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鹽商黃家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揚州是鹽商的揚州。
上至八十歲的老嫗,下至八歲的幼童,幾乎所有的揚州百姓都是這樣認為,並且覺得天經地義。
揚州是大乾商貿中樞,與其他地方相比,這裏顯得過於繁榮。
揚州城中聚集的財富,連隔壁的金陵也要稍遜一籌。
揚州的官員們以這樣的繁榮為政績,為此沾沾自喜,鹽商們自詡為揚州的主人,也為這座城池的繁榮而居功自傲。
這裏的商業太過先進,於是金錢的力量便被放縱,無孔不入,鹽商們揮舞手中的銀票,將白銀鑄成絲線,密密麻麻的籠罩在這座城池上方,於是在這座城池裏,便幾乎沒有他們實現不了的願望。
至少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這樣的。
但終究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態,自打林如海到了揚州,鹽商們原本平靜安樂的日子,突然被打破了安寧。
這顆頑固的石子,倔強的擋在鹽商們視線前方,恨不得鑽進鹽商吃的每一碗飯裏去,好硌掉他們幾顆牙。
“啪”。
突兀的巴掌聲在漆黑的暗室裏迴蕩。
“沒用的廢物!人還沒有找到?他已經受了傷,護衛都沒剩下幾個,還能跑到哪裏去?”
有人語氣瑟縮的迴應道:
“主子,不是屬下們不盡力,伏波幫那幫人一直在跟著添亂,喊打喊殺的,也不知道他們從哪冒出來這麽多人。小的懷疑,那林如海說不得已經讓伏波幫給救走了。”
“哼!戴承恩也是廢物,吃了那麽多銀子,叫他剿個碼頭船幫,卻隻會推三阻四!
我不管林如海有沒有被救走,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叫咱們在伏波幫裏埋伏的人也幫忙打聽著!
再找不出來,我先揭了你的皮!”
那人趕忙惶恐的連連應聲,又低語了幾句便退出去,等暗室內隻留下一人,略安靜了片刻,傳出幾聲疑惑的自言自語:
“這他媽究竟是哪一家幹的?老子前前後後下手那麽多次,沒一次成功,誰家有這樣大的本事?哼,藏得倒深...
難道是姓江的幹的?準備把這屎盆子往我頭上栽?辦事也不辦利落,拖拖拉拉的,倒還真像......”
外麵傳來一聲叩門聲:
“大爺,老爺叫您過去。”
黃君泰仍然安逸的躺在那張長榻上,隻是周遭服侍的侍女小妾,因已“年邁”,或是被賞賜出去,或是消失無蹤,已然全都換了一遍。
“父親,您叫我?”
黃君泰艱難的將自己肥胖的腦袋從小妾的懷裏抬起來,瞅了自己兒子一眼:
“林如海的事情,果真不是你做的?”
黃雲瞧著自家父親這般墮落之態,眼底閃過一絲不耐,快開又低下頭來,仍作出往日一般傲慢粗狂之相:
“父親何必多問,兒做事素來敢作敢當,這種事兒又不是沒做過?有什麽不敢承認的。”
黃君泰應了一聲,被侍女扶著坐起來:
“是也好,不是也罷,如今家裏的事,你也接手的差不多了,方才京裏來的消息,又有欽差南下了。
來的是你的老朋友,林如海的弟子,當今的靖遠伯爺。”
黃雲的臉沉了沉:
這老東西果然還有別的消息渠道,到今天還防著我!也不知道是要留給誰?難不成真要留給小九...
“從京裏下來的船隊,現在還在運河上漂著,已經過了德州。
不過我打聽得,那位靖遠伯,並不在船隊裏,而是提前一步南下,說不得現在已經離揚州不遠。”
黃雲悚然一驚,趕忙打斷心裏的猜疑,陰沉著臉道:
“來的倒快,那小子並不好對付,好不容易叫林如海出了岔子,居然這麽快就安排他的弟子來,皇帝看來果真視我等為眼中釘肉中刺。”
黃君泰歎息一聲:
“那都是你要操心的事情了,有什麽首尾要收拾的,就抓緊收拾著,別叫人一來就拿了把柄。”
黃雲答應一聲,告辭出去,正走到門檻,又聽見黃君泰在身後傳來句話:
“你爺爺也被這事給驚動了,叫你過去一趟問問話。”
黃雲腳下一頓,出門轉了個方向,繞過一大院荷花池,池中尚未開花,岸邊有一石亭,亭中正有一老者垂釣,一旁侍立著一年輕人,正幫著灑魚食。
“老祖宗,黃雲給老祖宗請安。”
那年輕人瞧他一眼,溫和的道了聲:
“大哥。”
“九弟也在這裏。”
黃雲此時麵上已沒了在黃君泰麵前的肆意,變得拘束收斂起來,老者扭頭瞧他一眼,將魚竿交給身旁的年輕人收好:
“林如海出了事,京裏又安排了人來,是林如海的徒弟,你老子應該已經告訴你了,說說,有什麽打算?”
