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準備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芳被俘的消息傳迴京師,京中剛剛開始企穩的糧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攀升。
朝野上下一片喧嚷,禦史們叫囂著要將理國公府治罪,一些位置不夠高,拎不清輕重的官員提出要調邊軍南下,旋即就被文官和京營武將一塊罵了個狗血淋頭。
招撫的言論開始甚囂塵上,占據主導。
崇寧帝從順德皇帝手裏接過皇位,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給西苑裏的太上皇瞧瞧。
順德年間三征瓦剌,民間不是沒有打著“窮兵黷武”的名號起兵造反的,然後都沒能成什麽氣候。
此番兵敗,對崇寧帝打擊不可謂不大。
歸根結底,曆史上有哪個聖明皇帝是打不過一幫亂民的?
昏君竟是我自己?
崇寧帝經此一敗,顯得有些灰頭土臉,也不敢再咬死了要打,授意內閣開始擬定招撫條件和官員。
文官一係大獲全勝,武將沒了皇帝支持,隻得閉口不言。
招撫的條件還在爭執,十月二十五日,一道消息如同驚雷一般劃過京師,將整個朝野上下震懾的茫然無措:
洛陽失陷!
招撫一事還沒有真正開始,就直接被打斷。朝堂上被一抹詭異而又沉悶的氣氛籠罩,戰爭機器又一次發動起來......
......
萬俟宅。
“你要參軍南下?”
“不錯,自春闈過後,多蒙大人關照,才有下官今日,此番河南民變,下官本以為不過是芥蘚之疾,不料竟到了這等地步!下官身無長處,惟願以此身從軍,堪平內亂。”
“一夥亂民,雖一時得勢,也不足以動搖我大乾江山,你今年才十六,並不需要什麽功勞,隻要安安穩穩的一步步往上走,將來內閣裏遲早有你的位置。
須知此時頭腦一熱,以文從武容易,以後若再想當迴文官,隻怕就不那麽方便了。
我朝雖不像前明講究以文馭武,然治國理政,歸根結底還是文官的事,這些事情,你可想清楚了?”
“文官武官,對下官來說,沒什麽區別,都是為國出力罷了,又何必計較呢?
再者,朝廷即便要撫,也總得先勝過一場。”
“唉,你既然拿了主意,就自己走通政司上個折子吧,陛下那邊,有機會我就幫你提一聲.
你好自為之吧。”
“多謝大人!”
......
養心殿。
“你的折子朕看見了,說說,怎麽想的?”
“陛下也知,微臣本一介流民出身,微臣知道流民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此番河南民亂,生靈塗炭,內閣裏不缺微臣一個中書,翰林院裏也不少微臣一個翰林。
臣別無所長,隻願隨軍南下,便是為一小卒,若能救得一條性命,也算不負陛下愛護,恩師教誨。”
崇寧帝盯著台階下神情悲切的年輕官員,皺著眉頭,林思衡要跑去從軍,這與他對林思衡的規劃有些不符,因而冷聲道:
“這麽說,內閣和翰林院裏不缺你這麽個文官,京營裏難得就缺你這麽個武將不成?
你不曾帶過兵,也不怕把自己的小命丟在戰場上?”
“臣當然害怕,可臣是朝廷官員,百姓有難,臣理應挺身而出,九死不悔!”
“哼哼,話說得好聽,你打算怎麽平叛?說來朕聽一聽。”
“迴陛下,洛陽失陷,此等大事,自有朝廷五軍都督府裏幾位都督與京營裏幾位統領來平叛,臣年幼力薄,不敢置喙。
臣這些日子在內閣翻閱文書,聽聞那支屠了朱仙鎮的亂軍,一路往歸德府方向去,沿途多有市鎮遭其劫掠屠殺。臣就去找他。”
這些日子河南來的消息絡繹不絕,杞縣周邊幾個村莊市鎮又報被屠,文書已經報上來,崇寧帝自然也看見了。
隻是在洛陽失陷這樣的大事跟前,幾個不起眼的市鎮,連個水花也沒能濺起來。
“五支亂軍,內閣裏說往歸德方向去的那支‘狼通軍’,人數最多,你膽子倒不小。”
“陛下,這支亂軍人數雖眾,卻多是擄掠來的百姓,看著龐大,實則臃腫不堪。
臣願領三千精騎,從濮州方向繞道山東,直撲歸德府,臣也不需與他正麵交戰,隻管以騎兵日夜滋擾,伺機焚其輜重營帳,亂軍雖一時驟起,物資必不寬裕,不需多少時日,必有可乘之機!”
“......三千精騎,你胃口倒不小,整個京營如今也才萬餘騎兵。你若果真要南下,京營大軍必是要去救洛陽,朕可沒有援兵給你。”
林思衡輕唿一口氣,叩首道:
“願立軍令狀!”
