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仍念大唐也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甘露殿裏,貞觀群臣一邊自豪,一邊評論著天幕上開元盛況的大唐氣象,然而下一秒天幕上的畫麵就變成了黑色。
“咚!”的一聲沉悶的鼓點響起,同時還伴隨著貞觀君臣們不知道的樂器聲,這一下,讓觀看的人們也隨之心裏忽然發緊起來。
天幕忽然變黑的畫麵出現了光點,一個與大唐城池建築風格迥然不同的城池映入眼簾,其中依稀可以見得些許唐時的建築風格。
“這是何處?莫非是後世城池不成?”李世民發出驚唿。
然而隨著天幕的視角不斷升高,已經逐漸的轉換到了一整個鳥瞰之樣。
“這是朕的長安?”李世民依稀分辨著天幕上的地形,猜測道。
“如此雄偉之城,好似盤踞關中之猛虎焉。”杜如晦道。
甘露殿裏也躁動了起來。
“這是何等手法?天幕後人莫非在雲端觀看乎?”
“這是起飛了?”
李世民覺得自己此時應該有一個優秀領導者的沉穩狀態,於是一臉正經的訓斥道:“後世千般手段,就如著天幕一般,何須驚訝?如此大驚失色,豈不是失我大唐體統?噤聲觀看便是!”
眾臣憋笑不語,他們可是剛剛先看到了自家陛下震驚的樣子了。
長孫皇後也是有些揶揄的看著身邊人。
“咚!”
“咚!”
“咚!”
依然是鼓點聲和樂器聲,伴隨著一聲聲的鼓點落下,天幕上的畫麵變成了一幅幅剪影忽閃忽閃的,這讓觀看的人們心裏更是發癢難耐,想要一探那被模糊遮掩的畫麵。
然而,下一刻,好似千種樂器一同奏響,似有無數人在一起鳴唱,特別是其中有一個他們不熟悉的樂器,更是高昂的奏鳴。
天幕忽然由白天轉為了黑夜,高高在上的鳥瞰視角也如從雲端墜落一般猛然下降,這讓沒見識過這種視角的古人們嚇得閉上了眼睛。
這是怎麽弄得畫麵?
居然讓人身臨其境般如墜落雲端?
視角在迅速的降落地麵,在人們心底愈發加緊的時候猛然一頓,這讓觀看者心裏忽然一鬆,嚇死寶寶了,剛剛差點摔死了。
鏡頭一轉,燈火璀璨的光景映入眼簾。
然而天幕上的畫麵穩定後,出現的光景更是讓人們為之驚歎。
他們雖然不認識這天幕上的建築,但也為這夜幕下燈火通明的大城為之仰望,尤其是遠看好似矗立如山巒一樣的高樓。
畫麵如駕著奔騰的駿馬一樣不斷掠過,古人們在這天幕所呈現的現代都市中,像是喝醉了一樣走馬觀花的如癡如醉看了起來。
寬闊的路麵、宏偉的高樓,尤其拉升前期的鏡頭在即將撞到一個不知多高像通天的建築前忽然再次抬升。
古人們隻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入目處望不盡頭的建築!
恐怖如斯!這得是多大的城池、多少的人口啊!
鏡頭不斷在這宛如白晝的雄偉巨城裏穿梭,掠過的高樓、遠山、莊園、湖泊......
直到這種畫麵持續了幾秒後,畫麵再次一頓,一座位於層層高樓大廈間的、瑰麗奇幻的燈光之城出現在了人們的麵前。
這裏的建築風格終於是讓古人們感到了親切起來,可那地麵亮如白晝,各種各樣的光華閃爍其中,又讓古人們明白這並不是他們所熟悉的任何一個地方。
杜如晦和房玄齡在觀看天幕震驚過後,難掩激動的心情,但同時心裏也浮現了一個疑問:這難道是後世之長安嗎?
李世民則是激動的站了起來,滿眼的迷醉和興奮之色,道:“這就是後世之長安乎?”