黃雲瞧了那年輕人一眼,低聲道:
“老祖宗放心,這件事並不是我們黃家做的,他若要栽贓,咱們家也不是泥捏的!”
那老者喘了口粗氣,一旁的年輕人便舉止優雅的從腳旁的食盒中取出一碗藥湯來:
“老祖宗慢點,該喝藥了。”
黃雲見狀微微扭頭,眼神避開那碗藥湯,老者飲了一口,唿出一口腥氣:
“嗬嗬,究竟是年輕氣盛,咱們家雖有些根底靠山,這確實不錯。可靠山卻不是咱們的手下,願不願意支持咱們,那不由咱們說了算,若是鬧的太惹眼,那靠山也就靠不住了。
要是什麽都能用銀子,靠關係來擺平,那個伏波幫難道還能坐大?林如海還能活到今天?
當年西苑裏那位太上皇要北征,我和其他幾個老家夥,湊著銀子跪在地上討好,不怕太上皇拿銀子,隻怕他拿的不夠多,不曾提過一句要求,才有了今天的揚州鹽商。
哼哼,這件事隻怕太上皇如今也後悔呢,所以後頭他南巡,隻叫甄家一路服侍,我們幾家鹽商湊錢擺宴席,請戲班子,弄出再大的場麵,太上皇也不肯賞臉了。隻不過他老人家好麵子,嘴上不說罷了。
可就算如此,往西苑裏每年的銀子也還是得送,太上皇已經老了,他雖然還不想失去權利,可他終究是拗不過陛下的,梁王殿下又還沒有繼位,更別說楊首輔,那是個修煉成精的老狐狸。
咱們的靠山,並沒有你想的那麽牢靠,如果林如海最後果真死了,那位靖遠伯發了狠心,一定要我們黃家陪葬,你怎麽辦?”
上至八十歲的老嫗,下至八歲的幼童,幾乎所有的揚州百姓都是這樣認為,並且覺得天經地義。
揚州是大乾商貿中樞,與其他地方相比,這裏顯得過於繁榮。
揚州城中聚集的財富,連隔壁的金陵也要稍遜一籌。
揚州的官員們以這樣的繁榮為政績,為此沾沾自喜,鹽商們自詡為揚州的主人,也為這座城池的繁榮而居功自傲。
這裏的商業太過先進,於是金錢的力量便被放縱,無孔不入,鹽商們揮舞手中的銀票,將白銀鑄成絲線,密密麻麻的籠罩在這座城池上方,於是在這座城池裏,便幾乎沒有他們實現不了的願望。
至少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這樣的。
但終究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態,自打林如海到了揚州,鹽商們原本平靜安樂的日子,突然被打破了安寧。
這顆頑固的石子,倔強的擋在鹽商們視線前方,恨不得鑽進鹽商吃的每一碗飯裏去,好硌掉他們幾顆牙。
“啪”。
突兀的巴掌聲在漆黑的暗室裏迴蕩。
“沒用的廢物!人還沒有找到?他已經受了傷,護衛都沒剩下幾個,還能跑到哪裏去?”
有人語氣瑟縮的迴應道:
“主子,不是屬下們不盡力,伏波幫那幫人一直在跟著添亂,喊打喊殺的,也不知道他們從哪冒出來這麽多人。小的懷疑,那林如海說不得已經讓伏波幫給救走了。”
“哼!戴承恩也是廢物,吃了那麽多銀子,叫他剿個碼頭船幫,卻隻會推三阻四!
我不管林如海有沒有被救走,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叫咱們在伏波幫裏埋伏的人也幫忙打聽著!
再找不出來,我先揭了你的皮!”
那人趕忙惶恐的連連應聲,又低語了幾句便退出去,等暗室內隻留下一人,略安靜了片刻,傳出幾聲疑惑的自言自語:
“這他媽究竟是哪一家幹的?老子前前後後下手那麽多次,沒一次成功,誰家有這樣大的本事?哼,藏得倒深...
難道是姓江的幹的?準備把這屎盆子往我頭上栽?辦事也不辦利落,拖拖拉拉的,倒還真像......”
