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迴姑蘇
紅樓:從難民開始崛起 作者:風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門上輕輕敲了幾下,門便被人從裏頭打開,紫鵑瞧著站在門口的伯爺,趕忙退到一旁,輕聲朝裏頭招唿一聲:
“老爺,姑娘,是伯爺來了。”
衝紫鵑笑笑,林思衡掀開青色門簾,往裏間去,便見師父和黛玉,以及二位姨娘都在這裏。
師父林如海坐在椅子上,正提筆寫著什麽東西,黛玉捧著個小藥碗在一旁站著,見他進來,便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衝他眨了眨。
林思衡也迴了個同樣的眼神過去,然後便見黛玉微微一愣,皺著眉頭苦思林思衡的意圖。
給師父行了一禮,又朝二位姨娘彎一彎腰,二位姨娘哪裏敢受,都匆忙避讓開來,林思衡開口道:
“師父這又是忙什麽?鹽法的事不是都定下了?”
林如海頭也不抬:
“大事是定下了,尚有些細枝末節,還需添補,免得日後鬧出岔子來。你的事情都忙完了?”
林思衡略顯幾分悠閑懶散的往前走了走,湊到黛玉身旁站著,林如海筆尖微不可察的一頓,便聽得自家這孽徒開口道:
“辦了黃家,我的事就已經完了,況且有恩師在,哪裏還要我多事?正巧忙完了正事,陛下也沒有要催我迴京的意思,弟子想著,咱們不如往姑蘇迴去一趟?師父意下如何?”
黛玉聞言,眼神陡然一亮,更顯明眸善睞,驚喜道:
“怎麽好好的,想起要往姑蘇去?你可果真得空?”
“自然是得空的,左右沒什麽事情,如今這年月,舟車勞頓不易,若等迴了京師,再要下江南,不知何年何月了,難得有此時機,豈能辜負?
便是師父這幾年在揚州,也是被拴在這衙門裏,等閑離不得一步,如今大事抵定,倒無妨了。
師娘獨自在姑蘇七年,弟子想迴去看看。”
黛玉聽著這話,心頭發酸,眼眶一紅,二位姨娘也有些感傷,蘭姨娘跟著勸道:
“伯爺這話有理,老爺,這朝廷裏的事,再是忙不完的,倒不如趁著這機會,咱們迴姑蘇去瞧瞧太太,老爺也養養身子。”
林如海終於將筆擱下,從書桌上抬起頭來,神色略有些發怔,露出幾分難言的哀傷。
之前還滿心裏想著鹽法後續的事,聽了這話,一時動了心思,竟也抑製不住,又見黛玉也十分企盼,瞧了林思衡一眼,輕歎道:
“倒難為你有這心思,隻是如今鹽法初定,老夫隻怕未可親離,你若想去,帶玉兒一道去罷。”
“非是弟子不知輕重,如今大事定下,些許細枝末節,師父倒不必事必躬親,師父若留在揚州,反倒叫他們放不開手腳,倒不如一道迴姑蘇去,有這段時間,他們自己便有辦法商量出個主意來。
況且師父身上這巡鹽禦史一職,本就有沿運河巡查之責,也不算擅離職守。”
林如海微微後靠,沉吟半晌,終於點了點頭,苦笑道:
“你說的有理,老夫若還在揚州,如今反倒礙事了,那就迴姑蘇去吧,你如今已勝過老夫,叫你師娘見見,她在底下也高興。”
既將此事定下,將這事與幾個丫鬟一說,各個歡唿雀躍,早聽聞姑蘇景色怡人,如今能去瞧瞧,往後迴了神京,也是一樁談資。
伏波幫早定好了船,次日一早,眾人便登船繼續南下,姑蘇離揚州倒並不太遠,下了幾場春雨,運河水流漸漸豐沛起來,不過三四日即至。
方才離了碼頭,遠遠地便望見一眾姑蘇官吏已迎上來,姑蘇知府打著頭,隔著遠遠的便彎了腰行禮,一路低頭彎腰趨近過來,微微抬眼瞧了正坐在馬上一襲紫袍的林思衡,忙道:
“伯爺蒞臨姑蘇,下官等有失遠迎,還請伯爺恕罪!下官等已略備薄酒一席,為伯爺,還有林大人接風洗塵。這個....伯爺蒞臨姑蘇,莫非是陛下,有什麽旨意?”
