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放貸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平兒心中有些不忍,便好言來勸鳳姐兒:
“那混賬既吃了這遭罪,好歹知道厲害,往日必不敢再來了,左右府裏也不缺這二兩參,奶奶何不救他一救。”
鳳姐兒便瞪他一眼,氣惱道:
“放屁!隻你成日裏做好人!我是他什麽人?還要救他?就這些!能吃就吃,不能吃就隨他去!”
平兒沒奈何,也隻得將這一包碎渣遣人送去。
鳳姐又道:
“太太剛剛吩咐,叫給寶玉院裏添幾床被褥衣裳,你迴頭去找襲人那丫頭對對賬,看看庫裏有什麽好料子,把老太太那邊的預留著,先緊著寶玉用,若有多的,就再給林丫頭那邊添置些。
剩下的,等迴頭再叫人出去采買罷。”
平兒聽完就笑道:
“奶奶還說呢,林姑娘那兒還用奶奶操心?綠衣今兒一早就來了,說是送的冬至禮,往林姑娘那裏送去兩擔子東西,各房的正經主子都沒有落下的,聽說往梨香院裏都送了一份去。
您瞧,咱們這兒也有一份呢。”
鳳姐兒打眼一瞧,果然見角落裏堆著幾樣東西,湖州的絲綢,蘇州的刺繡,再有安慶的茶,以及如意齋的兩樣琉璃花瓶。
鳳姐兒一見那花瓶就笑道:
“看見這東西我就來氣,早前我問衡兄弟那如意齋琉璃器哪來的,他還跟我說不知道,合著弄了半天,原來竟是他自己的,還瞞著我。”
平兒笑嘻嘻的把那匹湖州布拿起來,往鳳姐兒身上比了比,笑道:
“奶奶您瞧,這布可好,樣式也新,迴頭我叫人給奶奶做兩件衣裳,正合奶奶的氣派。”
鳳姐兒如今倒不差兩件衣服,隻瞧了一眼,便叫平兒收起來,又道:
“林丫頭那邊,雖是綠衣有準備,咱們也不能落下了,省得迴頭他林大老爺迴來,又說我不上心。
二丫頭那邊送的什麽?你可瞧見了?”
“遠遠瞧著一眼,東西也不少,隻是比老太太和林姑娘的要單薄些,跟咱們這兒的倒差不多,三位姑娘都一樣的。”
鳳姐兒嘖嘖讚歎道:
“虧道那綠衣還是個小丫頭,辦起事兒來倒是滴水不漏,也難得衡兄弟放心叫她管著家。”
“哦,對了,奶奶,來旺媳婦剛剛過來,說有事要請奶奶的主意,見奶奶不在,先迴去了,說等會兒再來。”
鳳姐兒一愣,便趁著這會兒有點空閑,叫平兒先把人找來,來旺媳婦來見鳳姐,先行了一禮,便道:
“有一樁事兒,想請奶奶的意思,我家那口子跟在二爺身邊,前些日子一道跟人吃酒,說起一事,如今外頭打仗,京裏物價漲得厲害,一些人家,雖有些家底的,一時周轉起來倒也有些不方便。
那些人說,如今倒正有一樁好生意,便是由咱們這樣不缺銀子使的人家,放些貸出去。
雖利息定的高些,也是救人急難,倒也是一樁善事。
那夥人想拉我家那口子入夥,沒有奶奶準允,咱們哪裏敢摻和,再者也沒那多餘的銀子,因此過來問問奶奶的意思。”
來旺家兩口子,正是鳳姐兒和賈璉的心腹,因此說起這話,鳳姐兒也不覺得有什麽冒昧的,隻是問道:
“都是些什麽人提的這事?”
來旺媳婦便說也都是各家大戶裏的下人。
鳳姐兒便心知肚明,這分明就是京裏那些富貴人家私底下的營生罷了,隻是嫌這麽掙銀子名聲上不好聽,便都推到下人頭上,如此反倒放了心。
鳳姐兒管著賈府的賬,眼看著進項一日少過一日,正在鬧心,一時倒真起了心思,細問道:
“放出去的銀子,可果真收得迴來?利息定的多少?”
來旺媳婦麵有喜色道:
“必然能收得迴來,都是挑的有家底的人家才放貸,咱們也不怕他跑了,定的是按月計息,每月利息五分。”
鳳姐兒心裏頭盤算一番,先叫平兒拿了私房裏三千兩銀子遞過去,且先瞧瞧動靜。
來旺媳婦得了鳳姐兒允準,接了銀票,歡天喜地的出門去,心裏也打算跟著撈一筆。
平兒等人走了,方才湊道鳳姐兒耳邊,低聲道:
“奶奶,這怕不是印子錢來的?是不是有些不妥?若哪天事情漏出來,隻怕礙著奶奶名聲。”
鳳姐兒斜她一眼,也壓低聲音道:
“你當我不知道?我這不是沒辦法,府裏大大小小的主子,都從公中支銀子,那賬本你不是沒看見,雖還有些家底,進項卻已漸漸少了,開支倒一日多過一日。
再不想些法子,沒幾年這府裏就空了。便是我有些私房銀子,舍得丟進去填,也填不滿這樣大的窟窿。
行了,不說這個了,再沏壺茶來,我先吃點東西,等會兒還有事呢。”
......