外麵傳來一聲叩門聲:
“大爺,老爺叫您過去。”
黃君泰仍然安逸的躺在那張長榻上,隻是周遭服侍的侍女小妾,因已“年邁”,或是被賞賜出去,或是消失無蹤,已然全都換了一遍。
“父親,您叫我?”
黃君泰艱難的將自己肥胖的腦袋從小妾的懷裏抬起來,瞅了自己兒子一眼:
“林如海的事情,果真不是你做的?”
黃雲瞧著自家父親這般墮落之態,眼底閃過一絲不耐,快開又低下頭來,仍作出往日一般傲慢粗狂之相:
“父親何必多問,兒做事素來敢作敢當,這種事兒又不是沒做過?有什麽不敢承認的。”
黃君泰應了一聲,被侍女扶著坐起來:
“是也好,不是也罷,如今家裏的事,你也接手的差不多了,方才京裏來的消息,又有欽差南下了。
來的是你的老朋友,林如海的弟子,當今的靖遠伯爺。”
黃雲的臉沉了沉:
這老東西果然還有別的消息渠道,到今天還防著我!也不知道是要留給誰?難不成真要留給小九...
“從京裏下來的船隊,現在還在運河上漂著,已經過了德州。
不過我打聽得,那位靖遠伯,並不在船隊裏,而是提前一步南下,說不得現在已經離揚州不遠。”
黃雲悚然一驚,趕忙打斷心裏的猜疑,陰沉著臉道:
“來的倒快,那小子並不好對付,好不容易叫林如海出了岔子,居然這麽快就安排他的弟子來,皇帝看來果真視我等為眼中釘肉中刺。”
黃君泰歎息一聲:
“那都是你要操心的事情了,有什麽首尾要收拾的,就抓緊收拾著,別叫人一來就拿了把柄。”
黃雲答應一聲,告辭出去,正走到門檻,又聽見黃君泰在身後傳來句話:
“你爺爺也被這事給驚動了,叫你過去一趟問問話。”
黃雲腳下一頓,出門轉了個方向,繞過一大院荷花池,池中尚未開花,岸邊有一石亭,亭中正有一老者垂釣,一旁侍立著一年輕人,正幫著灑魚食。
“老祖宗,黃雲給老祖宗請安。”
那年輕人瞧他一眼,溫和的道了聲:
“大哥。”
“九弟也在這裏。”
黃雲此時麵上已沒了在黃君泰麵前的肆意,變得拘束收斂起來,老者扭頭瞧他一眼,將魚竿交給身旁的年輕人收好:
“林如海出了事,京裏又安排了人來,是林如海的徒弟,你老子應該已經告訴你了,說說,有什麽打算?”
黃雲瞧了那年輕人一眼,低聲道:
“老祖宗放心,這件事並不是我們黃家做的,他若要栽贓,咱們家也不是泥捏的!”
那老者喘了口粗氣,一旁的年輕人便舉止優雅的從腳旁的食盒中取出一碗藥湯來:
“老祖宗慢點,該喝藥了。”
黃雲見狀微微扭頭,眼神避開那碗藥湯,老者飲了一口,唿出一口腥氣:
“嗬嗬,究竟是年輕氣盛,咱們家雖有些根底靠山,這確實不錯。可靠山卻不是咱們的手下,願不願意支持咱們,那不由咱們說了算,若是鬧的太惹眼,那靠山也就靠不住了。
要是什麽都能用銀子,靠關係來擺平,那個伏波幫難道還能坐大?林如海還能活到今天?
當年西苑裏那位太上皇要北征,我和其他幾個老家夥,湊著銀子跪在地上討好,不怕太上皇拿銀子,隻怕他拿的不夠多,不曾提過一句要求,才有了今天的揚州鹽商。
哼哼,這件事隻怕太上皇如今也後悔呢,所以後頭他南巡,隻叫甄家一路服侍,我們幾家鹽商湊錢擺宴席,請戲班子,弄出再大的場麵,太上皇也不肯賞臉了。隻不過他老人家好麵子,嘴上不說罷了。
可就算如此,往西苑裏每年的銀子也還是得送,太上皇已經老了,他雖然還不想失去權利,可他終究是拗不過陛下的,梁王殿下又還沒有繼位,更別說楊首輔,那是個修煉成精的老狐狸。
咱們的靠山,並沒有你想的那麽牢靠,如果林如海最後果真死了,那位靖遠伯發了狠心,一定要我們黃家陪葬,你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