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所以永元有多隆?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讓我們迴歸正題。
我們已經知道漢和帝劉肇在位期間,大漢的武德已經十分充沛了,西出雁門建立都護府,北出大漠討滅了匈奴,又在中亞擊敗了當時世界第三大帝國的貴霜。
這些都是永元的對外功業,而在文治方麵,劉肇勤政愛民,廣納賢才,對農業實施減免賦稅和獎勵耕種的政策。
此外,劉肇還十分體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詔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要求他們反省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
他在法律上采取寬刑政策,注重清理冤獄,在災害發生時,朝廷積極賑災濟民。
經濟發展,政治清明。
在文化方麵,班昭續寫了《漢書》,這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
許慎編纂了《說文解字》,這是中國的第一部字典,為漢字建立起了理論體係。
同時,劉肇還下令在全國推廣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也推動了華夏文化普及的進展,原先春秋時期孔子搬家的“學富五車”,在造紙術發明改進後,書本變得更輕薄和方便攜帶。】
天幕上,不但展示了劉肇在位統治時期大漢的文治著作,還展示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生產過程。
這讓永元之前的朝代都興奮起來了,一個個一邊拿著筆記錄仿佛、繪製圖形,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著光幕在大腦裏思考步驟。
孔子:感覺有被冒犯到,但......被冒犯的好!有了紙張,我儒家的學術就能傳播的更多了!
嬴政:快記下來快記下來!這是天幕在發福利啊!
劉徹:公孫丞相!記下來了嗎?
公孫弘:陛下,臣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寫不快啊,你問年輕人啊,老臣我隻能給你複讀還差不多。
劉肇:班家子弟果然人傑地靈啊,為朕這大漢奉獻極多,其父班彪學博才高,當初又勸降竇氏歸附世祖,其子女班固、班昭文學斐然,史學卓著,二子班超武德充沛,如朕之冠軍侯啊!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劉肇英年早逝,統治短暫。
在他去世後,東漢的國力開始衰退,加之他統治後期重用宦官,導致了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的局麵。
最終演變成了著名的十常侍之亂。
這也是劉肇政治生涯中唯一被詬病的地方。
不過,劉肇的妻子鄧綏,也就是和熹皇後鄧氏,她在和帝駕崩後,臨朝稱製,傑出的政治能力讓大漢在她的手裏得以繼續延續了和帝之政,史稱和熹盛漢。】
【網友說:
“和熹皇後鄧綏,被史學界譽為‘皇後之冠’,同時她也是東漢‘六後臨朝’中的最賢者,也是華夏曆史上最傑出的女政治家之一。”
“身為英明神武的一代明君們,他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死後人亡政息,和帝還算幸運,自己妻子給力讓永元之政不至於結束太快。”
“可惜了,自和帝之後東漢也徹底進入到了‘東漢幼兒園’時期,漢章帝劉炟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孫子居然人人有機會當皇帝。”
“我們不能排除外戚對幼帝即位的幫扶性,但也不能忽視外戚掌權架空皇帝的真實性。
外戚固然有如霍家等一心為漢的家族,也有如鄧綏這樣的千古賢後,堪稱女君的人物。
但整個東漢之所以皇帝全都英年早逝也是這個原因。
世家大族爭先嫁女兒入宮掌權,皇帝死後外戚掌權,皇帝成年扶持宦官與外戚奪權,如此循環往來。
劉肇成年後鬥倒了母族竇氏,但也開了用宦官的頭,他的兒子就沒那麽幸運了,有一個如此強勢的母族和母親,連成年都沒有活到。
後麵的皇帝也隻有順帝、桓帝活到成年鬥到了外戚了。
為什麽靈帝這個獨夫會這麽臭名昭著,原因也在此,桓帝雖然晚年昏庸,但是他為靈帝繼位掃除了外戚和權臣,讓他大權在握,而靈帝劉宏隻顧個人享受,自己醉生夢死後,還給兒子留下了外戚、權臣、世家、起義、諸侯和宦官多個天崩開局,真是千古昏君啊!”
“永元之隆確實可以,很少有人提到,主要漢朝的武帝和劉邦、文景過於耀眼了。”
“你說的長,我跟你混。”
“劉肇太可惜了,九歲登基,十四歲鏟除外戚親政,在位十四年卻能做出在位四十年的皇帝都不能做出來的政績。”
“我知道你在點誰(壞笑),明擺宗唄,三十年不上朝,除了他還能是誰?”
“按照史書記載,劉肇是漢朝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體弱多病,但仍然日耕不輟,晨起上朝、夜半批奏,從不懈怠。所以,他英年早逝很可能是心力不足,身體虧損嚴重才暴斃的。”
“東漢本來就是一個天生殘缺的朝代,劉秀雖然中興大漢,再造乾坤,但是他沒有能力解決世家的崛起,反而還向世家妥協,這才有了東漢許多經學世家、四世三公、外戚輪流的局麵。”
“盛世?我覺得中國唯有一個可以稱為盛世,而世界範圍內隻有古希臘的伯裏克利之治才能算盛世,人民史觀下,隻有古希臘做到了讓人是人!”】
大秦
嬴政對天幕上劉肇的經曆感到了同情,因為他也是這樣度過了自己提心吊膽的童年,潛伏雄心一朝而起,才得以親政。
“外戚幫助幼帝能坐穩皇位,但也尾大不掉啊!”
