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果報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雨村聞言,心中有些不悅,平淡道:
“哦?伯爺可曾見你?”
“伯爺不曾召見小人,隻來了個親兵出來說話,說是靖遠伯奉皇命南下,不欲沿途耽擱,便先不往金陵來了。”
雨村轉身往堂前一坐,麵色仍掛著笑道:
“本該如此,倒是我這做先生的唐突了,既然陛下有旨,正該忠勤王事才是。”
那仆人跪在地上連連點頭,便被賈雨村揮揮手屏退出去。幕僚瞧了一眼,又湊上來:
“伯爺既不肯來,薛家的事...”
雨村暗哼一聲,微微扭頭瞧了幕僚一眼,不再迴話。
......
林思衡早些年在揚州便有文名,昔年五步成詩,蔚為壯舉,隻因這些年去了京師,揚州城裏才漸漸不再議論他。
如今他又要迴來,況且又已成了位高權重的伯爵,騎隊還不曾踏進揚州城,林思衡卻已經成為揚州城裏新的熱點了。
鹽商官僚們固然不喜,文人百姓卻討論的很熱鬧,不乏有想要登門拜訪,談詩論詞的。
青樓的妓子們也個個摩拳擦掌,當年林思衡還在揚州時,隻不過是個未長成的少年,如今卻已經雄姿英發了,況且又有偌大聲名,豈不正是天賜的好郎君?便是隻能得一兩句褒讚,也能拿來抬一抬身價。
了業行走在這座城裏,耳邊不時便能聽見眾人議論之聲,尋了家藥鋪進去買藥,連掌櫃的和店裏客人也在說這事:
“這位靖遠伯爺當年還在揚州時,早前我就隔著遠遠的見過一迴,一眼便知是人中龍鳳,器宇不凡。
那時候就常見他帶著丫鬟在這附近散心,還去對麵布莊買了幾匹布,我與他打了聲招唿,他還衝我點頭,那是再謙和不過的。”
了業照著廟裏老僧的囑咐挑了幾味藥,忍不住開口問道:
“這位靖遠伯爺,不是說是為林禦史遇刺的事情來的?掌櫃的也不怕他鬧出亂子來,害了你家的生意?”
那掌櫃的斜他一眼,見是個和尚,忙先行了一禮,又四下看看,方才壓低聲音道:
“嗐,這話小師傅聽聽就罷了,要說起來,林禦史也是好官,不然能教出伯爺那樣的人物出來?隻是性子太較真,這幾年鹽價漲了許多。
自然,這也是給陛下盡些孝心,咱們也沒話說。隻是如今這位林禦史又沒個消息,誰知道究竟如何?又能查個什麽出來?官老爺們打打太極,自然也就太平無事了。
喲,小師傅原來是個懂醫的,這方子倒正是能治金創的好藥方,可是小師傅廟裏有誰傷了?我倒認識幾個醫術精湛的大夫。”
了業隻是搖搖頭,不再多說什麽,念了句佛號,付過藥錢,將藥包揣在懷裏,又在城裏四處轉了兩圈,便往城外行去。
這廟並不大,夾在金陵、揚州群山之間,不過是山間野廟,四五間房子,還得去掉供奉佛像的正殿,能住人的才一兩間屋子罷了。
那佛像也不過是泥塑木偶,連金身也不曾塑起來,又隻一條山野小徑相通,平日裏也沒有香客來上香,自然賺不到銀子。
了業還沒來時,廟裏隻剩下一個老和尚,在屋子後頭開辟了塊菜地,勉強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等了業來了,雖是要禮佛求經,可這廟裏連正經的佛經也沒有多少,想念經都沒得念,也隻得先做起些雜活來。
那老僧見他向佛之心甚堅,雖為他剃度,卻不肯收他做弟子,隻收留他在廟裏,老僧一個人住在山裏,倒會些醫術,這藥本也是他叫了業去買。
既取了藥迴來,了業與那老僧招唿一聲,便要去熬藥。老僧瞧了一眼,翻翻藥的成色,略點點頭:
“藥熬好了,就給那位施主送去,再休養休養,便無大礙了。”
了業悶不吭聲的點點頭,待熬過藥,送進偏房裏,這屋子十分破舊,隻是收拾的整潔。
內裏有一老一少,老者十分枯瘦,麵上蒼白,正躺著床上,瞧著便像是受了傷,隻是人倒已經清醒過來,年輕人看著像個護衛,身上也有些傷勢,隻是身體強健,倒沒有太大不妥:
“小師傅,又辛苦你走一趟,快與我說說,外頭如何了?”
