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命在旦夕!咱們動手吧!”
天幕上一個滿臉絡腮胡的男人,其麵容粗獷,長得五大三粗,身材更是十分彪悍,猶如一座鐵塔般矗立著。隻見他雙目圓睜,虎視眈眈地盯著麵前那群仍在議論紛紛且滿臉愁容的人們。他右手用力一揮,手臂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同時口中發出一聲怒吼:“叱!”這聲怒喝如同一道驚雷在空氣中炸響,讓周圍的人瞬間安靜下來,紛紛望向他。
這個人就是尉遲敬德。】
【“八百人就八百人,八百人先下手為強!”
天幕上說話的另一個一身文官打扮的男人也揮著下決心的手勢,毅然的說道。
天幕上再次出現一行小字,對這個男人進行身份介紹:長孫無忌。
這時,所有的人都在看向他們後方那個坐在主座上的虯髯男人。
他眉宇之間充斥著英毅的神采,眼神犀利,整個人都帶有英姿穎發、儀表龍鳳之態!
虯髯龍鳳姿的男人拔出腰間的寶劍,充滿威嚴的低沉嗓音道:“傳我的教!”】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
大唐
貞觀時期
李世民有些哭笑不得,天幕上剛才說的是:“你在史書上所輕輕翻過的一頁,便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玄武門之變倒是心驚肉跳的,每每迴憶起來那天的清晨,李世民仍是心有餘悸。
別看他當時解決掉太子與齊王是多麽的果毅和勇斷,可在他事後於太極宮武德殿內麵見李淵的時候,當時他的手和身體都在顫抖,強壓住內心的不安和後怕才結束了那混亂的一天。
“不知後人會如何評價朕玄武門之變啊。”李世民眼光複雜的看著天幕,他這個弑兄殺弟的劊子手自知自己的行為是無法磨滅的,青史昭昭,會永遠的記下來那一天。
貞觀群臣們也是如同李世民一樣的心情,他們和李世民一樣都在為這個貞觀之治奉獻自己的才能,為大唐的建設添磚加瓦。
這樣的一群“叛逆”之臣,他們能將貞觀帶到什麽地步呢?
他們在眼巴巴的盯著天幕,渴望著得到後人的肯定,渴望著得知自己將貞觀帶到了盛世!
畫麵轉變。
【“殿下!”
天幕上的尉遲敬德穿著一身鎧甲,手持長槊,對著李世民喊道。
隻見一個長鏡頭,李世民手持弓箭,拉滿長弓對著前麵的人群中李建成就是一箭。
身著大紅袍的李建成當即從馬上跌下。
畫麵再次來到了大唐的武德殿內。
“今天,隻有一個太子!”
李世民眼含熱淚,強忍著身體的顫抖,但他神情堅毅,語氣卻無比堅定的道。】
【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武德九年。
李世民28歲登基,年號貞觀。】
天幕上一個唐字,由小及大,赫然霸占了整個畫麵。
鏡頭再次一轉,來到了夜晚下的長安城中。
燈火通明,煙花齊放,大街上數不清的花燈綻放著色彩斑斕的光,人們提著燈籠,在這燈火輝煌,燦爛般宛如白晝的大街上遊逛。
數不清的人在夜晚的長安,他們歡聚一時,有的人黑發黑眼,有的人紅發藍眼,有的人金發碧眼,有的人高鼻梁,有的人穿著番邦的衣服,有的明顯不是漢人的異族穿著唐服。
大街上,有遊龍,有舞獅,有吟詩......好不熱鬧的一番盛世氣象。
【貞觀之治。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再奏破陣樂!”伴隨著激昂的音樂聲響起,天幕上的李世民身著一身金黃色的龍袍,正與太極宮內的群臣們一同宴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殿中跳舞的人竟然是一個來自番邦的男人。
畫麵不斷來迴轉動,鏡頭再次聚焦在了李世民身上。這一次,李世民的表情變得嚴肅而威嚴。他目光堅定地說道:“朕要看著劼利親自到我麵前投降!”此刻的李世民已不再是之前那個喜笑顏開的皇帝,而是充滿了霸氣和決心。
畫麵再次轉換,李世民再次站在了渭水河畔。他靜靜地凝視著前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言喻的自信和威嚴。隨後,突厥可汗緩緩走向李世民,跪地表示投降。李世民臉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他接過了酒杯,將其舉向天空,向這片天地敬酒。
“大唐一統四海,天下響動,萬國來朝,震爍古今,我們願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號,名曰:
天可汗!!!”】
