了主意要打,究竟以何人為帥,也還需斟酌一番,先將眾人屏退,準備再好好思量思量.....
九月初九,開封府朱仙鎮被屠,一部亂軍再度返迴開封城下,開封再度告急。
九月初十,開封陳留,杞縣告破,通許縣令開城投降。同日,長葛,許州被圍困。
九月十三,亂軍繞過大穀關,龍門關,河南府洛陽城被圍困,在洛陽城下停留一夜後,亂軍直撲河南府腹地.....
直至九月中旬,半個河南已經陷入亂軍之手,求援信件如雪花一般向京師飛來......
......
“陛下,亂軍號為五通軍,自開封城下一分為五,開始在河南境內流散,其中兩部號為‘虎通軍’‘豹通軍’,現仍在洛陽附近。
開封城下這支亂軍,名為‘鷹通軍’。
許州一帶這一支,號為‘熊通軍’,看其行軍路線,似乎是要往南陽府方向去。
往歸德府方向這一支,號為‘狼通軍’,也就是這一路亂軍,前幾天屠了朱仙鎮,此外根據探子發來的消息,此前屠封丘城的,隻怕也是這支亂軍。
以目前來看,該部亂軍尤其擅長使間破城,屢屢得手,稍作抵抗,破城之後便常有不忍言之事,該部亂軍尤擅掠奪流民,以為先鋒,人數也最多,大約已有五萬餘人,對我們的威脅也最大。
如今已經查實,這支亂軍起自五通教,該邪教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境內皆有散播,必須早日平定,否則,一旦成其了氣候,隻怕這其餘幾座州府,也要不穩。
陛下!不能再等了!”
自崇寧帝定下要以武力平叛的方略之後,已有十餘日,平叛主帥的位置,遲遲定不下來,元從一係與順德一係爭奪不休。
畢竟哪邊還沒有幾個急等著抬爵的將門來著?
除了像賈府這樣確實已經在軍中無人的“過氣將門”,稍有些進取心的,都已經快要搶破腦袋了。
崇寧帝眼看著擺在桌子上的奏折文書,暗自咬了咬牙。
平心而論,無論是元從係還是順德係,他都不想給,偏偏唯一一個官位夠高的王子騰,此時還在九邊,其餘大貓小貓兩三隻,也沒有掛帥的資格。
亂軍的進展比朝廷估算的還要快,確實已經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