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晉爵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旋摸著自己專門養起來的大胡子,沉吟道:
“照這麽說,如今在皇帝眼裏,馮唐和公子是他的人,左哨衛川,保寧侯以及右掖史鼎都是順德一係,右哨石光珠是元從一係,那皇帝在軍中勢力不算小了啊?”
邊城搖搖頭道:
“倒不是這麽個算法,皇帝這也隻算勉強立住跟腳,終究能打的邊軍都還在西苑那位手上。當年西苑裏那位,以先榮國賈代善為帥,三征瓦剌,靠的就是邊軍。
此外,咱們自己就不說了,馮唐也未必就已經將中軍握在手中了,中軍明麵上人馬最多,馮唐南下卻隻但了一萬多人。
雖也有擔心朝廷糧餉不濟之故,隻怕他再想多帶些人出去,也並不容易。中軍是京營第一大軍隊,各家都不會輕易放開的。”
林思衡也接口道:
“除了五軍營,再就是宮城禁衛,錦衣軍,金吾衛,羽林衛,虎賁軍,龍禁尉,都在其中,零零碎碎明麵上加起來也有兩萬人,這些人皇帝應該已經握著大半,不然他晚上睡不著覺。
最後,便是五城兵馬司也有一萬人,下設巡捕營和巡火鋪,此外再有一個巡城禦史。
南城兵馬司下轄三千,上迴來時,咱們也見了,多不堪用。
中城不去說他,那是禁軍的地盤,單是東西南北四城,正以南城占地最廣,靠著運河碼頭,也最為混亂,以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為主要群體。
老三,你這些日子,替我將南城各處青樓,賭場,酒樓,以及各處城狐社鼠,地下幫派背後的情況摸一摸,咱們要心裏有數。”
錢旋忙點頭應下,笑道:
“若照這麽看,公子就快要掌著京中一兩成的行伍了。”
林思衡隻是不置可否,皺著眉頭,又對鄭陽道:
“趁著聖旨還沒下來,小七,你替我暗中聯絡咱們那支騎兵裏的各個底層軍官,備些禮物,替我帶個話,就說請他們帶著手下到左掖來,還是那句話,足兵足餉。
這些事情本該我親自來做,隻是各家軍門現在隻怕也都盯著我呢,也隻有辛苦你了。
若是中軍那邊有什麽說法,自然也由我這邊來擔著。咱們在左掖毫無根基,握著這支騎軍,咱們才好使力。
記著,別驚動了胡琿和潘功。”
鄭陽皺著眉頭道:
“公子的意思是,他們兩個會背叛咱們,暗中阻攔?”
林思衡歎口氣道:
“他們原也不是咱們的人,談何背叛?
這兩人如今都已經參將,不是那個小小的千總了,地位已經不低了,便是留在中軍,馮唐也不會怠慢了他們,反倒是轉投過來,卻一定會得罪馮唐。
穿了鞋的人,往往就比光著腳的,更容易瞻前顧後。”
鄭陽仍是眉頭緊鎖,點頭也應承下來。
既議論完了大事,林思衡又從桌子上將賈政送過來的請帖拿在手裏,打開隨意瞧了瞧,低聲道;
“給東府裏傳個話,尋個機會,就動手吧。”
鄭陽既得了任務,又從林思衡處得了許多伍長什長一類底層軍官的住處,不敢怠慢,當日便備了禮物,四處走動起來。
這些底層軍官自然也認得鄭陽,知道他是林總兵跟前的“家丁”,見他來造訪,個個高興。
他們這個層級,喝兵血這種事,也還輪不到他們頭上,雖比普通士卒過的好些,也有限的緊,跟著林思衡南下一迴,雖然奔波勞累,賞錢上卻再沒有克扣的。
如今返迴中軍還不到半個月,就已經遭了幾迴盤剝了,心中也都有氣,隻是也無法,因而這些人一聽說林思衡請他們去左掖,略略思量,大多便都直接答應下來。
林思衡這邊暗中緊鑼密鼓的準備起來,朝廷上終於也不再拖延,尋了個良辰吉日,便還是上迴那個叫李福全的小黃門上門來宣旨,一並上門的禮部官員這迴倒換了一個。
叫祥子擺了香案,便再前院裏接了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撫育黎民。凡有功於社稷、澤被蒼生者,必當厚賞,以昭示天下。
茲有河南道總兵林思衡,才德兼備,忠勤王事,屢建奇功,扶救亂民於水火之中,功勳卓著。
今特賜二等靖遠伯,並敕造府邸一座,食邑六百戶,賜田三百畝,擢升為京營左掖總兵官,兼南城兵馬司指揮使,以彰其功。
於戲!朕以至公無私之心,嘉獎卿等功績,望卿恪勤恪謹,克承清白之風,戒驕戒躁,務宜益勵奮勉,以慰朕懷。
欽此。”
等林思衡接了聖旨,那小黃門李福全因早前就與林思衡見過一迴,也算臉熟,此番便笑嗬嗬的前來上前道喜:
“恭喜靖遠伯,奴才早前與靖遠伯相見,便覺靖遠伯氣度不凡,來日必非池中之物,果然如此,不過才兩三年的光景,伯爺便已是青雲直上了。”
林思衡將聖旨遞給綠衣,叫她收好,轉頭來也笑道:
“李公公是舊相識了,何必這番見外。此番能略有所成,也隻是仰賴陛下洪福,叫我沾了個光罷了。”
李福全未免有些驚喜道:
“不意伯爺這般人物,竟還記得奴才?”