天幕上的李世民端坐在太極宮的龍椅上,他的身影高大威嚴,仿佛與天空融為一體。他的目光犀利如電,透露出一種無與倫比的霸氣和自信。他的坐姿穩健而莊重,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李世民的身後,太極宮的殿宇高聳入雲,金碧輝煌,展現出大唐盛世的繁榮和壯麗。宮殿的牆壁上鑲嵌著珍貴的寶石和珍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殿內的柱子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每一根都顯得莊嚴肅穆。
殿下,各路來朝拜的番邦之人紛紛跪地,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崇敬和畏懼。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度,穿著各異,但此刻卻都被李世民的威嚴所震懾。他們不敢抬頭直視李世民的眼睛,隻能低頭叩拜,表達對大唐天子的敬意。
而天幕再次給了這個時期的大唐無數的混剪高光時刻。
鏡頭切換到長安城,夜幕降臨,城中燈火輝煌,宛如白晝。街道兩旁的建築風格獨特,古色古香,彰顯出大唐的文化底蘊。夜市熱鬧非凡,商人雲集,各種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鏡頭又轉向另一個夜空下的長安,人們歡聚一堂,好像在慶祝什麽節日。無論男女老少,大家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街上有舞獅表演,有燈籠展覽,有孔明燈飛,有高台舞蹈,有登樓吟詩奏琴。
接著畫麵轉到了戰場上,唐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他們身披重甲,手持鋒利的兵器,衝鋒陷陣,勢不可擋。戰場上火光衝天,硝煙彌漫,唐軍戰士們的呐喊聲和歡唿聲此起彼伏,震撼人心。
隨後鏡頭又切迴到朝堂之上,大唐的名相們正襟危坐,商議國事。他們個個才華橫溢,智謀過人,為大唐的繁榮發展出謀劃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其中,傾聽著大臣們的建議,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最後,畫麵定格在了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上。田野裏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農民們辛勤勞作,收獲著豐收的喜悅;城市裏街道寬敞整潔,人們歡聲笑語,生活富足美滿。
這一幕幕的畫麵讓人們看到了大唐的繁榮昌盛,感受到了大唐的強大實力和深厚文化底蘊,無愧是貞觀之隆。
【網友說:
“漢文帝之前皇帝的標準是堯舜,李世民之前皇帝的標準是漢文帝,在二鳳陛下之後,皇帝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李世民!!!
不會打仗不會致太平的皇帝也配稱千古一帝?”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
“最能打的皇帝,沒有之一!”
“大唐的江山李世民打下來一半,淩煙閣二十四臣打下一半,這就是實力!”
“為什麽李世民沒有苛待一位功臣?因為他們要麽沒有他能打,要麽沒有他年輕,要麽沒有他這樣的品格和才能!”
“龍鳳之資、天日之表!嗚唿,我大唐皇帝陛下李二鳳威武!”
“為什麽你們都在叫李世民二鳳?”
“因為他行二,有寫過一首《威鳳賦》,後代人出於對他的喜愛,取得昵稱罷了。”
“要知道,後世的大唐子民身處亂世或者不公,都會前往長安的昭陵去哭墳,可見李世民之得人心!”
“妖貓傳片段嗎?”
“李世民唯一得汙點就是玄武門之變,但是瑕不掩瑜,這掩蓋不了他得功績,掩蓋不了他身為千古一帝得事實。
而且玄武門能發生全怪李淵。
明明打天下的是李世民,而開國功臣也全是李世民的人,李淵偏偏給李建成當太子,李建成既不能文又不能武,還沒收李世民的兵權,結果如何?李世民八百人奮勇而起!”
“張遼:八百就八百!”
“古有張遼八百人破十萬孫吳大軍,後有李世民八百人玄武門登基。”
“突厥可汗獻舞,南蠻酋長吟詩。這就是貞觀!”
“貞觀之政,清明到什麽程度呢?百姓家家有餘糧,貞觀四年全國被處於死刑的隻有29人!”
“貞觀之治,是現代人唯幾向往的古代盛世之一。”
“那個時期的華夏真的是強盛啊,大愛二鳳!”
“六邊形皇帝!”
“琴棋書畫、文武兵謀樣樣精通,哪個皇帝能像他這樣?”