......
在皇權的強壓下,此番朝廷的效率出奇的快,等黛玉和晴雯等人知道林思衡將要南下之事時,朝廷的聖旨都已經下來了。
賈母從賈政口中得知此事,也吃了一驚,等林思衡來賈府與黛玉辭行時,賈母便拉著林思衡連道:
“衡哥兒怎麽好好的要去河南?你是個文官,這該是武將幹的活,難道朝廷裏那麽多將軍,就缺你一個不成?”
黛玉靠在賈母身側,雖因賈府眾人都在,不好說太多話,眼神裏的擔憂之情卻溢於言表:
“如果已是深秋,等師兄到河南時,隻怕將要入冬了,師兄既決意南下,木已成舟,師妹也阻攔不得,隻盼師兄千萬珍重,好歹念著些家裏。”
黛玉說著說著,眼眶竟有些泛紅。
迎春此前聽著司棋一番話,心裏好些日子都不落定,整日裏患得患失,猛然聽得林思衡將要去打仗,心裏一時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滋味。
既鬆了一口氣,又實在為他擔憂,自知嘴笨,說不出什麽話來,隻是定定得瞧著他,要把這個人記在心裏。
探春倒不曾有什麽傷感之情,雖也為林思衡擔憂,卻更加覺得振奮,心中實為林大哥這番決斷喝彩。
賈府本就是將門,如今戰事當前,偌大一個賈府百八十口人,竟無一個說要從軍的,反倒是素來一副文人做派的林大哥,能有這樣的決心!
因而笑道:
“林大哥此番南下,必然馬到功成,等林大哥迴來,可千萬與我說說這些故事,好歹叫我開開眼界。”
惜春也跟著道:
“上迴就說要給林大哥畫張畫,到現在也沒畫好,等林大哥迴來,我也該畫成了。”
林思衡掃視一眼,將眾人神情一一收入眼底,麵色輕鬆得笑道:
“老太太放心,師妹和三位妹妹也都放寬心,此番我是帶著騎兵南下,便是打不過,跑還是能跑掉的,安危無虞。
況且我又不去洛陽,陛下準我不與大軍一道,我自然是要去挑軟柿子捏的,隨便打殺了幾股不成氣候的亂軍,也好混個軍功迴來。”
眾人自然知道他是在故意說笑,卻都笑不出來,連洛陽都陷了,哪裏就有什麽軟柿子好捏......
朝野上下一片喧嚷,禦史們叫囂著要將理國公府治罪,一些位置不夠高,拎不清輕重的官員提出要調邊軍南下,旋即就被文官和京營武將一塊罵了個狗血淋頭。
招撫的言論開始甚囂塵上,占據主導。
崇寧帝從順德皇帝手裏接過皇位,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給西苑裏的太上皇瞧瞧。
順德年間三征瓦剌,民間不是沒有打著“窮兵黷武”的名號起兵造反的,然後都沒能成什麽氣候。
此番兵敗,對崇寧帝打擊不可謂不大。
歸根結底,曆史上有哪個聖明皇帝是打不過一幫亂民的?
昏君竟是我自己?
崇寧帝經此一敗,顯得有些灰頭土臉,也不敢再咬死了要打,授意內閣開始擬定招撫條件和官員。
文官一係大獲全勝,武將沒了皇帝支持,隻得閉口不言。
招撫的條件還在爭執,十月二十五日,一道消息如同驚雷一般劃過京師,將整個朝野上下震懾的茫然無措:
洛陽失陷!
招撫一事還沒有真正開始,就直接被打斷。朝堂上被一抹詭異而又沉悶的氣氛籠罩,戰爭機器又一次發動起來......
......
萬俟宅。
“你要參軍南下?”
“不錯,自春闈過後,多蒙大人關照,才有下官今日,此番河南民變,下官本以為不過是芥蘚之疾,不料竟到了這等地步!下官身無長處,惟願以此身從軍,堪平內亂。”
“一夥亂民,雖一時得勢,也不足以動搖我大乾江山,你今年才十六,並不需要什麽功勞,隻要安安穩穩的一步步往上走,將來內閣裏遲早有你的位置。
須知此時頭腦一熱,以文從武容易,以後若再想當迴文官,隻怕就不那麽方便了。
我朝雖不像前明講究以文馭武,然治國理政,歸根結底還是文官的事,這些事情,你可想清楚了?”
“文官武官,對下官來說,沒什麽區別,都是為國出力罷了,又何必計較呢?
再者,朝廷即便要撫,也總得先勝過一場。”
“唉,你既然拿了主意,就自己走通政司上個折子吧,陛下那邊,有機會我就幫你提一聲.
你好自為之吧。”
“多謝大人!”
......