林思衡哈哈笑道:
“在下早前也隻覺與公公一見如故,隻是內外有別,無事不敢擅加打擾。公公一來,便有喜訊,隻盼著往後與公公常來往才好啊。”
又請李福全和那官員進來稍坐,兩人俱都推拒,隻說手上還有事,不肯多留。林思衡便也作罷,仍如先前一般,送出門去,並不顯半點驕矜,又各自塞了幾張銀票做謝禮。
李福全雖在司禮監中當差,在宮裏二十四監不大不小,也算一號人物,常常出宮來宣旨,也總能得些好處,隻是不曾見有如林思衡這般大方的,又見林思衡並不以異類相視,態度自然二又親和,難免有些感念。
李福全等人前腳才走,後腳便有許多得了風聲的人家攜了禮物來登門造訪,一時間這座平平無奇的三進宅院門前,倒顯出幾分熱鬧氣象來......
“照這麽說,如今在皇帝眼裏,馮唐和公子是他的人,左哨衛川,保寧侯以及右掖史鼎都是順德一係,右哨石光珠是元從一係,那皇帝在軍中勢力不算小了啊?”
邊城搖搖頭道:
“倒不是這麽個算法,皇帝這也隻算勉強立住跟腳,終究能打的邊軍都還在西苑那位手上。當年西苑裏那位,以先榮國賈代善為帥,三征瓦剌,靠的就是邊軍。
此外,咱們自己就不說了,馮唐也未必就已經將中軍握在手中了,中軍明麵上人馬最多,馮唐南下卻隻但了一萬多人。
雖也有擔心朝廷糧餉不濟之故,隻怕他再想多帶些人出去,也並不容易。中軍是京營第一大軍隊,各家都不會輕易放開的。”
林思衡也接口道:
“除了五軍營,再就是宮城禁衛,錦衣軍,金吾衛,羽林衛,虎賁軍,龍禁尉,都在其中,零零碎碎明麵上加起來也有兩萬人,這些人皇帝應該已經握著大半,不然他晚上睡不著覺。
最後,便是五城兵馬司也有一萬人,下設巡捕營和巡火鋪,此外再有一個巡城禦史。
南城兵馬司下轄三千,上迴來時,咱們也見了,多不堪用。
中城不去說他,那是禁軍的地盤,單是東西南北四城,正以南城占地最廣,靠著運河碼頭,也最為混亂,以平民百姓,販夫走卒為主要群體。
老三,你這些日子,替我將南城各處青樓,賭場,酒樓,以及各處城狐社鼠,地下幫派背後的情況摸一摸,咱們要心裏有數。”
錢旋忙點頭應下,笑道:
“若照這麽看,公子就快要掌著京中一兩成的行伍了。”
林思衡隻是不置可否,皺著眉頭,又對鄭陽道:
“趁著聖旨還沒下來,小七,你替我暗中聯絡咱們那支騎兵裏的各個底層軍官,備些禮物,替我帶個話,就說請他們帶著手下到左掖來,還是那句話,足兵足餉。
這些事情本該我親自來做,隻是各家軍門現在隻怕也都盯著我呢,也隻有辛苦你了。
若是中軍那邊有什麽說法,自然也由我這邊來擔著。咱們在左掖毫無根基,握著這支騎軍,咱們才好使力。
記著,別驚動了胡琿和潘功。”
鄭陽皺著眉頭道:
“公子的意思是,他們兩個會背叛咱們,暗中阻攔?”