“最完美的古代統治者,符合諸子百家各派向往的理想君主。”
“老李不吃仙丹,說不定還能多活幾歲,多延續一下貞觀之政。”
“搞不懂那些曆史上的皇帝為何都愛吃仙丹,那東西裏麵重金屬超標,身體好的能活個六十歲就不錯了,身體差了幾年就暴斃,人還是比較能抗的,找個兔子雞鴨之類的,吃幾個就暴斃!”
“二鳳!二鳳!二鳳!!”
“玄武門之變不能成為評價李世民的標準,如果不是李淵不公,兄弟三人走不到那一步的。”
“李建成再穩坐後方說是運籌帷幄,可能有天策府對大唐的功勞大嗎?曆史證明李世民是正確的選擇。”
“明朝朱標沒有登基大家意難平,但沒聽說李建成意難平。”
“天下是秦王打下來的,為何秦王不是太子?李淵糊塗啊!”
“說實話,玄武門之變我們現代人都懶得研究了。畢竟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打天下,坐江山!!‘”
“但說實話,,百姓誰在意玄武門啊?世民世民,濟世安民!最起碼唐朝的百姓是切切實實的享受到了百年太玄盛世,所以毫不避諱的讚頌他懷念他!如今的西安還有大唐不夜城,李世民和他的貞觀群臣們被塑在最高處被人懷念。貞觀的百年大業會永遠被後人懷念和銘記!”
“二鳳哪都好,就是給大唐開了一個壞頭,眾所周知,大唐特色玄武門登基製。”】
“陛下,哭了?”
尉遲敬德發現李世民從剛才就呆坐在那邊一動不動。剛才看到後世所還原的太宗威武的模樣和貞觀長安的繁榮,讓這位年輕的陛下感到由衷的激動和興奮。
尉遲敬德以為自己的聲音很小,其實殿內的眾人都聽見了。
長孫無忌作為國戚,作為忠臣,作為李世民的發小,他自認為是很了解這位皇帝的。
他戰功彪炳,他天日之表,他龍鳳之資,他天縱奇才,他十倍報辱(小心眼),他多情同理(愛哭),他自信能更適合做大唐的皇帝,他不願坐以待斃。
所以,才有了玄武門之變,這位英睿而又無比自信的青年才能如此果斷。
雖然是自保,雖然再如何粉飾修改,依然是過不去禮這一門檻的。
而現在,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殿內的眾臣,大家發現,在這一輪大唐的烈日上,那始終縈繞不散的一縷黑霧似已經消散了,他的光芒變得更加耀眼了。
“打江山的自然坐江山。”“誰給了老百姓安定豐收的生活誰就是好皇帝。”“讓老百姓感到自豪的才是真正的好皇帝。”
這便是老百姓的真實看法嗎?
李世民假裝擦汗,不經意間抹掉了眼角的淚珠子。
“朕從未有過二鳳這個諢號!”李世民撇撇嘴,但內心對這個後世人起的昵稱還是很喜歡的,這正說明了後人對他的喜愛和懷念,有哪幾個帝王能夠做到?
杜如晦倒是稱讚起來,他道:“陛下,天幕言稱千古一帝,如此稱謂,古今少有啊!”
李世民本就揚起來的眉頭更加舒展,好似要撇到鬢角一樣。
房玄齡一邊記著天幕上的信息,一邊道:“陛下後來做的《威鳳賦》,我等雖未瞻仰,但也可想到其文采斐然,神秀雋逸。後世之人愛慕陛下,故而以鳳比之。”
“且陛下有李家二郎之稱,後世人以此起了這個昵稱,方才更顯得親昵。”
“與陛下和關係不更加親近和愛慕?”
二相成功讓本就眉飛色舞的李世民更加開心了。
但他隨即又皺著眉頭道:“玄武門繼承製?朕還是給後人開了個壞頭啊!”
涉及到了皇儲,這就不是貞觀群臣們可以開口的了。沒有李世民的允許,誰敢亂說?就算有李世民的允許,誰敢亂說?
況且,天幕的後人隻是戲言,具體的情況他們依然一無所知。
不行,朕可是千古一帝,後人喜愛的二鳳陛下,一想到那後人戲稱的大唐傳統和自己死因居然有嗑藥的因素。
李世民覺得維係他千古一帝的身份很有必要。
我,李世民,唐太宗,千古一帝,聽說過沒!