光幕的鏡頭終於開始慢了下來,並且貼心的給燒了字幕標注。
首先,一個大題目映入其中:西安
大唐不夜城
十三朝古都長安
【大雁塔】
畫麵上一個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出現,在樓閣的前麵,一片空白的場地上,一個慈眉善目智者形象的僧人雕塑同樣被播放到了天幕之上,他神色堅毅,手持禪杖凝望南方。
【玄奘法師像】
人們知道了雕塑的人物名稱,而天幕的畫麵卻又順著玄奘像接著繼續往一邊飛過。
這一次數十座雕塑群映入了眼簾。
這群雕塑神色姿態各異,他們或手中持書卷,或低頭撫琴,或拿筆如作樣等等各種姿態同樣點綴其中。
他們的神色或是慨然而歌的模樣,或是憂慮民生的模樣,或是怡然自得逍遙的模樣,或是肅穆沉思的模樣,或是正義凜然的模樣......
每一座閃過的雕像都被天幕貼心的給予了注釋,古人們得以知道他們的名字。
然而畫麵還是飛的有些快,讓觀看的人依稀辯解出了一些:
“李白!”
“杜甫!”
“劉禹錫!”
“李商隱!”
“王維!”
“吳道子!”
“杜牧......柳公權!”
“白居易......賀知章!”
“王之渙......王昌齡!”
“閻立本......閻立德!”
“岑參......”
【大唐群英像】
嘶!
貞觀群臣齊齊迴望注視著殿內人群的後方,萬萬沒有令人想到的是,第一個讓他們辨認出來認識的熟人,居然是站在殿內如同小透明般的宮廷畫師......
閻立本則是本人有些頓時拘謹了起來,略顯得手足無措,一時間,內心複雜無比:我也能成為像兄長那樣的大人物嗎?
如果他知道後世的一首歌,也許此時此景就要高歌一首:
那年十八,站如嘍羅......
不過二鳳還沒來得及安慰鼓勵閻立本,就在飛馳的畫麵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隻見到天幕上的李世民單手挽著雄壯的大馬韁繩,另一隻手輕輕往下壓著,好似在彈壓天下般霸氣臨風。
而李世民這座雕像的下方刻著大字貞觀上將,角落標注著唐太宗李世民,在雕像的下方前有雄壯樂隊,後有旌旗飄揚,一群將軍簇擁在近前,後方宛如千軍萬馬在共同拱衛著他們的皇帝陛下。
整個雕像群顯得十分的宏偉霸氣。
長孫無忌見縫插針直接上前大讚道:“此雕像似有安撫天下、鎮壓四夷的含義,完美的彰顯了我朝陛下的千古一帝風範啊!”
說完這席話,長孫無忌還不忘像友商般拉踩了一下之前天幕所出現的武帝雕像。
“漢武雕像孤單一人,且不如陛下宏偉也。”
李世民倒是灑然一笑,他對雕像下方的四個鎏金大字十分的滿意,“貞觀上將”,嗯,很好聽,朕又有一個堪比天策上將的稱號了。
而殿內的武將們則注意點全在李世民雕塑稍下方的騎馬從臣,他們瞪大著眼睛仔細打量著這些武將著裝的雕像,心想:陛下的六位隨侍武將,這總該有一個我的位置吧?
【貞觀之治】
天幕給予了整個雕像群標注,隨後並沒有多停留一秒鏡頭仍然在前行著。
而這次天幕的畫麵倒是讓人頗為意外。
春秋時期
孔子:“此句章義與我儒家治學之理,倒是頗為相似,如出一道啊!”
荀子:“???這不是我的學術嗎?怎麽出現在大唐了?”
隻見天幕上赫然出現了這個新的雕塑群的名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雕塑則是一個婦女抱著孩童,壯漢保護兒童,老人與幼孫嬉樂,青壯者挑著擔子看望遠方。
博學如貞觀相公們,當即就有人認出了這座雕像名字的出處,杜如晦道:“《荀子王製》裏的‘君如舟,民如水,能載舟而行,亦能傾覆舟船。’”
對於古人而言,尤其是這些萬裏挑一的大臣們來說,這些聖人之言自然並不陌生,所以一時間讓很多人都不禁沉思了起來,因為這是被後世鄭重刻成了雕塑。
李世民心中思考道:莫非後世所表達的意思是大唐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所以他們才托起來了盛唐這座巨舟?
