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滅秦!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滅秦!】
【公元前209年,項羽劉邦起兵反秦。】
【曆史記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天空之上,硝煙彌漫,兩軍交戰之間,一道身影頂天立地,手持一把長戟,如戰神降臨。
那身影正是西楚霸王項羽!他身披鎧甲,眼神堅定而銳利,仿佛要穿透這無數的秦軍,他的神采直插鹹陽。
隻見項羽騎著一匹雄壯威武的白色戰馬,馬蹄聲如雷,震撼天地。
他手中的霸王戟閃爍著寒光,每一次揮動都帶著無與倫比的威勢,仿佛要將這片戰場撕裂開來。敵軍的戰陣在他麵前如同紙糊一般脆弱不堪,被他輕易衝破。
他一路殺伐,所過之處,鮮血四濺,敵人紛紛倒下。他的神勇姿態讓人心生敬畏,無人敢上前阻攔。他的存在就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讓人望而生畏。
在這一刻,項羽展現出了真正的霸王風範,他的英勇無畏和所向披靡,成了天幕前各朝觀眾心中震撼的畫麵。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幕上配合著項羽神勇姿態的、充滿霸氣的口號也跟著響起,倒也為這個起兵反秦的神將更添加上了一份不畏強權的抗爭精神。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霸王自刎烏江。】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建立漢朝。】
天幕上一個紅色漢字,恰到好處的卡點浮現在了漢軍瓜分項羽屍首的畫麵上。
【他的國號永遠的成為了一個民族的名字。】
【網友說:
“《史記》記載,年輕時的項羽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輦輿,說:‘彼可取而代之’。
年輕時的劉邦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輦輿時說:‘當丈夫當如是。”
“大風大風!”
“力拔山兮氣蓋世。說的就是楚霸王項羽。”
“項羽失敗的原因很簡單,暴而無恩,這就是為什麽他和劉邦打架,人越打越少,而劉邦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還是陳勝的造反名言好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話,掀開了天下反秦的大旗。”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統不義,滅秦!”
“項羽是真英雄,但他不是個好的領導者。他最適合做的是一名統兵大將,而不是統治者。”
“劉邦,教員才評價過他是封建王朝最厲害的皇帝。”
“朱元璋不也曾說,劉邦是一個經常被低估的皇帝。”
“能在諸侯並起的秦末建立大漢的人物,豈是演義中的流氓地痞般的無賴?”
“今我雖死,卻仍是西楚霸王!!!!太霸氣了有沒有?”
“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除了他本身的性格缺陷,還有就是他在逆曆史的潮流。
推翻秦朝後作為義軍統帥的項羽居然分封六國,妄想迴到春秋時期,這就是在開曆史的倒車!
唯有劉邦,真正的繼承了始皇的意誌,繼承了秦大一統的理想,所以,他才能成為天命主角!”
“任何開曆史倒車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時代在進步,這和方孝孺妄想施堯舜之政和王莽用上古政治當今世,有什麽區別?”
“百代皆行秦政法,就是對秦朝最好的詮釋。”
“秦亡了,被儒家批判了兩千多年到了近代才被逐漸翻案,然而秦的理想、秦的政法都永遠被流傳了下來。”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我們常說的漢高祖劉邦是縮寫的,這就和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漢世宗孝武黃帝劉徹一樣。人家其實是漢太祖,我們常說的漢高祖其實是後世對他的尊稱。”】
“項羽?劉邦?就是這兩個人推翻了朕的大秦?”嬴政對天幕上關於稱讚項羽如何神勇如何霸氣的描述並不在意。
個人的神勇再強大,他能強得過朕大秦的百萬銳士嗎?
“詔令全天下通緝項羽、劉邦!”嬴政頓了頓,想到了天幕上說的那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又接著道:“項氏應是楚國貴族項燕的後代。”
“這群六國的遺民,朕沒將他們這些食國大饕給全部株連,放過他們性命,原是看在同為邦周元臣的份上,沒想到居然私下仍是這般齷齪,仍在暗處無時不刻想掀翻朕的大秦!”
嬴政麵色陰沉地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
他轉頭看向親衛,吩咐道:“立刻派人去調查項羽和劉邦的下落,一旦發現,格殺勿論。同時,加強對全國的監控,防止其他六國餘孽趁機鬧事。”
親衛恭敬地領命而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大秦帝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抓捕行動。各地官員紛紛響應皇帝的命令,全力搜索項羽和劉邦的下落。
項羽肯定是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在跑路,也就那個沛縣的劉季可能會一邊看著天幕一邊和自己的老兄弟一起吹牛喝酒,你瞧,這個劉邦和俺一個姓呢!