林思衡在揚州那一把火,燒得江南官紳無人不知,不知有多少人日夜盯著他的動靜,生恐被他尋上門來。
眼見著姑蘇知府這般謹小慎微的模樣,林思衡翻身下馬,雙手虛扶,溫言笑道:
“此番冒昧攪擾,倒隻為私事而來,並無差事,至於接風洗塵,倒也不必,我等坐了幾日的船,一身疲憊,隻想迴祖宅裏瞧瞧,好好的歇息一陣,諸位大人有事在身,便都散了罷。”
一眾官吏半信半疑,卻也不敢強留,又見林思衡態度和善,勉強略放下心來,也隻得又說了幾句好話,便各自散了。
待官僚們離了此地,又有許許多多穿著錦袍繡衣,做鄉紳打扮之人迎上來,卻正是林家眾人,拜倒在地,口唿:
“草民等給伯爺請安!”
林思衡連忙叫起,既來了本家人,林如海也從轎子裏出來,一中年人見此喜道:
“伯爺,兄長,昔年一別,竟有十年不曾共賞春景!自得了信,說兄長與伯爺要迴來,家中無不翹首以盼,今日貴腳踏賤地,院子裏的鯉魚一早便跳了三迴龍門!”
林思衡打眼望去,倒也有些印象,這該是林家二房的老爺,果然便聽得師父林如海上前幾步,做聲道:
“不過是迴家看看,要你們迎個什麽?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
林家眾人又連連寒暄熱絡起來,林思衡略微一數,暗自驚詫,師父這林家本枝人丁不豐,如今更是隻有黛玉一人,旁枝倒是開枝散葉,隨意一瞧,各房“叔伯兄長”便已有二三十個。
一通敘話,林家一位最為年長的“三叔”,便來請林如海等人迴祖宅暫歇。正行至半道上,邊城追上來,湊到林思衡耳邊,低聲道:
“公子,揚州來的信,江春離世了。”
林思衡腳步微微一頓,輕輕點了點頭,揚州鹽商的時代,徹底過去了......
“老爺,姑娘,是伯爺來了。”
衝紫鵑笑笑,林思衡掀開青色門簾,往裏間去,便見師父和黛玉,以及二位姨娘都在這裏。
師父林如海坐在椅子上,正提筆寫著什麽東西,黛玉捧著個小藥碗在一旁站著,見他進來,便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衝他眨了眨。
林思衡也迴了個同樣的眼神過去,然後便見黛玉微微一愣,皺著眉頭苦思林思衡的意圖。
給師父行了一禮,又朝二位姨娘彎一彎腰,二位姨娘哪裏敢受,都匆忙避讓開來,林思衡開口道:
“師父這又是忙什麽?鹽法的事不是都定下了?”
林如海頭也不抬:
“大事是定下了,尚有些細枝末節,還需添補,免得日後鬧出岔子來。你的事情都忙完了?”
林思衡略顯幾分悠閑懶散的往前走了走,湊到黛玉身旁站著,林如海筆尖微不可察的一頓,便聽得自家這孽徒開口道:
“辦了黃家,我的事就已經完了,況且有恩師在,哪裏還要我多事?正巧忙完了正事,陛下也沒有要催我迴京的意思,弟子想著,咱們不如往姑蘇迴去一趟?師父意下如何?”
黛玉聞言,眼神陡然一亮,更顯明眸善睞,驚喜道:
“怎麽好好的,想起要往姑蘇去?你可果真得空?”
“自然是得空的,左右沒什麽事情,如今這年月,舟車勞頓不易,若等迴了京師,再要下江南,不知何年何月了,難得有此時機,豈能辜負?