養心殿。
“你的折子朕看見了,說說,怎麽想的?”
“陛下也知,微臣本一介流民出身,微臣知道流民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此番河南民亂,生靈塗炭,內閣裏不缺微臣一個中書,翰林院裏也不少微臣一個翰林。
臣別無所長,隻願隨軍南下,便是為一小卒,若能救得一條性命,也算不負陛下愛護,恩師教誨。”
崇寧帝盯著台階下神情悲切的年輕官員,皺著眉頭,林思衡要跑去從軍,這與他對林思衡的規劃有些不符,因而冷聲道:
“這麽說,內閣和翰林院裏不缺你這麽個文官,京營裏難得就缺你這麽個武將不成?
你不曾帶過兵,也不怕把自己的小命丟在戰場上?”
“臣當然害怕,可臣是朝廷官員,百姓有難,臣理應挺身而出,九死不悔!”
“哼哼,話說得好聽,你打算怎麽平叛?說來朕聽一聽。”
“迴陛下,洛陽失陷,此等大事,自有朝廷五軍都督府裏幾位都督與京營裏幾位統領來平叛,臣年幼力薄,不敢置喙。
臣這些日子在內閣翻閱文書,聽聞那支屠了朱仙鎮的亂軍,一路往歸德府方向去,沿途多有市鎮遭其劫掠屠殺。臣就去找他。”
這些日子河南來的消息絡繹不絕,杞縣周邊幾個村莊市鎮又報被屠,文書已經報上來,崇寧帝自然也看見了。
隻是在洛陽失陷這樣的大事跟前,幾個不起眼的市鎮,連個水花也沒能濺起來。
“五支亂軍,內閣裏說往歸德方向去的那支‘狼通軍’,人數最多,你膽子倒不小。”
“陛下,這支亂軍人數雖眾,卻多是擄掠來的百姓,看著龐大,實則臃腫不堪。
臣願領三千精騎,從濮州方向繞道山東,直撲歸德府,臣也不需與他正麵交戰,隻管以騎兵日夜滋擾,伺機焚其輜重營帳,亂軍雖一時驟起,物資必不寬裕,不需多少時日,必有可乘之機!”
“......三千精騎,你胃口倒不小,整個京營如今也才萬餘騎兵。你若果真要南下,京營大軍必是要去救洛陽,朕可沒有援兵給你。”
林思衡輕唿一口氣,叩首道:
“願立軍令狀!”
......
在皇權的強壓下,此番朝廷的效率出奇的快,等黛玉和晴雯等人知道林思衡將要南下之事時,朝廷的聖旨都已經下來了。
賈母從賈政口中得知此事,也吃了一驚,等林思衡來賈府與黛玉辭行時,賈母便拉著林思衡連道:
“衡哥兒怎麽好好的要去河南?你是個文官,這該是武將幹的活,難道朝廷裏那麽多將軍,就缺你一個不成?”
黛玉靠在賈母身側,雖因賈府眾人都在,不好說太多話,眼神裏的擔憂之情卻溢於言表:
“如果已是深秋,等師兄到河南時,隻怕將要入冬了,師兄既決意南下,木已成舟,師妹也阻攔不得,隻盼師兄千萬珍重,好歹念著些家裏。”
黛玉說著說著,眼眶竟有些泛紅。
迎春此前聽著司棋一番話,心裏好些日子都不落定,整日裏患得患失,猛然聽得林思衡將要去打仗,心裏一時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滋味。
既鬆了一口氣,又實在為他擔憂,自知嘴笨,說不出什麽話來,隻是定定得瞧著他,要把這個人記在心裏。
探春倒不曾有什麽傷感之情,雖也為林思衡擔憂,卻更加覺得振奮,心中實為林大哥這番決斷喝彩。
賈府本就是將門,如今戰事當前,偌大一個賈府百八十口人,竟無一個說要從軍的,反倒是素來一副文人做派的林大哥,能有這樣的決心!
因而笑道:
“林大哥此番南下,必然馬到功成,等林大哥迴來,可千萬與我說說這些故事,好歹叫我開開眼界。”
惜春也跟著道:
“上迴就說要給林大哥畫張畫,到現在也沒畫好,等林大哥迴來,我也該畫成了。”
林思衡掃視一眼,將眾人神情一一收入眼底,麵色輕鬆得笑道:
“老太太放心,師妹和三位妹妹也都放寬心,此番我是帶著騎兵南下,便是打不過,跑還是能跑掉的,安危無虞。
況且我又不去洛陽,陛下準我不與大軍一道,我自然是要去挑軟柿子捏的,隨便打殺了幾股不成氣候的亂軍,也好混個軍功迴來。”
眾人自然知道他是在故意說笑,卻都笑不出來,連洛陽都陷了,哪裏就有什麽軟柿子好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