而隨後殿內眾人的注意力再次被天幕的鏡頭所帶走了。
一組全新的雕塑出現了:兩名大臣並立在一起形態各異,一個撚著胡須低著頭好像在沉思,一個表情果毅揮著手勢像做決斷。
天幕給出了注釋道:【房謀杜斷】
李世民則欣然的為自己的兩位相公祝賀:“恭喜邢國公與蔡國公兩位了!”
然而天幕鏡頭又是一轉,和這二位相公相隔不遠的地方,再次出現了一個雕像群,他們神態各異,身份也各自不同,有的騎著駿馬,有的挽著弓箭,有的揮舞寶劍,有的拿筆沉思,有的手指北方......
鏡頭將他們和前方的房杜二人放在了一起,天幕也給出了字幕標注: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
這次被一一點名的殿內臣子們個個喜笑顏開。
房玄齡撚著胡須直樂嗬,尉遲敬德直接哈哈大笑,李靖著撚須微笑不語,杜如晦則是拱手道:“貞觀治世看來也是名揚於千古,傳世於後代,這一切也是都仰賴諸位臣僚的熙熙遠見啊!不然何來的貞觀盛世乎?”
殿內諸臣皆是一笑,他們為自己的擁有這樣的一位陛下感到驕傲和無盡的感激。
麒麟閣?雲台?
抱歉,我大唐也有淩煙閣。
李世民則是哈哈一笑,這次十分謙遜的隻是伸手虛壓了一下姿勢,讓大家都自矜些,不要失了儀,好好看天幕。
並不是說二鳳心裏就不高興自豪了,畢竟自己的臣子一個個如此有才名,貞觀傳世於後代,他身為貞觀的皇帝,豈能不自豪?
不過,隨後的雕塑就讓殿內此時歡樂的氣氛一下子沉寂了下去。
隻見天幕再次陡轉了鏡頭,一個新的雕塑群又出現了。
前有掌扇官從舉五明扇,後有宮從舉著華蓋,更有隨從舉著儀扇。
如何至高的儀禮,原本是屬於帝王所該應有具備的依仗的,可其中被拱衛的那個雕像卻胸前鼓鼓、身著華服、梳著雲鬢,明顯是一個婦人啊!
而光幕的標注更是確定了這一件事:【武後行從圖】。
魏征直接就是批判道:“即便她有功於大唐,身為皇後也不該如此逾製!”
連杜如晦也是說道:“就連呂雉那樣列為本紀的皇後,或如竇氏、陰氏、鄧氏、獨孤氏那樣大權在握的皇後,也未有如此逾製之舉,這是帝製啊!”
此事已經牽扯到了後宮之事,武將們識趣的閉上了嘴巴。
而文臣們則臉上褪去了興奮之色,冷靜的分析著。
李世民也是神情忽然一頓,這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和匪夷所思。
長孫皇後在他的身旁,此時也不知該怎樣出口來安撫身邊的皇帝。
現在貞觀天子的後宮可還沒有一位姓武的皇後,就算按照天幕所講的,長孫皇後早逝,二鳳陛下也不會是再立新後了。
眾臣了解這位陛下,也知皇後的諸位嫡子嫡女,更別說這些嫡皇子們還有一位位高權重關係通天的舅舅。
目前是可以排除掉貞觀一朝的可能了。
李世民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更是驚愕和無奈。
若真是他的後世子孫所幹出來的好事,他的確是管不了的。
然而在這位文韜武略雄偉的李世民眼裏,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遙遠的未來:
宮廷裏血流漂櫓、宮闈中陰謀詭計、宮禁內謀弑逆流......
在他深邃的眼眸裏,已經看到了這泱泱的巨唐盛世上似乎蒙上了一層若有若無的血色......
此刻,李世民隻感到了無盡的疲憊,和迫切想了解這段曆史的好奇。
一個前朝從未有過的事情發生了,大唐究竟發生了什麽?為什麽一個皇後在用著帝製?
如果是明清的皇帝看見這種自己的雕塑或許就不會不理解了,畢竟他們的前朝既有唐高宗的武後做例子,又有宋真宗的劉娥女君做例子,自然不會匪夷所思。
可此時的大唐隻有呂竇,陰王,鄧獨做例,她們縱然再大權在握,也並沒有逾越帝製......