皇帝的母族為何好用?
因為外姓無法奪權,一是綱常、舅舅奪了外甥的江山,得國正乎?
二是宗族的反抗,雖然宗族會捏著鼻子認了,但你不能否定宗族的反抗能力,畢竟這是人家的江山,如果你真要是外戚掌權後真的敢奪位,就得試試人家皇族的刀利否了。
曆史上自然也有外戚篡國的例子,例如楊堅,但是南北朝那種亂世再加上先帝不得人心,而楊堅黨羽遍布朝野,賢明在外,宇文家又遭到了北周武帝的清洗,宗族不強,這才得以上位。
而老曹家被奪權,純屬是夏侯氏和曹氏宗族後麵的子孫太過無能,被潁川集團打壓的根本無法還手,哪怕曹爽那麽廢物,可人家還是宗族最傑出的人才了,縱然曹睿留給曹爽那麽大的權力和特權,就那最後還能混成抄家滅族的局麵,可見有多麽青黃不接了。
到了唐朝以後,後宮不得幹政的政策和政治製度的完善,外戚的存在已經幾乎消失在了曆史之中了。
大漢
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到後世子孫被外戚欺壓的記載,也是恨得牙癢癢,他覺得自己還是算幸運的,王氏當年想要篡自己的權,自己的祖母竇氏幫助自己鎮壓了他們,雖說輕鬆,但對於當時年輕的自己而言還是很危險的。
而祖母對自己的嗬護也是顯而易見的。
“外戚一旦根深蒂固,皇帝除了啟用宦官還能有什麽辦法能從這深宮牢籠中重整乾坤呢?”雖然和帝啟用了宦官,但劉徹知道,那時自己的兒孫已經沒有了方法了。
宣帝時期。
劉詢看到天幕上的外戚橫行的東漢,想到了那個扶自己登上皇位、悉心教導自己治政的大司馬丞相。
縱然霍光是權臣,又廢立皇帝,又目無尊上,但他確實是一生忠於大漢的,而且對於武帝後期大漢的百業荒廢的局麵實行了許多的中興之策,這也是他仍被宣帝列為“麒麟閣十一臣“之首的原因。
”哎,霍光雖然權赫一時,但對大漢倒是無愧世宗托孤之任......“倘若沒有霍顯隱瞞霍光的騷操作,也不會落得族滅下場吧......
我們已經知道漢和帝劉肇在位期間,大漢的武德已經十分充沛了,西出雁門建立都護府,北出大漠討滅了匈奴,又在中亞擊敗了當時世界第三大帝國的貴霜。
這些都是永元的對外功業,而在文治方麵,劉肇勤政愛民,廣納賢才,對農業實施減免賦稅和獎勵耕種的政策。
此外,劉肇還十分體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詔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要求他們反省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
他在法律上采取寬刑政策,注重清理冤獄,在災害發生時,朝廷積極賑災濟民。
經濟發展,政治清明。
在文化方麵,班昭續寫了《漢書》,這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
許慎編纂了《說文解字》,這是中國的第一部字典,為漢字建立起了理論體係。
同時,劉肇還下令在全國推廣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也推動了華夏文化普及的進展,原先春秋時期孔子搬家的“學富五車”,在造紙術發明改進後,書本變得更輕薄和方便攜帶。】
天幕上,不但展示了劉肇在位統治時期大漢的文治著作,還展示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生產過程。
這讓永元之前的朝代都興奮起來了,一個個一邊拿著筆記錄仿佛、繪製圖形,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著光幕在大腦裏思考步驟。
孔子:感覺有被冒犯到,但......被冒犯的好!有了紙張,我儒家的學術就能傳播的更多了!
嬴政:快記下來快記下來!這是天幕在發福利啊!
劉徹:公孫丞相!記下來了嗎?