冬至日。
大清早林思衡從營帳裏鑽出來,哈出一口白氣,活動活動手腳。
天氣已愈發冷起來了,營寨空地上有幾叢枯草,掛著一層淺淺得白霜,在軍營裏頭住,自然不能與在家裏時相比。
營帳裏不準生火,林思衡也不想搞什麽特殊化,跟尋常士卒一樣,隻有一床破毯子,這一覺睡醒,也凍得夠嗆,好在朝廷發來的前線過冬物資已經到山東,好歹還有個盼頭。
將邊城三人,和軍中三個千總叫到一塊,圍著一口鍋,一邊烤烤火,一邊就湊在鍋邊喝粥:
“今兒是冬至了,外邊已經開始掛霜,這天氣,咱們有營帳,有糧食,尚且都覺得遭罪,更不用說亂軍了。
鄭陽,你最近要再盯緊著些,瞧他們有什麽動作,如今這支亂軍被咱們牽製在這裏,要尤其防著他們斷尾求生。
幾位都再鼓鼓勁兒,咱們...”
話還沒說完,便已有斥候來報:
“將軍,亂軍有動靜,正在往惠濟河一帶移動。”
林思衡猛然站起身來,有些急促得問道:
“是全軍都動了,還是隻動了一部分?”
“”全部都動了,隊伍拉得很長,都脫節了。”
又有斥候來報:
“報!將軍,有一部亂軍朝著我們來了。”
林思衡微微一怔,旋即有些恍然道:
“亂軍軍容如何?可有騎馬的?”
“軍容散亂,沒有騎馬的,裏麵甚至還有婦孺,旗幟也沒有,大約有兩三萬人。”
“這是要跑!全軍上馬!帶好幹糧!留五百人驅趕前頭的這支亂軍,其餘人跟我追!一路不停!不準下馬!拉屎都得給我在馬上拉!必須趕在亂軍渡河之前把他攔下來!
走啊,兄弟們!都跟緊了!本將軍今天帶你們立功去!”
軍營中陡然熱鬧起來,人嘶馬鳴,兩千多名騎兵分作兩股,猶如兩條巨蛇,向已經被纏繞得筋疲力盡的獵物,亮出森寒的獠牙......
“那混賬既吃了這遭罪,好歹知道厲害,往日必不敢再來了,左右府裏也不缺這二兩參,奶奶何不救他一救。”
鳳姐兒便瞪他一眼,氣惱道:
“放屁!隻你成日裏做好人!我是他什麽人?還要救他?就這些!能吃就吃,不能吃就隨他去!”
平兒沒奈何,也隻得將這一包碎渣遣人送去。
鳳姐又道:
“太太剛剛吩咐,叫給寶玉院裏添幾床被褥衣裳,你迴頭去找襲人那丫頭對對賬,看看庫裏有什麽好料子,把老太太那邊的預留著,先緊著寶玉用,若有多的,就再給林丫頭那邊添置些。
剩下的,等迴頭再叫人出去采買罷。”
平兒聽完就笑道:
“奶奶還說呢,林姑娘那兒還用奶奶操心?綠衣今兒一早就來了,說是送的冬至禮,往林姑娘那裏送去兩擔子東西,各房的正經主子都沒有落下的,聽說往梨香院裏都送了一份去。
您瞧,咱們這兒也有一份呢。”
鳳姐兒打眼一瞧,果然見角落裏堆著幾樣東西,湖州的絲綢,蘇州的刺繡,再有安慶的茶,以及如意齋的兩樣琉璃花瓶。
鳳姐兒一見那花瓶就笑道:
“看見這東西我就來氣,早前我問衡兄弟那如意齋琉璃器哪來的,他還跟我說不知道,合著弄了半天,原來竟是他自己的,還瞞著我。”
平兒笑嘻嘻的把那匹湖州布拿起來,往鳳姐兒身上比了比,笑道:
“奶奶您瞧,這布可好,樣式也新,迴頭我叫人給奶奶做兩件衣裳,正合奶奶的氣派。”
鳳姐兒如今倒不差兩件衣服,隻瞧了一眼,便叫平兒收起來,又道:
“林丫頭那邊,雖是綠衣有準備,咱們也不能落下了,省得迴頭他林大老爺迴來,又說我不上心。
二丫頭那邊送的什麽?你可瞧見了?”