天幕的鏡頭繼續在轉動,接下來,一個三層壘台出現在了畫麵上,其中的雕塑群完全不弱於貞觀之治。
而其中天幕給出的名字赫然標注著:
【開元盛世】
“咚!”的一聲沉悶的鼓點響起,同時還伴隨著貞觀君臣們不知道的樂器聲,這一下,讓觀看的人們也隨之心裏忽然發緊起來。
天幕忽然變黑的畫麵出現了光點,一個與大唐城池建築風格迥然不同的城池映入眼簾,其中依稀可以見得些許唐時的建築風格。
“這是何處?莫非是後世城池不成?”李世民發出驚唿。
然而隨著天幕的視角不斷升高,已經逐漸的轉換到了一整個鳥瞰之樣。
“這是朕的長安?”李世民依稀分辨著天幕上的地形,猜測道。
“如此雄偉之城,好似盤踞關中之猛虎焉。”杜如晦道。
甘露殿裏也躁動了起來。
“這是何等手法?天幕後人莫非在雲端觀看乎?”
“這是起飛了?”
李世民覺得自己此時應該有一個優秀領導者的沉穩狀態,於是一臉正經的訓斥道:“後世千般手段,就如著天幕一般,何須驚訝?如此大驚失色,豈不是失我大唐體統?噤聲觀看便是!”
眾臣憋笑不語,他們可是剛剛先看到了自家陛下震驚的樣子了。
長孫皇後也是有些揶揄的看著身邊人。
“咚!”
“咚!”
“咚!”
依然是鼓點聲和樂器聲,伴隨著一聲聲的鼓點落下,天幕上的畫麵變成了一幅幅剪影忽閃忽閃的,這讓觀看的人們心裏更是發癢難耐,想要一探那被模糊遮掩的畫麵。
然而,下一刻,好似千種樂器一同奏響,似有無數人在一起鳴唱,特別是其中有一個他們不熟悉的樂器,更是高昂的奏鳴。
天幕忽然由白天轉為了黑夜,高高在上的鳥瞰視角也如從雲端墜落一般猛然下降,這讓沒見識過這種視角的古人們嚇得閉上了眼睛。
這是怎麽弄得畫麵?
居然讓人身臨其境般如墜落雲端?
視角在迅速的降落地麵,在人們心底愈發加緊的時候猛然一頓,這讓觀看者心裏忽然一鬆,嚇死寶寶了,剛剛差點摔死了。
鏡頭一轉,燈火璀璨的光景映入眼簾。
然而天幕上的畫麵穩定後,出現的光景更是讓人們為之驚歎。
他們雖然不認識這天幕上的建築,但也為這夜幕下燈火通明的大城為之仰望,尤其是遠看好似矗立如山巒一樣的高樓。
畫麵如駕著奔騰的駿馬一樣不斷掠過,古人們在這天幕所呈現的現代都市中,像是喝醉了一樣走馬觀花的如癡如醉看了起來。
寬闊的路麵、宏偉的高樓,尤其拉升前期的鏡頭在即將撞到一個不知多高像通天的建築前忽然再次抬升。
古人們隻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入目處望不盡頭的建築!
恐怖如斯!這得是多大的城池、多少的人口啊!
鏡頭不斷在這宛如白晝的雄偉巨城裏穿梭,掠過的高樓、遠山、莊園、湖泊......
直到這種畫麵持續了幾秒後,畫麵再次一頓,一座位於層層高樓大廈間的、瑰麗奇幻的燈光之城出現在了人們的麵前。
這裏的建築風格終於是讓古人們感到了親切起來,可那地麵亮如白晝,各種各樣的光華閃爍其中,又讓古人們明白這並不是他們所熟悉的任何一個地方。
杜如晦和房玄齡在觀看天幕震驚過後,難掩激動的心情,但同時心裏也浮現了一個疑問:這難道是後世之長安嗎?
李世民則是激動的站了起來,滿眼的迷醉和興奮之色,道:“這就是後世之長安乎?”