維護千古一帝名號,我李二......哦,不,我李世民義不容辭!
現在的他還年輕,並沒有什麽嗑藥的想法,既然早已經知道丹藥有毒,就更不可能再吃那玩意了。
而這個大唐傳統,說到底還是大唐本身的繼承製度出現了問題啊。
......
嬴政:這後世居然還有一個這麽厲害的皇帝?千古一帝?李世民?唐太宗?這麽厲害?
不對不對,丹藥有毒!這個李世民死的原因居然也有丹藥的一部分。
“夏無疾,你們太醫院試出結果了嗎?”
夏無疾出列道:“迴陛下,我們分別試了雞鴨兔豚四種牲畜,兔食兩顆於一刻鍾暴斃,雞鴨分別食三顆於兩刻鍾左右暴斃,而豚食了十幾顆,現在隻是昏厥在地,暫無性命之憂,應該也命不久矣。”
(這個數據我瞎編的。不影響觀看。)
聽到自己的醫官說的數據,嬴政頓時有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他的臉色變得陰沉起來,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蒙毅,立刻把那些方士全部拉下去問斬!”
嬴政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怒意和失望。他一直信任這些方士,以為他們能帶來長生不老的奇跡,但現在卻發現這一切都是虛假的謊言。他感到自己被愚弄了,這種背叛讓他無法容忍。
嬴政現在迴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如果不是天幕及時出現,揭示了真相,他可能會繼續服用那些所謂的金丹,不知不覺地陷入慢性中毒的困境,最終走向死亡。
這個想法令他不寒而栗,對這些方士的憤怒也愈發加劇。
......
劉徹:千古一帝?這個李世民也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一個,朕一個,他一個,應該沒有了吧?真沒想到一個骨肉相殘的皇帝也能做出如此偉大的事業。
劉備咂吧了嘴:千古一帝?比我世宗孝武皇帝和世祖光武皇帝又能如何?俺老劉家又不是沒千古一帝,嗬!
朱元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不錯不錯,這後世人有眼光啊!哈哈哈哈,咱就說了咱肯定能和那李二比較比較的!
乾隆:就他?弑兄殺弟還千古一帝啊?朕可是十全老人,朕才是千古一帝!對吧珅珅?
天幕上一個滿臉絡腮胡的男人,其麵容粗獷,長得五大三粗,身材更是十分彪悍,猶如一座鐵塔般矗立著。隻見他雙目圓睜,虎視眈眈地盯著麵前那群仍在議論紛紛且滿臉愁容的人們。他右手用力一揮,手臂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同時口中發出一聲怒吼:“叱!”這聲怒喝如同一道驚雷在空氣中炸響,讓周圍的人瞬間安靜下來,紛紛望向他。
這個人就是尉遲敬德。】
【“八百人就八百人,八百人先下手為強!”
天幕上說話的另一個一身文官打扮的男人也揮著下決心的手勢,毅然的說道。
天幕上再次出現一行小字,對這個男人進行身份介紹:長孫無忌。
這時,所有的人都在看向他們後方那個坐在主座上的虯髯男人。
他眉宇之間充斥著英毅的神采,眼神犀利,整個人都帶有英姿穎發、儀表龍鳳之態!
虯髯龍鳳姿的男人拔出腰間的寶劍,充滿威嚴的低沉嗓音道:“傳我的教!”】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
大唐
貞觀時期
李世民有些哭笑不得,天幕上剛才說的是:“你在史書上所輕輕翻過的一頁,便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玄武門之變倒是心驚肉跳的,每每迴憶起來那天的清晨,李世民仍是心有餘悸。
別看他當時解決掉太子與齊王是多麽的果毅和勇斷,可在他事後於太極宮武德殿內麵見李淵的時候,當時他的手和身體都在顫抖,強壓住內心的不安和後怕才結束了那混亂的一天。
“不知後人會如何評價朕玄武門之變啊。”李世民眼光複雜的看著天幕,他這個弑兄殺弟的劊子手自知自己的行為是無法磨滅的,青史昭昭,會永遠的記下來那一天。
貞觀群臣們也是如同李世民一樣的心情,他們和李世民一樣都在為這個貞觀之治奉獻自己的才能,為大唐的建設添磚加瓦。
這樣的一群“叛逆”之臣,他們能將貞觀帶到什麽地步呢?
他們在眼巴巴的盯著天幕,渴望著得到後人的肯定,渴望著得知自己將貞觀帶到了盛世!