“陛下!肆意屠戮六國公族不妥啊!大秦剛剛一統,仍需六國貴族穩定新地啊!”生怕嬴政一個惱火將他們全嘎了的李斯,趕緊出列勸道。
“陛下,臣建議,我們在鹹陽城外建造一座四周圍滿牆壁的學堂,將六國的貴族全部安置在這裏麵,讓他們學習秦的政法、秦的文字、秦的語言,朝廷派出官吏去考核他們,什麽時候合格了才能重獲自由!”
聽到李斯這個提議,嬴政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這確實是一個絕妙的主意!既能避免大量的殺戮,贏得好名聲,又能將那些心懷不軌的六國貴族集中關押起來,防止他們謀反。而且一旦有人企圖造反,附近的秦軍可以迅速采取行動,將其鎮壓。
然而,當他仔細思考後,不禁對李斯產生了一絲懷疑。李斯雖然博學多才,擅長治理國家,但如此巧妙而獨特的想法,似乎與他一貫的風格不符。於是,他好奇地問道:“李斯,你怎麽會想出如此精妙的點子呢?”
李斯笑了笑,迴答道:“陛下,臣最近經常觀察天幕,通過研究後世人們的言辭和表達方式,以及他們的思維模式,從而得到了一些啟發。”
嬴政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李斯的解釋合理,畢竟天幕中的信息來自未來,天幕裏或許其中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智慧和靈感,可以為大秦當前的決策提供很多的新的思路。朝臣們都是知道這一點的,沒想到李斯倒是率先琢磨出來了一些靈感。
嬴政看向自己兒子的老師,眼神帶著冷漠。
淳於越此時被嬴政盯著的目光給嚇得冷汗直流,雙腿發軟。
“朕讓百家入秦,乃是想著大秦這史無前例的帝國應該如何前進?如何規章製度?這需要天下的讀書人一起來討論的。
大秦從不堵塞言路,所以能興盛。
但你們儒家......”
嬴政沒有說下去,身為嬴政侍衛長的蒙毅站了出來,開口嗬斥道:“我們陛下對你們儒家可有虧待?我們大秦對你們儒學可有苛刻?迴答我!”
淳於越心裏直罵娘,自己這一派入鹹陽就是想著培養大秦的下一位繼承人能夠興盛儒學,關於罵了秦朝兩千多年的儒家,我和他們可不熟啊!
“陛下!臣對大秦是一心一意,絕無二心啊!現在的儒家並非是後世的儒家,陛下切莫顧一麵之詞啊!肯定是那個漢朝強迫我們儒家修史來辱罵陛下的功勞的!”
嬴政倒也不在意,他需要的是諸國的賢才和大才都來到鹹陽出謀劃策,殺了淳於越很簡單,但代價是本就恐懼的六國讀書人會更加懼怕大秦。
雖然淳於越這個人的思想總是有些迂腐和追憶上古,但這也是儒家的通病,這些夫子們總想著天下大同如堯舜之世就該用上古堯舜之策,簡直荒謬!
沒看到天幕剛才說什麽了嗎?
這是在開曆史的倒車!
嬴政很開心,自己今天學了一個新詞,可以更好的反駁阻攔他進行改革的大臣們了。
看看,那些推翻大秦、辱罵大秦的人,無論他們怎樣詆毀朕和大秦,但他們不得不捏著鼻子延續大秦的政法!
這就叫專業。
......
剛剛放走了劉邦的項羽,正在鴻門外的軍帳裏飲酒,旁邊的範增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他幹著急地說道:“項王!您難道沒有看到天幕上您的慘死、大楚的失敗嗎?”
項羽淡定地喝著酒,迴答道:“我看到了。”
範增瞪大雙眼,激動地喊道:“那您還不趕緊把逃走的劉邦抓迴來啊!劉邦會摧毀西楚的一切的!”
項羽卻微微一笑,放下酒杯,安慰範增道:“亞父莫要驚慌。既然我們有天幕提醒,那還怕劉邦這次會贏嗎?況且我有亞父在,何愁這次不能滅掉劉邦那個小人呢?”說完,項羽又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範增在一旁氣得直跺腳,不停地歎氣搖頭,但又無可奈何,最後隻能仰天哀歎一口氣。
劉邦一邊策馬奔騰,還不忘關注天幕上的視頻,“幸虧乃公跑得快!這場鴻門宴差點讓乃公把命都丟下了。”
“奇了怪了,項羽這匹夫怎麽沒有派兵追我啊?”