光幕的鏡頭終於開始慢了下來,並且貼心的給燒了字幕標注。
首先,一個大題目映入其中:西安
大唐不夜城
十三朝古都長安
【大雁塔】
畫麵上一個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出現,在樓閣的前麵,一片空白的場地上,一個慈眉善目智者形象的僧人雕塑同樣被播放到了天幕之上,他神色堅毅,手持禪杖凝望南方。
【玄奘法師像】
人們知道了雕塑的人物名稱,而天幕的畫麵卻又順著玄奘像接著繼續往一邊飛過。
這一次數十座雕塑群映入了眼簾。
這群雕塑神色姿態各異,他們或手中持書卷,或低頭撫琴,或拿筆如作樣等等各種姿態同樣點綴其中。
他們的神色或是慨然而歌的模樣,或是憂慮民生的模樣,或是怡然自得逍遙的模樣,或是肅穆沉思的模樣,或是正義凜然的模樣......
每一座閃過的雕像都被天幕貼心的給予了注釋,古人們得以知道他們的名字。
然而畫麵還是飛的有些快,讓觀看的人依稀辯解出了一些:
“李白!”
“杜甫!”
“劉禹錫!”
“李商隱!”
“王維!”
“吳道子!”
“杜牧......柳公權!”
“白居易......賀知章!”
“王之渙......王昌齡!”
“閻立本......閻立德!”
“岑參......”
【大唐群英像】
嘶!
貞觀群臣齊齊迴望注視著殿內人群的後方,萬萬沒有令人想到的是,第一個讓他們辨認出來認識的熟人,居然是站在殿內如同小透明般的宮廷畫師......
閻立本則是本人有些頓時拘謹了起來,略顯得手足無措,一時間,內心複雜無比:我也能成為像兄長那樣的大人物嗎?
如果他知道後世的一首歌,也許此時此景就要高歌一首:
那年十八,站如嘍羅......
不過二鳳還沒來得及安慰鼓勵閻立本,就在飛馳的畫麵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隻見到天幕上的李世民單手挽著雄壯的大馬韁繩,另一隻手輕輕往下壓著,好似在彈壓天下般霸氣臨風。
而李世民這座雕像的下方刻著大字貞觀上將,角落標注著唐太宗李世民,在雕像的下方前有雄壯樂隊,後有旌旗飄揚,一群將軍簇擁在近前,後方宛如千軍萬馬在共同拱衛著他們的皇帝陛下。
整個雕像群顯得十分的宏偉霸氣。
長孫無忌見縫插針直接上前大讚道:“此雕像似有安撫天下、鎮壓四夷的含義,完美的彰顯了我朝陛下的千古一帝風範啊!”
說完這席話,長孫無忌還不忘像友商般拉踩了一下之前天幕所出現的武帝雕像。
“漢武雕像孤單一人,且不如陛下宏偉也。”
李世民倒是灑然一笑,他對雕像下方的四個鎏金大字十分的滿意,“貞觀上將”,嗯,很好聽,朕又有一個堪比天策上將的稱號了。
而殿內的武將們則注意點全在李世民雕塑稍下方的騎馬從臣,他們瞪大著眼睛仔細打量著這些武將著裝的雕像,心想:陛下的六位隨侍武將,這總該有一個我的位置吧?
【貞觀之治】
天幕給予了整個雕像群標注,隨後並沒有多停留一秒鏡頭仍然在前行著。
而這次天幕的畫麵倒是讓人頗為意外。
春秋時期
孔子:“此句章義與我儒家治學之理,倒是頗為相似,如出一道啊!”
荀子:“???這不是我的學術嗎?怎麽出現在大唐了?”
隻見天幕上赫然出現了這個新的雕塑群的名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雕塑則是一個婦女抱著孩童,壯漢保護兒童,老人與幼孫嬉樂,青壯者挑著擔子看望遠方。
博學如貞觀相公們,當即就有人認出了這座雕像名字的出處,杜如晦道:“《荀子王製》裏的‘君如舟,民如水,能載舟而行,亦能傾覆舟船。’”
對於古人而言,尤其是這些萬裏挑一的大臣們來說,這些聖人之言自然並不陌生,所以一時間讓很多人都不禁沉思了起來,因為這是被後世鄭重刻成了雕塑。
李世民心中思考道:莫非後世所表達的意思是大唐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所以他們才托起來了盛唐這座巨舟?
而隨後殿內眾人的注意力再次被天幕的鏡頭所帶走了。
一組全新的雕塑出現了:兩名大臣並立在一起形態各異,一個撚著胡須低著頭好像在沉思,一個表情果毅揮著手勢像做決斷。
天幕給出了注釋道:【房謀杜斷】
李世民則欣然的為自己的兩位相公祝賀:“恭喜邢國公與蔡國公兩位了!”