畫麵轉變。
【“殿下!”
天幕上的尉遲敬德穿著一身鎧甲,手持長槊,對著李世民喊道。
隻見一個長鏡頭,李世民手持弓箭,拉滿長弓對著前麵的人群中李建成就是一箭。
身著大紅袍的李建成當即從馬上跌下。
畫麵再次來到了大唐的武德殿內。
“今天,隻有一個太子!”
李世民眼含熱淚,強忍著身體的顫抖,但他神情堅毅,語氣卻無比堅定的道。】
【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武德九年。
李世民28歲登基,年號貞觀。】
天幕上一個唐字,由小及大,赫然霸占了整個畫麵。
鏡頭再次一轉,來到了夜晚下的長安城中。
燈火通明,煙花齊放,大街上數不清的花燈綻放著色彩斑斕的光,人們提著燈籠,在這燈火輝煌,燦爛般宛如白晝的大街上遊逛。
數不清的人在夜晚的長安,他們歡聚一時,有的人黑發黑眼,有的人紅發藍眼,有的人金發碧眼,有的人高鼻梁,有的人穿著番邦的衣服,有的明顯不是漢人的異族穿著唐服。
大街上,有遊龍,有舞獅,有吟詩......好不熱鬧的一番盛世氣象。
【貞觀之治。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再奏破陣樂!”伴隨著激昂的音樂聲響起,天幕上的李世民身著一身金黃色的龍袍,正與太極宮內的群臣們一同宴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殿中跳舞的人竟然是一個來自番邦的男人。
畫麵不斷來迴轉動,鏡頭再次聚焦在了李世民身上。這一次,李世民的表情變得嚴肅而威嚴。他目光堅定地說道:“朕要看著劼利親自到我麵前投降!”此刻的李世民已不再是之前那個喜笑顏開的皇帝,而是充滿了霸氣和決心。
畫麵再次轉換,李世民再次站在了渭水河畔。他靜靜地凝視著前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言喻的自信和威嚴。隨後,突厥可汗緩緩走向李世民,跪地表示投降。李世民臉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他接過了酒杯,將其舉向天空,向這片天地敬酒。
“大唐一統四海,天下響動,萬國來朝,震爍古今,我們願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號,名曰:
天可汗!!!”】
天幕上的李世民端坐在太極宮的龍椅上,他的身影高大威嚴,仿佛與天空融為一體。他的目光犀利如電,透露出一種無與倫比的霸氣和自信。他的坐姿穩健而莊重,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李世民的身後,太極宮的殿宇高聳入雲,金碧輝煌,展現出大唐盛世的繁榮和壯麗。宮殿的牆壁上鑲嵌著珍貴的寶石和珍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殿內的柱子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每一根都顯得莊嚴肅穆。
殿下,各路來朝拜的番邦之人紛紛跪地,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崇敬和畏懼。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度,穿著各異,但此刻卻都被李世民的威嚴所震懾。他們不敢抬頭直視李世民的眼睛,隻能低頭叩拜,表達對大唐天子的敬意。
而天幕再次給了這個時期的大唐無數的混剪高光時刻。
鏡頭切換到長安城,夜幕降臨,城中燈火輝煌,宛如白晝。街道兩旁的建築風格獨特,古色古香,彰顯出大唐的文化底蘊。夜市熱鬧非凡,商人雲集,各種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鏡頭又轉向另一個夜空下的長安,人們歡聚一堂,好像在慶祝什麽節日。無論男女老少,大家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街上有舞獅表演,有燈籠展覽,有孔明燈飛,有高台舞蹈,有登樓吟詩奏琴。
接著畫麵轉到了戰場上,唐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他們身披重甲,手持鋒利的兵器,衝鋒陷陣,勢不可擋。戰場上火光衝天,硝煙彌漫,唐軍戰士們的呐喊聲和歡唿聲此起彼伏,震撼人心。
隨後鏡頭又切迴到朝堂之上,大唐的名相們正襟危坐,商議國事。他們個個才華橫溢,智謀過人,為大唐的繁榮發展出謀劃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其中,傾聽著大臣們的建議,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最後,畫麵定格在了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上。田野裏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農民們辛勤勞作,收獲著豐收的喜悅;城市裏街道寬敞整潔,人們歡聲笑語,生活富足美滿。
這一幕幕的畫麵讓人們看到了大唐的繁榮昌盛,感受到了大唐的強大實力和深厚文化底蘊,無愧是貞觀之隆。
【網友說:
“漢文帝之前皇帝的標準是堯舜,李世民之前皇帝的標準是漢文帝,在二鳳陛下之後,皇帝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李世民!!!