【公元前209年,項羽劉邦起兵反秦。】
【曆史記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天空之上,硝煙彌漫,兩軍交戰之間,一道身影頂天立地,手持一把長戟,如戰神降臨。
那身影正是西楚霸王項羽!他身披鎧甲,眼神堅定而銳利,仿佛要穿透這無數的秦軍,他的神采直插鹹陽。
隻見項羽騎著一匹雄壯威武的白色戰馬,馬蹄聲如雷,震撼天地。
他手中的霸王戟閃爍著寒光,每一次揮動都帶著無與倫比的威勢,仿佛要將這片戰場撕裂開來。敵軍的戰陣在他麵前如同紙糊一般脆弱不堪,被他輕易衝破。
他一路殺伐,所過之處,鮮血四濺,敵人紛紛倒下。他的神勇姿態讓人心生敬畏,無人敢上前阻攔。他的存在就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讓人望而生畏。
在這一刻,項羽展現出了真正的霸王風範,他的英勇無畏和所向披靡,成了天幕前各朝觀眾心中震撼的畫麵。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幕上配合著項羽神勇姿態的、充滿霸氣的口號也跟著響起,倒也為這個起兵反秦的神將更添加上了一份不畏強權的抗爭精神。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霸王自刎烏江。】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建立漢朝。】
天幕上一個紅色漢字,恰到好處的卡點浮現在了漢軍瓜分項羽屍首的畫麵上。
【他的國號永遠的成為了一個民族的名字。】
【網友說:
“《史記》記載,年輕時的項羽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輦輿,說:‘彼可取而代之’。
年輕時的劉邦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輦輿時說:‘當丈夫當如是。”
“大風大風!”
“力拔山兮氣蓋世。說的就是楚霸王項羽。”
“項羽失敗的原因很簡單,暴而無恩,這就是為什麽他和劉邦打架,人越打越少,而劉邦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還是陳勝的造反名言好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話,掀開了天下反秦的大旗。”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統不義,滅秦!”
“項羽是真英雄,但他不是個好的領導者。他最適合做的是一名統兵大將,而不是統治者。”
“劉邦,教員才評價過他是封建王朝最厲害的皇帝。”
“朱元璋不也曾說,劉邦是一個經常被低估的皇帝。”
“能在諸侯並起的秦末建立大漢的人物,豈是演義中的流氓地痞般的無賴?”
“今我雖死,卻仍是西楚霸王!!!!太霸氣了有沒有?”
“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除了他本身的性格缺陷,還有就是他在逆曆史的潮流。
推翻秦朝後作為義軍統帥的項羽居然分封六國,妄想迴到春秋時期,這就是在開曆史的倒車!
唯有劉邦,真正的繼承了始皇的意誌,繼承了秦大一統的理想,所以,他才能成為天命主角!”
“任何開曆史倒車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時代在進步,這和方孝孺妄想施堯舜之政和王莽用上古政治當今世,有什麽區別?”
“百代皆行秦政法,就是對秦朝最好的詮釋。”
“秦亡了,被儒家批判了兩千多年到了近代才被逐漸翻案,然而秦的理想、秦的政法都永遠被流傳了下來。”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我們常說的漢高祖劉邦是縮寫的,這就和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漢世宗孝武黃帝劉徹一樣。人家其實是漢太祖,我們常說的漢高祖其實是後世對他的尊稱。”】
“項羽?劉邦?就是這兩個人推翻了朕的大秦?”嬴政對天幕上關於稱讚項羽如何神勇如何霸氣的描述並不在意。
個人的神勇再強大,他能強得過朕大秦的百萬銳士嗎?
“詔令全天下通緝項羽、劉邦!”嬴政頓了頓,想到了天幕上說的那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又接著道:“項氏應是楚國貴族項燕的後代。”
“這群六國的遺民,朕沒將他們這些食國大饕給全部株連,放過他們性命,原是看在同為邦周元臣的份上,沒想到居然私下仍是這般齷齪,仍在暗處無時不刻想掀翻朕的大秦!”
嬴政麵色陰沉地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
他轉頭看向親衛,吩咐道:“立刻派人去調查項羽和劉邦的下落,一旦發現,格殺勿論。同時,加強對全國的監控,防止其他六國餘孽趁機鬧事。”
親衛恭敬地領命而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大秦帝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抓捕行動。各地官員紛紛響應皇帝的命令,全力搜索項羽和劉邦的下落。
項羽肯定是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在跑路,也就那個沛縣的劉季可能會一邊看著天幕一邊和自己的老兄弟一起吹牛喝酒,你瞧,這個劉邦和俺一個姓呢!