然而天幕鏡頭又是一轉,和這二位相公相隔不遠的地方,再次出現了一個雕像群,他們神態各異,身份也各自不同,有的騎著駿馬,有的挽著弓箭,有的揮舞寶劍,有的拿筆沉思,有的手指北方......
鏡頭將他們和前方的房杜二人放在了一起,天幕也給出了字幕標注: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
這次被一一點名的殿內臣子們個個喜笑顏開。
房玄齡撚著胡須直樂嗬,尉遲敬德直接哈哈大笑,李靖著撚須微笑不語,杜如晦則是拱手道:“貞觀治世看來也是名揚於千古,傳世於後代,這一切也是都仰賴諸位臣僚的熙熙遠見啊!不然何來的貞觀盛世乎?”
殿內諸臣皆是一笑,他們為自己的擁有這樣的一位陛下感到驕傲和無盡的感激。
麒麟閣?雲台?
抱歉,我大唐也有淩煙閣。
李世民則是哈哈一笑,這次十分謙遜的隻是伸手虛壓了一下姿勢,讓大家都自矜些,不要失了儀,好好看天幕。
並不是說二鳳心裏就不高興自豪了,畢竟自己的臣子一個個如此有才名,貞觀傳世於後代,他身為貞觀的皇帝,豈能不自豪?
不過,隨後的雕塑就讓殿內此時歡樂的氣氛一下子沉寂了下去。
隻見天幕再次陡轉了鏡頭,一個新的雕塑群又出現了。
前有掌扇官從舉五明扇,後有宮從舉著華蓋,更有隨從舉著儀扇。
如何至高的儀禮,原本是屬於帝王所該應有具備的依仗的,可其中被拱衛的那個雕像卻胸前鼓鼓、身著華服、梳著雲鬢,明顯是一個婦人啊!
而光幕的標注更是確定了這一件事:【武後行從圖】。
魏征直接就是批判道:“即便她有功於大唐,身為皇後也不該如此逾製!”
連杜如晦也是說道:“就連呂雉那樣列為本紀的皇後,或如竇氏、陰氏、鄧氏、獨孤氏那樣大權在握的皇後,也未有如此逾製之舉,這是帝製啊!”
此事已經牽扯到了後宮之事,武將們識趣的閉上了嘴巴。
而文臣們則臉上褪去了興奮之色,冷靜的分析著。
李世民也是神情忽然一頓,這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和匪夷所思。
長孫皇後在他的身旁,此時也不知該怎樣出口來安撫身邊的皇帝。
現在貞觀天子的後宮可還沒有一位姓武的皇後,就算按照天幕所講的,長孫皇後早逝,二鳳陛下也不會是再立新後了。
眾臣了解這位陛下,也知皇後的諸位嫡子嫡女,更別說這些嫡皇子們還有一位位高權重關係通天的舅舅。
目前是可以排除掉貞觀一朝的可能了。
李世民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才更是驚愕和無奈。
若真是他的後世子孫所幹出來的好事,他的確是管不了的。
然而在這位文韜武略雄偉的李世民眼裏,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遙遠的未來:
宮廷裏血流漂櫓、宮闈中陰謀詭計、宮禁內謀弑逆流......
在他深邃的眼眸裏,已經看到了這泱泱的巨唐盛世上似乎蒙上了一層若有若無的血色......
此刻,李世民隻感到了無盡的疲憊,和迫切想了解這段曆史的好奇。
一個前朝從未有過的事情發生了,大唐究竟發生了什麽?為什麽一個皇後在用著帝製?
如果是明清的皇帝看見這種自己的雕塑或許就不會不理解了,畢竟他們的前朝既有唐高宗的武後做例子,又有宋真宗的劉娥女君做例子,自然不會匪夷所思。
可此時的大唐隻有呂竇,陰王,鄧獨做例,她們縱然再大權在握,也並沒有逾越帝製......
天幕的鏡頭繼續在轉動,接下來,一個三層壘台出現在了畫麵上,其中的雕塑群完全不弱於貞觀之治。
而其中天幕給出的名字赫然標注著:
【開元盛世】