不會打仗不會致太平的皇帝也配稱千古一帝?”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
“最能打的皇帝,沒有之一!”
“大唐的江山李世民打下來一半,淩煙閣二十四臣打下一半,這就是實力!”
“為什麽李世民沒有苛待一位功臣?因為他們要麽沒有他能打,要麽沒有他年輕,要麽沒有他這樣的品格和才能!”
“龍鳳之資、天日之表!嗚唿,我大唐皇帝陛下李二鳳威武!”
“為什麽你們都在叫李世民二鳳?”
“因為他行二,有寫過一首《威鳳賦》,後代人出於對他的喜愛,取得昵稱罷了。”
“要知道,後世的大唐子民身處亂世或者不公,都會前往長安的昭陵去哭墳,可見李世民之得人心!”
“妖貓傳片段嗎?”
“李世民唯一得汙點就是玄武門之變,但是瑕不掩瑜,這掩蓋不了他得功績,掩蓋不了他身為千古一帝得事實。
而且玄武門能發生全怪李淵。
明明打天下的是李世民,而開國功臣也全是李世民的人,李淵偏偏給李建成當太子,李建成既不能文又不能武,還沒收李世民的兵權,結果如何?李世民八百人奮勇而起!”
“張遼:八百就八百!”
“古有張遼八百人破十萬孫吳大軍,後有李世民八百人玄武門登基。”
“突厥可汗獻舞,南蠻酋長吟詩。這就是貞觀!”
“貞觀之政,清明到什麽程度呢?百姓家家有餘糧,貞觀四年全國被處於死刑的隻有29人!”
“貞觀之治,是現代人唯幾向往的古代盛世之一。”
“那個時期的華夏真的是強盛啊,大愛二鳳!”
“六邊形皇帝!”
“琴棋書畫、文武兵謀樣樣精通,哪個皇帝能像他這樣?”
“最完美的古代統治者,符合諸子百家各派向往的理想君主。”
“老李不吃仙丹,說不定還能多活幾歲,多延續一下貞觀之政。”
“搞不懂那些曆史上的皇帝為何都愛吃仙丹,那東西裏麵重金屬超標,身體好的能活個六十歲就不錯了,身體差了幾年就暴斃,人還是比較能抗的,找個兔子雞鴨之類的,吃幾個就暴斃!”
“二鳳!二鳳!二鳳!!”
“玄武門之變不能成為評價李世民的標準,如果不是李淵不公,兄弟三人走不到那一步的。”
“李建成再穩坐後方說是運籌帷幄,可能有天策府對大唐的功勞大嗎?曆史證明李世民是正確的選擇。”
“明朝朱標沒有登基大家意難平,但沒聽說李建成意難平。”
“天下是秦王打下來的,為何秦王不是太子?李淵糊塗啊!”
“說實話,玄武門之變我們現代人都懶得研究了。畢竟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打天下,坐江山!!‘”
“但說實話,,百姓誰在意玄武門啊?世民世民,濟世安民!最起碼唐朝的百姓是切切實實的享受到了百年太玄盛世,所以毫不避諱的讚頌他懷念他!如今的西安還有大唐不夜城,李世民和他的貞觀群臣們被塑在最高處被人懷念。貞觀的百年大業會永遠被後人懷念和銘記!”
“二鳳哪都好,就是給大唐開了一個壞頭,眾所周知,大唐特色玄武門登基製。”】
“陛下,哭了?”
尉遲敬德發現李世民從剛才就呆坐在那邊一動不動。剛才看到後世所還原的太宗威武的模樣和貞觀長安的繁榮,讓這位年輕的陛下感到由衷的激動和興奮。
尉遲敬德以為自己的聲音很小,其實殿內的眾人都聽見了。
長孫無忌作為國戚,作為忠臣,作為李世民的發小,他自認為是很了解這位皇帝的。
他戰功彪炳,他天日之表,他龍鳳之資,他天縱奇才,他十倍報辱(小心眼),他多情同理(愛哭),他自信能更適合做大唐的皇帝,他不願坐以待斃。
所以,才有了玄武門之變,這位英睿而又無比自信的青年才能如此果斷。
雖然是自保,雖然再如何粉飾修改,依然是過不去禮這一門檻的。
而現在,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殿內的眾臣,大家發現,在這一輪大唐的烈日上,那始終縈繞不散的一縷黑霧似已經消散了,他的光芒變得更加耀眼了。
“打江山的自然坐江山。”“誰給了老百姓安定豐收的生活誰就是好皇帝。”“讓老百姓感到自豪的才是真正的好皇帝。”
這便是老百姓的真實看法嗎?