林思衡歎口氣道:
“他們原也不是咱們的人,談何背叛?
這兩人如今都已經參將,不是那個小小的千總了,地位已經不低了,便是留在中軍,馮唐也不會怠慢了他們,反倒是轉投過來,卻一定會得罪馮唐。
穿了鞋的人,往往就比光著腳的,更容易瞻前顧後。”
鄭陽仍是眉頭緊鎖,點頭也應承下來。
既議論完了大事,林思衡又從桌子上將賈政送過來的請帖拿在手裏,打開隨意瞧了瞧,低聲道;
“給東府裏傳個話,尋個機會,就動手吧。”
鄭陽既得了任務,又從林思衡處得了許多伍長什長一類底層軍官的住處,不敢怠慢,當日便備了禮物,四處走動起來。
這些底層軍官自然也認得鄭陽,知道他是林總兵跟前的“家丁”,見他來造訪,個個高興。
他們這個層級,喝兵血這種事,也還輪不到他們頭上,雖比普通士卒過的好些,也有限的緊,跟著林思衡南下一迴,雖然奔波勞累,賞錢上卻再沒有克扣的。
如今返迴中軍還不到半個月,就已經遭了幾迴盤剝了,心中也都有氣,隻是也無法,因而這些人一聽說林思衡請他們去左掖,略略思量,大多便都直接答應下來。
林思衡這邊暗中緊鑼密鼓的準備起來,朝廷上終於也不再拖延,尋了個良辰吉日,便還是上迴那個叫李福全的小黃門上門來宣旨,一並上門的禮部官員這迴倒換了一個。
叫祥子擺了香案,便再前院裏接了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撫育黎民。凡有功於社稷、澤被蒼生者,必當厚賞,以昭示天下。
茲有河南道總兵林思衡,才德兼備,忠勤王事,屢建奇功,扶救亂民於水火之中,功勳卓著。
今特賜二等靖遠伯,並敕造府邸一座,食邑六百戶,賜田三百畝,擢升為京營左掖總兵官,兼南城兵馬司指揮使,以彰其功。
於戲!朕以至公無私之心,嘉獎卿等功績,望卿恪勤恪謹,克承清白之風,戒驕戒躁,務宜益勵奮勉,以慰朕懷。
欽此。”
等林思衡接了聖旨,那小黃門李福全因早前就與林思衡見過一迴,也算臉熟,此番便笑嗬嗬的前來上前道喜:
“恭喜靖遠伯,奴才早前與靖遠伯相見,便覺靖遠伯氣度不凡,來日必非池中之物,果然如此,不過才兩三年的光景,伯爺便已是青雲直上了。”
林思衡將聖旨遞給綠衣,叫她收好,轉頭來也笑道:
“李公公是舊相識了,何必這番見外。此番能略有所成,也隻是仰賴陛下洪福,叫我沾了個光罷了。”
李福全未免有些驚喜道:
“不意伯爺這般人物,竟還記得奴才?”
林思衡哈哈笑道:
“在下早前也隻覺與公公一見如故,隻是內外有別,無事不敢擅加打擾。公公一來,便有喜訊,隻盼著往後與公公常來往才好啊。”
又請李福全和那官員進來稍坐,兩人俱都推拒,隻說手上還有事,不肯多留。林思衡便也作罷,仍如先前一般,送出門去,並不顯半點驕矜,又各自塞了幾張銀票做謝禮。
李福全雖在司禮監中當差,在宮裏二十四監不大不小,也算一號人物,常常出宮來宣旨,也總能得些好處,隻是不曾見有如林思衡這般大方的,又見林思衡並不以異類相視,態度自然二又親和,難免有些感念。
李福全等人前腳才走,後腳便有許多得了風聲的人家攜了禮物來登門造訪,一時間這座平平無奇的三進宅院門前,倒顯出幾分熱鬧氣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