了業眼神有些複雜的瞧他一眼,這兩人是自己躲進來的,老者剛來時,身上還穿著件染血的藍色官袍,如今倒已換成了粗布衣裳。
他原先並不認得此人,隻是既是佛門,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便與老僧一道招待兩人住下,悉心照料,還是後來那老者托他去揚州打聽,耳聽得揚州風傳巡鹽禦史林如海失蹤一事,才曉得這老者的身份。
賈家有個叫林如海的女婿,了業原也在賈府待過些日子,這他自然知道。他自離了京師,千裏迢迢走到江南來,如今倒又跟賈府糾纏在一塊兒了。
將心中百般思緒暫且壓下,了業隻將藥斟好遞過來,一旁年輕些的男子仍顯得有些警惕,先自己喝了一口,方才遞給林如海。
待林如海將藥喝下,了業微微垂眸,方才開口道:
“揚州城裏正傳著巡鹽禦史林大人失蹤一事,此外,朝廷已經派靖遠伯爺南下揚州,據說已經過了金陵了。”
林如海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是瞞不住眼前的小和尚的,隻是見其不說破,他自己便更不會拿來說,神情有些擔憂道:
“衡...靖遠伯畢竟年輕,貿然南下,倘若一時魯莽,隻怕不妥。”
了業隻是安安靜靜的聽著,並不迴話,林如海思量半晌,便作勢要起身,那護衛趕忙來攙扶,隻是剛一動作,林如海便覺得腹中刀傷一痛,又忍不住躺倒下去。
那護衛見狀忙道:
“主...靖遠伯年輕有為,絕非魯莽妄為之輩,大人不必憂心,還是暫且休養為好。”
林如海仍不放心,便叫護衛先出去尋林思衡,那護衛把頭一搖,暗自瞥了了業一眼,斷然不肯離開林如海身邊,林如海苦勸無法,便又求了業替他去尋林思衡。
了業一心了斷塵緣,如何肯再去見故人,也斷然不應,他對林如海有活命之恩,林如海自然也不能強求,一時也隻得先暫且留在廟中休養。
“哦?伯爺可曾見你?”
“伯爺不曾召見小人,隻來了個親兵出來說話,說是靖遠伯奉皇命南下,不欲沿途耽擱,便先不往金陵來了。”
雨村轉身往堂前一坐,麵色仍掛著笑道:
“本該如此,倒是我這做先生的唐突了,既然陛下有旨,正該忠勤王事才是。”
那仆人跪在地上連連點頭,便被賈雨村揮揮手屏退出去。幕僚瞧了一眼,又湊上來:
“伯爺既不肯來,薛家的事...”
雨村暗哼一聲,微微扭頭瞧了幕僚一眼,不再迴話。
......
林思衡早些年在揚州便有文名,昔年五步成詩,蔚為壯舉,隻因這些年去了京師,揚州城裏才漸漸不再議論他。
如今他又要迴來,況且又已成了位高權重的伯爵,騎隊還不曾踏進揚州城,林思衡卻已經成為揚州城裏新的熱點了。
鹽商官僚們固然不喜,文人百姓卻討論的很熱鬧,不乏有想要登門拜訪,談詩論詞的。
青樓的妓子們也個個摩拳擦掌,當年林思衡還在揚州時,隻不過是個未長成的少年,如今卻已經雄姿英發了,況且又有偌大聲名,豈不正是天賜的好郎君?便是隻能得一兩句褒讚,也能拿來抬一抬身價。
了業行走在這座城裏,耳邊不時便能聽見眾人議論之聲,尋了家藥鋪進去買藥,連掌櫃的和店裏客人也在說這事:
“這位靖遠伯爺當年還在揚州時,早前我就隔著遠遠的見過一迴,一眼便知是人中龍鳳,器宇不凡。
那時候就常見他帶著丫鬟在這附近散心,還去對麵布莊買了幾匹布,我與他打了聲招唿,他還衝我點頭,那是再謙和不過的。”
了業照著廟裏老僧的囑咐挑了幾味藥,忍不住開口問道:
“這位靖遠伯爺,不是說是為林禦史遇刺的事情來的?掌櫃的也不怕他鬧出亂子來,害了你家的生意?”