便是師父這幾年在揚州,也是被拴在這衙門裏,等閑離不得一步,如今大事抵定,倒無妨了。
師娘獨自在姑蘇七年,弟子想迴去看看。”
黛玉聽著這話,心頭發酸,眼眶一紅,二位姨娘也有些感傷,蘭姨娘跟著勸道:
“伯爺這話有理,老爺,這朝廷裏的事,再是忙不完的,倒不如趁著這機會,咱們迴姑蘇去瞧瞧太太,老爺也養養身子。”
林如海終於將筆擱下,從書桌上抬起頭來,神色略有些發怔,露出幾分難言的哀傷。
之前還滿心裏想著鹽法後續的事,聽了這話,一時動了心思,竟也抑製不住,又見黛玉也十分企盼,瞧了林思衡一眼,輕歎道:
“倒難為你有這心思,隻是如今鹽法初定,老夫隻怕未可親離,你若想去,帶玉兒一道去罷。”
“非是弟子不知輕重,如今大事定下,些許細枝末節,師父倒不必事必躬親,師父若留在揚州,反倒叫他們放不開手腳,倒不如一道迴姑蘇去,有這段時間,他們自己便有辦法商量出個主意來。
況且師父身上這巡鹽禦史一職,本就有沿運河巡查之責,也不算擅離職守。”
林如海微微後靠,沉吟半晌,終於點了點頭,苦笑道:
“你說的有理,老夫若還在揚州,如今反倒礙事了,那就迴姑蘇去吧,你如今已勝過老夫,叫你師娘見見,她在底下也高興。”
既將此事定下,將這事與幾個丫鬟一說,各個歡唿雀躍,早聽聞姑蘇景色怡人,如今能去瞧瞧,往後迴了神京,也是一樁談資。
伏波幫早定好了船,次日一早,眾人便登船繼續南下,姑蘇離揚州倒並不太遠,下了幾場春雨,運河水流漸漸豐沛起來,不過三四日即至。
方才離了碼頭,遠遠地便望見一眾姑蘇官吏已迎上來,姑蘇知府打著頭,隔著遠遠的便彎了腰行禮,一路低頭彎腰趨近過來,微微抬眼瞧了正坐在馬上一襲紫袍的林思衡,忙道:
“伯爺蒞臨姑蘇,下官等有失遠迎,還請伯爺恕罪!下官等已略備薄酒一席,為伯爺,還有林大人接風洗塵。這個....伯爺蒞臨姑蘇,莫非是陛下,有什麽旨意?”
林思衡在揚州那一把火,燒得江南官紳無人不知,不知有多少人日夜盯著他的動靜,生恐被他尋上門來。
眼見著姑蘇知府這般謹小慎微的模樣,林思衡翻身下馬,雙手虛扶,溫言笑道:
“此番冒昧攪擾,倒隻為私事而來,並無差事,至於接風洗塵,倒也不必,我等坐了幾日的船,一身疲憊,隻想迴祖宅裏瞧瞧,好好的歇息一陣,諸位大人有事在身,便都散了罷。”
一眾官吏半信半疑,卻也不敢強留,又見林思衡態度和善,勉強略放下心來,也隻得又說了幾句好話,便各自散了。
待官僚們離了此地,又有許許多多穿著錦袍繡衣,做鄉紳打扮之人迎上來,卻正是林家眾人,拜倒在地,口唿:
“草民等給伯爺請安!”
林思衡連忙叫起,既來了本家人,林如海也從轎子裏出來,一中年人見此喜道:
“伯爺,兄長,昔年一別,竟有十年不曾共賞春景!自得了信,說兄長與伯爺要迴來,家中無不翹首以盼,今日貴腳踏賤地,院子裏的鯉魚一早便跳了三迴龍門!”
林思衡打眼望去,倒也有些印象,這該是林家二房的老爺,果然便聽得師父林如海上前幾步,做聲道:
“不過是迴家看看,要你們迎個什麽?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
林家眾人又連連寒暄熱絡起來,林思衡略微一數,暗自驚詫,師父這林家本枝人丁不豐,如今更是隻有黛玉一人,旁枝倒是開枝散葉,隨意一瞧,各房“叔伯兄長”便已有二三十個。
一通敘話,林家一位最為年長的“三叔”,便來請林如海等人迴祖宅暫歇。正行至半道上,邊城追上來,湊到林思衡耳邊,低聲道:
“公子,揚州來的信,江春離世了。”
林思衡腳步微微一頓,輕輕點了點頭,揚州鹽商的時代,徹底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