公孫弘:陛下,臣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寫不快啊,你問年輕人啊,老臣我隻能給你複讀還差不多。
劉肇:班家子弟果然人傑地靈啊,為朕這大漢奉獻極多,其父班彪學博才高,當初又勸降竇氏歸附世祖,其子女班固、班昭文學斐然,史學卓著,二子班超武德充沛,如朕之冠軍侯啊!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劉肇英年早逝,統治短暫。
在他去世後,東漢的國力開始衰退,加之他統治後期重用宦官,導致了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的局麵。
最終演變成了著名的十常侍之亂。
這也是劉肇政治生涯中唯一被詬病的地方。
不過,劉肇的妻子鄧綏,也就是和熹皇後鄧氏,她在和帝駕崩後,臨朝稱製,傑出的政治能力讓大漢在她的手裏得以繼續延續了和帝之政,史稱和熹盛漢。】
【網友說:
“和熹皇後鄧綏,被史學界譽為‘皇後之冠’,同時她也是東漢‘六後臨朝’中的最賢者,也是華夏曆史上最傑出的女政治家之一。”
“身為英明神武的一代明君們,他們最害怕的就是自己死後人亡政息,和帝還算幸運,自己妻子給力讓永元之政不至於結束太快。”
“可惜了,自和帝之後東漢也徹底進入到了‘東漢幼兒園’時期,漢章帝劉炟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孫子居然人人有機會當皇帝。”
“我們不能排除外戚對幼帝即位的幫扶性,但也不能忽視外戚掌權架空皇帝的真實性。
外戚固然有如霍家等一心為漢的家族,也有如鄧綏這樣的千古賢後,堪稱女君的人物。
但整個東漢之所以皇帝全都英年早逝也是這個原因。
世家大族爭先嫁女兒入宮掌權,皇帝死後外戚掌權,皇帝成年扶持宦官與外戚奪權,如此循環往來。
劉肇成年後鬥倒了母族竇氏,但也開了用宦官的頭,他的兒子就沒那麽幸運了,有一個如此強勢的母族和母親,連成年都沒有活到。
後麵的皇帝也隻有順帝、桓帝活到成年鬥到了外戚了。
為什麽靈帝這個獨夫會這麽臭名昭著,原因也在此,桓帝雖然晚年昏庸,但是他為靈帝繼位掃除了外戚和權臣,讓他大權在握,而靈帝劉宏隻顧個人享受,自己醉生夢死後,還給兒子留下了外戚、權臣、世家、起義、諸侯和宦官多個天崩開局,真是千古昏君啊!”
“永元之隆確實可以,很少有人提到,主要漢朝的武帝和劉邦、文景過於耀眼了。”
“你說的長,我跟你混。”
“劉肇太可惜了,九歲登基,十四歲鏟除外戚親政,在位十四年卻能做出在位四十年的皇帝都不能做出來的政績。”
“我知道你在點誰(壞笑),明擺宗唄,三十年不上朝,除了他還能是誰?”
“按照史書記載,劉肇是漢朝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體弱多病,但仍然日耕不輟,晨起上朝、夜半批奏,從不懈怠。所以,他英年早逝很可能是心力不足,身體虧損嚴重才暴斃的。”
“東漢本來就是一個天生殘缺的朝代,劉秀雖然中興大漢,再造乾坤,但是他沒有能力解決世家的崛起,反而還向世家妥協,這才有了東漢許多經學世家、四世三公、外戚輪流的局麵。”
“盛世?我覺得中國唯有一個可以稱為盛世,而世界範圍內隻有古希臘的伯裏克利之治才能算盛世,人民史觀下,隻有古希臘做到了讓人是人!”】
大秦
嬴政對天幕上劉肇的經曆感到了同情,因為他也是這樣度過了自己提心吊膽的童年,潛伏雄心一朝而起,才得以親政。
“外戚幫助幼帝能坐穩皇位,但也尾大不掉啊!”
皇帝的母族為何好用?
因為外姓無法奪權,一是綱常、舅舅奪了外甥的江山,得國正乎?
二是宗族的反抗,雖然宗族會捏著鼻子認了,但你不能否定宗族的反抗能力,畢竟這是人家的江山,如果你真要是外戚掌權後真的敢奪位,就得試試人家皇族的刀利否了。
曆史上自然也有外戚篡國的例子,例如楊堅,但是南北朝那種亂世再加上先帝不得人心,而楊堅黨羽遍布朝野,賢明在外,宇文家又遭到了北周武帝的清洗,宗族不強,這才得以上位。
而老曹家被奪權,純屬是夏侯氏和曹氏宗族後麵的子孫太過無能,被潁川集團打壓的根本無法還手,哪怕曹爽那麽廢物,可人家還是宗族最傑出的人才了,縱然曹睿留給曹爽那麽大的權力和特權,就那最後還能混成抄家滅族的局麵,可見有多麽青黃不接了。
到了唐朝以後,後宮不得幹政的政策和政治製度的完善,外戚的存在已經幾乎消失在了曆史之中了。
大漢
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到後世子孫被外戚欺壓的記載,也是恨得牙癢癢,他覺得自己還是算幸運的,王氏當年想要篡自己的權,自己的祖母竇氏幫助自己鎮壓了他們,雖說輕鬆,但對於當時年輕的自己而言還是很危險的。
而祖母對自己的嗬護也是顯而易見的。
“外戚一旦根深蒂固,皇帝除了啟用宦官還能有什麽辦法能從這深宮牢籠中重整乾坤呢?”雖然和帝啟用了宦官,但劉徹知道,那時自己的兒孫已經沒有了方法了。
宣帝時期。
劉詢看到天幕上的外戚橫行的東漢,想到了那個扶自己登上皇位、悉心教導自己治政的大司馬丞相。
縱然霍光是權臣,又廢立皇帝,又目無尊上,但他確實是一生忠於大漢的,而且對於武帝後期大漢的百業荒廢的局麵實行了許多的中興之策,這也是他仍被宣帝列為“麒麟閣十一臣“之首的原因。
”哎,霍光雖然權赫一時,但對大漢倒是無愧世宗托孤之任......“倘若沒有霍顯隱瞞霍光的騷操作,也不會落得族滅下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