那掌櫃的斜他一眼,見是個和尚,忙先行了一禮,又四下看看,方才壓低聲音道:
“嗐,這話小師傅聽聽就罷了,要說起來,林禦史也是好官,不然能教出伯爺那樣的人物出來?隻是性子太較真,這幾年鹽價漲了許多。
自然,這也是給陛下盡些孝心,咱們也沒話說。隻是如今這位林禦史又沒個消息,誰知道究竟如何?又能查個什麽出來?官老爺們打打太極,自然也就太平無事了。
喲,小師傅原來是個懂醫的,這方子倒正是能治金創的好藥方,可是小師傅廟裏有誰傷了?我倒認識幾個醫術精湛的大夫。”
了業隻是搖搖頭,不再多說什麽,念了句佛號,付過藥錢,將藥包揣在懷裏,又在城裏四處轉了兩圈,便往城外行去。
這廟並不大,夾在金陵、揚州群山之間,不過是山間野廟,四五間房子,還得去掉供奉佛像的正殿,能住人的才一兩間屋子罷了。
那佛像也不過是泥塑木偶,連金身也不曾塑起來,又隻一條山野小徑相通,平日裏也沒有香客來上香,自然賺不到銀子。
了業還沒來時,廟裏隻剩下一個老和尚,在屋子後頭開辟了塊菜地,勉強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等了業來了,雖是要禮佛求經,可這廟裏連正經的佛經也沒有多少,想念經都沒得念,也隻得先做起些雜活來。
那老僧見他向佛之心甚堅,雖為他剃度,卻不肯收他做弟子,隻收留他在廟裏,老僧一個人住在山裏,倒會些醫術,這藥本也是他叫了業去買。
既取了藥迴來,了業與那老僧招唿一聲,便要去熬藥。老僧瞧了一眼,翻翻藥的成色,略點點頭:
“藥熬好了,就給那位施主送去,再休養休養,便無大礙了。”
了業悶不吭聲的點點頭,待熬過藥,送進偏房裏,這屋子十分破舊,隻是收拾的整潔。
內裏有一老一少,老者十分枯瘦,麵上蒼白,正躺著床上,瞧著便像是受了傷,隻是人倒已經清醒過來,年輕人看著像個護衛,身上也有些傷勢,隻是身體強健,倒沒有太大不妥:
“小師傅,又辛苦你走一趟,快與我說說,外頭如何了?”
了業眼神有些複雜的瞧他一眼,這兩人是自己躲進來的,老者剛來時,身上還穿著件染血的藍色官袍,如今倒已換成了粗布衣裳。
他原先並不認得此人,隻是既是佛門,沒有見死不救的道理,便與老僧一道招待兩人住下,悉心照料,還是後來那老者托他去揚州打聽,耳聽得揚州風傳巡鹽禦史林如海失蹤一事,才曉得這老者的身份。
賈家有個叫林如海的女婿,了業原也在賈府待過些日子,這他自然知道。他自離了京師,千裏迢迢走到江南來,如今倒又跟賈府糾纏在一塊兒了。
將心中百般思緒暫且壓下,了業隻將藥斟好遞過來,一旁年輕些的男子仍顯得有些警惕,先自己喝了一口,方才遞給林如海。
待林如海將藥喝下,了業微微垂眸,方才開口道:
“揚州城裏正傳著巡鹽禦史林大人失蹤一事,此外,朝廷已經派靖遠伯爺南下揚州,據說已經過了金陵了。”
林如海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是瞞不住眼前的小和尚的,隻是見其不說破,他自己便更不會拿來說,神情有些擔憂道:
“衡...靖遠伯畢竟年輕,貿然南下,倘若一時魯莽,隻怕不妥。”
了業隻是安安靜靜的聽著,並不迴話,林如海思量半晌,便作勢要起身,那護衛趕忙來攙扶,隻是剛一動作,林如海便覺得腹中刀傷一痛,又忍不住躺倒下去。
那護衛見狀忙道:
“主...靖遠伯年輕有為,絕非魯莽妄為之輩,大人不必憂心,還是暫且休養為好。”
林如海仍不放心,便叫護衛先出去尋林思衡,那護衛把頭一搖,暗自瞥了了業一眼,斷然不肯離開林如海身邊,林如海苦勸無法,便又求了業替他去尋林思衡。
了業一心了斷塵緣,如何肯再去見故人,也斷然不應,他對林如海有活命之恩,林如海自然也不能強求,一時也隻得先暫且留在廟中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