“遠遠瞧著一眼,東西也不少,隻是比老太太和林姑娘的要單薄些,跟咱們這兒的倒差不多,三位姑娘都一樣的。”
鳳姐兒嘖嘖讚歎道:
“虧道那綠衣還是個小丫頭,辦起事兒來倒是滴水不漏,也難得衡兄弟放心叫她管著家。”
“哦,對了,奶奶,來旺媳婦剛剛過來,說有事要請奶奶的主意,見奶奶不在,先迴去了,說等會兒再來。”
鳳姐兒一愣,便趁著這會兒有點空閑,叫平兒先把人找來,來旺媳婦來見鳳姐,先行了一禮,便道:
“有一樁事兒,想請奶奶的意思,我家那口子跟在二爺身邊,前些日子一道跟人吃酒,說起一事,如今外頭打仗,京裏物價漲得厲害,一些人家,雖有些家底的,一時周轉起來倒也有些不方便。
那些人說,如今倒正有一樁好生意,便是由咱們這樣不缺銀子使的人家,放些貸出去。
雖利息定的高些,也是救人急難,倒也是一樁善事。
那夥人想拉我家那口子入夥,沒有奶奶準允,咱們哪裏敢摻和,再者也沒那多餘的銀子,因此過來問問奶奶的意思。”
來旺家兩口子,正是鳳姐兒和賈璉的心腹,因此說起這話,鳳姐兒也不覺得有什麽冒昧的,隻是問道:
“都是些什麽人提的這事?”
來旺媳婦便說也都是各家大戶裏的下人。
鳳姐兒便心知肚明,這分明就是京裏那些富貴人家私底下的營生罷了,隻是嫌這麽掙銀子名聲上不好聽,便都推到下人頭上,如此反倒放了心。
鳳姐兒管著賈府的賬,眼看著進項一日少過一日,正在鬧心,一時倒真起了心思,細問道:
“放出去的銀子,可果真收得迴來?利息定的多少?”
來旺媳婦麵有喜色道:
“必然能收得迴來,都是挑的有家底的人家才放貸,咱們也不怕他跑了,定的是按月計息,每月利息五分。”
鳳姐兒心裏頭盤算一番,先叫平兒拿了私房裏三千兩銀子遞過去,且先瞧瞧動靜。
來旺媳婦得了鳳姐兒允準,接了銀票,歡天喜地的出門去,心裏也打算跟著撈一筆。
平兒等人走了,方才湊道鳳姐兒耳邊,低聲道:
“奶奶,這怕不是印子錢來的?是不是有些不妥?若哪天事情漏出來,隻怕礙著奶奶名聲。”
鳳姐兒斜她一眼,也壓低聲音道:
“你當我不知道?我這不是沒辦法,府裏大大小小的主子,都從公中支銀子,那賬本你不是沒看見,雖還有些家底,進項卻已漸漸少了,開支倒一日多過一日。
再不想些法子,沒幾年這府裏就空了。便是我有些私房銀子,舍得丟進去填,也填不滿這樣大的窟窿。
行了,不說這個了,再沏壺茶來,我先吃點東西,等會兒還有事呢。”
......
冬至日。
大清早林思衡從營帳裏鑽出來,哈出一口白氣,活動活動手腳。
天氣已愈發冷起來了,營寨空地上有幾叢枯草,掛著一層淺淺得白霜,在軍營裏頭住,自然不能與在家裏時相比。
營帳裏不準生火,林思衡也不想搞什麽特殊化,跟尋常士卒一樣,隻有一床破毯子,這一覺睡醒,也凍得夠嗆,好在朝廷發來的前線過冬物資已經到山東,好歹還有個盼頭。
將邊城三人,和軍中三個千總叫到一塊,圍著一口鍋,一邊烤烤火,一邊就湊在鍋邊喝粥:
“今兒是冬至了,外邊已經開始掛霜,這天氣,咱們有營帳,有糧食,尚且都覺得遭罪,更不用說亂軍了。
鄭陽,你最近要再盯緊著些,瞧他們有什麽動作,如今這支亂軍被咱們牽製在這裏,要尤其防著他們斷尾求生。
幾位都再鼓鼓勁兒,咱們...”
話還沒說完,便已有斥候來報:
“將軍,亂軍有動靜,正在往惠濟河一帶移動。”
林思衡猛然站起身來,有些急促得問道:
“是全軍都動了,還是隻動了一部分?”
“”全部都動了,隊伍拉得很長,都脫節了。”
又有斥候來報:
“報!將軍,有一部亂軍朝著我們來了。”
林思衡微微一怔,旋即有些恍然道:
“亂軍軍容如何?可有騎馬的?”
“軍容散亂,沒有騎馬的,裏麵甚至還有婦孺,旗幟也沒有,大約有兩三萬人。”
“這是要跑!全軍上馬!帶好幹糧!留五百人驅趕前頭的這支亂軍,其餘人跟我追!一路不停!不準下馬!拉屎都得給我在馬上拉!必須趕在亂軍渡河之前把他攔下來!
走啊,兄弟們!都跟緊了!本將軍今天帶你們立功去!”
軍營中陡然熱鬧起來,人嘶馬鳴,兩千多名騎兵分作兩股,猶如兩條巨蛇,向已經被纏繞得筋疲力盡的獵物,亮出森寒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