“陛下!肆意屠戮六國公族不妥啊!大秦剛剛一統,仍需六國貴族穩定新地啊!”生怕嬴政一個惱火將他們全嘎了的李斯,趕緊出列勸道。
“陛下,臣建議,我們在鹹陽城外建造一座四周圍滿牆壁的學堂,將六國的貴族全部安置在這裏麵,讓他們學習秦的政法、秦的文字、秦的語言,朝廷派出官吏去考核他們,什麽時候合格了才能重獲自由!”
聽到李斯這個提議,嬴政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這確實是一個絕妙的主意!既能避免大量的殺戮,贏得好名聲,又能將那些心懷不軌的六國貴族集中關押起來,防止他們謀反。而且一旦有人企圖造反,附近的秦軍可以迅速采取行動,將其鎮壓。
然而,當他仔細思考後,不禁對李斯產生了一絲懷疑。李斯雖然博學多才,擅長治理國家,但如此巧妙而獨特的想法,似乎與他一貫的風格不符。於是,他好奇地問道:“李斯,你怎麽會想出如此精妙的點子呢?”
李斯笑了笑,迴答道:“陛下,臣最近經常觀察天幕,通過研究後世人們的言辭和表達方式,以及他們的思維模式,從而得到了一些啟發。”
嬴政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李斯的解釋合理,畢竟天幕中的信息來自未來,天幕裏或許其中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智慧和靈感,可以為大秦當前的決策提供很多的新的思路。朝臣們都是知道這一點的,沒想到李斯倒是率先琢磨出來了一些靈感。
嬴政看向自己兒子的老師,眼神帶著冷漠。
淳於越此時被嬴政盯著的目光給嚇得冷汗直流,雙腿發軟。
“朕讓百家入秦,乃是想著大秦這史無前例的帝國應該如何前進?如何規章製度?這需要天下的讀書人一起來討論的。
大秦從不堵塞言路,所以能興盛。
但你們儒家......”
嬴政沒有說下去,身為嬴政侍衛長的蒙毅站了出來,開口嗬斥道:“我們陛下對你們儒家可有虧待?我們大秦對你們儒學可有苛刻?迴答我!”
淳於越心裏直罵娘,自己這一派入鹹陽就是想著培養大秦的下一位繼承人能夠興盛儒學,關於罵了秦朝兩千多年的儒家,我和他們可不熟啊!
“陛下!臣對大秦是一心一意,絕無二心啊!現在的儒家並非是後世的儒家,陛下切莫顧一麵之詞啊!肯定是那個漢朝強迫我們儒家修史來辱罵陛下的功勞的!”
嬴政倒也不在意,他需要的是諸國的賢才和大才都來到鹹陽出謀劃策,殺了淳於越很簡單,但代價是本就恐懼的六國讀書人會更加懼怕大秦。
雖然淳於越這個人的思想總是有些迂腐和追憶上古,但這也是儒家的通病,這些夫子們總想著天下大同如堯舜之世就該用上古堯舜之策,簡直荒謬!
沒看到天幕剛才說什麽了嗎?
這是在開曆史的倒車!
嬴政很開心,自己今天學了一個新詞,可以更好的反駁阻攔他進行改革的大臣們了。
看看,那些推翻大秦、辱罵大秦的人,無論他們怎樣詆毀朕和大秦,但他們不得不捏著鼻子延續大秦的政法!
這就叫專業。
......
剛剛放走了劉邦的項羽,正在鴻門外的軍帳裏飲酒,旁邊的範增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他幹著急地說道:“項王!您難道沒有看到天幕上您的慘死、大楚的失敗嗎?”
項羽淡定地喝著酒,迴答道:“我看到了。”
範增瞪大雙眼,激動地喊道:“那您還不趕緊把逃走的劉邦抓迴來啊!劉邦會摧毀西楚的一切的!”
項羽卻微微一笑,放下酒杯,安慰範增道:“亞父莫要驚慌。既然我們有天幕提醒,那還怕劉邦這次會贏嗎?況且我有亞父在,何愁這次不能滅掉劉邦那個小人呢?”說完,項羽又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範增在一旁氣得直跺腳,不停地歎氣搖頭,但又無可奈何,最後隻能仰天哀歎一口氣。
劉邦一邊策馬奔騰,還不忘關注天幕上的視頻,“幸虧乃公跑得快!這場鴻門宴差點讓乃公把命都丟下了。”
“奇了怪了,項羽這匹夫怎麽沒有派兵追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