李世民假裝擦汗,不經意間抹掉了眼角的淚珠子。
“朕從未有過二鳳這個諢號!”李世民撇撇嘴,但內心對這個後世人起的昵稱還是很喜歡的,這正說明了後人對他的喜愛和懷念,有哪幾個帝王能夠做到?
杜如晦倒是稱讚起來,他道:“陛下,天幕言稱千古一帝,如此稱謂,古今少有啊!”
李世民本就揚起來的眉頭更加舒展,好似要撇到鬢角一樣。
房玄齡一邊記著天幕上的信息,一邊道:“陛下後來做的《威鳳賦》,我等雖未瞻仰,但也可想到其文采斐然,神秀雋逸。後世之人愛慕陛下,故而以鳳比之。”
“且陛下有李家二郎之稱,後世人以此起了這個昵稱,方才更顯得親昵。”
“與陛下和關係不更加親近和愛慕?”
二相成功讓本就眉飛色舞的李世民更加開心了。
但他隨即又皺著眉頭道:“玄武門繼承製?朕還是給後人開了個壞頭啊!”
涉及到了皇儲,這就不是貞觀群臣們可以開口的了。沒有李世民的允許,誰敢亂說?就算有李世民的允許,誰敢亂說?
況且,天幕的後人隻是戲言,具體的情況他們依然一無所知。
不行,朕可是千古一帝,後人喜愛的二鳳陛下,一想到那後人戲稱的大唐傳統和自己死因居然有嗑藥的因素。
李世民覺得維係他千古一帝的身份很有必要。
我,李世民,唐太宗,千古一帝,聽說過沒!
維護千古一帝名號,我李二......哦,不,我李世民義不容辭!
現在的他還年輕,並沒有什麽嗑藥的想法,既然早已經知道丹藥有毒,就更不可能再吃那玩意了。
而這個大唐傳統,說到底還是大唐本身的繼承製度出現了問題啊。
......
嬴政:這後世居然還有一個這麽厲害的皇帝?千古一帝?李世民?唐太宗?這麽厲害?
不對不對,丹藥有毒!這個李世民死的原因居然也有丹藥的一部分。
“夏無疾,你們太醫院試出結果了嗎?”
夏無疾出列道:“迴陛下,我們分別試了雞鴨兔豚四種牲畜,兔食兩顆於一刻鍾暴斃,雞鴨分別食三顆於兩刻鍾左右暴斃,而豚食了十幾顆,現在隻是昏厥在地,暫無性命之憂,應該也命不久矣。”
(這個數據我瞎編的。不影響觀看。)
聽到自己的醫官說的數據,嬴政頓時有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他的臉色變得陰沉起來,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蒙毅,立刻把那些方士全部拉下去問斬!”
嬴政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怒意和失望。他一直信任這些方士,以為他們能帶來長生不老的奇跡,但現在卻發現這一切都是虛假的謊言。他感到自己被愚弄了,這種背叛讓他無法容忍。
嬴政現在迴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如果不是天幕及時出現,揭示了真相,他可能會繼續服用那些所謂的金丹,不知不覺地陷入慢性中毒的困境,最終走向死亡。
這個想法令他不寒而栗,對這些方士的憤怒也愈發加劇。
......
劉徹:千古一帝?這個李世民也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一個,朕一個,他一個,應該沒有了吧?真沒想到一個骨肉相殘的皇帝也能做出如此偉大的事業。
劉備咂吧了嘴:千古一帝?比我世宗孝武皇帝和世祖光武皇帝又能如何?俺老劉家又不是沒千古一帝,嗬!
朱元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不錯不錯,這後世人有眼光啊!哈哈哈哈,咱就說了咱肯定能和那李二比較比較的!
乾隆:就他?弑兄殺弟還千古一帝啊?朕可是十全老人,朕才是千古一帝!對吧珅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